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學問,有待生活的體驗與歲月的錘鍊來消化會通。本書將經典融入生活,放開理論架構的束縛,透過王邦雄教授對老子思想活潑生動的創見,將老學的精深幽微,流動在字裏行間的靈動智慧,一一說解。
全書共分十二講,以化解人生的睏苦切入,講述老子的生命大智慧,每一話語皆從自傢生命的深層觸動而發,真情實感,極具啓發性。在人心焦慮浮躁的年代,能為我們的人生指齣清明的道路。
作者簡介
王邦雄
颱灣雲林人,民國三十年生。師範大學國文係、文化大學哲研所畢業,獲國傢文學博士學位。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中央大學哲研所所長,現任淡江大學中文係所教授。著有《韓非子的哲學》、《老子的哲學》、《儒道之間》、《中國哲學論集》、《當代人心靈的歸鄉》、《莊子道》、《緣與命》、《行走人間》、《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等書。
序
在大學研究所開課之外,也常在民間講堂開講《老子》,沒有課程進度的拘束,聽講的朋友也沒有修習學分的壓力,真的是海闊天空,隨意揮灑。少瞭知識性的負擔,與學術研究的莊嚴,課堂氛圍輕鬆多瞭,可以把經典融入生活,經由人生的體驗與真切的感受,來解讀流動在字裏行間的經典奧義,拉近瞭古書與今人的距離,經典就此活化,似乎老君正現身說法,引導每一個人活齣自己一生的美好,講者隻是中介導讀,在若有還無間,讓每一個人可以跟老君做一個心靈的對話,與生命的印證。
《老子十二講》,是由《老子道》、《生死道》、《人間道》等三書統閤而成,由於老子三書講於二十年前,某些情境已隨時間而消逝,甚或有瞭一百八十度的大翻轉,今由遠流接手重齣,雖維持十二講的理序架構,卻作瞭相當幅度的刪減與修正,綱目更顯豁靈活,文字也更貼切生動,大大提升瞭全書的可讀性。雖老書新齣,讀者朋友或許可以發現,在麵目一新之外,此中自有新意。
想當初,為瞭保有講課現場的真實感,語氣話題盡量不作更動。時隔二十年重讀,自傢已不能接受課堂過於口語,而不免粗疏的論述錶達,一路修飾順通下來,尤其義理解讀與生命體悟,今昔大有不同,也隨文補充,求其文字精準,而義理完足。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問世以來,頗受好評,感謝遠流編輯團隊的用心,存全韆古經典當該有的莊嚴相與厚重感,可與老子的生命高度與智慧深度,有一存在的呼應。作者開講老子,已有四十年之久,看《現代解讀》能以莊重厚實的姿態,齣現在廣大讀者的麵前,想來也對得起老君瞭。不過,對從未來課堂聽講的朋友而言,讀來似有難度。今《老子十二講》在一年之後,也緊接著齣書,喜歡《現代解讀》的讀者朋友,可以隨《十二講》補課式的聽講下來,彌補些許無緣聽課的遺憾吧!
或許我可以如斯說,《老子十二講》可以做為《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的前導書。先聽講,後解讀;先入門,後登堂奧。前後一以貫之,心中有道,而道在當下現前,「道法自然」,意謂每一個人生命價值的「然」,要從自身體現而來;「百姓皆謂我自然」,說的是從政者要把生命的真實美好,還給百姓自己;「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意涵在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要輔助萬物迴歸自然的生息,而不敢過度開發,破壞瞭萬物賴以存活的生態環境。
如是,天地自然,百姓自然,萬物也自然,天地萬物迴歸「道法自然」的軌道理序中,人生不會漂泊流落,人間少瞭權力的乾預宰製,天候地理也不會遽變,人人自在,物物自得,解讀老子,此為究竟。
王邦雄 序於民國百年三月淡大中文係
這本《老子十二講》給我的整體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幽靜的竹林裏,與一位飽經風霜的老者對坐。他不說教,不指責,隻是緩緩地訴說著那些關於“道”的玄妙,那些關於“無為”的智慧。他用最樸素的語言,描繪齣最深邃的哲理,讓我忍不住一次次停下來,反復品味。書中的許多觀點,初聽之下似乎有些違背常理,甚至有些“消極”,但我仔細一想,卻又覺得其中蘊含著驚人的洞察力。比如,他講“知止”,讓我反思自己是否總是貪得無厭,不懂得適可而止。他講“柔弱”,讓我體會到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往往並非來自剛猛,而是源於韌性和包容。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套立竿見影的成功秘籍,也沒有給我一個包治百病的解決方案,但它提供瞭一種看待世界、看待自身的方式。它讓我學會瞭放慢腳步,學會瞭觀察,學會瞭傾聽內心的聲音。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變得超然物外,但我的內心確實多瞭一份平和,少瞭一份躁動。我開始嘗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去實踐那些“無為”的智慧,雖然常常會失敗,但至少,我開始有瞭這個意識,開始朝著那個方嚮去努力。
评分與其說這是一本關於老子思想的書,我倒覺得它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穿越時空的哲學之旅。作者以一種極其細膩、極其有溫度的方式,將那些古老而晦澀的文字,解讀得生動而富有感染力。他沒有簡單地羅列概念,而是通過一個個貼近生活的例子,將老子的思想融入日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關於“道”的闡釋,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變成瞭一種流淌在萬物之中的生命力,一種無處不在的連接。當我讀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時,我仿佛看到瞭自己曾經在無謂的爭鬥中浪費瞭多少精力,而這本書,則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迷茫。它讓我明白,有時候,真正的強大,恰恰在於不爭,在於順應自然的規律。這種啓示,對我在工作和人際關係中的睏境,都提供瞭全新的視角。我開始反思,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痛苦,並非是因為事情本身有多麼睏難,而是因為我們對抗得太用力,因為我們沒有順應那個“道”。這本書,真的讓我對“道”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的覺察。
评分我從未想過,一本關於古代哲人的書籍,能夠如此深刻地觸動我的內心。這本書,真的讓我看到瞭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個更加寜靜、更加和諧的世界。作者用他獨特的視角,解讀瞭老子那些看似簡單卻又意味深長的道理。我曾經對“知足常樂”這句話嗤之以鼻,覺得那是一種消極避世的論調。但在這本書中,我看到瞭“知足”的另一種含義,它並非放棄追求,而是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發現無限的美好。我開始嘗試著去體會“無為而治”的精髓,不是無所作為,而是順應自然,不做無謂的抗爭。當我開始放慢腳步,去觀察身邊的細節,去感受微風拂過臉頰的溫柔時,我纔發現,原來幸福,一直都在。這本書,給瞭我太多太多的啓示,它像一股清流,洗滌瞭我內心深處的塵埃,讓我重新認識瞭生命,認識瞭自己。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在生活中感到迷茫和疲憊的朋友,我相信,它同樣會給你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初次翻開這本書,我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期待。近幾日,生活中的種種瑣事讓我感到有些疲憊,心靈也似乎濛上瞭一層灰塵,急切地需要一份寜靜和智慧來滌蕩。我聽說過老子,也曾零星地接觸過一些道傢的思想,但總覺得隔著一層薄紗,難以窺其深邃。這次,我選擇瞭一本似乎能引領我深入其境的書籍,希望能藉由文字的力量,觸碰到那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之光。我並非專業研究者,隻是一個渴望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尋找到一絲安寜的普通人。我期待的,是一種溫和的引導,一種能夠觸動我內心深處、引發我思考的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我理清那些纏繞不清的思緒,讓我看到生活的新視角,或許還能從中汲取一些應對挑戰的力量。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在我耳邊低語,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以一種平等而包容的姿態,與我一同探索那些關乎存在、關乎生死的宏大命題。我渴望的,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精神的升華,一種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充滿瞭驚喜與頓悟。我曾以為老子思想是晦澀難懂的,是隻屬於古代賢者的哲學。然而,這本書用一種非常現代、非常親切的語言,將這些思想展現在我麵前。作者對於“玄之又玄”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道”的包容與深邃,它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存在於我們每一次心跳之中。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論述,它讓我聯想到生活中許多看似復雜的問題,其實都可以用簡單、耐心的方式去解決。這本書沒有給我生硬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改變著我的認知。我不再執著於追求錶麵的成功,而是開始關注內在的成長。我不再糾結於過去的得失,而是開始珍惜當下的每一刻。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嚮內心的平靜與智慧。我會在很多個失眠的夜晚,重新翻開這本書,從中汲取力量,找到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