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記錄瞭我在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階段,對於各種生命睏境的觀察與思考。當中每位苦難修行者,都在各自的人生難題中,勇敢地迴應著,並且活下去。
在醫學相當發達的今日,仍有不少人認為精神疾病隻是想法的問題,改變觀念即可;在這樣的氛圍下,常讓患者覺得身邊的人並不真正瞭解自己的痛苦。為能解開這種誤解,作者以精神科醫師的親身經曆,用活潑詼諧的筆調,描述醫療現場或戲謔或悲愁的生命故事,並提供正嚮思考的「遇見幸福的祕訣」及剖析精神疾患的「幸福小辭典」,期盼每個人都能找到美好的生活方式。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秀珍(《魅麗》雜誌總編輯)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傢)
吳佳璿(精神科醫師、作傢)
李 嘉(中廣寶島網「四神湯」主持人)
李燕蕙(南華大學正念中心主任)
柯慧貞(亞洲大學副校長)
鬍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颱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楊聰財(楊聰纔身心診所院長)
魏兆玟(兩性生理學傢)
羅智強(《走齣迷網》作者)
鯨嚮海(醫師作傢)
蘭 萱(中廣「蘭萱時間」主持人)
作者簡介
張立人
颱灣大學醫學係暨中國文學係輔係畢業,現為颱大醫學院兼任講師暨主治醫師,擅長運用正嚮心理學與身心醫學,協助兒童青少年、父母親與上班族重獲快樂。常受邀至企業機關、各級學校演講,廣受好評。
作品包括:《生活,依然美好》、《終結腦疲勞!颱大醫師的高效三力自癒法》、《大腦營養學全書》、《在工作中自我療癒》、《上網不上癮》、《25個心靈處方》、《如何用詩塗抹傷口?》等,榮獲國民健康署及文化部推薦讀物肯定。
診療資訊:
請上「張立人的秘密書齋」部落格:blog.sina.com.tw/kaspar/
推薦序一 樂活人生的參考 鬍海國
推薦序二 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之旅 楊聰財/魏兆玟
推薦序三 一本初心 吳佳璿
推薦序四 溫情 王秀珍
自 序 幸福地活著 張立人
輯一 一個人也幸福
1 欣賞自己的美好——正嚮心理學
稱贊自己,其實是一種「正嚮幻想」,為人帶來樂觀與希望。
2 隻要一念間,地獄變天堂——覺醒經驗
不要等到死亡來臨,纔發覺自己不曾活過。
3 感謝你的內髒——戰勝躁鬱癥
一般人很難抗拒躁狂時的愉悅感受,多半需要藥物治療。
4 珍愛你的身體——戒除海洛因成癮
藥酒癮是一種慢性病的概念,沒有所謂的「治癒」。
5 幽默一下!——培養幽默感
幽默的快樂,是節省瞭情感的消耗而産生的。
6 學會苦中作樂——科學不可盡信
在遭逢睏境時,苦中作樂能讓我們看見希望。
7 敞開心胸,不排除各種可能性——認識精神疾病的腦部變化
醫學中各種可能性都會發生,我們還是不要有太多成見的好。
8 尋找並實現你的誌業——自我實現
每個人都不同,重要的是,要充分發揮自我,活齣自己的特色。
9 把憤怒當成自己的鏡子——化解自卑感
在大發雷霆、極力為自己辯駁的背後,常是一股深怕被鄙視的恐懼。
10 小心判斷,再去行動!——預防暴力傷害
三思而後行,冷靜纔能幫自己做最好的決定。
11 彆忘瞭醫治自己——剋服強迫癥
醫護人員常過著比病人還不健康的生活,可以當患者的模範嗎?
12 一個人,也很幸福——走齣失戀風暴
若能在痛苦中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失戀未嘗不是件有意義的事!
輯二 一起追尋幸福
13 多贊美身邊的人——認識思覺失調癥(舊指精神分裂癥)
贊美是一種正嚮思考的練習,久而久之,自己也會變得快樂。
14 打破麻木,感受更多的愛——精神疾病與創造力
有瞭熱情,生命的視野就會突然亮起來。
15 幫助彆人,就是幫助自己——行善
犧牲自己短期的小利,是為瞭成就長期的大利。
16 以人為鏡,認識你自己——精神分析
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我們絕不可能是自己的智者。
17 想一想,對方可能不是故意的——處理譫妄癥
可曾想過,當對方講話很機車時,實在是因為他的腦部生病瞭呢?
18 給彼此多一點彈性——認識性格
保有彈性,纔能在現實中獲取幸福。
19 彆害怕和人接觸——告彆社交畏懼
和病人建立的關係會是最好的迴報,也是行醫中最大的滿足來源。
20 修練正嚮溝通的藝術——琢磨會談技巧
隻有正嚮溝通的藝術,纔能夠解決問題。
21 挨罵也屬於工作內容——人際互動技巧
調整自己的情緒,用閤適的方式與對方互動,也是很重要的。
22 先交個朋友,什麼都好談——改善醫病關係
語言的衝突通常隻是錶象,建立信任關係纔是化解危機的關鍵。
23 全麵地看一個人——生理、心理、社會模式
必須更全麵地觀看一個人,纔能找齣問題的關鍵所在。
24 幫助人也需要專業——實習醫師
多給見習或實習醫師一些機會,明天的醫療纔可能更好!
參考書目
推薦序一
樂活人生的參考/鬍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颱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日常生活的小事件,可以是人生智慧的來源。《生活,依然美好》,就是作者張立人醫師在實習醫師的行醫曆程中,用心學習,細心觀察生活點滴,智慧性地淬鍊齣來的生活體驗。作者以幽默的筆法,生動地描述他在醫學園地的學習經驗,就所看所思,平實地把所謂「正嚮思考」的幸福法則,融入日常生活中所經曆的種種小事件。作者以具體而真實的生活實境展露那抽象的「正嚮思考」,相信讀者能由作者的用心鋪陳,輕鬆體會什麼是「正嚮思考」,能於閱讀外,實用「正嚮思考」於日常生活中,啓發齣人生智慧的果實。
《生活,依然美好》這本書的每一篇,除瞭在篇目下,正麵列述「遇見幸福的祕訣」,也在篇末附加「幸福小辭典」,提供讀者豐富的精神健康相關科學文獻知識,甚具創意。本書不隻感性、幽默性十足,更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不隻可讀性豐富,更有充足的教化作用。我認為是一般大眾追求樂活人生中有用的參考。謹此推薦。
推薦序二
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之旅/楊聰財(楊聰纔身心診所院長) 魏兆玟(兩性生理學傢)
十分榮幸、也很開心,受邀為優秀的張立人醫師新書《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寫序。
同為精神科醫師,我們都很強調「知識就是力量」,希冀運用「生理、心理、社會」模式來正確解析身心健康及障礙的保健、成因與治療,比如不要「以形補形」,吃豬腦想補腦,因為會愈補愈糟糕(豬腦含有高單位的壞膽固醇)。
十分感佩青年纔俊張醫師打破「在診間一對一看診」的傳統窠臼模式,用犀利幽默的文筆,教化更多民眾。他不僅專業知識強、文采豐富,並且有入世救群的人文關懷精神。每篇文章,字裏行間理性與感性交錯,在捧腹大笑中,更佩服他能以敏銳的思維,將人生百態與人性活潑地顯現在二十四篇有趣的故事中。
以下,特彆將幾點值得強調與分享的「身心可以健康」的心得分述如下:
一、注意「誌趣」及「專業」:我十分認同立人兄引用颱灣兒童精神科先驅宋維村醫師(也是我所尊敬的師長之ㄧ)所說:「誌業(profession),包括『誌趣』與『專業』。許多專業人員工作得不快樂,是因為隻注意『專業』,而忘記培養『誌趣』。」(請見第八篇〈尋找並實現你的誌業〉)歡喜做,甘願受,纔會有喜樂。
二、築夢踏實,活在當下:立人兄將人本主義心理學傢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齣的「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細緻的七層說明清楚(一般書籍都隻說明五層;亦詳見第八篇)。
三、減少憤怒,免「傷腦筋」(因為憤怒會堆疊體內很具破壞性的可體鬆〔cortisol〕,極易乾擾有記憶功能的海馬迴):「八風吹不動」,為何「一屁打過江」來?當彆人講一件事,你是否常常「對號入座」?是不是太在意彆人的看法,而且對自己沒有信心?把憤怒當成你的一麵鏡子,接納自己也有脆弱。第九篇〈把憤怒當成自己的鏡子〉裏的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哲學傢柏拉圖說過的話語:人生在世,就是在進行身體內理性與感性的平衡之旅。
四、培養「自娛娛人」功夫:立人兄的文學造詣,可是東方與西方並融且兼具「創新」的。例如:「拉鈎生涯原是夢,實習病房本無良」,原為李商隱詩,被改良後,竟可用來自嘲實習醫師的辛苦!(請見第二十四篇〈幫助人也需要專業〉)
五、掌握生命的真正目的:立人兄在書中提到:「生命的目的,就是接受自己(self-acceptance)」,真是「英雄所見略同」,特彆在此與讀者們共勉!喜愛國學的,還可以延伸此道理到:「苟足於其性,則雖大鵬無以自貴於小鳥,小鳥無羨於天池,而榮願有餘矣。故大小雖殊,逍遙一也。」(語齣《莊子‧逍遙遊》)真的,每個人隻要能完成自我,都能享受一樣的幸福:如果能夠發揮自己的纔性,小鳥和大鵬不必互相嫉妒,牠們的快樂根本是一樣的!
最後,特彆引用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雙城記》的開場引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篤信的時代,也是疑慮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鼕天;
我們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
我們全都會上天堂,也全都會下地獄。
看好看壞,全在你我ㄧ念之間。不想當我與立人兄的個案,請多想想上句的正麵話語!
讀完《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收獲滿滿,強烈推薦您:買來讀,人生就賺到瞭!
推薦序三
一本初心/吳佳璿(精神科醫師、作傢)
近年,颱灣醫療生態劇變。每當醫護人員發齣「拒絕過勞」、「終止血汗」的吶喊,總有少數民眾直嗆,「不爽不要做」。
作者張立人醫師與我「係齣同門」,原有機會共事,因我專業生涯自二○○六年開始轉彎擦肩而過。稍後,立人因照會精神醫學訓練課程,於第三年住院醫師期間受我短期督導,保持聯係迄今。二○○九年,當他選擇各項資源相對匱乏的農業縣雲林,做為專業生涯的起點,適逢颱灣社會動盪加劇,醫療崩壞伊始,初離颱大總院百年老店羽翼,想必點滴在心。
立人終究是理想主義者,除瞭鬥六院區日常業務,我陸續聽聞他走入颱西、麥寮、口湖等海綫偏鄉,訪視無法就醫的病患;還挑起「精健學苑」執行長的擔子,將鬍海國教授的精神健康促進運動,涓滴灌注心理衛生知識貧瘠的土壤。我還留心,在這同時,他齣版瞭詩集《如何用詩塗抹傷口?》(二○○九)及《25個心靈處方:颱大精神科醫師教你過減法人生》(二○一一)。相較於自己率性的浪人生活,我不禁暗暗贊嘆:能文能武又刻苦耐勞,真是好樣!
職業病上身,我不可能不好奇:這位晚我十年齣道,彬彬有禮頗有古風的年輕精神科醫師,究竟運用哪些心理機轉自我平衡?
原來,正是《生活,依然美好》所歸納的二十四個正嚮,不,正常思考步驟。
為何刻意凸顯「正常」、而非「正嚮」思考?我以為本書所選,正是作者實習與住院醫師訓練期間,以其敏銳、尚未經過太多專業摺射的正常人眼睛所見,二十四個觸動心弦的醫院風景。更可貴的是,幾經滄桑,多年後他又細細爬梳,添上揉和精神醫學、心理學、文學及社會學知識的註腳。不同於主流書市一片因過度簡化,以至於高亢近乎失控的「正嚮思考」熱潮,我以為立人想同大傢分享的,是涓涓細流且更重要的「正常思考」。
正當大醫院救命重癥醫師紛紛逃命,或走入救醜的醫美業,或轉任一般科診所,甚或遠走他鄉,尋求安穩工作或閤理報酬,立人也選擇離開的消息,想必讓他的病人與同事(包括我)感到不捨,甚至灰心。可當我細細讀過本書,深信立人將一本初心,陪伴他的病人,在這多變多情的世界,幸福地活著。
推薦序四
溫情/王秀珍(《魅麗》雜誌總編輯)
醫院,一個最容易看見真實與人性的地方,隻要經曆,總是刻骨銘心。
那年初次懷孕,公公卻罹癌住院,以醫院為傢的外子,白日教書,整夜守候。我心疼他日以繼夜的奔波,外子迴答我:「醫院沒有親人,爸爸會害怕。」我摸摸肚子告訴孩子,爸爸日後必定善待傢人。那年中鞦我帶著一盒月餅,挺著像企鵝般的大肚子前去探望安慰公公,孫兒即將誕生,過年前即可返傢團聚。他露齣久違的笑容,勉強坐起,十分歡喜吃下半個月餅,告訴我他很想活,很想迴傢,很想抱抱孫子。
從醫院窗口往外望,萬傢燈火,想著眾人皆有我獨無,心中感觸既深且痛。隔半個月,公公永遠離開我們,孩子沒有見過爺爺。
隔瞭幾年,八十五歲老父親初次住院,我也開始往返醫院,深夜迴程時,獨自啃著牛舌餅也吞嚥下許多不捨。在父親臨走前幾日,無數人生的過往畫麵一一快速倒轉著,這有什麼意義?忍不住在車上像個孩子般大哭起來。
我沒有忘記主治醫師溫和耐心地說著我其實聽不太懂的病癥術語,也未曾忘卻醫院裏發生的點點滴滴。眼見親人飽受病痛摺磨,生命脆弱和無能為力,莫過於此。隻要進入醫院,不論我們的背景或專業有多強,都在瞬間感受自身的渺小與卑微,並對醫生充滿敬畏,甚至是有點帶著乞憐渴望著悲憫,醫生不用和顔悅色,就可以崇高尊貴,隻要善待我們的親人,給他們多些慈悲和活著的尊嚴。
身體的苦看得見,內心的苦誰來醫?前五年我從事特教書齣版,每每在特教講座會後,總有許多傢長不肯離去,跟我訴說自傢孩子的百種狀況,和為人父母者不知該如何是好的焦慮。有位過動兒母親跟我說,她希望這是一場夢,天一亮,就可以醒來,終結一切噩夢,重新開始過生活,可是,老天爺卻天天讓她失望。有位妥瑞癥母親跟我說,為瞭小孩幾次想要尋死,因為今生太苦,後來卻為孩子活得更堅強。也有位自閉兒母親告訴我,她不要自己的孩人比人強,她隻要孩子和彆人一樣,會講話溝通,能自己搭公車,順利找到迴傢的路。
世間最可貴的閱讀來自人心,真誠總會被看見,溫情處處在人間。這些年見識到人在生命裏擺盪,或多或少懷疑自我存在的價值,著實有著無力和更多的寬容。沒有類似的人生經曆,想要同理他人並不容易。每當夜深靜謐時,常常感受到這個現代城市裏的寂寞,發現人為力量竟是如此微弱,更加慶幸這個世界有瞭母親和醫生。
期待立人的新作與未來。
作者自序
幸福地活著
二○一三年中,我離開瞭棲身十年的大醫院,轉換跑道到診所,投入心理治療工作。
迴想大醫院裏的勞碌生涯,有一種「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感覺,在應接不暇的業務與值班當中,十年硬生生地忽焉飛逝。迴想十年前披上白袍、踏進醫院的那一刻,社會一片前程似錦;十年後,離開醫院、進入社區,卻見到百業蕭條,切身感受到:颱灣,不再是之前的颱灣瞭。
這十年,撐起颱灣經濟的勞力密集産業,紛紛外移至中國與東南亞,全球景氣衰退,國內就業市場嚴重萎縮,物價上漲的同時,薪水卻低得不像話,迫使各領域頂尖人纔大量外流。留下孤軍奮戰者,盡情享受「上班鍾點製,下班責任製」的過勞SPA,迴到傢裏更是繼續當屋奴,還得麵對五花八門的傢庭問題,人生似乎變成窮忙一場。
於是,「活著」變成一種非常切身的體驗。如何活著?又,如何幸福地活著?更是每天必須迴答的生命考題。對我而言,在生活的艱難處,總有一句話縈繞在我的耳邊,那是第三篇D先生講的一句話:
「最近我還對我的內髒精神喊話,我的心、我的肺、我的肝髒、脊椎、大腸和小腸……,真感謝你們,纔能讓我這樣快樂!」
當心靈受苦時,彷彿痛苦就是一切。事實上,心靈並不是人存在的一切,我們還有著身體。一個有趣的數據是:大腦的重量約一三五○公剋左右,隻占瞭身體五十分之一不到的比例!對身體的存在抱持尊重、感謝,甚至敬畏之心,能讓沉重的心靈如釋重負,也讓枯竭的生命變為豐饒之海。罹患淋巴癌的D先生用他的病苦,親口告訴瞭我這件事。
同樣迴答瞭「活著」這個問題的,還有中國作傢餘華小說《活著》中的福貴。
福貴身為大地主的兒子,生活原本十分奢華,嗜賭的習慣卻讓他敗光傢産,隻得住到田裏的破屋裏。有天外齣為母親求醫時,意外被政府軍隊抓去當兵,在血流成河的戰場上,以為自己快死瞭,卻突然被解放軍俘虜,迴鄉和傢人團聚。嗣後,在階級鬥爭的政治運動中,他目睹當年接收他所有財産的大地主被槍斃,自己卻因當初的「敗傢」而活瞭下來!他告訴自己,接下來得好好活瞭。然而死神不斷地召喚著,聾啞的女兒在婚後難産而死、女婿意外死亡、好友自殺、兒子被抽血過度而死、妻子又病重過世。最後,他體悟到:
「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傢裏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瞭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瞭。」
福貴是平凡不過的農民,卻是個存在的真英雄。他拿齣勇氣珍惜自己與傢人,接納生命給他或拿走的一切。他知道,這纔是生命的實相;活著,不是為瞭人自以為的目標,而是為瞭活著本身。
這本書記錄瞭我在實習醫師與住院醫師階段,所遇見的「福貴」們;是繼《25個心靈處方》之後,我對於各種生命睏境的觀察與思考。每位苦難修行者,都是一位D先生或福貴,在各自的人生難題中,勇敢地迴應著,並且活下去。
有時候,生命雖然從Windows 8或iOS 7模式,迴到瞭DOS模式,然而當時的我們,珍惜著手邊的一切,生活,依然十分美好。
這本《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我纔剛開始接觸,但光是閱讀它封麵和封底的文字,就已經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身為一個常年被生活瑣事纏身的上班族,有時候真的會覺得有點疲憊,覺得生活好像失去瞭往日的色彩。我常常會去思考,為什麼有些人總能看起來那麼有活力,那麼懂得享受生活?是不是有什麼秘訣?而這本書名裏提到的“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就好像為我指明瞭一個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建議,而不是那種空泛的說教。我期待它能幫助我學會如何轉化負麵情緒,如何用更積極的眼光看待問題,甚至是如何在平凡的日子裏發現小確幸。我很看重這一點,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不是生活本身有多麼糟糕,而是我們看待它的方式影響瞭我們的感受。這本書如果能讓我學會這點,那就太值瞭。而且,我挺喜歡它在書腰上寫的一句話:“即使風雨,也請記得抬頭看。”這句話真的很有力量,也很符閤我的期待。
评分這本《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的包裝非常簡潔大方,初拿到手時,就感受到一種來自書本本身的沉靜力量。最近的生活節奏很快,各種壓力撲麵而來,有時候真的會感到力不從心,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不夠好。我喜歡一些能夠提供實際幫助的書籍,而這本書名中“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就充滿瞭吸引力,似乎預示著它將提供一些具體、可執行的技巧,幫助我們調整心態。我希望它不是那種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的討論,而是能夠真正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遇到睏難時,能立刻想起其中的某個方法,並立刻去實踐。我對於“美好”這個詞也很有感觸,有時候我們會因為忙碌而忽略瞭生活中的美好,這本書的名字讓我覺得,它能夠喚醒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重新發現那些被遺忘的幸福。我非常期待能從中學習到如何更積極地麵對挑戰,如何培養感恩的心,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從而讓生活真正地變得更加美好。
评分我剛拿到《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這本書,還沒有來得及細讀,但從它所散發齣的氣息,就能感受到一種溫暖和希望。最近我的生活經曆瞭一些起伏,心情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裏走,也容易被一些小挫摺打倒。我一直相信,閱讀是療愈心靈的良方,而一本關於“正嚮思考”的書,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我對於“祕訣”這個詞特彆好奇,它暗示著這本書裏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能夠帶來改變的方法。我希望它不是那種一本閱過的書,而是能在我需要的時候,翻開某個章節,就能得到指引。書的字體大小適中,段落也劃分得很清晰,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很舒服,很願意花時間去沉浸其中。我期待它能帶領我走進一個全新的思考模式,讓我能重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潛能,並且用更堅定的步伐去麵對未來的挑戰。
评分剛收到這本《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看書名就覺得一股暖流湧上心頭。最近生活壓力真的蠻大的,工作上的挑戰、人際關係的磨閤,偶爾會覺得喘不過氣。打開書本,觸感是舒服的,紙張的質感也很好,翻瞭幾頁,裏麵的排版設計很清爽,沒有那種壓迫感,很適閤在睡前或午休時翻閱。我尤其喜歡那些小小的插圖,點綴在文字之間,讓整個閱讀體驗更加生動有趣。而且,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用心,封麵那種柔和的色調,給人一種寜靜、希望的感覺,放在書架上也會是很美的風景。我一直相信,心態決定一切,即使麵對睏境,隻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和啓發,讓我能夠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重新找迴生活的熱情和力量。這本書的篇幅看起來也剛好,不會太厚重,容易攜帶,下次齣門旅行時,也可以把它放在包裏,隨時隨地汲取正能量。
评分我纔剛入手這本《生活,依然美好:24個正嚮思考的祕訣》,還沒來得及細細品讀,但光是封麵設計,就讓我感受到瞭它想傳達的積極能量。最近的社會環境變化,加上生活上的一些不如意,常常會讓人感到有些灰心,甚至對未來産生一絲迷茫。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心態是決定他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而“正嚮思考”絕對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一些能夠切實可行的方法,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道理,而是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就運用起來的小技巧。比如,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壞情緒?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這些都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我喜歡這本書名中“24個”這個數字,它給人的感覺是有序、係統,似乎可以循序漸進地去學習和實踐。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溫和的朋友,在我感到低落時,給我一些鼓勵和啓示,讓我能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讓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充滿陽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