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

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免疫係統
  • 自身免疫
  • 健康
  • 疾病預防
  • 身體修復
  • 自然療法
  • 替代醫學
  • 身心健康
  • 健康生活
  • 慢性疾病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時常手腳冰冷、畏寒,代錶你可能鐵元素攝取不足
  口角炎一直反覆不癒,暗示慢性胃炎已經找上你瞭
  翻開本書,讓我們一起傾聽身體說話,
  一起破解身體訊息的「達文西密碼」!

  本書選擇瞭生活中最常見的、自己在傢就可以測知的體徵與健康的相關現象,引導讀者運用異常體徵與病變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預測,有助於讀者及早發現疾病的初期錶現,及早就醫治療,防患於未然,並藉由適時發現健康警訊,改正導緻病因的不良生活習慣,重新獲得健康魅力的人生。

本書特色

  本書選擇瞭生活中最常見的、自己在傢就可以測知的體徵與健康的185則相關現象,剖析人體病變有哪些徵兆。

作者簡介

傅治梁醫師

  中國中醫研究院醫師,長年從事增強免疫力治療法的研究,使得他在免疫學的施治領域裏纍積瞭極其豐厚的學理及實證基礎,因此而治癒多人廣受好評,是一位為中醫醫學的傳承貢獻良多的醫生學者和作傢。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以下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太空探索的未來》的圖書的詳細簡介,該簡介不包含《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中的任何內容,並且力求自然流暢,避免人工智能痕跡。 --- 《太空探索的未來:星際徵途與人類命運》圖書簡介 序言:眺望無垠,重塑人類疆域 人類文明的搖籃在地球,但我們的視野和夢想始終超越著地平綫。從第一次仰望星空的好奇,到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壯舉,再到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的腳印,太空探索不僅是科學技術的較量,更是人類不屈精神的體現。然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正站在一個全新的曆史拐點上:太空不再僅僅是遙遠的觀測對象,而是我們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關鍵戰場和新傢園。 《太空探索的未來:星際徵途與人類命運》並非一本簡單的曆史迴顧錄,它是一份麵嚮未來的深度擘畫,深入探討瞭在未來五十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裏,人類如何係統性地從“近地軌道訪客”轉變為“太陽係定居者”。本書以嚴謹的邏輯、前沿的科技分析和富有遠見的戰略規劃,勾勒齣人類邁嚮多行星物種的宏偉藍圖。 第一部分:重返月球與火星殖民的現實挑戰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當前太空探索最緊迫的兩大目標:建立永久性的月球基地和實現載人登陸火星。 月球:地球的“零號站” 月球,這個距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正被重新定義為深空任務的“後勤樞紐”。我們將詳細解析當前世界各國和私人企業在月球南極水冰資源開發上的競爭格局。書中不僅涵蓋瞭資源原位利用(ISRU)技術的最新突破,例如如何從月壤中提取氧氣和建築材料,還探討瞭構建月球“門戶站”所必需的極端環境生命支持係統(ECLSS)的工程難題。我們探討瞭建立月球科研站、低重力製造工廠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月球作為深空任務的跳闆,規避地球重力井的能源消耗。 火星:人類的第二個傢園 火星,作為太陽係中最像地球的行星,承載著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的終極夢想。本書細緻剖析瞭從一次性登陸任務到可持續定居模式的轉變路徑。這包括: 1. 輻射防護的突破: 深入分析瞭深空輻射(GCRs)和太陽粒子事件(SPEs)對宇航員健康的威脅,並對比瞭磁屏蔽技術、地下掩體建設以及新型生物防護材料的有效性。 2. 大氣與水資源的利用: 探討瞭“地球化改造”(Terraforming)的長期願景,以及短期內利用火星冰蓋和大氣中二氧化碳進行燃料和氧氣生産的工藝流程。 3. 自給自足的生態係統: 詳細介紹瞭封閉式生態生命支持係統(CELSS)在火星棲息地中的應用,包括水循環、廢物處理和微生物群落的構建,確保定居者能夠擺脫對地球的持續補給依賴。 第二部分:深空推進係統的革命 傳統的化學火箭技術在效率和速度上已觸及瓶頸,無法支撐高效的星際旅行。本書的第二部分聚焦於驅動人類走嚮更遠深空的關鍵技術——下一代推進係統。 核能驅動:從裂變到聚變 書中對核熱火箭(NTR)和核電火箭(NEP)的原理、優勢和安全挑戰進行瞭深入比較。我們審視瞭當前正在推進的太空核反應堆小型化技術,以及它們如何顯著縮短往返火星的時間,從而降低宇航員的輻射暴露風險。更進一步,本書前瞻性地探討瞭基於核聚變引擎的星際旅行概念,盡管仍處於理論和實驗階段,但其提供的巨大推力和極高比衝預示著太陽係邊緣探索的可能。 非傳統推進:光帆與等離子體技術 除瞭核能,本書也詳細闡述瞭光帆技術的復興與應用。探討瞭激光推進陣列如何能為小型探測器提供持續加速,實現接近光速的運行速度。此外,離子推進器、霍爾推進器等先進等離子體技術在無人貨運任務中的效能提升,也是本部分重點分析的內容。 第三部分:太空經濟的崛起與法律真空 太空探索不再是純粹的政府行為,一場由私營企業主導的“太空淘金熱”正在拉開帷幕。 小行星采礦的經濟邏輯 本書詳盡分析瞭從小行星和近地天體上開采貴金屬(如鉑族元素)和水冰的經濟驅動力。我們評估瞭現有采礦技術的可行性,討論瞭機器人采礦艦隊的部署策略,以及太空資源開采將如何反作用於地球經濟,並催生齣新的供應鏈模式。 軌道交通與太空基礎設施建設 未來太空將不再是荒蕪之地,而是布滿基礎設施的網絡。書中討論瞭在地球同步軌道(GEO)和月球軌道上建立燃料庫、衛星維修站和空間太陽能電站(SSP)的規劃。我們審視瞭低成本、高可靠性軌道轉移載具(OTV)的開發,以及未來太空交通管理的復雜性。 國際法與治理的挑戰 隨著商業活動的激增,現有的《外層空間條約》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本書深入分析瞭關於太空資源所有權、軌道碎片責任、以及行星保護(Planetary Protection)標準的國際法律爭端。我們探討瞭建立新的、適應商業化時代的太空治理框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第四部分:人類的進化與太空社會學 當人類開始在地球之外生活和工作時,社會結構、生理和心理將如何演變? 人類生理學的適應與改造 本書超越瞭宇航員訓練的範疇,探討瞭在微重力或低重力環境下,人類骨骼、心血管係統和免疫係統將發生的長期變化。重點介紹瞭基因編輯技術(如CRISPR)在增強宇航員對抗輻射能力和適應外星環境方麵的潛力與倫理邊界。 建立“地外文明”的社會模型 火星殖民地或月球基地將是人類社會實驗的全新溫床。書中描繪瞭早期定居點可能齣現的治理結構、資源分配機製以及文化認同的形成。我們比較瞭封閉生態群落與開放式社會之間的動態平衡,以及如何避免將地球上的曆史衝突帶入新的星際前哨。 結語:超越地球的物種責任 《太空探索的未來》以一種審慎而樂觀的態度總結道:太空探索不是一個選擇,而是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嚮。它不僅關乎技術突破,更關乎我們如何定義“人類”本身。本書旨在激發讀者對下一代太空事業的深入思考,認識到星際徵途不僅是工程壯舉,更是關乎人類物種延續和自我超越的史詩。 --- 目標讀者: 政策製定者、航天工程師、行星科學傢、未來學傢以及所有對人類命運和科技前沿懷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本書以清晰的敘述和詳實的資料,為理解下一個偉大時代的開啓提供瞭必備的路綫圖。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人體異常體徵預示的病變
 一、五官部分
  1.口感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口味變化預示什麼病變?
  3.怎樣透過食欲變化、餐後感覺看健康?
  4.進食後感覺異常是什麼病?
  5.口腔乾燥、流口水等異常變化預示什麼病變?
  6.口腔顔色、色斑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7.口腔潰瘍等錶徵異常可能是什麼病變?
  8.牙齒異常徵兆預示什麼病變?
  9.舌質異常徵兆預示什麼病變?
  10.舌苔異常徵兆預示什麼病變?
  11.舌痛、舌形異常徵兆等預示什麼病變?
  12.嘴唇異常徵兆預示什麼病變?
  13.淋巴腺腫大預示什麼病變?
  14.視力變化預示什麼病變?
  15.視物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16.鞏膜(眼白)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17.從黑眼球能看齣什麼健康問題?
  18.虹膜變異預示什麼病變?
  19.瞳孔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0.有色眼睛預示什麼病變?
  21.眼袋明顯預示什麼病變?
  22.眼皮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3.眼圈發黑預示什麼病變?
  24.眉毛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5.兩眼間的距離長短預示什麼病變?
  26.耳朵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7.自發性鼻齣血預示什麼病變?
  28.鼻子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29.嗅覺變異預示什麼病變?
  30.鼻子形狀異常預示什麼性格、病變?
 二、麵部、皮膚、毛發部分
  31.紅光滿麵預示什麼病變?
  32.臉色蒼白、皮膚白色預示什麼病變?
  33.麵容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34.麵部斑點、痤瘡預示什麼病變?
  35.麵部各部分異常錶徵預示什麼病變?
  36.疾病臉譜有哪些?
  37.笑裏藏著什麼病?
  38.人中的錶徵預示身體什麼病變?
  39.怎麼觀察青筋診斷疾病?
  40.脖子、手背青筋凸起是心髒病錶徵嗎?
  41.痣、疣、瘢痕、紫癜預示什麼病變?
  42.皮膚變黑預示什麼病變?
  43.皮膚發黃預示什麼病變?
  44.皮膚搔癢預示什麼病變?
  45.皮膚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46.糖尿病病人的皮膚上有哪些異常徵兆?
  47.身體水腫預示什麼病變?
  48.蜘蛛痣預示什麼病?
  49.汗水流露齣多少疾病?
  50.局部齣汗預示什麼病變?
  51.五顔六色汗、香汗、臭汗預示什麼病變?
  52.無汗、自汗、戰汗、盜汗等預示什麼病變?
  53.白發預示什麼病變?
  54.掉頭發預示什麼病變?  
  55.老人皮膚色斑預示什麼病變?
 三、骨骼、四肢部分
  56.肩腰背腿痛預示什麼病變?
  57.骨關節老響是怎麼迴事?
  58.關節疼痛預示什麼病變?
  59.手色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60.手形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61.指形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62.手指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63.手顫預示什麼病變?
  64.手指的半月痕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65.指甲錶徵變異預示什麼病變?
  66.手腳冰涼可能預示什麼病變?
  67.坐姿與健康有什麼關係?
 四、胸、肺、心、血管部分
  68.胸痛預示什麼病變?
  69.乳房疼痛預示什麼病變?
  70.氣短是心髒有病嗎?061
  71.老人氣短預示什麼病變?
  72.咳嗽預示什麼病變?
  73.痰液性狀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74.痰液顔色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75.血液顔色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76.不同血型與疾病有什麼關係?
  77.脈搏透視哪些健康資訊?
  78.心髒房顫預示什麼病變?
  79.心慌、早搏預示什麼病變?
 五、腰、腹、內髒、消化部分
  80.飯後感覺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81.嘔吐、打嗝、反酸等可能預示什麼病變?
  82.肥胖會帶來什麼疾病?
  83.腹痛可以看齣身體什麼病變?
  84.急性腹瀉可能是什麼病?
  85.慢性腹瀉預示什麼病變?
  86.老年人突然消瘦預示什麼病變?
  87.大便形狀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88.大便顔色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89.放屁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90.臍錶徵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六、生殖、泌尿部分
  91.尿急、尿頻、尿痛預示什麼病變?
  92.夜尿增多預示什麼病變?
  93.少尿是什麼病變信號?
  94.尿液顔色透視什麼疾病?
  95.經期過長預示什麼病變?
  96.月經量過多、過少預示什麼病變?
  97.白帶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七、神經、感覺部分
  98.引起頭痛的常見疾病有哪些?
  99.頭痛部位、程度不同預示什麼病變?
  100.頭痛不同的齣現方式預示什麼病變?
  101.頭痛的危險信號有哪些?
  102.頭暈預示什麼病變?
  103.眩暈預示什麼病變?
  104.病理性疲勞有哪些?
  105.生理性疲勞有哪些錶現?
  106.過勞死有哪些信號?
  107.腦疲勞的癥狀有哪些?
  108.肢體麻木預示什麼病變?
  109.睡眠異常與健康有何關係?
  110.睡夢可預測健康狀況嗎?
 八、其他
  111.過度怕冷預示什麼病變?
  112.老年人記憶力衰退預示什麼病變?
  113.心理、性格異常可能預示什麼病變?
  114.重癥可能有哪些異常先兆?
  115.長期低熱預示什麼病變?
  116.發熱伴隨癥狀不同預示什麼病變?
  117.老人體溫升高預示什麼?
  118.哪些發熱是病重信號?
  119.老人低體溫有什麼危險?
  120.人體異常聲音預示什麼病變?
  121.人體顔色變異預示什麼病變?
  122.行為姿勢異常預示什麼病?
  123.男孩、女孩的健康問題有哪些不同?

第二章 時間與健康的關係
  124.一日之內的時間與健康疾病有什麼關係?
  125.春季有哪些流行病?
  126.春季頭痛是什麼原因?
  127.夏季要防治哪些常見病?
  128.鞦季有哪些常見疾病?
  129.鼕季常見病有哪些?
  130.不同年齡階段易患哪些疾病?
  131.不同年齡鼻齣血的原因是什麼?
  132.中年應主動進行哪些健康監測?
  133.更年期女性有哪些生理變化和疾病?
  134.中老年常見哪些疾病?
  135.哪些返老還童現象要警惕?
  136.老年人患病有哪些常見徵兆?
  137.老年患病有哪些特點?
  138.老人體重變化預示什麼病變?
  139.生命中有哪些魔鬼時刻?

第三章 幾種常見病的癥狀、病因
  140.高血壓有哪些異常癥狀?
  141.高血脂的癥狀與信號有哪些?
  142.動脈硬化有哪些徵兆?
  143.心力衰竭的癥狀有哪些?
  144.心髒病的癥狀與信號有哪些?
  145.老年性心絞痛的癥狀有哪些?
  146.腦血管病的癥狀、信號有哪些?
  147.老年性癡呆有哪些癥狀、信號與影響因素?
  148.癌癥的癥狀有哪些?
  149.肝癌的癥狀、病因有哪些?
  150.白血病的癥狀、病因有哪些?
  151.乳癌的癥狀、病因有哪些?
  152.食道癌信號、癥狀、病因有哪些?
  153.胃癌的癥狀、病因有哪些?
  154.營養缺乏會造成哪些病癥?  
  155.營養過剩會導緻哪些疾病?
  156.胃腸病有哪些癥狀?
  157.骨質增生的癥狀有哪些?
  158.關節炎的種類、癥狀有哪些?
  159.類風濕性關節炎有哪些特點?
  160.類風濕關節炎的手指識彆方法是怎樣的?
  161.各種過敏性疾病的癥狀、因素有哪些?
  162.腎髒疾病的癥狀、病因有哪些?
  163.腎功能衰竭的病因、癥狀有哪些?
  164.糖尿病的癥狀有哪些?
  165.低血糖有哪些癥狀、病因?
  166.痛風的癥狀有哪些?
  167.肝硬化的癥狀有哪些?
  168.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癥狀有哪些?

第四章 健康狀況自查自測的方法
  169.健康人的定義是什麼?
  170.身體健康的標準是什麼?
  171.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
  172.自我監測健康體質的方法有哪些?
  173.從哪些方麵自我觀察體徵變化?
  174.如何自測酸性體質?     
  175.怎樣判斷自己是不是亞健康?
  176.自測心髒功能的方法有哪些?
  177.如何自測骨質疏鬆?
  178.腰椎間盤突齣有哪些自查方法?
  179.測定肥胖的方法有哪些?
  180.怎樣自測腎髒健康狀況?
  181.自查早期糖尿病及糖尿病輕重的方法有哪些?
  182.老人身體健康有哪些錶徵?
  183.老人心理健康標準有哪些?
  184.中、老年人怎樣用慢跑自測體質健康狀況?
  185.中年怎樣自測衰老?

後記: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前言

  俗話說「臉上長斑,緣於腎肝」,人體生病,在人體的體徵、感受等方麵會有所錶現。隻要我們注意觀察、分析與思考,就不難發現人體的各種異常錶徵與疾病之間存在內在聯係。本書將這方麵的知識匯編成冊,以求對人們健康有所幫助。

  目前盡管超音波、CT、核磁共振、數位顯影技術等先進技術廣泛運用,但沒有使誤診率下降。據統計,目前臨床誤診率在30%左右,而某些疑難病例誤診率達到40%以上。

  有病吃藥,但治病的藥也可能引發新的疾病。據悉,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當中,有1/3死於不閤理用藥,在某些醫療單位,這一比率可達到34.1%。德國健康雜誌《生機》報導,一位醫生研究發現,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0% ~ 70%的不適和疾病。

  這位醫生說,科學傢目前已經解開瞭機體自癒的一些祕密。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身體可以從自身的「藥鋪」中找到30 ~ 40種「藥」來對癥治療。這種治療過程是由激素、免疫抗體等因素綜閤發揮作用的。在這一過程中,保持積極嚮上的精神狀態非常重要。每天維持以舒適的姿態閉目養神10 ~ 20分鍾,將思想集中在愉快的事情上,並多做腹式呼吸,將有助於提高人體的這種自癒能力。

  本書選擇瞭生活中最常見的、自己可以測知的體徵與健康的相關現象,引導讀者運用異常體徵與病變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預測,有助於及早發現疾病的初期錶現,及早就醫治療,防患於未然。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醫院是自身的免疫係統」。經常注意觀察自己和親友的體徵變化,就醫時可避免誤診;適時閤理地調養身體,減少藥物的毒害。充分藉助自身免疫係統的功能,剋服現代醫學的一些局限性,治好自己的疾病,維護自身的健康,健康長壽就會靠近您!

  本書編寫過程中,參閱瞭網上的大量資訊、許多書報雜誌、文摘中的相關內容,還參閱瞭一些從事健康保健的企業、團體、個人的保健資料等等,在此,嚮對本書編寫有過幫助的這些機構、人士錶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作者蒐集的資料有限,本書編寫掛一漏萬,缺點、問題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傅治梁

  【注】電腦斷層掃描( 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為「 CT ),是一種影像診斷學的檢查。這一技術曾被稱為電腦軸嚮斷層成像( Computed Axial Tomography )。 X射綫電腦斷層掃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簡稱 X-CT )是一種利用數位幾何處理後重建之醫療技術。

圖書試讀

第一章 人體異常體徵預示的病變
一、五 官 部 分

1.口感異常預示什麼病變?
答: (1)口酸。多見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與胃酸過多密切相關。口酸者的唾液中的乳酸、磷酸酶等比正常人高,pH值偏於酸性。

(2)口甜。多見於消化功能紊亂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可緻各種酶分泌異常,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加,可把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刺激舌上味蕾而感覺口甜。而糖尿病患者齣現口甜的感覺,多錶示血糖增高。

(3)口苦。人體內唯一能産生苦味的器官就是膽,口苦多為急性炎癥,以肝膽疾病錶現最為多見,與膽汁排泄異常有關。早晨起來如口苦尿黃,可能是肝熱。若同時伴有右腹部飽脹,吃油膩食物或飽食後加重,可能是膽石癥。另外癌癥病人喪失瞭對甜味食物的味覺,但對食物的發苦感覺與日俱增。

(4)口辣。多見於肺炎、支氣管炎、高血壓、更年期綜閤癥、長期發熱患者。因為辣味是鹹味、熱覺及痛覺的綜閤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

(5)口香。多見於糖尿病的重癥病人,由於胰島素分泌功能受阻,藥物又控製不住人體血糖的升高,造成機體酮體蓄積,常緻肝昏迷,緻使唾液內糖量升高,似覺口中有清香甜味。

(6)口臭。牙周病、齲齒、口腔潰瘍以及鼻咽部炎癥、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者可發生口臭。如果呼吸時有丙酮氣味或者聞到腐爛的蘋果味及尿後聞到尿甜味,則有可能是患瞭糖尿病;口臭似尿味,可能是得瞭腎髒疾病;如果有黏土味的口臭,則有可能是患有肝硬化或肝炎等疾病;如果是腐爛氣味,則是牙周病或牙齦發炎。

(7)口鹹。多見於慢性咽炎、神經官能癥、癌癥患者,大量吸菸的人、口腔潰瘍、慢性腎炎、腎功能損害的患者常也會感到口鹹。

(8)口淡。患腸炎、痢疾等消化係統疾病、內分泌疾病、長期發熱、消耗性疾病以及營養不良的人,常常會感覺口中淡而無味。老年人因味蕾退化也會産生口淡無味的感覺。口淡也可能發生在身體炎癥的初期或消退階段,尤其是消化道疾病如消化性潰瘍等,都會導緻「食不知味」。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取不足的病人,也時常會覺得口淡。

術後病人食欲不振也會覺得口舌淡而無味。當口中乾澀,感覺不齣食物的滋味時,要注意心髒發生病變。

在糖尿病、甲狀腺腫瘤和青光眼病人中,「味盲」者的比例比正常人高。一些口腔疾病,例如口腔潰瘍等也會乾擾味覺。此外,口感異常還與睡眠不足、氣候變化、情緒好壞、吸菸飲酒等因素有關。

2.口味變化預示什麼病變?
答:人們對食物選擇,多半取決於口味。當突然愛吃某些食物時,可能是身體本能需求的自然反應,可能是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素而發齣的警訊。
(1)愛吃酸味。孕婦愛吃酸味,膽道功能和肝功能不佳者,也會偏愛酸味。
(2)愛吃甜味。甜與脾髒關係密切。突然愛上甜食,可能是脾髒機能退化的徵兆。
(3)愛吃苦味。苦味入心,當心髒機能衰退時,會突然變得能吃或愛吃苦味食物。
(4)愛吃辣味。中醫有辣入肺的說法,如果很想吃辣味食物,則提示肺髒過虛。
(5)愛吃鹹味。可能體內缺碘或腎虛。口味過鹹會有損腎髒,還會造成高血壓。
(6)渴。運動後常感到口渴,這屬正常現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過多,應檢查胰髒功能。

3.怎樣透過食欲變化、餐後感覺看健康?
答:人的食欲除受周圍環境、思想情緒等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身體不適和疾病的影響。因此,人們食欲的變化,能反映齣身體的健康狀況。

(1)食欲旺盛且容易飢餓。運動後食欲增加,屬正常生理現象。但若食量驟增且持續,身體卻日漸消瘦,伴有口渴、多飲、多尿,這很可能是患瞭糖尿病,應去內分泌科檢查胰髒分泌功能。

(2)近期內食欲突然旺盛,但體重反而減輕,伴乏力、怕熱、易齣汗、易激動、眼球充脹並稍微嚮外突齣等癥狀,則可能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3)進食大量油膩食物之後,齣現食欲明顯減退,並伴有腹脹、胸悶、陣發性腹痛等癥狀,則可能是消化不良造成的飲食不適。若食欲尚可,進食油膩食物後,齣現右上腹疼痛,這可能是膽囊齣瞭毛病。

(4)突然食欲減退,見食生厭,尤其是見瞭油膩食物就惡心,全身疲乏,腰痠無力,尿色深黃如濃茶,並見眼白發黃,可能是患瞭病毒性黃疸性肝炎(慢性肝炎少見食欲不振,若有,則病情惡化);若食欲減退、心窩悶痛、惡心,多見於急性胃炎;若食欲不振,胃沉重,慢性胃炎居多;若食欲差,見食生厭,大便不正常,進食油膩食物就腹瀉,這是消化不良;若食欲不正常,並有腹脹,且多在食後加重,平臥時腹脹可減輕,並伴有噯氣、惡心、胃痛等癥狀,這可能是胃下垂;若突然不思飲食、鼻塞流涕、口淡無味、舌苔白膩,多為傷風感冒引起;食欲減退,也可能膽囊病變。

(5)長時間食欲差,見食生厭,大便稀薄、次數增加,進食油膩食物就腹瀉,為腸胃方麵疾病錶徵;口臭有味,食欲低下,可能為習慣性便祕。

(6)暴飲暴食後突然發生上腹部劇痛,同時伴有惡心、嘔吐、發熱,透過解痙止痛劑不能緩解癥狀,可能是急性胰髒炎。

(7)食欲不振還可由各種急性傳染病、腎髒病以及胃癌、腸癌等惡性腫瘤引起。如慢性腎炎患者齣現惡心厭食,可能是尿毒癥的重要警訊;兒童或老人食欲不振往往是大病初起的前兆。40歲以上的人,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下,嚴重性厭食,食後腹部飽脹,同時伴有倦怠、食欲下降,身體日漸消瘦,可能是食道癌或胃癌、腸癌、胰髒癌等早期信號,應及早去醫院診治。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這個書名有點猶豫,覺得可能太醫學化,不太適閤我這種對專業知識瞭解不多的人。但當我去圖書館隨手翻閱瞭幾頁後,立刻就被它獨特的敘事風格吸引住瞭。作者並不是從科學的角度切入,而是從更宏觀的人生哲學層麵,來探討我們身體的自我療愈能力。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任身體智慧”的部分。作者強調,我們的身體擁有著一套非常精妙的內在機製,能夠自我感知、自我修復。很多時候,我們過於依賴外部的醫療手段,反而忽略瞭身體本身發齣的信號。他舉瞭一個例子,當我們感到疲憊時,身體並不是在“生病”,而是在發齣“需要休息”的信號。但我們常常會忽略這個信號,繼續透支身體,直到齣現更嚴重的問題。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健康”的定義,它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更是一種與身體和諧共處的狀態。作者鼓勵我們要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理解身體的需求,而不是強迫身體去做它不願意做的事情。讀完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留意身體的細微感受,比如口渴、飢餓、疲勞,並嘗試去滿足這些需求,而不是等到身體發齣更強烈的抗議。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像重新認識瞭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驚喜,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我本以為會讀到枯燥的醫學名詞和復雜的生理過程,結果卻是一連串充滿人生哲思的對話。作者在書中並沒有扮演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像是一位坐在你對麵,用溫和的語氣分享他多年來對生命、健康和幸福的理解的老友。他談論的“免疫係統”,其實更多地被引申為一種強大的內在生命力,一種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的能力。 書中有一段關於“情緒排毒”的比喻,讓我印象深刻。作者認為,負麵情緒如果積壓在心裏,就像身體裏的毒素一樣,會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但他提齣的“排毒”方式,不是強行壓抑或遺忘,而是通過誠實的自我覺察,允許情緒自然地流動和釋放。他舉瞭一個例子,當感到憤怒時,與其責怪彆人,不如去探究憤怒背後的原因,是感到不被尊重?還是感到被誤解?找到根源,纔能真正地“消化”它,而不是讓它在身體裏“發炎”。這一點對我很有啓發,因為我以前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生氣,然後又為自己的生氣而自責,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讓我明白,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麵對和處理它們。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戰勝”睏難的書,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與自己和解”的書。

评分

初拿到《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這本書,內心是充滿好奇的,因為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治愈的力量,仿佛在告訴我們,身體本身就藏著無限的潛力。讀完之後,我纔發現,它並非一本簡單的醫學科普讀物,而更像是一次深刻的心靈對話,一次關於如何與自我建立真正連接的探索之旅。 書中關於“信念的力量”的章節,讓我受益匪淺。作者並沒有使用一些玄之又玄的說法,而是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說明瞭積極的信念如何能夠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他提到,當我們相信自己能夠康復時,身體的自愈能力就會被激發,從而加快康復的速度。反之,消極的信念,比如“我一定會生病”、“我永遠好不瞭”,則會阻礙身體的療愈進程。這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在麵對疾病時,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其實比疾病本身更具破壞性。作者鼓勵我們要有意識地培養積極的信念,相信身體的韌性和生命的力量。這並不是說要我們否認現實,而是要調整我們看待問題的方式。這本書讓我明白,身體的健康,不僅僅是細胞的運作,更是心智、情感和精神的整體狀態。它教會我,與其把身體看作一個需要被“修復”的機器,不如把它看作一個需要被“關懷”和“滋養”的生命體。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乍聽之下,還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免疫學知識的科普讀物,講解身體的免疫機製有多麼神奇。但翻開書頁,纔發現它走的完全是另一條路。書裏並沒有深入探討T細胞、B細胞是如何運作,也沒有詳細解釋抗體産生的原理。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分享瞭許多與“自我”和“療愈”相關的生命故事和體悟。 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接受不完美”的章節。作者用瞭很多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工作中偶爾的失誤,人際關係中的誤解,甚至是我們對外貌的焦慮。他並沒有教我們如何去“修復”這些不完美,而是鼓勵我們去“擁抱”它們。他說,正是這些不完美,構成瞭我們獨特的個體,也給瞭我們成長的空間。我以前總是很在意彆人怎麼看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看瞭這本書,我好像開始能對自己寬容一點瞭。書裏提到,與其把精力放在“對抗”內心的聲音,不如去“傾聽”它,理解它為何如此。這讓我聯想到,很多時候我們身體齣現不適,也許也是身體在用一種我們不習慣的方式,在嚮我們傳遞信息,提醒我們某些地方需要被關注,而不是一味地去“消滅”癥狀。這本書的重點,更像是一種心靈的按摩,讓我們與自己內在的“醫生”建立更深層的連接,而不是依賴外在的“藥物”或“手術”。

评分

坦白講,拿到《自我免疫係統是身體最好的醫院》這本書時,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因為市麵上這類主題的書籍實在太多瞭,很多都隻是泛泛而談,或者充斥著一些不切實際的“療愈”概念。然而,這本書卻給瞭我一個大大的驚喜,它的切入點非常獨特,不是從傳統的醫學角度,而是從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生活哲學的角度來探討“自我療愈”的可能性。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壓力與免疫力”的探討。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壓力視為洪水猛獸,而是探討瞭不同類型的壓力對身體可能産生的影響,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調整心態來應對。書裏提到,適度的挑戰和壓力,有時反而能激發身體的潛能,提升我們的適應能力。但他同時也強調,長期的、過度的壓力,則會嚴重削弱免疫係統,使身體更容易生病。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分享瞭一種“釋放”壓力的方式,不是通過運動或冥想(雖然這些也很重要),而是通過“創造性錶達”。他鼓勵我們在感到壓力時,嘗試寫作、繪畫、音樂等方式來抒發內心的情緒。我一直覺得自己不太擅長這些,但看瞭書裏的一些案例,發現即使是簡單的塗鴉,也能幫助我們理清思緒,緩解焦慮。這讓我意識到,原來“自我療愈”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一種可以通過日常實踐來達成的心靈與身體的平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