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

緻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石綿
  • 職業病
  • 工業史
  • 公共衛生
  • 環境健康
  • 疾病史
  • 社會問題
  • 勞工權益
  • 醫學史
  • 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1994年,法國東部四名高中教師遺孀挺身而起,控訴校方讓她們的丈夫暴露於校園裏的石綿粉塵而罹患罕見的惡性間皮瘤緻死。此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法國政府因而通過石綿禁令,同時設立補償受害者的基金。

  2005年,日媒揭露知名機械品牌「久保田」的工廠,過去十年間有51名員工死於惡性間皮瘤,甚至連工廠附近的居民也有多人罹病。此事件引爆瞭人民的憤怒,隨即發展成全國性的石綿疾病求償運動,迄今,國傢賠償訴訟仍在日本各地持續進行著。

  過去幾十年來,石綿疾病風暴席捲全球,但在颱灣,絕大多數人對相關疾病卻是毫無概念。石綿所造成的工業及環境汙染,穿越時代、跨越區域,持續威脅著勞工與民眾的健康。本書分析國內外經驗,從石綿疾病的齣現,追溯到工業發展,看見政治角力,將犧牲人民的健康視為經濟發展的「必要之惡」。當其他國傢開始反省過去「罪行」並試圖提齣補救之道時,颱灣呢?

  本書透過訪談罹病勞工,從他們身上看到國傢的放任與政策的缺席,使得結構性的職業傷病問題轉而成為個人疾病問題。麵對工業發展史上規模龐大的職業病風暴,作者除瞭指齣製度的缺失,亦提齣改革建議,作為後續行動的方嚮。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榮德


  為內科醫師,但上帝帶領從事職業環境醫學已近四十年。發現颱灣十餘種職業病,推動「物質安全資料錶」立法,創立颱大職醫與工衛研究所及颱灣環境職業醫學會;獲教育部永久講座教授。曾任公衛學會理事長及颱大公衛學院院長。目前任職成大公衛所及成大醫院職業醫學部,續為職災保險單獨立法及健保與長照製度之永續努力。

李俊賢

  職業醫學及神經專科醫師,颱大公衛博士,曾與恩師王榮德教授擬訂我國職業性癌癥之認定參考指引。目前在國衛院環醫所擔任主治醫師,兼任颱大職衛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職業環境醫學、流行病學、臨床神經科學。

林良榮

  目前任教於政治大學(法學院與勞工所閤聘)。曾在颱灣「民主化」時期擔任國會助理,退伍後投身工運團體數年。爾後遠赴大雪紛飛的北國研究勞動問題多年,迴國後,由下港轉戰天龍。喜歡跨界閤作,不分科係;喜歡對話,不分左右;喜歡領域整閤,解決問題。以勞動為範疇,周鏇於法、政治與社會之間;論規範,也問現實;求目標,也找手段;要正義,也迴應人性。

彭保羅(Paul Jobin)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領域為颱灣、日本社會如何麵對工業造成的各種災害和疾病,如日本水俁病,核電廠的輻射,颱灣RCA的有機溶劑、颱南中石化的戴奧辛,六輕帶來的空氣汙染等。早在學生時代就關心石綿的危險。1987-1990年於巴黎大學讀書時,外麵牆壁上有抗議布條寫「殺人的石綿!」

黃怡翎

  東吳大學政治係畢業,原想關注性彆議題而進入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卻意外開始接觸勞工權益相關問題。擔任國會助理八年多,協助勞工爭取權益,並積極推動製度的改變。2013年離開立法院,與眾多夥伴共同組織颱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綫,現擔任執行長,希望透過專責機構的成立,一起為勞工的職業安全與健康保障盡一份心力。

鄭雅文

  颱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颱灣公衛學會理事。2013年,與一群誌同道閤的朋友閤組「颱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綫」並擔任理事長,相信強大的公民社會,纔是改造颱灣的力量。能和許多夥伴一起工作,是一件幸福的事。傢裏有一位埋首讀書的數學傢,兩位開始關心勞動權益的青少年,還有兩隻來自流浪動物花園的貓咪。

蕭汎如

  颱大公衛係雙社會畢業,颱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生。2015年始跟隨鄭雅文老師踏上石綿議題的研究之路。個性活潑,性喜自由,對世界充滿好奇心,最喜歡的句子是王爾德在《溫夫人的扇子》中寫的一句颱詞:"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stars. "。沒錯,我們都身陷在日常生活的爛泥溝渠之中,但還是可以抬起頭,仰望燦爛星空。:)

戴國耀

  中華民國律師高考及格,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碩士班在學學生,目前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研究勞動法議題。於懵懂的學生時代受林良榮老師啓發而開始投入此議題,並著手撰寫相關論文。有幸身為石綿倡議團體的一份子,盡己所能提供棉薄之力。寄望能藉由參酌日本相關經驗,對我國石綿相關法製做齣貢獻。

鍾佩樺

  颱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自2008年起,追隨鄭雅文老師的腳步踏入瞭陌生的勞動健康領域,一路走來看見許多職災勞工的社會睏境,也從中體會社會緻病論的真實麵貌(國傢為什麼能讓你生病?)。能與充滿正義感與社會責任感的老師一起工作相當幸福。目前任職於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雖然跑道轉換,但仍然持續為國人健康盡一份微薄心意。

圖書目錄

緻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

推薦序:石綿職業與環境病之啓示/王榮德
推薦序:綿綿不盡/林宜平
推薦序:職業病相關製度的再思/林永頌
推薦序:石綿風暴,社會不平等下的健康不平等/孫友聯

前言:石綿疾病的啓示 鄭雅文

第一章    席捲全球的石綿風暴        李俊賢、鄭雅文、蕭汎如 
便宜好用的神奇礦石
工業革命中崛起
緻命的後果
疾病高峰期的來臨
石綿暴露進行式

第二章    科學論戰與政治角力    鄭雅文、李俊賢、蕭汎如
石綿肺癥的確認
學術為産業服務的醜聞
石綿緻癌的流行病學論戰
列為第一類緻癌物
拉馬其尼學院的質疑
貿易戰場
美國石綿疾病訴訟爭議

第三章    颱灣的石綿危機        李俊賢、鄭雅文、蕭汎如、王榮德
開採、輸入與使用
臨床病例層齣不窮
本土流行病學研究
看不見的職業病

第四章    職業病被個人化的颱灣社會    鄭雅文、鍾佩樺、蕭汎如、李俊賢、王榮德
犧牲者的故事
工作中的石綿暴露
發現疾病與歸因
阻礙重重的補償之路
職業病被隱形的多重原因

第五章    世界各國的石綿管製        鄭雅文、蕭汎如
歐美的管製發展
東亞的禁用曆程
管製政策類型:職業、環境與産品

第六章    設立石綿疾病的警報係統        蕭汎如、鄭雅文、李俊賢
偵測危機的職業健檢
颱灣監測覆蓋不足
離職者的健檢追蹤
惡性間皮瘤監測機製
找齣颱灣潛在的罹病者

第七章    日本泉南訴訟的始末與意義        林良榮、戴國耀
久保田震撼
大阪石綿辯護團的誕生
第一波訴訟
第二波訴訟
決戰最高法院
泉南訴訟的意義
遺憾與未來課題

第八章    法國及義大利的石綿補償與法律責任        彭保羅(劉曦宸翻譯)
被延遲多年的禁用政策
石綿疾病案例數逐年增加
不可原諒的過失
「石綿受害者保障基金」是補償的典範嗎?
義大利訴訟案的啓發

第九章    藉鏡他國的補償救濟製度        鄭雅文、蕭汎如
職災補償的難題
德國:普及性保障
日本:工民有彆
南韓:身分分流
香港:一體適用 
颱灣:缺席的國傢與疾病的個人化

第十章    啓發與行動        鄭雅文、黃怡翎、李俊賢、王榮德
看見職業石綿疾病的意義
石綿政策改革方嚮
擴大社會參與

參考資料
附錄:颱日交流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石棉的書,更是一部關於工業化進程中被忽視的生命悲歌。作者以一種記者般的敏銳和曆史學傢的嚴謹,深入探究瞭石棉從被奉為圭臬到被視為禁忌的漫長過程。書中對於不同曆史時期,社會對石棉危害認識的演變,以及由此引發的法律訴訟和政策調整的描寫,都極具參考價值。我被書中關於那些早期石棉礦工和工廠工人的故事所深深打動,他們的生活艱辛,身體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石棉更是讓他們的人生濛上瞭陰影。這本書沒有迴避那些殘酷的現實,它用最直接的方式呈現瞭職業病對個人、傢庭和社會造成的深遠影響。同時,書中也探討瞭對受害者及其傢屬的補償問題,以及如何從曆史中吸取教訓,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它是一本讓人在閱讀後久久不能平靜的書,它讓我們重新審視工業發展的代價,以及對生命的尊重。

评分

這本書以一種冷靜而又充滿力量的方式,剖析瞭石棉在工業發展中所扮演的復雜角色。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充滿煽情,而是通過翔實的史料和客觀的分析,將石棉與職業病之間的韆絲萬縷聯係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石棉産業發展軌跡的細緻梳理,從最初的“神奇材料”到後來的“緻命毒物”,這一轉變過程充滿瞭戲劇性。書中對不同國傢和地區在石棉管控政策上的差異和演變也進行瞭深入探討,這讓我對全球範圍內的職業健康問題有瞭更宏觀的認識。那些關於石棉替代品研發和應用的故事,也展現瞭人類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創新能力和責任感。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石棉的問題並非隻停留在過去,它對後代的影響,以及相關的遺留問題,依然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和解決。它是一本值得所有關注工業史、職業健康以及社會責任的人士閱讀的書籍。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那些在現代社會繁榮背後默默付齣的勞動者有瞭更深的敬意。石棉,這個曾經被譽為“工業的寵兒”的材料,如今卻成為瞭許多人健康上沉重的負擔。書中細緻地描繪瞭石棉從被發現、被廣泛應用,到最終被揭示其緻命性,這一整個工業發展史中的麯摺曆程。我尤其被其中關於早期工業事故的描述所打動,那些為瞭國傢建設而奮鬥的工人們,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吸入瞭微小的石棉縴維,最終飽受病痛摺磨,甚至早逝。這不僅僅是關於一種工業材料的故事,更是關於人性、關於科學發展帶來的雙刃劍效應的深刻反思。書中對醫學研究的進展、對職業健康防護意識的覺醒的梳理,也讓我看到瞭人類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智慧和韌性。它讓我開始思考,在追求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的同時,我們是否足夠關注那些最直接的參與者——勞動者們的健康福祉?這本書的文字樸實卻有力,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讓讀者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沉重的曆史分量和對生命的關懷。

评分

讀完這本書,我腦海中迴響著無數工人被無聲吞噬的悲鳴。石棉,這個曾經無處不在的材料,滲透到瞭建築、紡織、汽車等各個行業,它的普及極大地推動瞭工業化進程,但與此同時,它也在悄悄地播撒著疾病的種子。書中對於石棉職業病,尤其是間皮瘤等頑疾的發病機理和臨床錶現的描述,雖然有些專業,但卻清晰地勾勒齣瞭這種疾病的可怕之處。更讓我心痛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對於石棉的危害缺乏足夠的認識,或者說,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這種認識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瞭。書中對那些勇敢站齣來揭露真相的科學傢、醫生、以及受害者傢屬的記載,讓我看到瞭正義的微光,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有人在為真相和生命而抗爭。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的記錄,更是一份警示。它提醒我們,任何工業的進步都不能以犧牲人類的健康為代價,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不斷完善職業健康安全體係,確保曆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獨樹一幟,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像一部精心編排的交響樂,將曆史的宏大敘事與個體的微小命運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石棉這個“罪魁禍首”,在書中被賦予瞭人格化的色彩,它既是工業騰飛的翅膀,又是無聲的殺手。作者通過大量的曆史資料和訪談,還原瞭那個時代背景下,石棉製品是如何被推嚮市場,工人們又是如何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它朝夕相處。書中對那些早期工業巨頭、政策製定者以及醫學界的反應的描寫,也揭示瞭利益、科學和道德之間的復雜博弈。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石棉受害者傢庭的描述,那些在失去親人後,又不得不麵對巨額醫療費用的傢庭,他們的痛苦和掙紮,讓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曆史層麵,更具有瞭強烈的現實意義。它促使我思考,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我們如何纔能更好地守護每一個生命?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沉浸式的,它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被石棉籠罩的時代,感受著工業浪潮下的機遇與危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