幸福,發生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
來自全球最快樂國度的10個簡單觀念,
從改變想法開始,在尋常日子中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自1973年,歐洲最早開始針對「幸福」這項主題進行各種調查以來,丹麥屢屢高居國際幸福排行榜第1名,包括聯合國的《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歐盟官方民調「歐盟氣壓計」(Eurobarometer)的調查、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的「全球幸福指數」、歐洲社會調查,以及OECD的「美好生活指數」(Better Life Index)等。
到底為什麼這個人口只有560萬人、一年12個月有9個月都很寒冷、冬天一到下午3點就天黑,而且所得稅高達60%的國家,人民會感覺如此幸福?在目前富裕國家專注在失業率的問題、抱怨政府管控太多,並且積極遊說賦稅改革法案之際,同為先進國家的丹麥,似乎呼吸著較為健康的新鮮空氣?
本書作者瑪琳娜‧希達樂為土生土長的丹麥人,現居法國,擔任凱悅酒店集團歐非中東區的公關負責人。自18歲成年之後,希達樂為了追求個人幸福,獨自前往異鄉「光明城市」巴黎生活。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走訪各國、累積豐富的人生閱歷之後,她在本書分享自己在丹麥成長、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們丹麥人民幸福、快樂的原因,包括:
• 信任:丹麥擁有全球最高的信任度,78%的人相信周遭人。數百件大衣掛在無人看守的置物間,也不擔心有人會偷。
• 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見為目標,比起1%的精英,更重視其餘99%的群體發展。高等教育是免費的,而且政府每個月都有補助。
• 自由與獨立:大約70%的丹麥年輕人在18歲時離家獨立生活;作者分享自己在11歲就靠當小模特兒賺錢開戶買股票的經驗。
• 機會均等:由低處往高爬是「美國夢」的概念,但根據OECD研究指出,丹麥的社會流動率比法國、英國、義大利,甚至美國都高。
• 務實:丹麥人喜歡過簡單的生活,極少對物質財富抱有很大的野心,有66%以上的丹麥人表示「對自己的生活非常滿意」。
• 尊重與團結:大多數丹麥人都支持高稅率,並且為群體福利積極努力。分享使大家感到快樂,前提是人人都要有所貢獻。
• 工作與生活平衡:丹麥人注重家庭和休閒生活,通常在下午5點就下班回家陪小孩。彈性工時與在家完成部分工作是工作常態之一,企業和社會對此抱持著非常進步的態度。
• 金錢觀:大多數人不以致富為優先要務,福利國家的制度能夠照顧基本需求。比起拿高薪,擁有充分的溫馨時刻更令人快樂。
• 謙遜:丹麥人普遍認為「我不比別人優越」,「我們」比「你」更重要。有意義的是「參與」,不是「獲勝」。
• 性別平等:人人都能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不必擔心刻板印象或社會禁忌,男女之間的機會是平等的。
幸福就是「感覺愉快、享受生活,並且希望這種感覺繼續下去。」來自全球最快樂國度的10個簡單觀念,從改變想法開始,在尋常日子中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隨書贈品:內附一張彩色明信片 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曾說:「幸福,是唯一當你分享時會倍增的東西。」將近期生活感想或讀後心得,分享給你的家人或朋友。分享和付出,能夠為我們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