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記憶美好的旅行,不隻親子間互動得到滿足,
有時更為自己和孩子,上瞭一堂無價的戶外教學。
《沒有邊界的教室》作者瀋佳慧(Monica),再次打開你的教養視野!
在無數次與孩子同遊的旅行中,Monica發現,
有效的學習是:學習動機,勝過學習時數!
美國教育傢賽德茲說:「孩子接受學習應該是自願的,如果他不想學,那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學。」
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動機,而旅行強化瞭這樣的動機。在旅行中感受到的、學習到的,往往遠比坐在課堂上聽到的還要豐富且真實;旅行,誘發著興趣與好奇,在孩子心中種下探索與學習的種子。
消除孩子對玩耍的罪惡感,真正有效的學習便開始
小K(Monica的兒子)房間的大牆上,有張很大的世界地圖,在空閑時間裏,或在旅行迴傢後,他會自動在地圖上,找齣曾經踏過的足跡,有時,更用比例尺的方式,去計算那裏究竟距離我們居住的地方有多遠、搭飛機要幾個小時。
小K開始知道怎麼飛纔會省錢省時,二者不能兼顧,就須抉擇省錢還是省時;飛機為什麼要走大圓航綫、時差的計算、日光節約時間……這些知識,用背的可能要背好久,但走一趟、經過解說,小K不但求知興趣濃厚,而且不用背誦,就可以記得很久。
這在我們看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有多少孩子在讀瞭曆史地理之後,在意這些知識與實際的聯結呢?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自我連結,真是件好事,這意味著孩子會將這些瑣碎、來源不一的知識,做有效、有用的運用。
這些,如果不是因為小K能放開心胸齣門玩耍,大膽去想去猜去親身經曆,又怎麼能體會得到??
本書特色
Check list:隨附行李準備清單檢查錶、紀錄觀察錶。
Information:提供旅行地點交通、票價……等參觀資訊。
本書重點
★另類的遊樂園:有的孩子,參觀博物館不到十分鍾就覺得無聊……;有些孩子走進博物館,隻為瞭做作業。Monica則是帶著孩子,把博物館當遊樂園!
★故事旅行,閱讀旅行:旅行的通車時間,其實是啓發孩子很好的時機。孩子還小的時候,可以講講旅行目的地的相關故事或童話給他聽,並讓他發揮想像力所聽的故事畫下來;等孩子識字瞭,可利用較長的通車時間來閱讀,纍瞭時,看看窗外的風景,彆有一番另類閱讀的樂趣。
★懶媽媽聽簡報:旅行結束迴傢後,你傢都怎麼記錄美好的旅行記憶?照片、日記想必是不會少的,但Monica傢的兒子小K,還用簡報作記錄!不隻跟媽媽分享,還到學校跟同學說旅行故事。透過簡報讓心靈沉澱,整理自己的旅行收獲,也練習瞭錶達能力……
作者簡介
瀋佳慧 Monica Shen
唸過淡江日文係與中文係,是個旅行與生活結閤的旅人,曾和小K爸、小K一起在歐洲旅居五年(英國一年半、德國三年半),喜歡體驗各種不同文化的旅行與生活。結婚之後纔開始旅行,生完小孩後纔開始寫書,無論在哪裏,皆樂於與孩子一同成長。
曾任中廣外製廣播節目企劃、執行製作;環宇電颱新聞記者、播報及環宇電颱旅遊節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專職寫作。
暢銷著作:《沒有邊界的教室》、《旅行是最好的教養》
已齣版之著作有:《幸福雞湯》(愛迪生齣版社,2003)、《戀戀奧地利》(沃爾齣版,2005)
部落格:漫步天涯──瀋佳慧的部落格blog.udn.com/monikashen
Facebook【漫步。天涯~瀋佳慧】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pages/man-bu-tian-ya-chen-jia-hui/156817941015993
E-mail:monicashen87@yahoo.com.tw
【輯一】自主學習的秘密
麵對變動的世界,「有學問」已經不夠瞭,學習力更形重要。當孩子的好奇心&興趣一旦被誘發,就能找到自己想繼續探索的方嚮,不必我們催促,也能自主學習……
旅行,種下一顆探索與學習的種子
玩也需要思考
從玩開始
教室裏教室外
旅行閱讀,閱讀旅行
是父母的夢想還是孩子的夢想
讓我們遊學去
實踐的動力
懶嬤嬤聽簡報
【輯二】種下學習的種子
在孩子的世界裏,玩,是很重要的事。若可以一邊玩一邊學,孩子將對學習充滿瞭興趣與期待,保有源源不絕的好奇心,那麼,學習任何學問都不會是問題。
小提琴博物館
在迪士尼過生日
哇恐龍住在這裏啊
另類的遊樂園:博物館
走進樂高的世界
兩日弼馬溫
到阿瑪迪斯傢走走
穿梭動物園
麥爾霍芬的乳酪工廠
跳蚤市場裏的生活課
拜訪木乃伊
在德國看場電影吧
到哈利波的故鄉
彩繪格拉斯哥
大鍾山上的彩虹
歌德席勒的威瑪
格拉斯哥遇見麥金塔
電視小孩的天堂
動畫裏的人生故事
故宮一日遊
【後記】
引言
有效的學習是:學習動機,勝過學習時數
有研究指齣,旅行對於幼兒的大腦、認知發展有正嚮的意義。不僅僅是幼兒,當孩子愈長愈大,經由旅行而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興趣也會愈來愈大,隻是旅行的方式,也會隨著各種年齡、孩子的興趣、傢長的引導,而呈現齣多種不同的風貌。
從小,「業精於勤荒於嬉」這句話,除瞭是作文簿裏常齣現的句子之外,也深深地烙印在大多數的學生心中,成為巨大的影響力,總覺得是嬉遊、玩樂,內心深處或多或少的會有罪惡感。
當然,在過往傳統的時代想法裏,也沒錯。
時移境遷,在這新的時代中,學習的方式,若還秉持著太多固守的所謂傳統方式,不見得到過往的效果,卻反而有可能適得其反。現在的孩子所需要接收的知識太多、太廣瞭,再用過往隻要把教科書、參考書,钜細靡遺的背起來,百分之九十都可以獲得好成績的年代的標準和方式來要求孩子,已經不再管用,而且所要的挑戰更大。
我常說自己是個從小愛玩的小孩,經常在自己的玩樂與努力念書之間苦苦掙紮。後來我漸漸發現,用玩的方式學習,竟然可以讓我收獲更多。因此我開始想辦法,在無法到處旅行開開眼界的環境之下,讓自己用玩的心態、玩的方式來念書,竟然有些小小的效果。例如,先去找尋學習動機。有學習動機的科目,我就不覺得念書件苦差事,而當我拿手的科目,讓我在所有的科目當中,拔得頭籌時,也讓自己更加深瞭自信心!
我也清楚的知道,不能荒廢學業,所以用玩,或者說,用一種有趣的方式來對來學習,反而讓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很開心,不隻僅是在交齣一張「好看一點」的成績單而已。
在消除玩樂莫名的罪惡感之後,我發現我更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標,朝著自己想要前進的方嚮去努力。而在結婚之後,我們喜歡到處旅行,後來,更是繼續帶著孩子,一傢人有機會就四處旅行,用眼睛和經驗,讓學習樂趣更多。
就像在念書的時候,我的曆史很好──因為很早開始我就把曆史課本當故事書看,也看很多曆史故事,旅行時可以印證我的所知。現在我也讓小K把教科書當故事書看,有機會再帶他走訪,讓學習興趣更濃,吸收更多更快;念書時,我的地理也不錯,因為我常帶著地圖,不斷的研究,東看西找。在我們經常旅行、經常在旅行中研究地圖找路的經驗之下,我發現小K,每在書上讀到一個地方或城市,無論哪一個國傢,他可以很快的在地圖上找到,有興趣的地方,還會上網搜尋更多的資訊……
另外,小K喜歡數字,所以什麼都拿來把東西數字化,也喜歡在旅行中「當計算機」──每看到一個東西就要換算成颱幣或歐元(這是他比較熟悉的幣值),搞得數學很爛的我,當場頭昏腦脹。
所以孩子在學習有趣瞭之後,自然就會進步,歐,還會樂此不疲。更會慢慢運用在任何的學習態度上。
而我們旅行時和旅居國外的時光裏,因為喜歡聊天,反而讓自己英文意外進步神速──我的英文竟是在蘇格蘭與許多不同的朋友亂聊、瞎講中,慢慢訓練齣來的!搬到瞭德國之後,我的德文,除瞭上課,也是與朋友以及和小K朋友、同學的媽媽們,邊聊邊學,一點一點纍積起來的(尤其是聽力)。
這給瞭我許多啓發和靈感,也在小K身上如法炮製。
所以當然的,小K在完全不懂英文、德文的情況下,也是和他的小朋友們,一點一滴「玩」齣來的。
就像我喜歡聽故事,所以我走訪名人故居;我喜歡看畫,於是訪遍美術館、博物館……小K從小就在這樣,跟我們到東跑西晃的移動中,慢慢建立起學習的興趣。
所以,每一次記憶美好的旅行,不隻是親子間的互動得到滿足,有時候更為自己和孩子,上瞭一堂無價的戶外教學。
美國教育傢賽德茲說:「孩子從小接受學習應該是自願的,如果他不想學,那就不要強行要求他學。」學習最有效的方式是動機,而旅行強化瞭這樣的動機。
就如同上課時數少,不代錶學習不夠,其實隻要動機夠強,隨時隨地都在學習,旅行時亦是。所以在旅行中所學習到的、感受到的,遠比坐在課堂上所學習的還要豐富與真實。
也有朋友問我,究竟這樣旅行,對於孩子的學習效果有多少幫助?
我隻能說,教育無法立竿見影,但是隻要走對瞭方嚮,孩子未來將會給你無限驚奇的錶現。
讓孩子擁有自發性的求知,也並不如想像中的睏難,隻要設法把自己變成小孩,就會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而隨著孩子的年紀增長,每個階段的學習不同,也要有不同的動力和方式。
旅行和適度的玩耍心態,讓我陪著孩子,自己也重新成長一次。
我必須承認,《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顛覆瞭我對旅行書籍的刻闆印象。我一直覺得這類書要麼是泛泛而談的攻略,要麼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但這本書卻有著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對旅行的解讀,讓我看到瞭旅行背後隱藏的巨大能量,它不僅能開闊視野,更能塑造人格。書中有一部分詳細地介紹瞭如何與當地人進行有意義的互動,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是全新的啓發。我以前旅行,總是在景點和餐廳之間打轉,很少有機會真正深入瞭解當地的生活。而這本書,則教會我如何放下預設的行程,去傾聽他們的故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尤其喜歡作者提到的“旅行中的學習”這個概念,他認為每一次的相遇、每一次的經曆,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讀到這裏,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旅行的意義遠不止於欣賞美景,更在於學習如何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如何與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聯係。這本書的邏輯非常清晰,結構也很完整,讀起來既有條理又不失趣味。它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旅行充滿瞭期待,也讓我對旅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啓發”。它不是那種讀完就丟在一邊,然後遺忘的書籍,而是能夠在我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記,並在我今後的生活中不斷被提及的。作者對於旅行的見解,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哲學思考,但又不會顯得過於晦澀難懂。他巧妙地將旅行中的點滴經曆,升華為對人生、對世界、對自我的深刻洞察。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旅行中的孤獨”的解讀,他沒有把它描繪成一種負麵的情緒,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與自我對話、與內心和解的寶貴機會。這讓我對一些獨自旅行的時刻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感到焦慮,反而覺得是一種難得的寜靜。這本書的行文流暢,引人入勝,仿佛你能跟隨著作者的腳步,一同體驗他所經曆的一切。它教會我,旅行不應該僅僅是物質上的遊曆,更應該是精神上的洗禮。它讓我明白,每一次的齣發,都是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對自己內心世界的重新發現。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旅行的態度,以及對生活的看法,都有瞭質的飛躍。
评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拿到《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時,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市麵上同類型的書籍太多瞭。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在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智慧,而這些智慧,恰恰都凝聚在瞭旅行的體驗之中。這本書並沒有教你如何去擠齣最劃算的機票,或者如何在最少的預算內玩轉一個城市,它關注的是更宏大的命題:旅行如何讓我們成長,如何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在迷失中尋找方嚮”的部分,它以一種非常鼓勵的姿態,讓我明白,旅途中的一些小插麯,甚至是意想不到的麻煩,都可能是成長的契機。它不是一本告訴你“怎麼做”的書,而是一本引導你“如何思考”的書。它讓我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旅行經曆,也讓我對未來的旅行充滿瞭更成熟的規劃。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個人化,但又普遍適用,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我常常會一邊讀一邊點頭,感覺作者說齣瞭我心裏一直想說卻又不知道如何錶達的話。
评分讀完《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我腦子裏仿佛被一股清流洗滌瞭一般。與其說它是一本書,不如說它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看到瞭一個更廣闊、更豐富多彩的世界。作者對於旅行的理解,超越瞭我以往任何的認知。他沒有鼓吹窮遊或者奢華遊,而是強調瞭一種“用心去旅行”的態度。我特彆欣賞他關於“如何打破舒適圈,擁抱不確定性”的論述,這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對旅行的畏懼,源於我們對未知的恐懼。而這本書,就像一個溫柔的引路人,一步步地鼓勵我跨齣那一步。書中的故事,有的是作者的親身經曆,有的是他從他人那裏聽來的,每一個都飽含深意,發人深省。它們不是簡單的故事分享,而是蘊含著旅行的哲學,教會你如何在異國他鄉保持好奇心,如何在麵對睏難時保持樂觀,如何在與陌生人交流時展現善意。我常常會在閱讀的時候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某一段話,然後陷入沉思。它讓我明白,旅行不僅僅是為瞭逃離,更是為瞭迴歸,迴歸到一個更真實的自我,一個更懂得生活的自我。這本書的語言樸實無華,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讓我反復閱讀,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
评分這本書簡直像是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已久的寶藏!我之前嘗試過很多關於旅行的書籍,有的過於理論化,讀起來昏昏欲睡;有的則過於片段化,像拼湊起來的遊記,缺乏深度。但《旅行,是最好的教科書》完全不同。它沒有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哲學探討,而是以一種極其真誠、接地氣的方式,深入淺齣地闡述瞭旅行的意義和方法。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如何準備一場真正有意義的旅行”的章節,它不僅僅是列齣需要帶的物品清單,而是引導你思考旅行的目的、你想要從中獲得什麼,以及如何與當地的文化和人民建立真實的連接。作者的筆觸細膩,仿佛能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旅途中的每一個細節:清晨集市的嘈雜人聲,午後陽光下古老石闆路的溫暖,夜晚星空下篝火的跳躍。這些描寫並非僅僅是為瞭渲染氣氛,而是巧妙地融入瞭旅行的智慧,讓你在閱讀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學習到如何去觀察、去感受、去理解。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旅行,它不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一場心靈的成長和自我發現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將書中的許多建議付諸實踐,去擁抱那些未知的風景和驚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