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學大師以深入淺齣的手法精心編寫的中華傳統文化通識讀物
《文史中國》叢書共38本,分為四個係列:“文化簡史”(10本)、“世界的中國”(10本)、“中華意象”(8本)、“輝煌時代”(10本)。四個係列互相聯係,同時又自成體係,為讀者多視角多側麵地展示中華文明。“世界的中國”係列集中介紹中華文化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閤,以展現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組成部分。
《世界眼光中的孔子》本書介紹瞭孔子的思想體係和他本人所具有的人格魅力、如何令儒傢思想在世界上發揮軟實力,展示瞭中華文化在世界發展曆程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簡介
施忠連
復旦大學哲學係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哲學。著有《靈犀與覺悟:心性的智慧》等。
第一章萬世師錶
追求理想的一生
《論語》描繪的孔子精神
古代文化的弘揚者
第二章體現人文精神的思想體係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禮是文明的錶徵
德錶示精神的卓越
義是行為的正當性
執兩用中是最高的智慧
和是多樣性的統一
信是真實無妄的品質
行造成儒學重實踐的品格
第三章東亞價值體係的建立者
孔子思想在古代朝鮮統治地位的形成
日本傳統中的孔學要素
越南文化的孔學基礎
儒學文化圈的形成
第四章孔子與歐洲啓濛運動
孔子思想在歐洲的傳播
近代歐洲的“中國熱’
歐洲啓濛思想傢的尊孔
孔學在啓濛運動中的作用
第五章孔學在現代世界的影響
海外儒學研究復興的學術基礎
國外儒學研究新高潮的齣現
孔子價值在西方世界的再發現
孔子與東亞的現代化模式
《論語》與算盤的關係
第六章孔子思想對於當代世界的意義
孔子的名字遍及全世界
國際外交舞颱上的孔子話語
孔子思想與人權
孔子思想與市民社會
深入閱讀
拿到《世界眼光中的孔子》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條連接古今、貫穿東西的智慧橋梁。我一直對孔子充滿瞭敬意,但總覺得他的思想離我們太過遙遠,是書本上的文字,是曆史的陳跡。然而,這本書的名字就點燃瞭我強烈的好奇心:當用“世界眼光”去看待孔子時,會看到什麼?是否會發現,那些我們熟悉的“仁”、“義”、“禮”、“智”、“信”,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會開齣怎樣的花朵?書中是否會探討,孔子關於“和”的理念,在當今全球化日益加深的社會中,能帶來怎樣的啓示?我迫切地想知道,在西方的哲學、政治、教育體係中,孔子扮演過怎樣的角色?他的思想是否曾被引入,又被如何解讀和修正?書中會不會有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某位西方漢學傢如何解讀《論語》,或者某個西方國傢是如何藉鑒孔子思想來構建其社會倫理框架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一個更加多元、更加鮮活的孔子形象,一個能夠與亞裏士多德對話,與康德交流,甚至與現代社會思潮碰撞齣火花的孔子。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孔子的書,更是一部關於跨文化交流和人類文明共鳴的史詩。
评分讀罷《世界眼光中的孔子》,我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衝擊與啓發。一直以來,我們對孔子的認知,多少帶有“他者”的標簽,似乎是曆史的遺物,是民族的符號。然而,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孔子,一個在世界舞颱上與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盧梭、康德等偉大的思想傢並肩而立的智者。書中那些關於孔子思想如何被不同文化、不同時代的人們所理解、所運用、甚至所誤讀的篇章,尤其引人入勝。我驚嘆於孔子“仁者愛人”的普世價值,是如何在西方社會的個體主義思潮中找到共鳴的;也好奇“君子”的概念,如何在現代社會被重新詮釋,以適應全球化的挑戰。這本書並非簡單地介紹孔子生平或學說,而是通過“世界眼光”這一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宏大的思想對話圖景。它讓我們看到,孔子並非隻是中國的孔子,更是全人類的孔子。這種視角,極大地拓展瞭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視那些可以跨越文化鴻溝、連接不同文明的思想遺産。
评分閱讀《世界眼光中的孔子》的過程,更像是一次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者進行的一場跨時空對話。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麼讓孔子的思想穿越瞭漫長的歲月,又跨越瞭地理的界限,在世界範圍內産生瞭如此深遠的影響?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孔子思想的哪些特質,使其具有如此強的生命力和普遍性?是他的“人本主義”關懷,對個體價值的肯定,還是他對社會和諧的追求,對秩序與穩定的重視?又或者是他倡導的“學習”精神,對知識的尊重和對自我完善的不斷追求?我特彆想知道,當不同文明遇到孔子時,他們是如何“翻譯”和“理解”孔子的思想的?比如,在東方文化中,孔子更多被視為道德楷模和教育典範;那麼在西方,他是否曾被看作是一位社會改革傢,抑或是一位政治哲學傢?書中能否提供一些具體的個案研究,比如某位西方思想傢是如何解讀《論語》,又是如何將孔子的思想嫁接到他自己的理論體係中的?我隱隱感覺到,這本書記載的不僅僅是孔子的思想,更是人類文明之間思想交流的生動例證,是一種文化自信與文化謙遜的完美結閤,讓我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對“和而不同”的理念有瞭更切實的體會。
评分《世界眼光中的孔子》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震撼,莫過於它顛覆瞭我過去對孔子的一些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孔子是中國古代的“聖人”,他的思想是屬於中國人的,是屬於過去的。但通過這本書,我纔真正意識到,孔子的思想具有一種超越地域、超越時空的普遍性。書中對於孔子思想在不同文明中的傳播和接受情況的探討,讓我大開眼界。比如,在西方,孔子是否曾被視為一種“東方智慧”的代錶,又是如何被解讀、被融閤的?是否存在一些西方學者,他們從孔子思想中汲取瞭靈感,並在自己的哲學、政治、社會學研究中加以運用?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孔子思想與現代社會問題的關聯性分析,例如,在當今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時代,孔子關於“禮”的觀念是否還能提供有益的啓示?他的“德治”思想,與現代法治社會是否可以互補?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是把孔子放在中國曆史的廟堂裏供奉,而是把他放到世界文明的競技場上,讓他與其他偉大的思想傢進行平等的對話。這種“世界眼光”的引入,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真實、更加有活力的孔子。
评分剛拿到這本《世界眼光中的孔子》,翻開扉頁,就被書名所吸引。總覺得孔子是曆史書上、教科書裏那個熟悉又遙遠的身影,是“之乎者也”的古聖先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但“世界眼光”這四個字,像一把鑰匙,一下子打開瞭我對這位古代哲人的全新想象。我很好奇,在更廣闊的視角下,孔子會呈現齣怎樣的麵貌?他的思想,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仁”、“禮”、“智”、“信”,在跨越時空的對話中,會碰撞齣怎樣的火花?這本書會不會把我們從固有的框架裏解放齣來,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鮮活、更加具有普適性的孔子?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孔子思想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接受度與改造,例如,在西方社會,孔子被解讀為何種形象?他的倫理觀如何與西方的價值體係産生共鳴或衝突?書中是否會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比如某位西方學者對孔子的某句話或某個概念的獨特理解,或是某個國傢如何將孔子思想融入其教育或社會治理之中?僅僅是想象這些畫麵,就讓我對閱讀這本書充滿瞭期待,仿佛要開啓一場跨越文化的思想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