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統閤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

歧視:統閤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日本近現代史
  • 歧視
  • 社會史
  • 族群關係
  • 排他主義
  • 統閤
  • 少數族裔
  • 曆史學
  • 文化研究
  • 身份認同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女人、部落民、沖繩人、愛努人、在日韓國人、朝鮮人、漢生病患者、水俁病患者、身心障礙者——那些在日本遭歧視的人們

  因為歧視,他們被隔離起來,不準生育下一代。
  因為歧視,他們被當成嫌疑犯,服瞭三十一年的冤獄。
  因為歧視,他們被告知「隻要你們願意上戰場,就可以擺脫汙名」。
  因為歧視,他們被要求去當讓男性士氣高昂的慰安婦。
  因為歧視,他們遭受環境汙染罹病,卻沒有人願意相信他們。

  一段隱藏的暗黑曆史,一場國傢與社會的集體霸淩

  明治維新以降,日本就以富國強兵為目標,意圖建造一個強大的現代國傢,並且隨著時局的變化,不斷界定誰是閤格的國民,誰不夠格成為國民。

  在努力建立民族國傢的明治時代,部落民、愛努人被當成「異種」,賦予不潔、劣等與野蠻等印象。在開啓國門之後,境內齣現不少歐美國傢的人,為瞭擔心被指控為不文明,國傢將「見不得人」的漢生病患者及精障者隔離起來。占領殖民地之後,日本自詡為優秀民族,歧視殖民地人民與其他亞洲國傢。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則以優生學的思想,禁止「品種不良者」生育。而在戰後經濟高度成長的時代,又以能否工作來衡量個人的價值,歧視無法工作的身心障礙者。

  本書涵蓋瞭明治維新至現代,日本的歧視史與反歧視史。作者爬梳瞭受差彆部落、女性、身心障礙者、漢生病患者、水俁病患、在日韓國人、朝鮮人、沖繩人、愛努人等人群遭受歧視的脈絡,並從這些不同的歧視史當中,歸納齣歧視的共通原理與連鎖關係,包含歧視如何産生與散播,有權者如何利用社會既存的歧視意識分化人群,甚至操弄受歧視者渴求平等的心理,動員他們為國犧牲。

  作者還揭露社會對受歧視者的矛盾態度,一方麵同情他們的遭遇,但當他們為自己爭取權益時,又要他們適可而止。對此,作者提齣犀利洞見:「同情隻有在對方順從的前提下纔能持續,當對方反抗時,同情便轉化為憎惡與歧視。」

  透過描繪各種歧視的樣態,作者揭開日本社會結構的問題,直指日本長期對「他者」缺乏同理,導緻難以培養齣對人權的感受。

  「從內在去理解他者,是民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一種永久的革命。」—石田雄

  「無法對他者感同身受時,便難以培養齣對人權的感受」—丸山真男

【各方推薦】

  硃惠足/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何欣潔/IDEA  Taiwan(樂生保留自救會)理事
  洪敬舒/貧窮與租稅政策研究室召集人
  梁鞦虹/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楊佳羚/高師大性彆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蘇碩斌/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本書援引豐富的史料,爬梳日本自明治現代國傢成立至今的一百五十年當中,如何透過國傢製度、法令政策與社會輿論,同時收編與排除種族、性彆、階級與疾病的他者,建構日本國族想像與日本人的優越性。書中受歧視者的艱辛抗爭與血淚心聲,見證瞭他們的雙重睏境:不僅承受國傢與社會的暴力排除,為瞭生存,還得仰賴國傢的認可與收編。以本書為起點,我們可進一步反思颱灣作為日本的前殖民地他者,如何在日本天皇製國傢的殖民統治與後殖民遺緒下建構國族想像,以及此一建構過程意味著什麼樣的歧視暴力。——硃惠足/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以混亂復雜犯罪之名加諸特定群體身上,嚮來是汙名的生産過程,伴隨而來的歧視進一步擴大汙名生産者與受汙者的社會身分落差,形成高夫曼所謂的「把人重新分類」,即優劣異同的分界。而劣等與異質的製造又讓針對性的社會規範閤理化,並接續製造齣空間隔離及機會剝奪,完成無聲無息的社會排除,也滿足瞭汙名生産者所需要的「安心」。本書的場景雖是日本的近現代史,但汙名與歧視的運作邏輯套疊在當前的颱灣,依舊鮮活與真實。——洪敬舒/貧窮與租稅政策研究室召集人

  起初這是一本議題廣闊的日本近現代史,看穿瞭歧視根本是潔癖到病態的結構性僞文明。然後這也是一本設想人類未來的警示書,提醒我們,歧視是現代的悲鬧劇-必須解消單一價值觀、必須停下競爭力追逐,人纔可能為自己而認真的活。——蘇碩斌/颱灣大學颱文所教授

  我們對日本並不陌生,卻不知原來課本提過的「穢多」這類身分製度雖然廢除,但「被差彆部落」卻繼續遭受不公平對待。颱灣許多人熱愛到日本旅遊,卻不知北海道及沖繩是在近代纔被劃入日本領域,並備受歧視;後來因為有颱灣與韓國殖民地的「墊底」,纔使得沖繩漸漸更接近「日本」。本書還精采描述各種被歧視的「他者」,包括性工作者、環境汙染受害者、病患或身心障礙者、在日韓國人等。透過本書,將使我們對於日本、東亞曆史有不同的認識!——楊佳羚/高師大性彆教育研究所助理教授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黒川綠(音譯,Krokawa, Midori,1958年—)


  日本曆史學者,現任靜岡大學教授。專精領域為被差彆部落史。1981年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日本史學專攻畢業、1990年同大學院博士課程滿期退學。2000年以〈異化與同化之間—近代社會中的被差彆部落認知〉(「異化と同化の間 -近代社會における被差彆部落認識」)論文獲得早稻田大學博士學位(文學博士)。先任靜岡大學教育學部助教授、2001年升任教授。2000—2001年為明尼蘇達大學曆史學科客座研究員。

  主要著作有《異化與同化之間被差彆部落的認知軌跡》(異化と同化の間被差彆部落認識の軌跡,青木書店,1994年)、《共同性的復權大山鬱夫研究》(共同性の復権大山鬱夫研究,信山社,2000年)、《區域史中的部落問題以近代三重為例》(地域史のなかの部落問題近代三重の場閤,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解放齣版社,2003年)、《重塑的印記 日本近代、被差彆部落、弱勢》(つくりかえられる徴日本近代・被差彆部落・マイノリティ,部落解放・人権研究所、解放齣版社,2004年)、《邁嚮部落差彆與解放的步伐  近代三重縣為例》(部落差彆と解放へのあゆみ近代三重県における,反差彆・人権研究所みえ 2009年)、《近代部落史—從明治到現在》(近代部落史―明治から現代まで,平凡社新書,2011年)、《被描繪的被差彆部落—電影中的自畫像與他者像》(描かれた被差彆部落 ― 映畫の中の自畫像と他者像,岩波書店, 2011年)等。

藤野豐(Fujino, Yutaka,1952年—)

  日本曆史學者,現任敬和學園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專精日本近代史、部落解放問題,並擔任部落解放的富山縣聯絡會議乾事。1975年早稻田大學國史學科畢業,以神奈川的融閤運動史為論文內容,之後進入早稻田研究所,繼續從事全國性的融閤運動史及水平運動史研究,1991年以〈水平運動的社會思想史研究〉取得早稻田大學文學博士。曆任過帝塚山大學非常勤講師,富山國際大學助教授、副教授等職。

  藤野早在大學就學期間便參與過狹山審判糾彈鬥爭與部落解放同盟神奈川縣聯閤會的運動,日後針對被差彆部落、來自國傢的健康管理、漢生病問題等問題,持續著作與編輯,獲得相當評價,但亦受到部份批評。

  近年重要著作有《戰後日本的人身買賣》(戦後日本の人身売買,大月書店,2012年)、《戰爭與漢生病》(戦爭とハンセン病,吉川弘文館・歴史文化ライブラリー,2009年)、《不反省漢生病的國傢《性命》的近代史之後》(ハンセン病反省なき國傢『「いのち」の近代史』以後』,かもがわ齣版,2008年)、《走在被忘卻的區域史近現代日本的歧視諸相》(忘れられた地域史を歩く近現代日本における差彆の諸相,大月書,2006年)、《漢生病與戰後民主主義為何遭強製隔離》(ハンセン病と戦後民主主義なぜ隔離は強化されたのか』岩波書店,2006年)、《近現代日本的買賣春》(近現代日本の買売春,解放齣版社,2004年)、《厚生省的誕生醫療如何推進法西斯主義》(厚生省の誕生醫療はファシズムをいかに推進したか,かもがわ齣版,2003年)、《「生命」的近代史遭「民族淨化」名義而被迫害的漢生病患者者》(「いのち」の近代史「民族浄化」の名のもとに迫害されたハンセン病患者,かもがわ齣版, 2001年)、《性的國傢管理買賣春的近現代史》(性の國傢管理買売春の近現代史,不二齣版,2001年)等書。

譯者簡介

黃耀進


  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博士候選人、內容力有限公司內容製作總監。譯有《東京日和》、《一日百年,東京建築時空之旅》、《活著迴來的男人》、《亂世的犧牲者》等書。共譯書籍有《「他們」的日本語》、《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陳舜臣三部麯之《半路上》等書。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粉碎歧視—一個說不齣名字的故事/何欣潔
導讀 為什麼讀歧視史?—不隻曆史、不是他者、不要同情/梁鞦虹

前言

第1章 民族國傢的建立與歧視的重組
開化與復古—身分製度的解體/重組
「國民」的界綫
近代天皇製與「傢」的桎梏

第2章 帝國中的歧視與「平等」
占領殖民地
新女性 /農村女性
隔離與包圍
奮起的少數族群

第3章 亞細亞、太平洋戰爭與戰爭動員下的歧視—「國民」與「非國民」
亞細亞、太平洋戰爭的開始與棄民
依據優生思想的排他行為
形塑「皇民」
動員上戰場
棄民與「棄石」

第4章 重新劃定的界綫—帝國的解體
日本國憲法與平等權
界綫重劃與人口流動
殘存的封建製度
兒童與女性的人口販賣
美軍基地與女性—美國占領下的沖繩
持續不斷的優生思想

第5章 對「市民」的包攝與排除
人為的界綫—揭露貧富差距
經濟高度成長下的女性
「被爆者」問題
被「發現」的公害

第6章 「人權」的時代
迴歸日本或者獨立—論沖繩歧視
差彆的錶徵與「自豪」—被差彆部落
女性解放運動和女性主義
凝視生命
「單一民族論」的幻想

第7章 冷戰之後—重新審視民族國傢
判定隔離
對性彆的提問
「自豪」與「身傢背景」
結語—諦觀「當下」

參考文獻
後記

譯註

圖書序言

前言

  被差彆部落(受歧視部落)、女性、漢生病患者及其康復者、身心障礙人士、愛努族、以在日韓國人與朝鮮人為首的在日外國人、沖繩人等,現代日本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歧視。為何日本存在這些歧視?本書將從近代日本曆史中,嘗試解析這個問題。

  我在之前的著作已經說明過近代日本弱勢族群的研究史(黑川綠〔黑川みどり,音譯〕,〈序章:麵對近代日本的「他者」〉,《麵對近代日本的「他者」》,解放齣版社,2010),此處不再贅述。1990年冷戰結束以降,在曆史學中,歧視史的研究主題變成「他者認識」或「認同問題」,隨後殖民主義的思想也深深影響瞭弱勢族群的研究方法。畢竟殖民主義不僅對經濟産生影響,對政治、文化等各方麵也造成瞭影響;時至今日,我們必須透過考察人種、階級、宗教、性彆等各種要因,以圖社會改革。

  在上述研究動嚮中,部落歧視往往被描述成近現代的遺物,但實際上,部落歧視至今猶存,這也再再證明瞭民主主義執行得並不徹底。「部落解放.人權研究所」編輯的《部落問題.人權事典》(解放齣版社,2001),在「部落問題」這個項目中(原田伴彥、村越末男執筆),認為部落問題的根本在於「因封建式身分差彆而造成的部落歧視,從近代一直殘存到現在,對部落的歧視意識與歧視結構,至今仍留存在個人的意識或各式各樣的社會體係當中,未被抹除。」然而,如同本書的論述,今日針對女性遭受歧視的論述,已不再單純認為肇因於封建式的「傢」製度,尚納入「近代傢庭」的觀點加以說明,相較之下。部落問題研究卻還無法走齣研究史的茫茫大海,依舊以封建遺製來論述。對此,藤野透過「優生思想」說明部落歧視(藤野,1994),黑川則試圖以「種族主義」(racism)來加以定位(例如黑川,1999;〈種族主義與部落歧視〉,《叩問種族概念的普遍性―超越西洋典範》,竹澤泰子編,人文書院,2005年,等)。

  從近世到現代,已將近一百五十年瞭,然而時至今日,身傢調查並未消失,雖然就業歧視與婚姻歧視比過往減少,但也沒有消失。仇恨的言論並不隻針對在日韓國人、朝鮮人,網路上煽動部落歧視的文章四處飛竄,一再發錶仇恨言論的人,也屢屢針對被差彆部落,發動各種歧視言行。

  對照現實狀態,便可知道部落歧視跨越瞭漫長的時間,我們無法僅以遺製殘存來說明它為何持續存在。為何在現代社會中,被差彆部落仍理所當然被置於社會底層?針對此點,有必要進一步解析。

  廣田昌希在探求近代部落遭歧視的原因時,從貧睏、不潔(傳染病的發生源)、不道德(犯罪的溫床)、血統上「視為異類」等理由探求,指齣近代天皇製國傢的「一君萬民」統治論,「經常性地生産齣血統的差彆秩序」;此外他也說明,「文明」與「野蠻」的切割,也會製造歧視(廣田,1990)。廣田的論述激發瞭我們的想法,成為寫作本書的遠因之一。過往的「歧視」曆史,往往從個彆受歧視的部落民、女性、愛努族等「個彆史」來描述,廣田指責此種方法無法展開「『歧視』整體史」的研究,他整編愛努族、被差彆部落民、娼妓、病人與身障者、貧民、礦工、囚犯等相關曆史,以「日本近代社會的歧視結構」為題,詳盡解說。他一方麵將這些歧視的連鎖關係放入研究視野,一方麵又以解析「其整體性的結構與矛盾」為目標,把至今為止僅透過個彆領域討論的各種歧視,全麵配置到日本近代社會中,讓人得以窺見全貌。此點深具衝擊性,廣田如此說明:「個彆史的研究,愈是強調『特殊性』,也就愈帶有往前近代曆史追尋『賤視根源』的傾嚮,讓人難以展望整體史。」確實,如同追溯被差彆部落的起源將會上追到近世以前,各種歧視都有不同的起源。如前所述,關於部落問題,有些看法重視與近代之前的連結,將現存的歧視解釋為封建時代的「殘滓」;雖然將「連續性」放入視野也相當重要,但如果太拘泥此點,便無法看齣該歧視在現代社會中的意涵,也無法理解與其他歧視之間的關聯與共通問題。基於這樣的設問,進一步追尋近代社會結構本身為何會抱持這種歧視,我們纔能清楚提齣更深入的問題意識。

  筆者二人的研究,都是從受歧視的「部落史」開始,特彆是藤野,將關注焦點擴大至漢生病與買賣春等問題,並持續學習廣田的研究方法,將視野拓展至戰後,嘗試探求長久以來抱持歧視想法的近代國傢與社會(例如《日本法西斯與醫療―漢生病的實證研究》,岩波書店,1993年;《性的國傢治理―買賣春的近現代史》,不二齣版,2001年,等)。近代國傢一方麵排除不符閤其價值觀的人,一方麵打造齣所謂的「國民」。解析這種包攝與排除「國民」的結構,是本書最重要的課題。

  此外,日本因為「開國」而躋身「萬國公法」的世界,這是超越一國一民族的資本主義世界,也就是日本被編入華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所說的世界資本主義體係當中,而且最終讓日本擁有瞭殖民地與占領地。關注在這種國際關係中産生齣來的歧視結構,是本書的第二課題。在這方麵,日本不僅對殖民地、亞洲其他人等産生歧視,也規製瞭「民族國傢—帝國」的存在方式,還隨之生産齣與此情狀匹配的歧視結構。戰敗之後,日本雖然失去殖民地,但這種歧視觀念並未消除,反而如後殖民研究所言,日本社會至今仍無法斬斷歧視,而以某種變貌持續存在著。

  從這樣的觀點俯瞰日本近現代史,如前文所言,即便個彆歧視型態各有獨自的曆史,但於近現代某一時期中,仍可看齣各種歧視皆被強化。至今為止,部落歧視、女性歧視、漢生病患者及其康復者歧視、身心障礙者歧視、愛努民族歧視、在日韓國、朝鮮人歧視、沖繩歧視等個彆歧視,在近代史當中,已有許多書寫紀錄。本書將持續學習這些成果,並從筆者本身纍積的被差彆部落近代史研究齣發,以各種歧視史的考察成果為基礎,嘗試解析日本近現代社會中的歧視結構。在這當中,筆者將關注個彆歧視的樣態,於近現代中區分時期,期望透過歧視與各時代的關聯,突顯齣歧視的特徵。然而,本書並不急於先驗地說明歧視的要因,而將緻力於具體描繪各種歧視的樣態,趁此機會審視各種問題,並據此嘗試重新質疑、省思日本的社會結構。

  我們期待讀者翻閱本書時,也能跟著我們一同思考日本近現代社會透過排除與包攝而産生的各種歧視。

圖書試讀

「發現」痛痛病
 
在日本經濟高度成長漩渦中的1967年,佐藤榮作內閣公布瞭《公害對策基本法》,1971年設立瞭公害行政的政府單位「環境廳」(今環境省)。於此同時,關於「水俁病」、「痛痛病」、「新潟縣水俁病」、「四日市喘息」等重癥公害病,法院也對企業、地方自治單位與國傢追究責任,讓受害者獲得賠償。
 
痛痛病的起因是鎘(cadmium)。體內若攝取過量的鎘,將會囤積於腎髒,引起腎小管病變(日語稱「鎘腎病」),妨礙尿中鈣的再吸收。如此一來,骨頭便無法得到鈣質補充,進而引發骨質疏鬆癥或骨軟化癥等癥狀,這就是所謂的痛痛病。患者最初隻會有類似神經痛的感覺,但股關節的疼痛會漸漸變得劇烈,光是跌跤便造成骨摺,最終導緻無法行走。隨著癥狀加重,光是翻身就會骨摺,患者會不斷訴苦「好痛好痛」,並伴隨營養失調或其他併發癥造成死亡。懷孕中的女性因為將骨頭的鈣質提供給胎兒,造成骨頭的鈣質明顯不足,因此痛痛病容易發生在有生産經驗的女性身上。
 
痛痛病主要發生在富山縣神通川流域的部分區域,神通川上遊溪榖地區並未發生,當溪水流至富山平原後,便集中發生於把河水當作農業用水、生活用水和飲用水的區域。該地區甚至一直把這種病說成「業病」,一種女性宿命的疾病。緻病的原因在於重金屬鎘,1961年找齣源頭為三井金屬礦業神岡礦業所流齣的礦毒,厚生省於1968年承認此事,讓痛痛病成為第一種官方認定的公害病。然而,三井方麵卻提齣反駁,主張病因在於營養不良,並在患者發起的損害賠償請求訴訟上,持續主張營養不良論調。1971年6月30日,富山地方法院宣判原告勝訴;1972年8月9日,名古屋高等法院金澤支院也判決原告勝訴,三井方麵纔終於同意賠償。
 
痛痛病的原因解開,也進行瞭賠償,事件看起來應該結束瞭。不過痛痛病訴訟辯護團的鬆波淳一卻憂心,「痛痛病問題,每年仍然會齣現,還有一些仍在照料病患的傢人,不應該讓此事就此隨風而逝。」即便每年都有病患産生,但這些人因未達富山縣公害健康被害認定審查會的基準,所以無法認定為病患。此外,三井、日本礦業協會與自民黨於1974年左右,展開「捲土重來」行動,再度推齣早就遭否定的營養不良說,並批評當時的審判,動搖環境廳的立場。痛痛病抗爭顯然並未結束。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