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全集 8 政治與社會(上)

殷海光全集 8 政治與社會(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殷海光
  • 政治思想
  • 社會思想
  • 近代史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哲學
  • 思想史
  • 學術著作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政治與社會》(分上、中、下三冊)收錄殷海光一九三五年以後發錶於各報章雜誌上,有關中國社會政治問題之探討的文章。全書依照文章發錶的先後順序排列編纂而成。讀者可從書中瞭解殷海光之政治思想發展的一貫脈絡,同時也可以看到一位熱愛國傢與民族的知識分子,對當時社會政治最中肯的批評與殷切的期望。本書輯佚補闕,盡可能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正是瞭解殷海光的現實關懷最完整的文本,也是研究殷海光的思想變遷軌跡不可或缺的史料。新版的《政治與社會》蒐錄增添一九四九年以前殷海光在南京《中央日報》、《中央日報週刊》等處發錶過的政論,更屬珍貴難得。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産,豐富多樣。他討論政治社會問題的文字,具體揭露瞭當時諸般醜怪鄙陋的政治社會現象,總能激濁揚清,發人深省;他的針砭所及,從思想理知的整體脈絡著眼,好比黃鍾大呂,振聾發聵。

  一九四○年代中末期的中國,內戰方殷,殷海光以一枝健筆在言論界開始嶄露頭角。來颱之後,殷海光以《自由中國》雜誌為主要言論舞颱,既積極鼓吹自由、民主與人權的理念,也激烈批判黨國威權體製的恣意妄為。殷海光的筆鋒所嚮,秉持「是什麼,就說什麼」的基準,理路曉暢,字裏行間更積蘊道德尊嚴的激情,屢屢激動蟄伏的人心,更彰顯自由主義者堅定不渝追求理想世界的人格光輝。

  「大江東流擋不住」。自由、民主與人權等等理想,永遠是人類的共同奮鬥目標。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世界裏,如何真正實現這些理想,本是沒有終點的事業。時空變異,殷海光思索這些課題的思想遺産,仍猶如滾滾江濤,奔流無止,既是促使我們跳脫各式「政治神話」囚籠的精神動力,也是鼓動我們尋覓理想現實處境的思想資源。

作者簡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黃岡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戰結束後踏入齣版界時採用的筆名。他早年求學於西南聯大哲學係、清華大學哲學研究 所,1949年赴颱後於颱大哲學係任教,先後開設課程有:邏輯、邏輯經驗論、羅素哲學、理論語意學、科學的哲學、現代符號邏輯、曆史與科學等。他亦曾任 《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颱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之一。他深受羅素、海耶剋、波柏等哲學大師的影響,所寫文 章以科學方法、個人主義、民主啓濛精神為基準,極力宣揚反抗權威、追求自由思想,並堅持以筆的力量來對抗言論思想禁製。因而,他曾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 為「颱灣自由主義思想的領袖」,為颱灣自由主義的開山人物與啓濛者。

  時至今日,殷先生已成為颱灣某一世代的象徵人物。談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颱灣或 颱灣的自由主義,必然會談到殷先生及他著作。而殷先生的著作,以思想深刻、邏輯層次縝密、文句充滿情感著稱,有一種極為獨特的感染力。其著作,數十年來影 響瞭海內外的無數讀者,早已成為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産。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意誌問題底檢討
政治自由與武裝暴動
共産國際底世界政策
革命與暴動
「內戰」問題底分析
中國民主運動底正確方嚮
民族意誌底趨嚮
共黨會放下屠刀嗎?
兩年來之國內政治
後方共黨分子底處理
知識青年底警覺
政治引擎底修整
學生底立誌
中國現代政治思潮
共産國際再度顯現
民族失敗主義底一例
中國政治底分野
一個既成事實底宣布
蔣主席與現代中國
── 祝蔣主席六十晉一誕辰
從於子三案件說起
共黨「土地革命」底用意
國大代錶底選舉
國傢分裂主義 ── 民族失敗主義者底方略
張繼先生與共産黨
愛護學校,愛惜自己!
馮玉祥這個人
人海作戰
「加剋」的妙用
今日中國言論界的病態
論自由主義者及其任務
新民主「運動」
一個類比
從甘地被刺說起
觀念動力與物質動力
國民大會底使命
自由主義的罪人
反迫害.反暴動.反賣國
火速清除學生之敵!
職業學生之職業
收迴學校租界!
論所謂「新政治協商會議」── 共黨匪徒之兩麵作法底透視
「學運」底作用
中共對南共事件的聲明
清除共匪間諜
十月革命與辛亥革命
我們走那條路?
我對國共的看法
阿米巴會變質嗎?
蘇俄會轉變她底目的嗎?
與張申府論「呼籲和平」
知識分子亟需體認國傢底危機
趕快收拾人心
還在夢想求和嗎?
論當前軍事形勢
爭取人民擁護
政治自由與思想自由
論鬍適南來
書生之用
和戰問題底正解
曆史的蛻變會重演嗎?
停止戰爭,保持自由
和平解決之最低立場
備戰謀和呢?還是弭兵求和?
新中國齣現的一天
謀和與革新
販賣和平者底真麵目
中國的前途問題
曆史的啓示
談和與渡江 ── 政治與軍事雙管齊下
李自成入北京
運用美援與言論自由
在太陽下麵談和
革新問題
要和不要降
勉守江將士
他們不久會倒下去的
奴主的分野
颱灣設防第一!
為保衛自由而奮鬥
打擊豪強!安定民生!
颱灣設防底心理基礎
外援與自救
颱灣設防與中國命運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設防底基礎在人心
颱灣與東南戰爭
論「反共教育」
反侵略勢力的再集結
支持上海之戰
認識當前戰爭之本質
建築思想的長城
祇有挺身而奮鬥瞭!
四因次的戰爭概念
對於反侵略大同盟的希望
民主與寬容
扭轉錯誤,迴到原路
中國底前途
對於閻院長的期望
外傷與內潰

圖書序言

  《殷海光全集》最初於一九八九年由颱北桂冠圖書公司齣版。當時適逢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颱灣方甫解除「戒嚴」,逐步走嚮殷先生期盼的自由民主之路。這二十年來,颱灣人民享受瞭前所未有的自由,未曾在「戒嚴體製」下生活過的青年,閱讀殷先生的著作,或許不容易有切膚的感受。然而,這二十年來卻齣現瞭許多以殷先生為主題的論著,「殷海光研究」已漸為顯學。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學界也開始注意殷先生的著作,並同樣逐漸形成研究風潮。凡此可見,殷先生的文字獨特的感染力,超越時空的限製,是華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遺産。二○○九年,時值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颱灣大學齣版中心開始發行《殷海光全集》重編本,正是希望讓殷先生的著述,能以更完善精美的麵貌,貢獻於世,啓沃永久。

  將近二十年來「殷海光研究」的豐富成果,讓我們發現當年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存在不少的闕失,尤以未能比較完備齊全地整理收錄殷先生的文字,是最嚴重的缺點。涉足於「殷海光研究」領域的學者,發掘瞭殷先生的大量佚文,其中絕大部分是他在中國大陸時期所寫的文字,也有一些在香港刊物發錶的文章。這些文章,既有助於瞭解殷先生在來颱前後思想轉變的軌跡,也是「殷海光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我們非常感謝這些學者的貢獻,特彆是賀照田、何卓恩及黎漢基教授的成果,對我們進行《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助益極大。《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基本上維持桂冠版的原先架構,並做瞭些許變動,謹此分彆說明如下:

  一、 專書仍印成單行本。

  二、 單篇文章仍以「政治與社會」、「學術與思想」、「書評與書序」及「雜憶與隨筆」四大分類,集結成冊;原先缺漏的文章,依其類彆及寫作時間,編入原先的架構之內。增補的文章,以政論文字居多,因而「政治與社會」一類的篇幅增加最多,冊數也隨之增多。

  三、 《殷海光全集》重編本,增補《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一冊。該書原先因著作權問題,未能收入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現已徵得原齣版者同意,加以收錄。《殷海光全集》的《殷海光書信集》部分,原則上隻收錄殷先生寫給他人的信函,不收錄他人緻殷先生的信函;由於殷先生與林毓生的通信,情況特殊,絕大部分是論學信函,必須兼讀往返信函,纔能瞭解其內容,因此將這些信函單行成冊,以便讀者。

  四、 《殷海光全集》重編本的《到奴役之路》一書,與桂冠版相同,皆據文星齣版社的版本排印,惟另做增補工作。因是書之譯文與按語,與最早在《自由中國》半月刊連載者,頗有齣入。本次重編,仍以文星版為據,另與《自由中國》版覈校,詳細註明其間相異齣入之處。

  五、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專書部分之排序,以當年齣版時間之先後為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排序,則大體上依類彆略予調整。

  六、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集結他人所寫關於殷海光先生之紀念及評論文章,列為全集之一捲,不閤體例。本次重編,除大幅擴充內容,增收近二十年內發錶的重要紀念及評論文章以外,另列彆冊,不再列入《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之序號。

  七、 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除《邏輯新引》一書採取橫排格式之外,其餘各冊均採直排格式。《殷海光全集》重編本,一律採取橫排格式。

  《殷海光全集》重編工作的進行,得到多方人士的支持和鼓勵。我們要感謝殷夫人夏君璐女士提供珍貴的資料、撰寫序言,並不斷在精神上鼓勵我們。陳宏正先生是《殷海光全集》兩次編纂工作的幕後支持者;桂冠圖書公司的賴阿勝先生,為二十年前的桂冠版《殷海光全集》,曾付齣極大的心血。颱大齣版中心主任項潔教授及其團隊的敬業精神與專業水準,使《殷海光全集》的重編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凡此一切,謹此深錶謝忱。

  我們以非常謹慎的態度來重編這套《殷海光全集》,惟遺漏、闕失之處,勢所難免,希望能夠得到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林正弘、潘光哲、簡明海(2009年7月8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中對“社會”本身的構成和運作機製的探討,讓我大開眼界。殷海光先生不僅僅是描繪社會的錶象,他更深入到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個體,以及個體之間如何通過互動形成復雜的社會網絡。他對於“社會秩序”的強調,以及對不同社會模式的比較分析,都展現瞭他嚴謹的學術訓練和廣博的知識視野。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社會原子化”的論述印象深刻。他警示我們,當個體過度強調獨立和自我,而忽視瞭社群的聯結和責任時,社會結構將變得脆弱,個體也容易陷入孤立和無助。這種論述在當今社會,尤其是在城市化進程加速、人口流動頻繁的背景下,顯得格外具有現實意義。我們如何在追求個人自由和發展的同時,維係健康的社群關係,構建有韌性的社會網絡,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一個重要課題。他提齣的觀點,不是簡單的批判,而是引導我們去思考,如何纔能建設一個既能保障個體權利,又能促進社會整體福祉的社會。

评分

在讀《政治與社會(上)》的過程中,我尤其對殷海光先生對於“現代性”的批判性反思感到震撼。他並沒有一味地贊美西方現代文明的所謂進步,而是敏銳地捕捉到現代性發展過程中所伴隨的異化、失範以及潛在的危機。他深刻地指齣,技術主義的盛行、官僚體係的膨脹,以及工具理性對人類價值的侵蝕,都可能是通往“非人化”的陷阱。這種審慎的態度,讓我重新審視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固然帶來瞭便利,但似乎也讓我們在某些方麵變得更加疏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書中關於“理性”與“價值”之間張力的討論,更是直擊核心。他質疑純粹的工具理性是否能夠指導人類的終極關懷,以及在價值多元化的社會中,我們該如何尋找到安身立命的價值坐標。這種對現代文明深層弊病的洞察,讓我不禁思考,我們是否在追求物質繁榮的同時,正在失去一些更為根本的東西?而這種反思,也促使我更加關注社會發展背後的倫理睏境和精神需求。

评分

我在閱讀《政治與社會(上)》時,被書中對於“真理”與“知識”關係的探討深深吸引。殷海光先生並沒有將知識視為靜態的、絕對的教條,而是強調其生成的過程、曆史的語境以及與價值之間的關聯。他對於“啓濛”的理解,並非一味地相信科學理性萬能,而是更加關注理性背後的人文關懷和價值取嚮。這種對於知識的審慎態度,在如今這個信息魚龍混雜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如何辨彆真僞,如何不被片麵的信息所誤導,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尋找到真正有價值的知識,都是這本書留給我的思考。他對於“文化”和“思想”的論述,也讓我認識到,知識的生産和傳播,並非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深受社會、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響。這種宏觀的視角,幫助我跳齣瞭狹隘的認知框架,以一種更加開闊的視野去理解世界。

评分

《政治與社會(上)》這本書,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一點,在於它對於“政治”的理解。殷海光先生並沒有把政治僅僅局限於權力的爭奪或者製度的運作,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關乎人類共同生活以及如何實現美好社會價值的實踐。他對於“公民”角色的強調,以及對參與式民主的思考,都讓我對政治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常常在想,我們作為個體,在政治生活中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是被動的接受者,還是積極的參與者?書中關於“政治冷漠”的警示,以及對公民責任的呼喚,都讓我反躬自省。他並沒有迴避政治現實的復雜性和挑戰性,而是鼓勵讀者以一種理性的、批判性的態度去麵對。這種對政治的深度思考,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更是對我們如何在一個社會中安身立命,如何為共同體的未來負責的根本性追問。閱讀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政治並非是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而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一套名為《殷海光全集》的書,特彆是其中一本《政治與社會(上)》,雖然書中內容的論述讓我時常陷入沉思,但有幾點感受,我覺得值得寫下來與大傢分享。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衝擊,莫過於它對“自由”概念的深刻剖析。殷海光先生並非將自由簡單地視為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為嚴謹的哲學框架之下。他反復強調,真正的自由並非是放縱,而是建立在理性、責任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尊重之上。這種“有限的自由”或者說“有約束的自由”,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觀念多元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我常常在閱讀中反思,我們所追求的自由,是否真的具備瞭支撐其存在的內在邏輯和外在條件?書中對個體如何在這種有限性中尋求最大程度的自我實現,以及社會如何構建能夠保障這種自由的機製,都提供瞭極具啓發性的思考。他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一步步地去探索,去質疑,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理解。這種開放性的論述方式,使得閱讀過程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積極的參與和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翻開這本書,都像是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對話,他不斷地挑戰我的既有認知,又給予我足夠的力量去麵對那些尚未清晰的問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