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刑法探索(六版)

新刑法探索(六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刑法
  • 犯罪
  • 刑罰
  • 法律
  • 法學
  • 教材
  • 六版
  • 新刑法
  • 理論
  • 案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與時俱進,探索社會發展中,刑法所麵臨的各種問題,舉凡犯罪論、刑罰論與各個犯罪類型的議題。本書的內容有些較為平實,有些則相對繁復,但都值得探討。較為平實的討論,有助於學子思考國傢考試作答;較為繁復的研析,則有助於研究者的研讀。本次改版,針對2016年沒收新製而作相關的修正與補充,使內容更能與時代接軌,方便讀者閱覽。本書的若乾文章已對實務判決或立法方嚮發生影響,諸如衛爾康大火的廢弛職務緻釀災害,酒醉駕車罪、以及食品安全的相關問題等,均屬值得一再詳讀的作品。
刑法原理與實踐的深度對話:一部洞察現代法律前沿的權威著作 書名: 刑法學前沿論叢(第四輯) ISBN: 978-7-5620-XXX-X 齣版社: 法律思想齣版社 作者: 王建國 教授 (法學博士,著名刑法學傢) --- 導言:重塑刑法學的時代圖景 本書並非對既有刑法學教科書的簡單補充或更新,而是集閤瞭當代中國刑法學界最活躍、最具批判性思維的一批學者,對刑法在社會轉型期所麵臨的深層理論睏境與實踐挑戰進行的一次集中、深刻的剖析。在全球化、技術飛速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的背景下,傳統的刑法概念體係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如何確保刑罰權的適度行使,如何在保障個體自由與維護社會秩序之間劃定審慎的界限,成為我們必須直麵的核心議題。 《刑法學前沿論叢(第四輯)》以問題為導嚮,聚焦於刑法學理論創新與司法實踐的最新動態,旨在為刑法學研究者、高年級法學生以及司法實務工作者提供一個超越基礎教材的、具有高度理論穿透力的思想平颱。 --- 第一篇:刑法基本理論的再審視與重構 本篇深入探討瞭刑法教義學的基礎命題,試圖在堅守罪責刑原則的同時,探索適應現代社會復雜性的理論拓展。 一、 責任要件的結構性解構與重構 傳統的責任理論在麵對“共同犯罪的智能控製”、“間接正犯的意圖鏈條”以及“基於風險社會的新型過失”時,顯現齣解釋力的局限性。本章係統分析瞭主觀歸責的界限,尤其關注認知缺陷、情緒驅動與組織犯罪中“共謀”的法律評價。我們引入瞭“可歸責性風險評估模型”,用以審視在高度專業化、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行為人責任基礎,區彆對待“可控的風險承擔”與“應受譴責的風險創造”。 二、 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在當代司法中的實踐張力 刑法作為“最後的人權保障之牆”,其謙抑性要求在反腐敗、金融犯罪打擊以及網絡空間治理中麵臨嚴峻考驗。本章細緻梳理瞭刑法謙抑性的曆史淵源,並構建瞭“必要性審查的層級分析框架”。該框架強調,在啓動刑罰介入之前,必須窮盡行政、民事、乃至社會治理的替代性乾預手段。特彆是對“抽象危險犯”的設定,本書主張應嚴格限製其適用範圍,防止立法上的“過度刑罰化”傾嚮。 三、 刑罰目的論的新發展:懲罰、預防與恢復的平衡藝術 關於刑罰目的的爭論從未停歇。本部分不再拘泥於純粹的報應論或單純的功利主義,而是提齣瞭“結構性修復的正義觀”。我們認為,現代刑罰不僅要實現對既往不法行為的懲罰,更應著眼於修復受損的社會信任結構。論文深入分析瞭“修復性司法的本土化路徑”,探討瞭社區服務、受害者補償與行為人再社會化措施在刑罰執行中的具體地位和限度。 --- 第二篇:分則領域的前沿疑難:技術、金融與公共安全 本篇將理論思考投射到刑法分則的具體條文之上,重點關注那些因社會發展而産生的新型犯罪形態及傳統罪名的適用睏境。 四、 數字化時代的財産犯罪與“數據所有權”的刑法保護 隨著數據成為關鍵生産要素,傳統的盜竊罪、詐騙罪概念麵臨巨大挑戰。如何界定“非法獲取數據”的行為性質?“虛擬財産”在刑法上的地位如何確立?本書詳細論證瞭在侵害數據安全領域,區分“利用漏洞的侵入”與“利用規則漏洞的獲取”的理論必要性,並探討瞭新型“洗錢”行為在加密貨幣交易鏈條中的認定標準。 五、 經濟犯罪的“組織化”與“係統性風險”的刑法規製 在復雜公司治理結構下,金融欺詐、非法集資等犯罪呈現齣高度的組織化和隱蔽性。本章著重分析瞭“組織者責任”與“參與者責任”的區分,並引入瞭“係統性風險評估”指標,用以指導對重大金融犯罪中,對高層管理者“明知不報告”或“消極不作為”的刑法評價。這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具備跨學科的金融知識背景。 六、 環境刑法中的“結果犯”與“風險犯”的界限 環境汙染犯罪的特殊性在於其損害的廣泛性、延遲性和難以逆轉性。本書對環境法中的“巨災風險”進行瞭刑法學上的考察。我們主張,對於潛在的、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應審慎擴大抽象危險犯的適用,並重點研究如何通過“共同的危險支配”來追究企業高管的刑事責任,而非僅僅依賴於直接的排放行為人。 --- 第三篇:刑訴銜接與國際比較視野 刑法實踐的有效性,離不開刑事訴訟程序的保障和國際視野的參照。 七、 證據開示製度與被告人辯護權的動態平衡 在復雜案件中,控辯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是常態。本篇聚焦於程序正義的保障,探討瞭在我國法律框架下,如何藉鑒域外經驗,構建一套符閤我國國情的證據開示製度。重點分析瞭“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涉及高科技偵查手段(如大數據追蹤、遠程監聽)時的適用邊界,強調程序違法對實體公正的根本性侵蝕。 八、 跨國犯罪中的屬地管轄與屬人管轄的衝突解決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涉外、涉港澳颱的刑法案件日益增多。本書對比瞭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屬地管轄優先原則上的差異,並針對“域外犯罪”的“懲罰性原則”提齣瞭我國司法實踐中應遵循的“謙抑性解釋”路徑,特彆是在涉及政治敏感性或具有雙重標準風險的國際案件中。 --- 結語:通往更具人道與智慧的刑法未來 《刑法學前沿論叢(第四輯)》提供瞭一係列具有挑戰性的觀點和嚴謹的論證,旨在推動刑法學界跳齣傳統的教條藩籬,以更開放、更具批判性的姿態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現實。本書期望激發的,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法律使命的深刻反思——如何在維護社會秩序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體現齣法律的理性和人道光芒。這是一部獻給所有緻力於構建現代化、法治化、具有內在張力與適應性的刑法體係的同仁的思考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麗卿


  颱灣桃園市人

  現職
  國立高雄大學特聘教授
  財經法律係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係閤聘教授
  颱灣刑事法學會理事長
  法務部刑法研究修正小組委員
  衛生福利部醫事審議委員會委員

  經曆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訪問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檢察官評鑑委員會委員
  考選部司法官特考、律師特考、高普考試等之典試、齣題、閱捲及口試委員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學博士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著作 
  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綫-刑事製裁
  醫療人權與刑法正義
  交通刑法
  新刑法探索
  法律與文學-文學視野中的法律正義
  司法精神醫學─刑事法學與精神醫學之整閤
  刑法總則理論與運用
  刑事訴訟法理論與運用
  驗證刑訴改革脈動
  刑事訴訟製度與刑事證據

圖書目錄

第壹篇 犯罪論
第一章 廢弛職務緻釀災害的客觀歸責
壹、前 言/5
貳、廢弛職務緻釀災害的構成要件/6
一、故意廢弛職務/6
二、釀成災害/7
三、因果關係/7
參、結 論/30
第二章 責任能力與精神障礙
壹、前 言/33
貳、責任能力之基礎/33
參、影響責任能力之生理要素/35
一、病理之精神障礙/36
二、深度之意識障礙/37
三、心智薄弱/37
四、其他嚴重之精神反常/37
肆、影響責任能力之心理要素/38
伍、限製責任能力之爭議/40
陸、責任能力之立法方式/43
一、生物學之立法方式/43
二、心理學之立法方式/44
三、混閤之立法方式/44
柒、與責任能力相關之刑法修正評估/45
一、責任能力之立法/45
二、原因自由行為之明文化/47
三、監護處分/49
四、配閤第十九條修正之分則規定/51
捌、結 語/52
第三章 原因自由行為
壹、前 言/55
貳、原因自由行為之意義/56
參、原因自由行為之沿革/57
肆、原因自由行為之種類/58
一、故意的原因自由行為/58
二、過失的原因自由行為/58
三、新法修正/59
伍、原因自由行為之可罰性基礎/59
一、例外說(習慣法上的例外)/59
二、前置說(構成要件說)/60
陸、原因自由行為與酗酒駕車行為/61
柒、原因自由行為與麻醉狀態下之違法行為/62
捌、結論與建議/64
第四章 刑事責任相關之立法修正評估
壹、前 言/69
貳、不純正不作為犯規定/69
一、舊法規定及修正理由/69
二、新法規定及適用/70
參、禁止錯誤之處理/70
一、舊法規定及修正理由/71
二、新法規定及適用/72
三、能否避免錯誤之判斷/73
肆、與責任能力相關之修正/76
一、第十九條規定/77
二、第十九條第三項原因自由行為明文化/84
三、第八十七條監護處分/92
四、配閤第十九條之分則修正/97
伍、結 語/98
附件:相關判例可否再行引用/100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的運用
壹、期待可能性的法理/107
貳、期待可能性的起源及適用範圍/108
一、起 源/108
二、適用範圍/111
參、期待可能性的學說發展與判斷標準/113
一、學說發展/113
二、判斷標準/116
肆、期待可能性在實務的運用/117
一、視為加重注意義務的要素/118
二、視為一般用語的語詞/119
三、視為阻卻罪責的事由/119
四、無期待可能性宜適度援用/121
伍、結 語/123
第六章 颱灣貪汙犯罪實況與法律適用之疑難
壹、前 言/129
貳、颱灣貪汙犯罪的現況與特質/130
一、政府高層涉案/130
二、貪汙所得龐大/131
三、刑事追訴無力/132
四、隱密性與犯罪黑數高/135
五、放射性與共犯結構化/136
參、貪汙治罪條例的立法特色/137
一、過度強調一般預防的功能/137
二、規範內容與刑法高度重疊/138
三、立法上的特殊設計/140
肆、貪汙治罪條例法律適用上的疑難/144
一、違反罪刑明確原則/144
二、違反平等對待原則/148
伍、貪汙治罪條例應迴歸刑法/151
一、迴歸刑法的必要性/151
二、迴歸刑法的修法建議/151
陸、結 語/156
附錶 貪汙治罪條例犯罪類型迴歸刑法的修法建議/157
第七章 海峽兩岸有關毒奶事件的法律觀照
壹、前 言/163
貳、毒奶事件的始末及判決/163
參、毒奶事件的製裁規範/166
一、生産銷售僞劣産品罪/166
二、生産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168
三、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71
肆、颱灣食品衛生安全的有關刑法規範/172
一、製造販賣陳列妨害衛生物品罪/172
二、舊食品衛生管理法第三十四條(現移列至第四十九條)/173
三、競 閤/174
伍、毒奶事件相應的颱灣刑法規範/175
一、製造與販賣毒物者/176
二、對食物原料添加毒物的製造者/178
三、使用有毒原料的食品製造業/179
四、廢弛職務與玩忽職守/180
陸、兩岸食品衛生安全相關立法的相互藉鑑與省思/184
一、規範結構的密度/184
二、法律效果的程度/185
三、兩岸相關立法的相互藉鑑與省思/188
柒、結 語/190
第八章 妨害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之探討
壹、前 言/195
貳、違反食品衛生安全之刑事製裁/196
一、違反普通刑法之罪/196
二、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罪/198
參、違反食品安全論罪上的疑難/207
一、證明故意犯罪的難題/207
二、成立過失犯罪的檢驗/209
三、因果關係的認定/213
四、保證人地位的來源/214
五、不法意識的有無/217
肆、違反食品安全刑事判決之軌跡/219
一、麥當勞炸油事件/220
二、毒蠻牛事件/220
三、甲醛菜脯案/221
四、便當染菌案/222
五、魚片中毒案/223
六、塑化劑事件/224
七、食用油造假事件/225
伍、食品安全刑法立法的省思/226
一、立法體例的選擇/226
二、修法後的檢驗/227
三、公務員責任規範的不足/228
陸、結 語/230
第九章 禁止營業誹謗之研究
壹、前 言/237
貳、禁止營業誹謗之立法例/237
一、美 國/237
二、日 本/238
三、德 國/239
四、小 結/240
參、公平法營業誹謗之禁止/241
一、須為競爭之目的/241
二、損害事業名譽之行為/243
三、誹謗商品、服務或營業主管/246
四、足以損害他人營業之信譽/247
五、法律效果/248
肆、刑法之誹謗罪/253
一、誹謗罪/253
二、妨害信用罪/254
三、阻卻不罰之事由/255
伍、比較公平法營業誹謗罪與刑法誹謗罪/257
一、行為主體不同/257
二、主觀目的不同/257
三、誹謗內容不同/258
四、法益保護不同/258
陸、公平法營業誹謗罪與刑法誹謗罪之競閤/258
一、法條競閤與想像競閤不同/258
二、公平法與刑法形成想像競閤/259
柒、個案評析/260
一、最佳女主角瘦身美容(颱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自字第六四二號判決)/260
二、皇冠租書比較錶(闆橋地方法院九十二年度自字第二三四號判決)/262
三、大黑鬆小倆口牛軋糖(颱北地方法院九十三年度自字第一五號判決)/265
四、倒店貨的音響喇叭(颱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易字第二八九三號判決)/267
五、綜閤評釋/268
捌、結 語/269
附件:颱灣各地方法院民國八十八年以後關於以公平法第二十二條結案判決之分析/269
第十章 護理站中的醫療暴力
壹、前 言/275
一、要 點/275
二、分 析/275
貳、醫療法的修正背景/275
參、甲掌摑乙成立傷害罪/276
一、傷害的認定/276
二、傷害的手段/277
三、醫療法修正後的適用/277
四、小 結/279
肆、甲掌摑乙成立加重公然侮辱罪/279
一、侮辱的公然情狀/279
二、侮辱的意涵/279
三、醫療法修正後的適用/280
四、小 結/280
伍、競 閤/281
陸、醫療法修正後的法律適用/281
一、醫療暴力改為非告訴乃論罪/281
二、醫療暴力為具體危險犯/282
三、醫療暴力罪與刑法相關罪形成想像競閤/283
柒、結 論/283

第貳篇 刑罰論
第一章 連續犯的規定應否廢除
壹、爭點所在/289
貳、齣於概括的犯意/289
參、連續為數個同種之行為/290
肆、犯同一之罪名/290
伍、連續犯的處罰/293
陸、結 語/294
柒、新法修正/294
第二章 颱灣死刑存廢之現況與解決
壹、前 言/299
貳、颱灣死刑製度的現況/299
參、死刑存廢之理論爭執/301
一、死刑留存論/301
二、死刑廢除論/302
肆、溫和漸進逐步廢除死刑的政策/304
一、死刑並不全然違反人道/304
二、大法官解釋死刑並非當然違憲/305
三、以健全配套為前提的廢除死刑/306
伍、結 語/308
第三章 褫奪公權製度之研究
壹、前 言/311
貳、褫奪公權的性質/311
參、比較法上的觀察/312
一、日 本/312
二、德 國/314
三、小 結/318
肆、褫奪公權的刑罰理由/318
伍、我國執行褫奪公權製度的睏境/319
一、褫奪公權的內容不當擴張/320
二、其他法規淩駕刑法規定的限製/321
三、裁量褫奪的要件不夠明確/321
四、有期褫奪的執行始點無法掌握/322
五、從刑得否長於主刑迭有爭議/322
六、剝奪職業權背離憲法精神/323
陸、新刑法褫奪公權之修正與評析/324
一、修正要點評釋/324
二、比較理想的規範設計/326
柒、結 語/329
第四章 假釋製度之迴顧與展望
壹、前 言/335
貳、假釋製度的起源及沿革/336
一、近代假釋製度之起源及沿革/336
二、我國古代假釋製度之起源/337
參、假釋製度的刑罰理論基礎/338
一、假釋製度與應報理論的關係/339
二、假釋製度與一般預防理論的關係/340
三、假釋製度與特彆預防理論的關係/341
四、假釋製度與綜閤理論的關係/341
肆、實務執行假釋的實況及評估/342
伍、假釋的要件/345
一、沿 革/345
二、評 述/347
陸、假釋的撤銷/356
一、沿 革/356
二、評 述/357
柒、假釋之效力/361
一、沿 革/361
二、評 述/362
捌、執行刑之閤併/366
一、沿 革/366
二、評 述/367
玖、展望(代結語)/369
第五章 刑法時效製度之迴顧與展望
壹、前 言/375
貳、時效的沿革/376
一、歐陸時效製度的沿革/376
二、我國時效製度的沿革/377
參、時效的學理根據/377
一、痛苦代刑說/378
二、改過遷善說/378
三、證據消滅說/378
四、秩序迴復說/379
五、怠於行使說/379
六、小 結/379
肆、時效規定的體例/380
一、實體法性質/381
二、程序法性質/381
三、混閤法性質/381
四、小 結/382
伍、追訴權時效的具體討論/382
一、追訴權時效的意義/382
二、追訴權時效的期間/383
三、時效的起算/386
四、追訴權時效的停止/387
五、追訴權時效停止原因的消滅/389
六、追訴權時效的法律效果/389
七、追訴權時效在審判中與偵查中的情形/390
陸、行刑權時效的具體討論/391
一、行刑權時效的意義/391
二、行刑權時效的期間/392
三、行刑權時效的起算/394
四、行刑權時效的停止/394
五、行刑權時效的法律效果/395
柒、結語與展望/396

第參篇 新修正刑法之要點與評析
◎新修正刑法之要點與評析
壹、前 言/403
貳、法 例/403
一、罪刑法定主義/404
二、從舊從輕原則/404
三、刑法上之名詞定義/404
參、刑法總則之犯罪論部分/408
一、禁止錯誤/408
二、責任能力/410
三、原因自由行為明文化/411
四、未遂犯/412
五、正犯與共犯/415
肆、刑法總則之競閤論部分/417
一、牽連犯之刪除/417
二、連續犯之刪除/417
三、想像競閤之量定宣告刑/418
伍、刑法總則之刑罰論部分/419
一、刑之部分/419
二、纍 犯/423
三、刑之酌科及加減/424
四、緩 刑/425
五、假 釋/426
六、時 效/427
七、保安處分/429
陸、刑法分則之部分/432
一、常業犯之刪除/432
二、犯罪構成要件之修正/433
柒、結 語/434

第肆篇 判解評析
第一章 故意或過失的指標判決──最高法院九十二年颱上字第四五○七號刑事判決評析
壹、本案事實/439
一、檢方起訴之犯罪事實/439
二、被告抗辯/439
貳、爭 點/439
參、判決理由/440
一、具有不確定故意/440
二、齣於自由意思而為/440
肆、評 析/441
一、相關實務意見/441
二、故意與過失的基本涵義/442
三、直接故意與間接故意的區彆/443
四、間接故意與有認識過失的分辨/445
五、結 語/446
第二章 客觀歸責理論對實務判斷因果關係的影響──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颱上字第五九九二號判決
壹、前 言/449
貳、最高法院的重大突破——跌傷緻死案/450
參、因果關係理論/451
一、經驗上因果關係的有無/453
二、歸責上因果關係的有無/454
肆、客觀歸責理論對實務的影響/466
一、實務運用客觀歸責理論的情形/466
二、評析跌傷緻死案/474
伍、結 語/477
附錶:颱灣實務運用客觀歸責理論判斷因果關係的實況/478
一、簡 錶/478
二、詳 錶/478
第三章 心神喪失與精神鑑定──兼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一年度更(二)字第七七八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483
貳、裁判要旨/483
參、判決評析/484
一、心神喪失與罪責能力/484
二、精神鑑定與法院判決的關係/486
肆、建 議/487
一、專傢參審的可行性/487
二、修正刑法第十九條的規定/488
三、開設「司法精神醫學」之課程/490
第四章 酒測○•九一毫剋竟也無罪──評颱灣高等法院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號判決
壹、前 言/495
貳、颱北永和酒駕案/495
一、本案事實/495
二、九十九年度交上易字第二四六號之判決理由/496
三、本案爭點/497
參、酒醉駕車罪是抽象危險犯的立法/497
一、抽象危險犯的刑事政策功能/498
二、酒醉駕車罪是抽象危險犯/499
三、本判決理由違背抽象危險犯的法理/501
肆、酒醉駕車罪的刑事證明/502
一、酒測值為移送法辦的依據/502
二、酒測值是判斷是否成罪的主要標準/503
三、禁止反證推翻「絕對不能安全駕駛情狀」/506
伍、結 論/508
第五章 酗酒駕車在交通往來中的抽象危險──評颱北地方法院八十八年度北簡字第一四八四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513
貳、裁判要旨/513
一、從罪刑法定原則言/513
二、從刑事證據法則言/514
參、判決評析/515
一、本罪為抽象危險犯/515
二、本罪為繼續犯/518
三、關於「不能安全駕駛」的故意與過失/518
肆、結 語/523
第六章 強盜罪與詐欺罪的難題──評最高法院八十九年度颱上字第八五二號判決
壹、案例事實/527
貳、判決要旨/527
參、判決評析/527
一、強盜罪的不法所有意圖/528
二、機器不能陷於錯誤/534
肆、結 語/536

第伍篇 實例講座
第一章 都是瓦斯外洩惹的禍──誤想防衛
【實例】/543
壹、前 言/543
貳、降低風險的行為/543
參、推測的承諾/544
肆、假象避難/544
一、二階論/545
二、三階論/546
伍、結 語/547
第二章 恐怖硫酸案──精神障礙犯罪者之犯罪
【實例】/551
壹、爭 點/551
貳、責任能力之修正/551
一、舊法規定及修正理由/552
二、新法規定及適用/553
參、連續犯與接續犯/555
肆、重傷之定義/556
伍、結 語/557
第三章 禍從天降──原因自由行為
【實例】/561
壹、前 言/561
貳、原因自由行為/561
一、原因自由行為的種類/562
二、原因自由行為的可罰性基礎/562
參、麻醉狀態下的違法行為/563
肆、原因自由行為與麻醉狀態下違法行為的區彆/564
伍、結 語/565
第四章 情急的賢妻良母──無期待可能性
【實例】/569
壹、爭 點/569
貳、無期待可能性的法理與起源/569
參、無期待可能性的適用範圍/570
肆、結 語/571
第五章 原住民打獵──無法避免的禁止錯誤
【實例】/575
壹、前 言/575
貳、禁止錯誤之意義與種類/575
一、直接禁止錯誤/576
二、間接禁止錯誤/576
參、舊法規定及修正理由/576
肆、新法規定及適用/577
一、符閤刑事責任法理/577
二、涵蓋消極的違法性錯誤/578
三、「舊法」過渡至「新法」適用上之不同結果/578
伍、能否避免錯誤之判斷/579
一、無法避免的禁止錯誤/579
二、可以避免的禁止錯誤/580
陸、結 語/581
第六章 樂極生悲──過失的不純正不作為犯
【實例】/585
壹、前 言/585
貳、構成要件該當性/585
一、構成要件結果之實現/585
二、不為期待的行為(未為避免結果發生之行為)/585
三、作為的可能性(防止結果發生的事實可能性)/586
四、因果關係與客觀歸責/586
五、保證人地位/587
六、不作為必須與作為等價/587
七、客觀注意義務的違反與客觀預見可能性/587
參、違法性與罪責/588
肆、結 語/588
第七章 愛得過深──不能犯或自始不能發生結果之準中止犯
【實例】/591
壹、前 言/591
貳、未遂行為的法律效果與選擇/591
一、未遂行為的法律效果/592
二、未遂法律效果的選擇/592
參、乙未裝妥炸彈非不能犯/593
一、不能未遂/593
二、有無危險的判斷/595
三、小 結/595
肆、乙阻擋甲車應成立準中止犯/596
一、中止犯或準中止犯/596
二、準中止犯的盡力防果行為/597
三、小 結/598
伍、結 語/599
第八章 夜行大盜──牽連轉想像與連續轉包括
【實例】/603
壹、前 言/603
貳、牽連犯廢除後之法律適用/603
參、新型態之包括一罪/603
一、接續犯/604
二、集閤犯/604
肆、結 語/604
一、甲構成刑法第三二一條第一項之加重竊盜罪/604
二、甲前後十次加重竊盜的行為,應可認為屬於包括一罪/605
第九章 故意曝光大峽榖底片──毀損罪
【實例】/609
壹、前 言/609
貳、可能成立毀損罪/609
一、客觀構成要件/609
二、主觀構成要件/610
三、小 結/611
參、可能構成背信罪/611
一、客觀構成要件/611
二、主觀構成要件/611
三、小 結/612
肆、結 語/612

名詞索引/613

圖書序言

新版序

  新刑法探索得到讀者的青睞,已經售磬,必須改版。本次改版,除瞭增添近作之外,也為瞭因應相關刑法的修正,尤其是有關沒收的新規定,而有內容上的調整。

  刑法為穩定社會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刑法問題須由眾人攜手努力,共同解決。本人忝為學界一份子,自是期待可為學子提供學習路徑,與刑法研究者互相激盪,並提供司法實務參照。春耕鞦收,這些年纍積的成果,恰好在本次改版時,為舊書增添新血。除瞭收錄新文章之外,本書也針對既有內容,諸如實務見解、格式編排、疑字疏漏等一併更新改正。希望本書能夠與時俱進,掌握最新的刑法脈動。藉此使本書在論理上更為清晰明瞭,以達到刑法「輕鬆學習、深入掌握」的目的。

  我要感謝我所有的學生及研究助理,從另個角度言,他們就像我的老師,分享瞭本書形成的許多階段;我親愛的傢人及許多學術上的好友,以深度的慈悲心包容我,他們是不斷給我智慧及啓發的善因緣。文化大學法律係助理教授王紀軒、東海大學法律學院博士生韓政道、碩士生林聖鈞,以及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生  葉蕙禎參與本書校正,提供寶貴意見,備極辛勞,特此一併緻謝。

張麗卿 謹序
於高雄大學法學院研究室
2017年11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在警界摸爬滾打十多年的老刑警,我讀過不少刑法書籍,但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卻與眾不同。它不是那種停留在理論層麵,脫離實際的“空中樓閣”,而是緊密結閤颱灣的社會現實,深入探討瞭刑法在偵查、起訴、審判等各個環節中的應用。書中對於新型犯罪的分析尤其值得關注,例如網絡詐騙、毒品犯罪等,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這些犯罪的特點與危害,還提齣瞭許多具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和打擊策略。這對於我們一綫刑警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於證據規則的討論也十分深入,作者強調瞭證據的閤法性、真實性、關聯性,並結閤颱灣的司法實踐,分析瞭各種證據的采納標準和排除規則。這對於提高我們辦案的質量和效率,避免冤假錯案,具有重要的藉鑒價值。當然,這本書也並非完美無缺,有些地方的論述可能過於理想化,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總體而言,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刑法教材,值得每一位刑法從業人員認真研讀。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刑法不僅僅是懲罰犯罪的工具,更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全的基石。

评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相當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比較閤理,閱讀起來非常舒適。書中還配有一些圖錶和案例,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刑法概念。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索引非常詳細,讀者可以根據關鍵詞快速找到相關內容。這對於查閱資料和復習知識都非常方便。內容方麵,作者在討論共同犯罪時,區分瞭行為人之間的不同角色,例如正犯、教唆犯、幫助犯等,並詳細闡述瞭它們之間的法律責任。這對於準確認定共同犯罪的責任,避免冤假錯案,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規定也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作者強調,未成年人由於其身心發展的不完善,在刑事責任方麵應該給予特殊的照顧。這體現瞭刑法的人道主義精神。雖然這本書的篇幅相對較長,但內容非常充實,涵蓋瞭刑法的各個方麵。它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和深入研究的刑法教材,對於刑法專業的學生和從業人員來說,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它讓我對刑法的理解更加全麵和深入,也讓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充滿瞭信心。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關注刑法的技術層麵,更注重刑法與人權之間的關係。作者反復強調,刑法的最終目的是為瞭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尊嚴,而不是為瞭單純地懲罰犯罪。他批判瞭那些過於嚴厲的刑罰,認為它們不僅無法有效地預防犯罪,反而會侵犯人權,破壞社會和諧。書中對於死刑的討論尤為深刻,作者從倫理、法律、社會等多個角度分析瞭死刑的利弊,並提齣瞭廢除死刑的建議。雖然我個人對廢除死刑持保留態度,但不得不承認,作者的觀點確實能夠促使我重新思考死刑的閤理性與必要性。此外,書中對於犯罪人權利的保護也十分重視,作者強調,即使是犯罪人,也享有基本的法律權利,例如辯護權、知情權、上訴權等。這些權利是不可剝奪的,任何人都不能侵犯。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刑法不僅僅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更是保障人權的重要手段。它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文明的社會,應該以人為本,尊重人權,追求正義。

评分

讀完這本刑法教科書,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思想洗禮。以往對刑法的理解,總停留在“懲罰犯罪”的簡單層麵,但這本書卻從更深層次的社會、政治、哲學角度去剖析刑法的本質與意義。作者的行文風格非常獨特,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思辨性,經常拋齣一些尖銳的問題,引人深思。例如,在討論正義刑罰的閤理性時,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結論,而是從功利主義、正義論等不同視角進行分析,讓讀者自己去權衡利弊,形成自己的判斷。書中對於量刑的討論也頗具啓發性,作者指齣量刑不僅僅是簡單地根據犯罪情節進行加減,更要考慮到犯罪人的社會背景、心理狀態等因素,力求實現真正的“刑罰適當性”。雖然有些觀點可能比較前衛,甚至與我原有的認知相悖,但不得不承認,這些觀點確實能夠促使我重新審視刑法的價值與功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學著作,值得每一個對刑法感興趣的人認真閱讀。它讓我意識到,刑法不僅僅是法律條文的堆砌,更是社會良知與道德底綫的體現。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畢竟刑法這種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嚮來不是我擅長的領域。但讀瞭幾頁之後,我就被作者的文筆所吸引。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刑法概念娓娓道來,即使是像我這樣的法律門外漢,也能輕鬆理解。書中對於犯罪構成要素的講解,更是深入淺齣,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實踐應用。例如,在討論“因果關係”時,作者引用瞭一個經典的“推倒花盆”案例,生動形象地說明瞭因果關係的認定標準。此外,書中對於各種刑法學說的介紹也十分全麵,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這些學說的內容,還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並結閤颱灣的司法實踐,探討瞭它們的適用範圍。這讓我對刑法學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當然,這本書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有些地方的論述過於簡略,缺乏深度。但總體而言,這本書是一本非常適閤初學者的刑法入門教材,它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掌握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