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概說及名篇賞析

史記:概說及名篇賞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史記
  • 司馬遷
  • 曆史
  • 經典
  • 文化
  • 通史
  • 古代史
  • 名著
  • 賞析
  • 漢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最新、最完整,究史博今的《史記》概說的一本書。

  史記》是中國第一本通史,由西漢司馬遷以紀傳體編寫、記載瞭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曆史,全書共包括十二本紀、十錶、八書、三十世傢、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將曆史主要的人物性格及特徵、行事風格等一一刻畫入微,希望達到其「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的史學宗旨。

  本書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全書共十七章:

  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
  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係、司馬談、司馬遷。
  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
  第四章「錶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

  讓你不僅認識《史記》,也能培養閱讀此經典的能力。以史為鑑,讓其成為你我安身立命及培養人文素養的重要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魏聰祺

  現職: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係教授

  學曆: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經曆:
  颱北市文山區指南國小教師、組長12年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
  逢甲大學兼任講師、副教授
  國立颱北師院兼任講師
  東海大學兼任講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史記》名稱與作者………………1
第二章   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4

第三章 《史記》編纂過程……………………11
壹、緒論……………………………………11
貳、史料蒐集………………………………15
參、史料考訂……………………………18
肆、史料運用……………………………22
伍、文字運用……………………………32
第四章 錶述形式………………………………48
壹、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48
貳、十二本紀……………………………50
參、十錶…………………………………53
肆、八書…………………………………58
伍、三十世傢……………………………60
陸、七十列傳……………………………63

第五章 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70
第六章 析評《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
第七章 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
第八章 《史記‧留侯世傢》九大計評析……
第九章 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
第十章 《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
第十一章 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迴報…
第十二章 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
第十三章 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誌忠動畫《史記》為例……………………
第十四章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
第十五章 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
第十六章 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後之身份為例…………
第十七章 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

圖書序言

自序

  本書是筆者曆年從事《史記》教學與《史記》研究纍積的心得及成果。書中包括《史記》概說和名篇賞析兩大部分。

  全書共十七章,前四章屬於《史記》概說:第一章「《史記》名稱與作者」,談《史記》名稱的演變、作者先世譜係、司馬談、司馬遷;第二章「李陵案對《史記》成書的影響」:催化《史記》成書、錶現忍負重的精神、認清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的生死觀、提齣「發憤著書」的見解、揭露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現實、懷疑天道的真實。

  第三章「《史記》編纂過程」,可分五個階段:

  壹、「緒論──基本前題」:包括一、研究動機:(一)平素誌嚮、(二)臨終遺命、(三)李陵之禍。二、研究方嚮:撰寫以人為中心的曆史作為切入點;三、研究範圍:(一)時間範圍,是寫從黃帝到漢武帝,由古至今,二韆多年的通史;(二)空間範圍,是寫中國到四夷,從北到南,由東到西,縱橫數萬裏的世界史。(三)人物範圍,是寫上自帝王,下至販夫走卒,包括社會各階層,不同地位、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社會史;(四)事類範圍,是寫包括政治、軍事、外交、禮樂、律曆、天文、宗教、水利、經濟、風俗民情等的文化史;(五)體裁範圍,是採本紀、錶、書、世傢、列傳五種方式,創為紀傳通史。四、研究目的:(一)論治;(二)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傢之言。

  貳、「史料蒐集」:〈自序〉:「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續纂其職。」又說:「網羅天下放失舊聞」。可見司馬遷蒐集史料之豐。包括:一、書籍檔案,二、耳聞目見兩部分。

  參、「史料考訂」:其考訂史料之原則有:一、考信六藝,摺中夫子;二、多從古文;三、參驗訂誤。故有「實錄」之稱。

  肆、史料運用:包括一、整理:厥協六經異傳,整齊百傢雜語。二、選擇──史料去取:(一)明言史料來源,(二)擇雅,(三)著有關天下存亡者,(四)錄軼事,(五)世多有者不錄,(六)闕疑傳疑。三、剪裁──詳近略遠:依史料多寡而做適當剪裁,史料多則詳寫,史料少則略寫。時空近、史料多,則詳寫而篇幅多;時空遠,史料少,則略寫而篇幅少:此即詳近略遠。四、安排──繁省得宜:以互見法安排,(一)其方式有三:此有彼無,此詳彼略、互有詳略;(二)其功用有五:避免重復,寄託褒貶,掩飾忌諱、把握主題、因應體例。

  伍、「文字運用」:史料經過整理、選擇、剪裁和安排之後,纔可見諸文字。司馬遷在文字的運用上,頗為費心處理,形成篇章嚴謹、長於布局、寫人生動、活用語言的文學效果。

  第四章「錶述形式」,創立五體兼備的人類全史。包括十二本紀、十錶、八書、三十世傢及七十列傳,分彆從人物、事件和時間三方麵討論這五種體裁的特性和內涵。

  第五章至第十七章屬於名篇賞析。第五章「析論項羽『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一、項羽的「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其適用範圍應涵蓋:「學書不成」、「學劍又不成」及「學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三項。二、略知其意:「學書不成」,並不是隻學會「記名姓而已」,「學劍不成」,亦非隻學得「一人敵」的功夫,項羽「大喜」之兵法,當是專精研究,大略地都知道其奧義所在。三、不肯竟學:項羽因個性不喜文靜之事,所以「學書不成」;又因誌嚮遠大,所以對於「一人敵」的「學劍」,也不肯竟學,而想學「萬人敵」的兵法。又受限於自己「婦人之仁」、「意忌信讒」、「僄悍猾賊」的個性,對兵法不肯竟學,所以兵法中「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及「攻心為上」的策略,都無法領略,而中瞭敵人反間、心戰,使得部屬、盟邦離心離德,終至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悲劇下場。

  第六章「析論《史記‧項羽本紀》之鴻門宴」:一、事件起因:(一)外在原因:曹無傷告密、範增慫恿、項伯報恩;(二)內在原因:沛公作為、項羽性格。二、事件過程:(一)以實帶虛的寫作手法,(二)危機四伏的緊張情節,(三)對比映襯的結構。

  第七章「用武俠小說輔助語文教學──以『圯上納履』為例」:透過武俠小說《神雕俠侶》中金輪法王和郭襄的互動,可以輔助教學,讓學生經由類化作用而理解圯上老父墜履考驗張良,是明師欲求高徒的測試,張良閤乎「天資高」、「品行好」、「有恆心」及「機緣巧閤」的條件,所以老父說:「孺子可教也」。因此,纔會有五日後早會,由老父以身教代言教,和張良鬥智,來教導張良。

  第八章「《史記‧留侯世傢》九大計評析」:張良「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反之,該篇所著錄者,即為有關天下存亡大事。本文評析「利啖秦將,鏇破嶢關,漢以是先入關」;「勸還霸上,固要項伯,漢以是脫鴻門」;「燒絕棧道,激項攻齊,漢以是得還定三秦」;「敗於彭城,則勸連布、越」;「將立六國,則藉箸銷印」;「韓信自王,則躡足就封」:此漢所以卒取天下。「勸封雍齒,銷變未形」;「勸都關中,垂安後世」;「勸迎四皓,卒定太子」:又所以維持漢室於天下既得之後。

  第九章「從〈伯夷列傳〉論司馬遷竊比孔子」:不論是「崇讓」、「徵信」、「天人」或「闡幽」,司馬遷都是以孔子為圭臬。可見〈伯夷列傳〉之寫作,隱含竊比孔子的撰述心誌。

  第十章「《史記‧老子列傳》所呈現的老子形象──其猶龍邪」:從史料選擇、史料可信度及文字敘述三方麵,詳細分析〈老子列傳〉是如何地呈現老子撲朔迷離,變幻莫測的神龍形象。

  第十一章「論戰國四公子養士態度與門客迴報」:從養士態度和門客迴報兩方麵,評論戰國四公子之優劣。其順序為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第十二章「馮諼客孟嘗君事件評析──以《史記‧孟嘗君列傳》與《戰國策‧齊人有馮諼者章》作比較」:得到結論為二文「主題不同」、「寫作重點不同」、「詳略可以互補」。

  第十三章「善用動畫提升教學效果──以蔡誌忠動畫《史記》為例」:善用該動畫的優點:「反復對照,增添印象」、「由抽象文字敘述變為具體動畫影音」、「可與其他文獻或動畫比較」,以提升教學效果。另外,該動畫編製時,因為缺乏史學專長,造成許多不閤史實的缺點。老師可以轉禍為福,因敗為功,將這些缺點化為教學上的利器,以提問法讓學生找齣該動畫有哪些錯誤之處,再問學生原因何在?正確答案為何?如此一來,必能使學生注意該問題,進而主動思索。

  第十四章「《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析評」;劉敬與叔孫通二人屬於「性質相近」一類。二人之所以閤為一傳,乃因二人為漢傢奠定長治久安之製度,一是建都關中,一是製訂朝儀,皆有其久遠影響。本文從「立傳原因」、「傳主性格」、「史事評論」和「寫作方式」加以析評。

  第十五章「善用史實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秦王子嬰之身份為例」:基於「公子嬰」的稱謂、鬍亥聽趙高之讒而殺諸公子、鬍亥殺濛氏兄弟而子嬰曾勸諫、趙高以義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年齡等史實,子嬰的身份應是始皇弟。

  第十六章「善用『時間』作為分辨疑難之關鍵──以漢孝惠皇後之身份為例」:筆者認為她不是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之女,而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其理由如下:一、《史記‧外戚世傢》曰:「呂後長女為宣平侯張敖妻,敖女為孝惠皇後。」隻說張敖之女為孝惠皇後;二、張敖早有前婦,也生有二子,則孝惠皇後可能是張敖與前婦所生之女;三、魯元公主既是張敖嫡妻,則張敖其他姬妾之子女在名義上也是魯元公主的子女,那就符閤親上加親的「重親」意義。反之,若孝惠皇後為張敖與魯元公主所生,則有數點不閤邏輯之處:一、孝惠帝娶親外甥女,有亂倫之譏;二、血源太近,其生不蕃;三、孝惠皇後當時隻有八足歲。這都與呂後「欲其生子」的願望相違背。

  第十七章「善用電子資料庫解決教研問題──以「季布母弟丁公」為例」:《史記‧季布欒布列傳》雲:「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唐‧司馬貞《索隱》:「謂布之舅也。」唐‧顔師古曰:「此母弟為同母異父之弟。」二人說法不同。本文在「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瀚典全文檢索係統」分彆輸入關鍵字詞,經過資料比較,得齣「季布母弟丁公」是說「季布的同母弟弟丁公」,而非「季布母親的弟弟丁公」。

  能夠寫完本書,最該感謝的是內人,沒有她的催促與勉勵,我仍是一年拖過一年,不知何時纔能完成。其次是係上同仁與同學的互動,使我能教學相長,精益求精。再次是感謝各篇外審教授給予的鼓勵與建議,使本書的素質大幅提升。最後是感謝五南圖書齣版股份有限公司給予齣書的機會,得以麵對讀者。

魏聰祺謹識   民國107年7月於國立颱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係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認為,好的曆史讀物,不應該是冰冷的說教,而應該是能夠點燃讀者熱情,激發讀者興趣的引路人。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賣弄學問,而是用一種真誠而充滿熱情的態度,嚮我們展示瞭《史記》的博大精深。從司馬遷的個人經曆,到《史記》的時代背景,再到具體篇章的精妙之處,作者都能夠用清晰、生動的語言進行闡釋。我特彆喜歡那些對人物性格和內心世界的挖掘,比如對劉邦的“厚重少文”的描繪,對曹操的“奸雄”之名背後復雜性的探討,這些都讓我看到瞭曆史人物的真實麵貌,不再是扁平化的臉譜。這本書讓我覺得,《史記》不僅僅是一部史書,更是一部關於人性的百科全書,一部充滿智慧和藝術價值的文學巨著。它讓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獲得瞭很多關於曆史、關於人性、關於文化方麵的啓迪。

评分

讀這本書的過程,我感覺自己像是在參加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在書中不僅僅是在“講”《史記》,更是在“引”我們去感受。他對於司馬遷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一個偉大史學傢的堅持和苦難,這本身就是一段充滿力量的故事。他的筆觸細膩,情感真摯,仿佛司馬遷就站在我們麵前,嚮我們訴說著他的創作曆程。而當他進入到具體篇章的賞析時,更是將我們帶入瞭曆史的現場。我腦海裏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齣那些波瀾壯闊的場麵:宮廷的爾虞我詐,沙場的金戈鐵馬,士人的風雅集會……通過作者的解讀,那些古老的名字和事件,不再是書本上僵硬的符號,而是鮮活的存在,有著喜怒哀樂,有著愛恨情仇。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曆史産生瞭更深的共鳴,也對司馬遷這位“史傢之祖”充滿瞭敬意。

评分

我最喜歡的一點是,這本書的“名篇賞析”部分,真的做到瞭“賞析”二字。它不是簡單地把原文抄一遍,然後加幾句生硬的解釋。作者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遊,帶著我們仔細品味每一段文字的精妙之處。比如,在解讀《項羽本紀》時,作者會引導我們去體會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也會讓我們感受到他“騅不逝兮可奈何”的悲壯無奈。他會分析司馬遷是如何通過對細節的描摹,比如羽毛的顔色、戰馬的嘶鳴,來塑造人物形象的;也會剖析那些經典的語句,為什麼能夠流傳韆古,蘊含著怎樣的智慧和情感。讀這些賞析,感覺就像是在聽一場高水平的文學講座,每一句話都充滿瞭洞察力,讓我對文本的理解瞬間提升瞭好幾個檔次。我以前讀《史記》,很多時候隻是囫圇吞棗,看完之後也說不齣個所以然,但有瞭這些賞析,我纔真正體會到《史記》文字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簡直是一種“頓悟”的感覺。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非常用心。它並非是那種厚重的學術專著,讓人一看就心生畏懼。整體的風格清新典雅,文字流暢易懂,即使是對文言文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在概說部分的鋪墊下,輕鬆地進入到名篇賞析的部分。而且,書中對重點詞句的解釋和背景知識的補充,都恰到好處,既不會打斷閱讀的流暢性,又能有效地幫助我們理解內容。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賞析過程中,並非一股腦地輸齣自己的觀點,而是常常引用一些其他學者的研究,或者提齣一些引發讀者思考的問題,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的參與者,能夠帶著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去品味《史記》。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成效。

评分

這套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曆史既好奇又有些望而卻步的人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史記》是塊硬骨頭,光是名字就透著一股子莊重和遙遠,擔心自己讀起來會像在啃一本字典。但這本書的齣現,像是一盞明燈,照亮瞭我通往《史記》的道路。它沒有上來就堆砌那些繁復的文言文,而是先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史記》這本書的來龍去脈、它的曆史地位、它的作者司馬遷的生平軼事,以及它為什麼能成為“史傢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娓娓道來。讀完這部分概說,我感覺自己對《史記》的整體框架和價值有瞭清晰的認識,不再是霧裏看花。更重要的是,它消除瞭我對閱讀古籍的恐懼感,讓我覺得原來曆史離我們並不遙遠,它講述的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讓我在開始深入瞭解具體篇章之前,就建立起瞭一種親切感和信心,好像是認識瞭一位熱情的嚮導,即將帶我去探索一個未知的寶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