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學》是賈馥茗教授繼《教育的本質》、《教育認識論》、《教育倫理學》與《融通的教育方法》之後,最後完成教育學體係之作。
本書仍一本賈教授融會古今中外學術之宏通學養,旁徵博引,分彆就教育所涉及的語言、文字、經學、文學、道德、曆史以及發明與創造各層麵的美感價值,加以闡釋,敘明教學者須先把握教材之美,纔能點燃教的熱情,並從中獲得樂趣及意義。而學習者在善教者的導引之下,可生動發現人類智慧精華之美,遂在心悅誠服的探索中,肩負起承先啓後的文化使命。
最後,賈教授以教育愛的分析來驗證教育過程之美,藉由孔子的形象,描繪齣「循循然善誘人」而使人在學習的路上「欲罷不能」的境界,究竟如何而可達成。對於教育的有心人,賈馥茗教授的《教育美學》實為珍貴指南。
作者簡介
賈馥茗
學曆:美國加州大學教育博士
經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學係名譽教授、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考試院考試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
教育學體係著作:
《教育的本質》〈五南,1999〉
《教育認識論》〈五南,2003〉
《教育倫理學》〈五南,2004〉
《融通的教育方法》〈五南,2007〉
《教育美學》〈五南,2009〉
第一章 言語之美
一、概說
二、使人喜悅的話
三、有用的話
四、言語的限製
五、語言教育
第二章 文字之美
一、人的偉大創造
二、文字的創造與演變
三、字體之美
四、書法之美
五、文具之雅
六、習字的樂趣
第三章 經學(兼文史哲)之美
一、經學溯源
二、易經
三、書經
四、詩經
五、禮記
六、左傳
七、孝經與論孟
第四章 文學之美
一、文學概念
二、文學的演變
三、文學美的條件
四、文學的品質
五、文學的廣闊領域
第五章 道德之美
一、道德觀念的根源
二、禮樂為入德之本
三、道德的道理
四、德化教育
五、重新檢視「教人」的教育
第六章 曆史之美
一、概說
二、史記的作者
三、史紀的內涵與綱目
四、對史記的述評舉隅
五、史記釋例
六、史記之「史的示範」
第七章 發明與創造之美
一、中國有無科學與文明
二、中國文化中本有科學精神與實際
三、中國傳入西方的機械與技術
四、中國對天文的觀察
五、中國有機自然哲學所顯現的創造之美
六、從自然之美到數序之美
七、從科學理論之美到技術發明之美
第八章 教育過程之美:教育愛的特徵及印證
一、愛的作用和感受
二、教育愛的本質和精神
三、教育愛的實際印證
附錄一 濁世一清流--一位法官的點滴故事
附錄二 賈馥茗教授大事年錶
最近拿到一本叫做《教育美學》的書,封麵 design 挺吸引人的,有一種沉靜又充滿力量的感覺,很符閤我平時對教育的期待。我一直覺得,教育不應該是死闆的知識灌輸,而是要點燃孩子內心的火花,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也創造美。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充滿瞭好奇,到底教育該如何融入美學?美學又能在教育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關於如何讓課堂變得更活潑有趣?還是說,它探討的是更深層次的,關於教育者的審美素養,以及如何培養學生感受生活、欣賞事物的能力?我腦海中浮現齣許多畫麵:色彩繽紛的美術課、充滿韻律的音樂欣賞、甚至是如何在曆史課上感受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這些都離不開“美”的元素。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讓我在教學中能夠更好地實踐“教育即美育”的理念。當然,我也會抱著開放的心態去閱讀,畢竟美學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廣闊的領域,而教育更是復雜而多維的。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能用更美的視角去看待教育,去影響我的學生。
评分讀瞭《教育美學》的目錄,我發現它似乎涵蓋瞭教育的多個層麵,從宏觀的教育理念,到具體的教學實踐,再到教育者自身的素養。我一直覺得,教育應該是一場充滿驚喜的旅程,而不是枯燥乏味的馬拉鬆。而“美學”的加入,會不會讓這場旅程更加生動有趣?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如何讓學習過程本身變得具有美感?例如,如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的優雅,或者在閱讀文學作品時,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律和美感。我更希望它能強調,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啓迪,是想象力的釋放,是創造力的培養。而美學,恰恰是連接這些元素的橋梁。它可能會提供一些方法,讓教育者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讓他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在探索中發現美好,最終成為一個內心豐富、懂得欣賞生活的人。
评分這本《教育美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為我一直以來模糊的教育理念找到瞭一個清晰的指引。我一直覺得,教育應該是件很“美”的事情,它應該是充滿生命力、創造力和溫度的。然而,在現實的教育環境中,我們常常被各種考試、評估、以及功利性的目標所裹挾,忽略瞭教育本身應有的美感。這本書會否探討,如何在這種現實的約束下,依然能夠保留和傳遞教育中的美學價值?它會不會提齣一些創新的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再是單調的講授,而是學生們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美學體驗?我特彆想知道,它會不會深入分析,教育者如何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包括他們的聲音、他們的錶情、他們與學生交流的方式,來體現和傳遞美學?我相信,一個真正具有美學素養的教育者,一定能夠創造齣一種積極、嚮上、充滿吸引力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樂在其中,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動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评分拿到《教育美學》這本書,第一印象是它的裝幀設計很典雅,封麵的配色和字體都透露著一種沉穩的氣質。我一直在思考,教育中的“美學”究竟指的是什麼?是視覺上的美感,還是聽覺上的和諧?或者是更抽象的,比如教育過程中的秩序感、邏輯性,或者教學方法上的創新性?這本書的標題讓我對這些問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猜想,它不會隻是羅列一些藝術傢的故事或者美學傢的理論,而是會深入剖析“美”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體現。比如,一個老師的教學語言、課堂的布置、甚至是一道數學題的解法,是否也能體現齣“美”?它會不會強調,教育者自身的審美修養是多麼重要,因為一個擁有高度審美情趣的教育者,自然而然地就能將這種情趣傳遞給學生,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以及如何在高壓力的教育環境中,為學生和自己創造更多美好的瞬間。
评分這本《教育美學》我大概翻瞭一下,內容看起來挺紮實的,不是那種隻講皮毛的科普讀物。它似乎在探討一種更宏觀的教育哲學,關於“教育”本身和“美學”的內在聯係。我一直覺得,現在很多教育都太注重分數和效率瞭,忽略瞭學生的情感、創造力和對世界的好奇心。這本書會不會就是為瞭彌補這一點?它會不會從一些經典的美學理論齣發,然後將這些理論巧妙地轉化為教育實踐的指導?我很好奇它會不會舉例一些大師級的教育傢,他們是如何在教學中融入美學理念的,比如他們是如何設計課程,如何與學生互動,如何營造一種充滿美感的學習環境。我尤其關注它會不會講到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不僅僅是欣賞繪畫或音樂,更是一種對生活細節的敏感,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對不完美事物的包容。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它試圖在教育中找迴那種純粹的、感性的、充滿人文關懷的東西,讓教育迴歸其本源,不僅僅是為瞭培養一個“有用的人”,更是為瞭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