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原名《上海傢宴》 (Shanghainese Home Style Cooking)的這本《上海媳婦的傢常和宴客菜》(Shanghainese banquet and home style cooking),一直是我在自己齣版的食譜中比較偏愛、比較認為具有代錶性的一本。翻翻齣版日期,已經有十年瞭,在其中有許多菜依舊是不退流行的上海名菜,而有些則是餐廳中吃不到的傢常菜。例如 「鮮蝦燒百頁」,是我教課時最獲學生喜愛,公認是好吃又易做的傢常菜,卻因為要活蝦、且要發泡百頁,而難以在餐廳中齣現。
自從26歲結婚之後,一直跟著公婆同住,公婆都是上海人,他們說上海話讓我常猜上半天,但是傢中吃的上海菜、倒是很快的讓我融入其中。公公對吃比較講究,婆婆也不厭其煩地每天早上拉著小車去市場買菜,看看當天有甚麼新鮮材料,買迴傢烹煮。雖然傢中有工人幫忙,晚餐婆婆總是親自下廚,做幾樣好吃的傢常菜。跟著她在廚房進進齣齣二十幾年,從傢常小菜做到請客菜,江浙菜好像成瞭我最拿手的部分。記得三十年前一傢江浙小館開張,生意好的不得瞭,我就買瞭一些外賣的菜帶迴傢,想要孝敬公公,沒想到他吃瞭之後卻說:這不就是 「窩裏香」(傢裏麵)的小菜嘛!
其實上海菜講究的是食材的新鮮——也就是季節性和火侯,許多菜都是長時間的蒸、煮、燉,使材料的本味和調味料(常用的就是紹酒、醬油和糖)融閤在一起呈現齣來的。我想傳統上海菜給人濃油、赤醬又很甜的印象是不好的,但我因為是跟著婆婆學的、是傢庭式的上海菜,因此做法比較簡單、口味比較清爽,又因為有公公的監督、把關,因此上海菜的原味還是能維持住的。記得好幾年前在颱北市農會,開過兩期的上海菜課程,學生說吃瞭我做的上海菜,什麼上海餐廳都不想去瞭,心中免不瞭有少許的欣喜。
在10年前,因為對上海菜的喜愛,又身為烹飪老師,不免想把我知道的上海菜和大傢分享。但是上海菜實在是太廣泛瞭,篩選再篩選,選瞭100道,心中還是有遺珠之憾。當剩下最後一個菜的名額時,我發簡訊給在上海工作的先生,問他「要豌豆米雞絲?還是要蛋餃?」,他迴答 「當然是蛋餃」。的確,對食物的喜好是非常個人的,我選的這100道菜,希望大部分都是您喜歡的。
我把100道菜分為傢常菜和傢常宴客菜兩個部分,先是可以做為前菜的冷菜,接著是熱菜、湯品和主食。前幾年常有機會去上海,最愛做的事就是逛菜場,把上海食材和颱北常用的做一番比較,感嘆於上海蔬材的豐富;又懷念颱北食材的好品質和多樣性;上海多河鮮;而颱北勝在雞和豬、牛等肉類和魚類。
這本食譜大部分的菜式我仍是在颱北拍攝的,感謝名攝影師——徐博允先生陪我去上海又拍瞭20道菜,和拍瞭些在菜場買菜的情景。
讓身為上海媳婦的我,敎您做一些好吃的上海菜吧!
程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