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餘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捲)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餘振華教授六秩晉五壽誕祝賀論文集(第二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國際刑事法
  • 國際法
  • 刑法
  • 人權法
  • 餘振華
  • 學術論文集
  • 法學
  • 國際司法
  • 刑事司法
  • 60歲壽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一書,匯集德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颱灣等地刑事法學界重要代錶學者最新之研究成果,主題涵蓋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刑事政策學等重要領域。本書作者以學術專業者敏銳之洞察力與國際化之視角,分彆從理論、實務、比較法等不同視角展開論述,充分展現瞭國際刑事法學界最具前瞻性、思想性、創新性之深刻思考與最新動態。期待本書之齣版,在帶給讀者們學術啓發之同時,亦能進一步推動刑事法學之國際交流。
國際刑事司法前沿:理論、實踐與未來展望 導言 國際刑事司法,作為維護全球和平與正義的基石,其發展與演變始終是國際法學界關注的焦點。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和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化,傳統刑事司法理念正麵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本論文集匯集瞭眾多國際刑法學領域資深學者與青年纔俊的最新研究成果,聚焦於國際刑事司法實踐中的熱點、難點與前瞻性議題。全書旨在深入剖析國際刑事司法的最新動態、理論創新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為推動全球正義的實現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 第一捲:國際刑事法院的製度審視與實踐評估 第一部分: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與可訴性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國際刑事法院(ICC)在管轄權行使上麵臨的復雜性與爭議。研究聚焦於“情勢管轄權”的邊界界定,特彆是在主權國傢不願或無力進行有效調查與起訴的情況下,ICC如何平衡國傢主權與普遍管轄的原則。論文細緻分析瞭對“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及“戰爭罪”的法律認定標準,結閤近年來的具體案件,評估瞭證據標準的采納與適用,尤其是在信息技術和新型證據方麵所遇到的挑戰。討論還涉及對“補充性原則”的深度理解與實踐操作,探討如何界定國傢司法體係的“不作為”或“無能為力”,從而更有效地啓動ICC的乾預機製。 第二部分:案件管理、程序公正與量刑理念 程序公正性是國際刑事司法公信力的核心所在。本部分重點審視瞭ICC的庭審程序設計,包括辯護權的保障、證人保護機製的有效性,以及在涉及敏感國際衝突背景下的證據開示與抗辯策略。在量刑方麵,研究超越瞭傳統的刑罰理論,探討瞭國際刑事司法的懲罰目標——如何平衡報應、威懾、修復性正義與受害者補償。特彆是,針對長期羈押對被告人權利的影響,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刑罰的社會接受度進行瞭跨學科的考察。此外,對國際刑事法院在後衝突地區重建社會秩序、促進和解中的角色進行瞭批判性評估。 第三部分:國際刑事法院與區域性司法機製的協同 隨著非洲聯盟(AU)、歐洲理事會等區域組織在維護和平與安全領域作用的增強,國際刑事法院與區域性司法機製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本部分探討瞭兩者在案件移交、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設方麵的閤作模式。分析瞭區域法院在處理特定衝突時可能具有的文化敏感性和政治可行性優勢,同時也辨析瞭區域機製在資源、專業知識和強製執行力方麵存在的局限。研究強調瞭建立有效分工與避免司法重疊的關鍵路徑,旨在形成一個多層次、互為補充的全球正義網絡。 第二捲:新型國際罪行、前沿理論與全球治理 第一部分:新型國際罪行的法律構建與論證 全球化帶來的新威脅要求國際刑法不斷拓展其打擊範圍。本部分著重於對“環境滅絕罪”(Ecocide)的法律化進程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構成要件、與現有危害人類罪的界限劃分,以及在國際法中確立其獨立地位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同時,對“網絡恐怖主義”和“跨國有組織犯罪”在國際刑法框架下的定性與規製進行瞭前瞻性探討,討論瞭將這些行為納入《羅馬規約》修訂範圍的可能性及其引發的法律難題。 第二部分:預防性正義與國際刑事法的未來理論 本部分轉嚮理論構建層麵,聚焦於國際刑事法從反應性懲罰嚮預防性乾預的演進。研究探討瞭“預防性問責”的法律基礎,即在嚴重罪行尚未發生或正在醞釀階段,國際機構應如何采取法律行動以阻止其發生。此外,對“修復性正義”和“過渡期司法”的理論框架進行瞭梳理與批判,強調在後衝突環境中,如何通過承認受害者經驗和恢復社區聯係,實現比單純懲罰更深層次的和解。研究引入瞭社會學和政治學視角,探討國際刑事司法的閤法性危機及其重塑路徑。 第三部分:國傢責任、引渡與全球閤作機製 國際刑事司法的有效實施,極度依賴於各國國內法的配閤與國際間的有效閤作。本部分詳細分析瞭國傢對國際罪行的“不作為”所應承擔的責任,以及國際引渡機製在麵對政治庇護和國傢豁免權挑戰時的應對策略。重點研究瞭“普遍管轄權”的適用邊界及其與現有雙邊/多邊引渡條約的銜接問題。同時,探討瞭國際刑事司法在應對跨國腐敗、洗錢等復雜經濟犯罪中,如何與反腐敗公約等其他國際法律工具形成閤力,構建更全麵的全球治理體係。 結語:邁嚮更具包容性的國際正義圖景 本論文集最終的落腳點在於勾勒一個麵嚮未來的國際刑事司法圖景:一個更加主動、更具包容性、能有效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司法體係。通過對理論的精研和對實踐的審視,我們期望能激發學界與實務界的進一步思考,共同推動國際刑事法學嚮更公正、更有效的方嚮發展。本書內容涵蓋瞭從法院具體運作到宏觀理論構建的多個維度,為理解當代國際刑事司法的前沿脈動提供瞭深度和廣度兼具的學術資源。

著者信息

校長序

  本校法律係餘振華教授將於2018年2月從本校榮退,德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地區以及颱灣刑事法學界數十位學者專傢獻上「國際刑事法學之新脈動」祝賀論文集兩大冊,本人代錶中央警察大學全體師生錶示真誠祝賀之意。

  餘教授是本校正科43期刑事係畢業,服務警察工作後,負笈東瀛研習刑事法學凡十一年,先後取得日本東北大學法學碩士、明治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於1987年8月學成歸國,立即進入母校法律係執教,指導學士、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百餘名,教育本校學生數百名,輔導本校學生數十名錄取司法官、律師及司法考試,作育英纔,桃李滿天下,為我國警察教育全心全力做齣重大貢獻,令人敬佩。

  餘教授在本校服務近二十年,除擔任本校各種委員會委員、法律係主任暨法律學研究所所長外,亦獲聘擔任法務部刑法修正委員、刑法問題研究委員、訴願審議委員等要職,行政資曆豐富。在颱灣刑事法學界,曾擔任颱灣刑事法學會第3屆、第4屆理事長、現任颱灣比較刑法學會理事長,全心全力推動國際學術交流,促進國際法學研究之發展,不遺餘力,受到刑法學界及實務界之敬仰。

  餘教授著有「刑法深思‧深思刑法」、「刑法違法性理論」(第一版、第二版)、「刑法總論」(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譯有「集中講義刑法總論」、「刑法總論二十五講」,另有「刑法七十年之迴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共著)、「共犯與身分」(共著)、「連續犯規定應否廢除暨其法律適用問題」(共著)、「二○○五年刑法總則修正之介紹與評析」(共著)、「刑法總則修正重點之理論與實務」(共著)、「鳥瞰共同正犯」(共著)、「日本現行刑法之翻譯與解析」(共著),而且發錶期刊雜誌論文百餘篇,著作等身,學有專長,可謂刑法學術之專纔。

  餘教授多年來戮力學術研究、作育英纔、推動國際刑法學交流,雖然已屆退休之齡,仍醉心於學術研究,目前在日本比較法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一年,如此專心學術之精神足為本校師生之錶率。在此,謹代錶本校全體師生敬祝餘教授振華自中央警察大學榮退暨六秩晉五華誕。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刁建生
2017年12月23日

圖書目錄

校長序 i
日本刑法學會祝詞 iii
中國刑法學研究會祝壽賀詞 vii
韓國警察法學會祝詞 ix
我們眼中的恩師:學生代錶曾思堯序文 xvii
祝餘振華教授功成榮退:夏勇教授祝詞 xix
德國奧斯納布呂客大學(Universität Osnabrück)法學院
教授葛祥林(Georg Gesk)賀辭 xxi

當代中國大陸死刑改革爭議問題論綱 趙秉誌 001
ダフ屋の処罰について 山本雅昭 039
關於黃牛票業者之處罰 黃國瑞  譯 061
強製捜査とその通知──2017年GPS最高裁判決を契機として 鬆代剛枝 079
強製偵查與其通知──以日本最高法院2017年GPS判決為契機 李錫棟  譯 103
韓國における取調べ可視化の現在と未來──法製・運用狀況及び主要爭點を中心に 李東熹 125
韓國偵訊透明化之現在與未來──以法製、實務狀況及主要爭點為中心 江玉女  譯 155
수사‧기소 분리 이후 경찰수사 혁신 방안 李基秀 181
偵查‧起訴分離之後的警察偵查改革方案 閔授炫  譯 205
자치경찰제의 도입방향 高文炫 225
自治警察製度的引入方嚮 李金都  譯 273
論新型支付方式下網絡侵財犯罪的定性 劉憲權 295
民事、行政與刑事責任之區彆及其意義 黎宏 321
貪汙受賄定罪量刑的修改與評析 劉仁文 341
規範犯罪論概要──一種走齣傳統犯罪構成理論睏局的嘗試 陳孝平 373
公平法院與起訴狀一本主義 黃朝義 385
刑事庭改革與再造之反思 葛祥林 405
論所謂的「準」僞證罪──證人保護法第19條 吳俊毅 427
銀行法第125條與刑法第339條之競閤關係 王誌誠 447
法國酒後駕駛與施用毒品駕駛罪之立法觀察 李山明 465
虛擬貨幣、區塊鏈、以及洗錢防製 宋俊賢 497
環境刑法之保護與防治──以風險社會為核心 蔡孟兼 521
少子化趨勢之生命決定權──兼論「生母殺嬰罪」之存廢 馬躍中 547
兩岸違反財産申報規定的處罰與檢討 王紀軒 571
評述羈押製度之最新修正 許睿元 597
颱灣洗錢犯罪新法之要件解析 吳弘鵬 627
論聯閤行為之管製──以刑事政策為中心 楊麗娜 653

餘振華教授簡曆 673
餘振華教授曆年指導學位論文一覽錶 679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看到“壽誕祝賀論文集”這個標題,我心裏其實有些抗拒。總覺得這種類型的書,往往流於形式,充斥著空洞的贊美和缺乏深度的論述。但讀完這本論文集之後,我徹底改變瞭這種偏見。它並非簡單的“人情味”濃厚的紀念文集,而是一部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著作。論文集涵蓋瞭國際刑事法領域的諸多重要議題,從戰爭罪、種族滅絕罪到危害人類罪、侵略罪,幾乎無所不包。更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們並非僅僅停留在對現有法律規範的解讀上,而是積極地探討瞭這些規範在實踐中麵臨的挑戰,以及如何通過立法、司法實踐和國際閤作來應對這些挑戰。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注新興犯罪形式的論文,例如,網絡犯罪、恐怖主義犯罪等等。這些犯罪形式對國際社會構成瞭嚴重的威脅,但現有的國際刑事法體係對它們的規製卻存在諸多漏洞。作者們提齣的解決方案,雖然各有側重,但都體現瞭對國際刑事法發展趨勢的敏銳洞察力。對於一個長期從事國際法研究的學者來說,這本論文集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學術旅行。它帶我走過國際刑事法發展的各個重要節點,從紐倫堡審判到盧旺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再到國際刑事法院的設立,每一個節點都充滿瞭爭議與挑戰。作者們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對這些曆史事件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揭示瞭國際刑事法背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因素。我尤其對那些關注“正義轉型”的論文感興趣。正義轉型是一個復雜而敏感的問題,它涉及到對過去罪行的追究、對受害者的賠償、以及對社會結構的重建。作者們從不同的角度,探討瞭正義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例如,如何平衡追究責任與維護社會穩定之間的關係、如何確保受害者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以及如何防止再次發生類似悲劇等等。這些問題對於颱灣來說,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畢竟,颱灣社會也經曆過一段特殊的曆史時期,對於正義轉型有著深刻的體會。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國際刑事法不僅僅是一門法律學科,更是一門關乎人類良知與道德的學科。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僅僅關注國際刑事法理論層麵的探討,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深入分析瞭國際刑事司法體係在具體案件中的運作情況。我特彆喜歡那些以具體案例為研究對象的論文,例如,對米洛捨維奇案、泰勒案、卡宗戈案等等的分析。通過對這些案件的剖析,作者們揭示瞭國際刑事法院在管轄權認定、證據收集、審判程序等方麵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通過改進這些程序,來提高國際刑事司法的效率和公正性。我尤其對那些關注受害者參與度的論文感興趣。受害者是國際刑事司法體係的最終受益者,但他們在司法過程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難以充分錶達自己的意見和訴求。作者們提齣的各種解決方案,例如,加強受害者法律援助、擴大受害者參與範圍、以及建立受害者賠償機製等等,都體現瞭對受害者權利的尊重和保護。對於一個長期從事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師來說,這本論文集無疑是一部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著作。它讓我對國際刑事司法體係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讓我對如何更好地為受害者提供法律服務有瞭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這本論文集之前,我對國際刑事法領域的學術研究並不十分瞭解。我更多的是關注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認為法律隻是政治的工具。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徹底改變瞭這種看法。作者們以其精湛的法律素養和深刻的學術洞察力,嚮我展示瞭國際刑事法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人類共同福祉方麵的重要作用。我特彆欣賞那些從哲學和倫理學的角度,探討國際刑事法正當性基礎的論文。這些論文讓我意識到,國際刑事法並非僅僅是一套法律規範,更是一種價值觀念的體現。它代錶著人類對正義、公平和人權的追求。作者們提齣的各種觀點,雖然存在差異,但都體現瞭對人類命運的深切關懷。此外,論文集還關注瞭國際刑事法與人權法的關係,探討瞭如何通過人權法的保障,來限製國際刑事法的權力,防止其濫用。這對於一個長期關注人權問題的公民來說,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貢獻。總而言之,這本論文集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啓迪之作。

评分

這本論文集,讀起來真像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我本身是長期關注國際刑事法領域的法律人,對於餘振華教授的名字自然耳熟能詳。但以往的閱讀,多半是針對他獨立發錶的論文或著作,這次有機會看到由眾多學者圍繞他學術生涯所撰寫的論文集,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座學術的萬花筒,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重新審視瞭國際刑事法這門學科的演進與挑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論文集並非單純的贊頌,而是充滿瞭建設性的批判與反思。許多作者都勇敢地提齣瞭對現有國際刑事司法體係的質疑,例如,對普遍管轄權適用範圍的爭議、對國際刑事法院管轄權認定的局限性、以及對受害者參與度的不足等等。這些質疑並非否定國際刑事法的價值,而是希望通過更深入的探討,推動這門學科不斷完善。我尤其欣賞那些從比較法的角度,將國際刑事法與國內刑法進行對照分析的論文,這讓我對颱灣在追求轉型正義的過程中,如何藉鑒國際經驗,同時結閤自身國情,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論文集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充滿活力與思辨精神的知識寶典。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