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黎文敔的相關信函我們知道他已經把這本書寄到順化朝廷、越南的北圻統使、中國的上海廣學會、遠東博古院。如此這本書可能有最少四本子,但是目前我們隻有寄到遠東博古院本子的通信及版本。此本現在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編號為A.2592/1-2。
這本書有281頁,包含兩集:《易上》(A.2592/1)和《易下》(A.2592/2)。在形式方麵,這本書有兩部分,是第一捲《易上》及第二捲《易下》。在內容方麵,這本書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關於周易的各問題進行研究的各小課題,比如《周易圖說》,《化原考論》,《圖書前論》,《易道閤論》,《蔔筮問答》,《天地難論》,《龜馬考論》,《易爻鎖說》,《解疑略論》,《蔔筮改法》,《水朝新演》,《附錄乾支演義》等。第二部分則是解釋易經的64卦(含《周易究原上經》和《周易究原捲下》)。其中,在第一部分黎文敔明顯地錶現齣個人對周易的思想,而在第二部分則進一步開展他的這些觀念。實際上黎文敔已經接受中國清朝學者的疑古熱潮,他曾經用西方當時對科技研究的結果來提齣自己的看法。
越南儒學資料簡介
黃俊傑
阮金山
颱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東亞經典與文化」研究計劃,最近10年來緻力於「東亞儒學」新領域的開拓與研究,齣版《東亞文明研究叢書》、《東亞文明資料叢書》、《東亞文明書目叢書》等三大書係,至今(2009年)已齣版百冊。
由於研究資料的關係,過去10年來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中國、日本、韓國的儒學發展。為瞭更聚焦「東亞儒學」的研究,所以從2009年起開始齣版《東亞儒學研究叢書》與《東亞儒學資料叢書》兩種齣版品。前者以研究論著為主,後者則蒐集並齣版東亞儒學的相關原典與史料。現在重印齣版的這一批「越南儒學資料」,就是本院開拓東亞儒學新視野的重要工作。這批資料的影印齣版,都獲得原庋藏單位正式授權。我們願就越南儒學的發展概況以及這一批資料的狀況,略作說明。
儒學、漢字以及其他中國文化要素,雖然早在秦漢時代便已傳入越南。但從公元2到10世紀之間,儒傢思想對越南社會的影響,似乎僅限於華僑、行政官僚等上層社會人物,尚未普及到社會其他階層。因此,這段期間並未齣現齣色的儒傢學者及儒學著作。
第10世紀李朝成立之後,統治者有意識地採納儒傢思想和製度,緻力於建設一個獨立文明的國傢,儒學對越南社會的影響纔全麵地加速展開。儒傢思想首先深入政治領域,接著擴展到教育製度、學術訓練、文藝創作、社會文化、民間風俗等等。從第10到第15世紀,儒學在越南的地位逐漸提升,但因佛教盛行,儒學在三教之中未能取得優勢,仍與佛道兩傢平分鞦色。
自公元15世紀的黎朝起,儒傢的地位纔開始超越佛道兩傢,成為越南社會的主流思想,儒學也逐步滲透到越南社會的各個領域及階層,這種發展一直延續到19世紀。在儒傢思想的影響之下,越南文化産生瞭根本性的轉變,原來的東南亞特質逐漸失色,而浸潤在中國文化中的東亞特色佔瞭上風。雖然受到法國統治的乾擾,越南最後一個王朝阮朝仍然繼承並發揮儒傢傳統,這種持續性的發展,使儒傢思想對於越南的社會文化、人民生活、社會價值體係等方麵的影響,在18及19世紀達到最深刻的程度。越南人在接受儒傢思想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將其「在地化」,以符閤越南本土文化及本地人的個性,而在這種「在地化」過程中豐富瞭原始儒學的內容。
越南的儒學文獻使用兩種文字記載:漢字及越南文字(稱為「字喃」)。越南人用漢越讀音來念漢字,字喃則是越南人參考漢字造字原則所創的標音方塊文字,用來記錄越南語言。字喃的發明雖然早在第10世紀之前,但目前公認最早的長篇字喃著作遲至13世紀纔齣現。在最近7個世紀裏,越南人同時使用漢字及字喃兩種文字著書立言,雖然字喃的使用並未如漢字頻繁,但以其寫成的文獻也構成瞭越南儒傢典籍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者簡介
黎文敔
或名黎敔(1860-1934)字應和,號狂士或者懶士,越南國南定省春長府膠水縣萬祿社(今越南南定省春長縣春風社第十二村)人。黎文敔的黎姓本來從太平省建昌縣範氏而改過來,他的高祖娶萬祿社黎氏的女兒,在萬祿生活所以把自己的黎姓改成黎姓。黎文敔的母親是一個天主教的信徒,黎文敔老年也信從天主教。其傢族有講學的傳統。黎文敔曾經娶三位妻子,有八個男孩和五個女孩,他的傢庭富裕,常行善,當時政府的官員都相當看重他。
黎文敔在南定度過一生。四十歲(1900)他陪徐淡博士齣使法國,然後迴傢鄉著書。他也跟維新運動會的人士交流,雖未參與他們的活動,但是時常幫他們的忙。從1927年12月到1928年11月,為瞭申請準許使用黎文敔的作品作為教科書,他把相關著作寄到順化朝廷及越南北圻統使。他也一併寄到中國的上海廣學會、遠東博古院,企圖推廣自己的名聲與學術。當時政府雖然沒準許他的提議,但給他送九品文佳爵並一塊金錢,從那時候開始他被大傢稱為九敔翁。總體來說暮年他讀天主教書,但是他還是一位交替時期的儒士。
關於黎文敔的著作有《附槎小說》,《周易究原》,《論語節要》,《大學晰義》,《中庸說約》,《醫學纘要》,《禮經主仁》。
越南儒學資料簡介 黃俊傑、阮金山 i
周易究原簡介 梅鞦瓊 xi
周易究原 1
作者序
《周易究原》景印弁言
梅鞦瓊
關於《周易究原》:
根據黎文敔的相關信函我們知道他已經把這本書寄到順化朝廷、越南的北圻統使、中國的上海廣學會、遠東博古院。如此這本書可能有最少四本子,但是目前我們隻有寄到遠東博古院本子的通信及版本。此本現在藏於越南漢喃研究院的圖書館,編號為A.2592/1-2。
這本書有281頁,包含兩集:《易上》(A.2592/1)和《易下》(A.2592/2)。在形式方麵,這本書有兩部分,是第一捲《易上》及第二捲《易下》。在?容方麵,這本書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關於周易的各問題進行研究的各小課題,比如《周易圖說》,《化原考論》,《圖書前論》,《易道閤論》,《蔔筮問答》,《天地難論》,《龜馬考論》,《易爻鎖說》,《解疑略論》,《蔔筮改法》,《水朝新演》,《附錄乾支演義》等。第二部分則是解釋易經的64卦(含《周易究原上經》和《周易究原捲下》)。其中,在第一部分黎文敔明顯地錶現齣個人對周易的思想,而在第二部分則進一步開展他的這些觀念。實際上黎文敔已經接受中國清朝學者的疑古熱潮,他曾經用西方當時對科技研究的結果來提齣自己的看法。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流暢感,讀起來讓人覺得非常舒服。作者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將《周易》中那些古老而深奧的道理,用一種非常貼近現代人思維方式的語言錶達齣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象”的闡釋,比如“地山謙”卦的卦象,“謙亨,君子有終。”這句話本身就很有力量,而作者進一步將其引申到為人處世的道理,強調瞭謙遜是成就大事的基礎,這讓我受益匪淺。書中不僅僅是在解讀卦辭爻辭,更是在挖掘它們背後蘊含的文化和哲學意義。每一次閱讀,都能發現一些新的東西,就好像一塊璞玉,隨著閱讀的深入,其光芒纔逐漸顯露齣來。我發現,作者在敘述時,並不急於下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分析,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體悟,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動地參與其中,共同探索《周易》的奧秘。
评分拿到《周易究原》,我抱著一種好奇和期待的心情開始閱讀。這本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能夠有效地彌閤古籍與現代讀者之間的鴻溝。作者在處理“爻”的解釋時,非常有匠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吉凶,而是深入剖析瞭每一爻所代錶的特定情境和人生哲理。例如,書中對“否”卦的“拔茅茹,以其匯,徵予吉”的解讀,就非常生動地展現瞭在逆境中,如何團結同伴,共同進退,最終能夠走齣睏境。這種將抽象的爻位轉化為具體的人生經驗,讓我覺得《周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貼近生活的智慧。而且,書中還巧妙地引用瞭一些曆史典故和名人軼事,來印證《周易》的道理,這使得內容更加鮮活有趣,也更具說服力。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周易》的解讀,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人生、如何應對挑戰的實用指南,讀起來非常有收獲感。
评分這本《周易究原》雖然名字聽起來古老深邃,但拿到手中,立刻被它齣人意料的現代感和親和力所吸引。首先,它的裝幀設計就非常用心,紙張的質感溫潤,字體清晰,排版疏朗,閱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壓抑,即使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疲憊。我尤其欣賞它在內容呈現上的創新,作者並沒有將《周易》的原文生硬地堆砌,而是巧妙地將之融入瞭更為生動易懂的敘述之中。我嘗試著理解其中的一些卦象,比如乾卦和坤卦,以往總是覺得它們高高在上,難以捉摸,但在這本書裏,作者通過一些生活化的例子,將乾卦的剛健有為、坤卦的厚德載物解釋得淋灕盡緻,讓我仿佛看到瞭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是如何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的。而且,書中穿插的圖錶和示意圖也極大地幫助瞭我理解抽象的概念,讓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論變得可視化、具象化,仿佛在腦海中構建瞭一個清晰的思維模型,能夠幫助我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引導者,引領我一步步走進《周易》的世界,感受到古老智慧的魅力。
评分《周易究原》的齣版,無疑是對傳統文化的一次有益的梳理和呈現。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概念時所采取的細緻入微的態度。比如,對於“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闡述,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其作為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而是通過一係列的圖示和類比,將這一宇宙生成的基本原理,變得清晰可見,仿佛在眼前上演瞭一場宇宙創生的大戲。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的能力,是我在這本書中感受到的最顯著的優點。此外,書中對不同學派對《周易》的解讀也進行瞭介紹,這讓我看到瞭《周易》的豐富性和多元性,也避免瞭單一的理解方式可能帶來的局限性。這是一種非常全麵的視角,讓我能夠對《周易》有一個更宏觀、更深入的認識,不再被某些片麵的解讀所束縛。
评分讀《周易究原》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思想的旅行,它帶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探尋那些早已存在卻又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智慧。我一直對《周易》的預測功能有些好奇,但又擔心它過於玄學。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好,它並沒有過分強調“算命”的神秘色彩,而是著重於闡釋《周易》作為一種哲學體係,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的變動與發展。書中對於“時”的把握,即在不同的時間節點,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態度和行動,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例如,書中對“晉卦”的解讀,就生動地說明瞭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如何通過光明正大的方式,穩步前進,最終達到繁榮昌盛。這種將哲學原理與人生實踐相結閤的論述方式,讓我覺得《周易》並非僅僅是古代的占蔔術,而是一種深刻的人生智慧,一種指導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方嚮的哲學。我常常會在遇到睏惑的時候,翻閱書中的相關章節,仿佛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示,找到新的視角來審視問題,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