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易經
  • 心理學
  • 情境
  • 英雄主義
  • 弱者
  • 文化研究
  • 哲學
  • 自我成長
  • 古典文獻
  • 中國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人的一生,有時處於強勢,有時處於弱勢,
長短不一,重點是「強弱之間如何轉換」?

  ★英雄溫拿也有當失敗魯蛇的時候!
  生命一陷入低榖暗潮,
  「守弱」就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王浩一的易經與曆史筆記新作——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
  醍醐解卦古人的「守弱哲學」!

  「我們不喜歡『弱』,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它有善良、堅忍、寬容、真誠……甚至曠達。」——王浩一

  強者的背後肯定有一段「衰到榖底、魯到泥裏」的悲慘經曆,人說「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成為A咖前,必得當過幾迴D咖。這不是一本勵誌書,這也不是一本成功學,這是一本剖析曆史D咖們如何居於弱勢、耐心伏潛,等待緣分,逐步踏實,維持腰桿的柔軟度,對理想堅持到底,也參雜些小心機,進而獲得個人標準裏的官場成就最大值——守弱哲學。

  王浩一以淵博的易經與曆史知識,為大傢解卦曆史人物起起伏伏的生命曆程,偉人們心底最幽深的恐懼、鬱悶與脆弱,以及走過一番淒風冷雨後,麵對浮生的曠達。

  弱者不羞恥,羞恥的是不肯麵對現實!
  我守弱,我生存!

  解卦前,請先謹記「守弱學」的五堂課真言:
  第一堂、自知之明
  第二堂、堅守根本
  第三堂、大智若愚
  第四堂、要有信心
  第五堂、強大處下

  「守弱學」解卦路徑:
  從〈比〉卦看35歲後的蘇軾,如何與好友佛印道潛親密比輔
  從〈賁〉卦看24歲的鄭闆橋,如何從揚州賣畫到反璞歸真
  從〈歸妹〉卦看64歲的劉墉,如何以靜默自守,以滑稽模稜取容
  從〈睽〉卦看39歲的馮道,如何在後唐四位皇帝間生存
  從〈巽〉卦看34歲的趙匡胤,大宋開國後如何展開統一大業
  從〈小畜〉卦看23歲的李隆基,如何從潞州小地方纍積實力
  從〈睏〉卦看49歲的張巡,如何在安史之亂睏守一座孤城
  從〈井〉卦看32歲的王守仁,如何悟道、講學、剿匪、靖亂
  從〈震〉卦看20歲的硃耷如何逃亡、山隱、齣傢和創作

英雄推薦

  ★嚴長壽(公益平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葉明桂(奧美廣告副董事長暨奧美集團策略長)
  謝哲青(作傢、主持人)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
  敏鎬的黑特事務所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古道新知:易學智慧與現代心靈探索》的圖書簡介,該書聚焦於中國古代《易經》的哲學思想如何應用於理解和應對現代人的心理睏境,同時結閤心理學的前沿理論,探索人與環境、人與自我之間的動態平衡。 --- 《古道新知:易學智慧與現代心靈探索》圖書簡介 導言:在變動中尋找安穩的錨點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焦慮、迷茫、身份認同危機如同揮之不去的陰影,籠罩著現代人的心靈。我們習慣於用綫性的、機械的眼光審視世界,卻常常在復雜的人際關係和瞬息萬變的職業生涯中感到無力。本書並非旨在提供一套簡單的“成功學”口訣,而是試圖重拾一種古老的智慧——以《易經》的辯證思維為核心工具,深入剖析人類經驗的本質,並將其與當代心理學的深刻洞見相結閤,為尋求內心秩序與生命意義的人們提供一套係統、深刻的探索路徑。 《古道新知》的核心,在於重新激活“變易”的哲學力量。它並非將《易經》視為迷信的占蔔之書,而是將其視為一套精妙的“係統論”和“過程哲學”。全書結構嚴謹,從基礎的陰陽、太極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六十四卦所描繪的生命場景,最終落腳於如何運用這些古老的智慧來指導現實生活中的情緒管理、決策製定和人際互動。 第一部分:易學基礎與心理學視角的交匯 本部分緻力於搭建起理解易學的認知框架,並將其與現代心理學的核心概念進行對接。 陰陽對立與心理動力學: 我們將“陰”與“陽”的對立統一,視為榮格“情結”與“阿尼瑪/阿尼姆斯”原型概念的東方對應。陰代錶潛意識、內嚮、接受;陽則代錶意識、外嚮、行動。真正的心理健康並非消滅其中一方,而是在動態的張力中尋求整閤。書中詳細分析瞭如何識彆自身主要的陰陽失衡狀態,例如,過度陽剛(過度控製、缺乏共情)如何導緻倦怠,而過度陰柔(過度依附、自我壓抑)又如何引發無力感。我們引用瞭弗洛伊德和客體關係理論的觀點,來解析這些內在力量的起源。 太極與自我同一性: 太極,作為萬物的本源和未分化的整體,是本書探討“自我同一性”的基石。現代人常因社會角色(如職場精英、完美父母)的期望而導緻“僞我”的産生。《古道新知》藉由太極圖的圓融性,引導讀者超越二元對立,認識到自我是一個流動的、不斷生成的過程。我們將此與認知行為療法(CBT)中關於“核心信念”的重構相結閤,探討如何從根本上校準內在的“圓心”。 象、數、理的解析方法論: 本書摒棄瞭繁復的占筮步驟,專注於《易經》的“象”——即對特定情境的直觀描摹;“數”——即事物發展的規律性;以及“理”——即背後的哲學原理。這套解析方法被轉化為一種“情境分析模型”,教會讀者如何像古代智者一樣,捕捉當下情境的本質特徵,而非被錶象所迷惑。 第二部分:六十四卦的現代人生課題 第二部分是本書的實踐核心,深入剖析瞭部分關鍵卦象,並將其映射到現代人最常遭遇的心理睏境。 乾、坤卦與領導力與接納: 乾卦象徵主動的開拓與剛健,但過度剛健可能導緻傲慢與斷裂。本書探討瞭“君子終日乾乾”背後的自律與邊界感,並將其與變革型領導力的心理基礎進行對比。坤卦則代錶柔順、承載與內在的滋養,這對於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現代人而言,是重建安全感和恢復力的關鍵。我們深入分析瞭“厚德載物”在麵對創傷與逆境時的心理修復作用。 屯、泰、否卦與人際關係的張力: “屯”象徵開創之艱辛,對應初創期或重大轉型期的焦慮。“泰”與“否”這對相反的卦,完美闡釋瞭人際關係的順暢(泰)與阻塞(否)狀態。在“否”卦的解析中,我們引入瞭衝突解決理論和依戀理論,指齣關係受阻往往源於雙方核心需求的錯位與錶達障礙,並強調在“否”卦中保持內在的“中正”是突破睏境的前提。 井、革卦與適應性與自我更新: “井”卦代錶穩定、持續的供給,但在現代語境下,也暗含瞭“固步自封”的風險。本書探討瞭如何保持“井水”的清潔性——即持續的自我反思與環境適應。而“革”卦,則是關於徹底變革的勇氣。我們結閤積極心理學中關於“心流”的理論,論述瞭“革”的動能來源於對僵化模式的清晰認知,以及對未知的建設性探索。 鹹、恒卦與親密關係的維護: “鹹”卦(感應)與“恒”卦(持久)是親密關係的兩個維度。本書關注“感應”中的非語言溝通和共情能力,這與共情訓練和情緒調節策略緊密相關。而“恒”則探討瞭長期承諾背後的心理契約與共同意義的建構,避免親密關係中的“倦怠期”。 第三部分:時間、命運與個人能動性 本書的收尾部分,將視角從個體情境提升到對生命整體的觀照。 時位之變與決策心理學: 《易經》的精妙在於其對“時”和“位”的把握。每一卦的爻辭都暗示瞭行動的時機和位置的重要性。我們探討瞭如何運用這種“情境敏感度”來優化決策——即理解何時應該積極進取(進位),何時應該審慎退守(守位)。這與決策心理學中的“情境偏見”和“時間摺扣”理論形成瞭有趣的對話。 “凶”與“咎”的心理重構: 易學中常有“咎”或“凶”的警示。本書強調,這些並非對未來的絕對預言,而是對當前行動模式的反饋信號。我們探討瞭如何將這些“負麵提示”轉化為成長的機會,藉鑒創傷知情護理(Trauma-Informed Care)的理念,將睏境視為心靈重塑的契機,而非宿命的判決。 圓滿與不圓滿的接受: 最終,本書迴歸到“圓”的哲學。人生如棋局,總有未盡之處。通過對易學中“損益”思想的體悟,讀者將被引導接受生命的無常與自身的局限。這種接受不是消極的順從,而是一種充滿力量的“不執著”,是現代人擺脫完美主義陷阱、實現內心持久寜靜的關鍵。 《古道新知:易學智慧與現代心靈探索》旨在為那些在復雜世界中尋求清晰航嚮的探索者,提供一個既深遠古老又極具現代意義的思維工具箱。它邀請讀者放下即時滿足的誘惑,潛入人類經驗的深層結構,藉由古聖先賢的智慧之光,照亮自我成長的每一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浩一


  學的是數學,喜歡的是建築,醉心的是曆史。對於知識的輸入,像是油井的挖井工人,從一個點鑽入之後,一直深入到最根底處開採。對於文字的輸齣,則像是一位數學傢的橫嚮思考,習慣把不相關的東西,找到新關係。

  雜學的文字工作者,也是中年過動兒;寫古蹟建築,總先拭去曆史塵痕,尋訪古人的風水與文化密碼;寫食材美食,喜歡帶著筷子,用胃來上地理、曆史課;寫城市旅行,總從菜市場小農的夏瓜鞦果開始,記錄古廟老街和文創小店;寫珍貴老樹,往往另闢蹊徑,探討昔日種樹人的心思;寫曆史筆記,則是把各種英雄的智慧,對照《易經》每個卦的心理情境;寫心理哲學,孤獨心事總在一個人的旅行之後,開始飛翔。
 

圖書目錄

自序、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輯一、坎坤比:蘇軾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輯二、艮離賁:鄭闆橋
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

輯三、震兌歸妹:劉墉
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讓老夫消受

輯四、離兌睽:馮道
道可道,非常道

輯五、巽巽巽:趙匡胤
天下從此安定瞭

輯六、巽乾小畜:李隆基
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輯七、兌坎睏:張巡
諸公為國傢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

輯八、坎巽井:王守仁
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

輯九、震震震:硃耷
六月鵪鶉何處傢,天津橋上小兒誇

附錄、易經的基礎知識
 

圖書序言

自序

未曾痛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王浩一


  六十一歲的蘇東坡被發配到「廣南西路的昌化軍」,那裏就是稱之「儋州」的地方,現在的海南島。當他到瞭當時的「夷島絕域」之後,照例得嚮朝廷匯報謝恩,他先說瞭一堆臣罪該萬死的話,之後,他又道:「臣孤老無托,瘴癘交攻,子孫慟哭於江邊,已為死彆,魑魅逢迎於海上,寜許生還!」

  這位四川老人是旱鴨子,過海的時候,已經嚇得半死,被海上風浪吹打得魂飛魄散,上瞭岸,舉目四顧,正是徘徊無依的開始,什麼都沒有。他說「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齣無友、鼕無炭、暑無寒泉……」但是,這位曠達的蘇東坡,開始動手在荒地挖野菜,而且還把那些草葉草莖誇奬成延年益壽的美味。沒有藥,沒有醫生,他就笑說「這裏沒有醫生,所以不會醫死人」。長日無聊,就和兒子在屋裏打坐,要不就上竄下跳抓老鼠、蝙蝠,烤瞭吃當是蛋白質來源。日子像苦行僧,也像野人,很快就瘦骨伶仃,他還自嘲「身輕如此,以後可以騎在鳥背上飛迴傢瞭」。

  所謂「曠達」就是如此,必須體驗過人生殘酷,纔能看到這一種風度的不凡。少年人不知世事,自以為瀟灑,多半是裝模作樣的樂觀。曠達的人懂得老子所說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摺。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解釋:人活的時候身體是柔軟,死瞭後就僵硬瞭。草木生長時柔軟而脆弱,死時則枯槁乾硬。所以「堅強」屬於死的特質;「柔弱」屬於生的特質。因此,用兵逞強會不得勝,樹木長成瞭就會遭到砍伐摧摺。凡是強大的總是處於下位,甚至常常躺在地上,柔弱的卻常搖曳在上。

  人的一生,有時處於強勢,有時處於弱勢,長短不一,重點是「強弱之間如何轉換?」

  世上本來就存在著強弱之分,有強者,但更多的是弱者。但是,大部分的人往往追求「強」,枉顧「弱」。因為這樣「不屑當弱者」的心態,當然對「弱」的妙處所知更少瞭。大多數的人們,即使知道自己處「弱」,往往遮掩自己的弱者身分,冒充強者姿態。正因為貪戀虛榮,定位失真,結果讓自己處境更糟,甚至陷入險境。「守弱學」正是要我們學的:弱者並不羞恥,羞恥的是不敢麵對現實,粉飾,甚至自欺。掩飾弱者身分的人,便會永遠是弱者。「守弱學」的第一堂:生存之道,是要有自知之明。

  我們不喜歡「弱」,那是因為弱者有很多短處,但那絕對不是弱者的全部。在人們比較不易察覺的弱者特性,它有善良、堅忍、寬容、真誠……甚至曠達。這些優點其實是「成事的根本」,堅持這些,弱者就充滿希望。「守弱學」的第二堂:堅守自己的根本,隻要氣節不失,便不是最貧弱的人。

  由弱至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等待是必須的。一個真正有智慧的弱者,總是寵辱不驚,也明白「聰不外露,愚宜外顯」,因為顯現弱小,可以愚弄強者。另一方麵,要懂得:說自己聰明的人不要怕他,要怕說自己愚笨的人。「守弱學」的第三堂:有時候智計難以做到的事,愚笨卻可以解決它。

  「守弱學」的第四堂:要有信心!上天不會虧待有仁心的人,同時也要明白:一肚子苦水的人,不會贏得彆人的敬重。因為有信心,所以能堅定信念。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則有大成。

  最後,「守弱學」成功逆轉之際,要深刻明白「迴過頭來,扶助處於睏境的人,是智者的行為」。聲望以氣量為貴,並不是名聲顯赫。所以,「守弱學」最後一堂課:真切明白老子所說「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即使是強者也要謙卑,富而澤貧,無損其富。

  二○一七年十一月深鞦,我在西安城外的戶縣走訪一株一韆四百歲的銀杏,甚是壯觀,金黃燦燦,輝煌灼灼。之後前往周至縣的樓觀山峰下東北麓,尋覓「老子墓」。墓園窘促,寂寥中顯得清閑,碑前石桌,供有鄉人所拜的數枚水果。墓前燭燈仍然敞亮,我雙手閤十,默禱。

  比卦,〈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是黃庭堅的詩,這篇說的是蘇軾他一缸子的好朋友,他們誠心交往蘇軾,欽佩、仰慕、欣賞、學習、追隨……其中佛印禪師卻是亦師亦友,與他親密比輔,站在與蘇軾等高的位置。某些時候,佛印嚮蘇軾守弱示缺,卻是禪機「缺陷是世界的本相,過度追求完美不智」。這個卦,是闡明有見識的人是不求獨美。

  賁卦,〈三絕詩書畫,一官歸去來〉,如果鄭闆橋一直待在揚州畫畫,不曾有十年的縣令生涯,他是無法領悟「難得糊塗」的哲學觀的。鄭闆橋用他的氣節,顯示弱者的青山。

  他以「一官歸去來」顯現弱小,卻愚弄強者。賁卦說的是「文飾」,必要的裝飾、修飾是可以的,也是應該的。鄭闆橋的十年仕途,是他生命中的「文飾」,「而今再種揚州竹」則是生命的昇華。

  歸妹卦,〈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讓老夫消受〉,六十四歲的劉墉以靜默自守,也以滑稽模稜取容,生存於和珅的迫害之下。他深刻理解「輕佻,不是幸福的路;難得糊塗,卻是最智慧的長久路徑」。他處處顯示大智若愚,「知退一步之法,明讓三分之功」。歸妹卦,是君臣相處之道,也是本分與本事的潛智慧。

  睽卦,〈道可道,非常道〉,從馮道所處的時代:五代十國,那個無藥可救的大亂世,更能看得清楚馮道不平凡的身影。〈睽〉卦,象徵「乖背睽違」,說的是衝突、背離的時刻。人與人相互見外,彼此涇渭分明。同床異夢、各走各的路、道不同不相為謀,都可以用來說明睽卦。馮道「必須與不喜歡的人周鏇」,我們可以藉此探索人性的灰色地帶。

  巽卦,〈天下從此安定瞭〉,說的是宋朝開基皇帝趙匡胤。〈巽〉卦,上卦巽風,下卦巽風。卦象是一陣風接著一陣風,有「和風連連相隨」的意思。趙匡胤創建宋朝,他是如何撥亂反正?又是如何以「巽道」統一滿目瘡痍的天下?建國之初,肌肉尚未壯大的他,深諳「鬆懈對手的意誌,減輕將至的打擊力度」,他也明白「羞辱雖傷人,憤怒卻緻命」。

  小畜卦,〈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說的是年輕的李隆基,從興慶坊的年輕王子,到任職潞州彆駕的憂鬱臨淄王。二十三歲的李隆基,展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新人生。從小畜卦,看年輕的李隆基如何從零開始,如何纍積他的政治實力。他懂得「保愚」,知道曆史上許多人遭遇橫禍,不是因他們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他們愚鈍不足。

  睏卦,〈諸公為國傢戮力守城,一心無二,經年乏食,忠義不衰〉,說的是四十九歲的張巡,在安史之亂睏守一座孤城,他以一身忠膽笑傲死亡,不畏懼自己是兵力的弱者,卻懂得「弱者要學會化劣勢為優勢」。他的故事極為悲壯,但是他的智慧卻是驚人,從「自知之明」到「抓住強者的弱點,弱者也能取得勝利」領悟,張巡是「守弱學」的最佳教材。

  井卦,〈敢問大人之學何以在於明明德乎?〉,說的是三十二歲的王陽明,如何悟道、講學、剿匪、靖亂……全卦六爻把「井」人格化,以「乾淨清冽的井水」可以「養人」的種種美德,譬喻「君子」應該修美自身,如同井水一樣「惠物無窮」。王陽明一生進修不懈,如同清理自己生命中的一口清洌水井,供後人飲用。他的努力,一樣有「大智者常有大辱,忍大辱者則有大成」體悟,這是「守弱學」的精髓。

  震卦,〈六月鵪鶉何處傢,天津橋上小兒誇〉,說的是八大山人的故事,二十歲的他,從大明王朝亡國前,到亡國後的痛苦、迷惘。震卦上下卦俱是震,接二連三雷色震動,象徵災難來臨。八大山人的本名是硃耷,亡國後他「山隱五年」,期間他發瘋、齣傢、學佛。三十一歲時成瞭傳綮禪師,努力參禪,理會佛理,詩畫亦燦然有成。五十九歲時,畫作裏開始簽名「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對於亡國,他一直是孤獨的守弱者。

圖書試讀

花氣薰人欲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
 
迴到四十五年前的中學,偶然聽到瞭黃庭堅前世的故事
 
今年春末,我重迴已經畢業四十五年的國中校園,忝獲傑齣校友奬項。十二歲青澀鄉下小孩,當年負笈嘉義市,就讀天主教輔仁中學,開啓瞭我的人生視野。重返學校,許多迷糊記憶掀開瞭,拿著麥剋風說道:當年校外那攤陽春麵的薄薄兩片香腸肉,是我濃烈的美食初印象(幾位學長也頻頻點頭同意,露齣笑容);至於住校三年,餐廳每天都是一樣的黃豆芽大骨湯,那是我的美食夢魘,略帶青菜腥的湯汁,永遠隻飄著幾塊豆腐,幾輪玉米載浮載沉,湯色清澈湯味淡如水。我也說因為校園臨近八掌溪,沒有夜間設備的球場,晚上總是漫天的螢火蟲伴著我們打籃球……
 
輪到校友會理事長緻詞,閑談中,他卻說瞭一個關於宋朝文學傢黃庭堅的故事,第一次聽說,意涵悠遠,印象深刻。迴傢後,我急急查看瞭黃庭堅那則神祕的前世今生。
 
根據江西《修水縣誌》的記載:二十六歲的黃庭堅齣任黃州(蕪湖;湖北省東部)知府,一日午覺做夢,夢見自己走齣衙門,前往一個村莊,看到一位白發老婦倚門而立,口中還叫著女兒姓名,門口有一張香案,供著一碗芹菜麵。黃庭堅覺得餓,就端起來把麵吃瞭。不多時夢醒,嘴裏竟然真的有芹菜的香味。接連兩天都是同樣的夢境:吃瞭麵,醒來嘴裏有芹菜味香。
 
黃庭堅感到納悶,覺得此夢非比尋常,於是循著夢中的路徑走去,果然來到一處鄉村,一路的景緻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吻閤,夢裏所見到的白發老婦,也正站在門前,香案上供著芹菜麵,老婦口中喃喃著女兒的名字。
 
黃庭堅上前問瞭緣由,老婦說道,前天是她女兒的忌辰,女兒生前最愛吃她做的芹菜麵,所以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擺麵祭奠,喊她迴來吃麵。黃庭堅自忖,事情也真巧,前天正是他的生日,遂又問,那女兒死去多久瞭?老婦說,二十六年瞭。黃庭堅一驚,自己正是二十六歲,她的忌日正是自己的生日。
 
「她的閨房在哪裏 我可以看看嗎?」進瞭屋內,房裏有座塵封多年的大櫃,因為不知道鑰匙放在那兒,所以一直沒打開過。黃庭堅想瞭一下,輕而易舉找到瞭鑰匙,櫃裏全是這個女兒生前讀的書,還有寫的文章。然而這些文章,居然和他自己曆次考試的試捲一字不差。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聽起來非常有趣,我一直對《易經》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的語言有些古老,不易理解。而“心理情境”這個詞,又讓我覺得它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我一直在想,作者會如何將這兩者聯係起來呢?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探討我們在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時,如何運用《易經》的智慧來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比如,當我們在事業上遇到瓶頸,或者人際關係齣現矛盾時,我們是應該選擇強硬對抗,還是應該學會“守弱”,等待時機,或者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問題。書中可能會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來闡釋《易經》中關於陰陽、五行等概念在心理學上的應用,讓我們看到,那些古老的智慧,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隻是我們沒有發現。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方法,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並在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吸引力:《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光是這個標題,就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我一直對東方哲學,特彆是《易經》有著濃厚的興趣,覺得它博大精深,蘊含著無數人生智慧。但《易經》的解讀往往顯得有些晦澀難懂,需要深入的體悟。而“心理情境”這個詞,又把我拉迴到瞭現代的心理學範疇,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的。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深入探討在麵對人生中的各種睏境和挑戰時,我們如何從《易經》的卦象、爻辭中找到指引,學會如何在弱勢中尋找力量,在順境中保持謙卑。也許書中會通過生動的案例,展示人們如何在具體的心理情境下,應用易經的智慧來化解矛盾,調整心態,甚至實現自我超越。這種跨界的解讀方式,無疑會為我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易經》,也可能為我處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讓我能夠真正將書中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评分

《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這個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引人入勝的張力。我一直對《易經》的神秘和深邃感到好奇,但它所承載的古老智慧,有時需要一種巧妙的翻譯纔能貼近現代人的生活。而“心理情境”的齣現,仿佛為這翻譯提供瞭完美的橋梁。我腦海裏浮現的是,作者並非隻是簡單地羅列《易經》的卦辭爻詞,而是用一種非常貼閤現代人心理體驗的方式,去解讀這些古老的符號。也許書中會深入剖析我們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情境”時,內心的糾結、掙紮與期盼,然後,再從《易經》的哲學體係中,提煉齣那些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接納甚至超越這些情境的智慧。特彆是“英雄守弱”這個概念,它暗示瞭一種不同於傳統意義上“強者為王”的生存哲學,可能是在逆境中尋找韌性,在順境中保持警醒,並在自我認知中找到一種平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是一次深刻的哲學與心理學的對話,它能啓迪我以一種更成熟、更智慧的方式去麵對人生的種種際遇。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著實讓我眼前一亮。我對《易經》的智慧一直心嚮往之,但覺得它的古籍風格有時會讓人望而卻步,而“心理情境”的加入,似乎為這古老的哲學注入瞭現代的生命力。我腦海中勾勒齣的畫麵是,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心理引導者,他並沒有直接搬齣《易經》的晦澀理論,而是通過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各種心理狀態和情境的細緻描摹,巧妙地引入易經的啓示。比如,在遭遇挫摺、感到迷茫時,我們如何從易經的卦象中解讀齣“守弱”的策略,而非一味地尋求錶麵的“勝利”;又或者,在人際交往中,如何通過理解“變”與“不變”的哲學,來化解誤會,增進理解。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是一本充滿人文關懷的讀物,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和成長的指引。它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真正的強大並非總是棱角分明,而是在懂得審時度勢,在接納不完美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和節奏。

评分

我最近讀到瞭一本叫做《英雄守弱:易經與心理情境》的書,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充滿智慧的迷宮,每一處轉角都藏著新的發現。作者似乎非常有藝術感,他不是直白地講道理,而是用一種非常委婉、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易經》深奧的哲理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和心理變化之中。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老朋友在深夜裏,點著昏黃的燈,用他的人生閱曆,慢慢地嚮你講述關於“變”與“不變”的道理。他並沒有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而是邀請你去思考,去感受。我在讀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過去的經曆對照,發現那些曾經睏擾我的問題,似乎在這個框架下有瞭新的解釋,也找到瞭更平和的處理方式。特彆是關於“守弱”這個概念,它顛覆瞭我一直以來對“強大”的理解,讓我開始反思,也許真正的強大,恰恰在於接納和理解自己的“弱”。這種細膩的情感描寫和哲理性的思考,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