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訓詁與史學

詩經、訓詁與史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詩經
  • 訓詁
  • 史學
  • 古代文學
  • 中國古典文化
  • 經學
  • 文本研究
  • 曆史文獻
  • 文化研究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作者有關《詩經》、訓詁與史學方麵的研究論文十九篇。作者的學術研究範疇,以經學為主,小學、史學為輔;其學術精神與方法,則以小學、史學貫通經學。所錄論文雖依學門性質分為三類,但實三位一體。
    
  作者治學,素以嚴謹著稱:講方法,重理據,善推論,精辨析。《詩經》部分,或就韆餘年來未決的懸案,重新考辨,多發韆古之覆;或就敦煌寫本,加以斠理,為《詩經》文本詮釋提供更多資訊。訓詁部分,或正今人錯誤觀念及認知之失,或對前人訓詁實踐的批評,或探討虛字的研究方法。史學部分,除著重《竹書紀年》的研究外,並綜閤運用訓詁及史學方法,對俞平伯〈長恨歌及長恨歌傳的傳疑〉一文,提齣檢討。多數論文,皆能就方法論角度,提齣研究之道,所以,也無異是一本「經史研究方法實踐」論文集。
    
  附錄六篇,首二篇談孔子學說;次三篇存師友因緣;末篇〈掙紮與堅持〉,為作者自述求學、教書的一段心路曆程,具有自我省察的用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國樑


  颱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曾任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世新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係主任、世新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兼閤作博導、北京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世新大學中國文學係客座教授。

  學術專長為經學、史學、訓詁學、清代學術。

  著有《王國維之詩書學》(颱大文史叢刊)、《王國維之經史學》(花木蘭齣版社)、《王國維著述編年提要》(大安齣版社)、《詩經訓詁之「亦通」問題──屈翼鵬先生詩經釋義、詩經詮釋「亦通」例釋》(學海齣版社)、《史記地圖匯編》(學海齣版社)等書。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國樑雖然肄業於颱大夜間部中文係時,上過我「詩選」的課,但那時我學養甚為膚淺,實在愧為人師;而國樑年紀不過小我八、九歲,長年相處,逐漸由兄弟而情逾兄弟。因為國樑質性與我相近者許多,自然「物以類聚」;譬如我們都不爭,而勇於任事;我們都無私,而急於公義。但若論其劍及屨及,兩肋插刀;鍥而不捨,畢竟其功;能包能容,欣賞異己;則我自嘆不如。而國樑皆能齣諸溫雅,發乎真誠,如隨風潛入夜之春雨,潤物無聲;如廣被德澤之春陽,萬有生輝。
  
  就因為國樑之性情、襟抱、為人如此,所以在年少極艱苦的歲月裏,就能力爭上遊,無論任教小學,無論服役軍旅,都有極優異的錶現,而且養就瞭忍受肉體和精神煎熬的能力;順利的以榜首進入颱大校園,如蜜蜂採蜜般的在學術苑囿裏嚮碩彥巨儒廣汲博取;終於使自己在講壇上成為受學生敬愛的老師,受學界重視的學者。而卻在因纔因學遭忌之際,原本無爭,又想到扶餘彆有天地,便毅然地轉到世新大學。
  
  於是世新大學中文係和人文社會學院在他主持之下,名師惠然肯來,五年之內,煥然燦然,中文係碩博士班相繼成立,以重點學門而儼然為學術重鎮,我在受感召之下,也決然的使自己成為「世新人」。為此還濛陳維昭校長召見,說我不顧「颱大講座教授」之名,使他頗為難堪。但從此我和國樑則更能親近的一起教學、一起研究。我很佩服國樑教學的認真和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護。他上課前無不好好的準備,並充分的休息,上課時纔能神采奕奕的循循善誘。他對學生噓寒問暖,掏腰包同遊同宴,解決學生課業、情感、傢境的種種睏難,使得學生愛之如兄,敬之如父。因之學生畢業或陸生返迴大陸後,莫不在電郵或書信裏,洋溢著對他的懷念和感激。而國樑也把他的關愛之心用在他的朋友身上,他為朋友的匱乏不惜金錢,他為朋友的急難努力奔走,他為造就朋友尤其熱心付齣。張以仁先生和我都因他的幫助,勞他由倡議而後來並為我們填錶申請及推薦書寫,獲得國傢學術奬;我更因他的鼓勵和商量而贏得國傢講座和躋身中研院院士。
  
  在大學教書無不重視學術,而學術多方,各有所長。國樑治經學、訓詁學與史學,我治戲麯、俗文學、民俗藝術,看似取道相反,而事實上學術之理相通。記得孔達生(德成)師曾說,他研究禮經,也要旁通群經,以及訓詁、金文、古器物。國樑以經學為主軸,而兼修訓詁與史學;我則以戲麯為本體,以俗文學、民俗藝術為羽翼,可以說都效法孔師達生。而對此,國樑是非常身體力行的。譬如他的〈《敦煌經部文獻閤集‧群經類詩經之屬》校錄評議〉和〈敦煌《詩經》捲子經字異文疑辨〉便是以他對《詩經》學的深厚修為結閤訓詁學、校勘學乃至於敦煌學的造詣來完成的。也因此國樑的經學研究,蜚聲兩岸,北京大學禮聘他去係列講學,還有其他大學更探詢他專任的意願。
  
  國樑之學術所以能為世所重,根源於他有卓越的觀念和正確的方法,他在本書自序中說,他的治學觀念:「本王靜安先生之教,既持尊重證據之科學精神,亦持尊重傳統之史學精神。」又說他的治學方法:「植基於小學、史學及考證之學:據訓詁以解字句,本史學以觀會通;詳覈文本,抉其義蘊,以通作者之旨意;廣蒐證據,循步推論,以驗眾說之是非。」像這樣的治學觀念和方法,豈不是乾嘉精神與現代邏輯的總體呈現,也難怪國樑的每一篇論文都令學者感到無懈可擊。
  
  而在這裏,我要特彆強調的是,國樑對於所論論題,都要先辨其名實、定其名實。試想論題名實不定,論述必然無所準據,又如何能言之成理、鞭闢入裏?所以當他論〈「重章互足」與《詩》義詮釋〉時,便將「重章互足」先解說得清清楚楚;論〈訓詁學與訓詁實踐〉時,也要開頭就對「訓詁」和「訓詁學」這兩個名詞明明白白的定位;在〈史料學論略〉裏,同樣不厭其煩的說解「史料學」與「史學」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他對論題莫不「開宗明義」。
  
  對於這樣的治學方法,我也一樣重視,在課堂上再三耳提麵命,告訴學生,不要視之等閑,而犯瞭學界迄今為止猶然存在的通病。記得多年前廣州中山大學建校百年紀念擴大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上,光「戲麯」這一學門,就有近百位學者與會,而在一次大會裏,居然為「戲麯」和「戲劇」這兩個根本性的名詞爭論不休,而且越說越離譜,「戲麯這一名詞是王國
  
  維從日本輸入的舶來品」幾乎成瞭定論,我真是忍無可忍的以「數典忘祖」大大的批駁一番,纔平息瞭紛爭。沒想去年(二○一四)四月初又在廣州中山大學的戲麯國際會議上「故態復萌」,這次更以之為論題,使與會學者在「綜閤討論」上各抒所見,照樣嚷嚷不休,我又不得不說:「戲劇、戲麯早見於唐宋文獻,已經有定論瞭。」而由兩度中山大學的「實況」看來,也難怪我們現在從坊間購得的《中國戲劇史》和《中國戲麯史》,對「戲劇」和「戲麯」尚且都幾於不辨名義、不分畛域的混淆「瞎說」。
  
  而今看到凡事關己就退讓三分的國樑,終於把他的論文匯成學術钜著交給本黨孟嘗君林洋慈社長,由他所主持的國傢齣版社齣版;我一方麵為國樑高興,一方麵也為學界感到慶幸。
  
  行文至此,我又不禁要說,國樑是富於情而享受世間「情味」的人。他孝養父母無微不至,對待親人盡心盡力,享有天倫親情;他與燕萍伉儷情篤,享有深厚愛情;他與朋友論交推心置腹,享有真摯友情;他教導學生視同子弟,享有學生迴饋的恩情。國樑以一人而享有世間最難得的親情、愛情、友情、恩情,誰能說他不令人羨慕、不令人仰望!而我又深深以為,雖然國樑行事低調,甚少顯露於人;而其實他不止是一位名師碩儒,更是一位至性至情的隱世豪傑!
  
  二○一五年元月二十四日午後曾永義序於興隆路森觀寓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學術著作,作者在《詩經》研究領域展現齣瞭深厚的功底。我之所以會買下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其標題所吸引。《詩經》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源頭,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一直令人著迷。而“訓詁”和“史學”這兩個詞的加入,則預示著本書並非停留在對詩歌本身的賞析,而是將視角拓展到更宏觀的層麵。訓詁學是理解古籍的關鍵,它如同打開一扇門,讓我們得以窺見文字背後的真實含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在訓詁方麵提供更詳盡的解讀,幫助我理解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的詞匯和錶達。同時,“史學”的引入,更是讓我期待。將《詩經》作為一種史料來解讀,能夠讓我們更全麵地認識古代社會。書中對《詩經》的史學價值的探討,如果能夠具體分析詩歌如何反映當時的政治製度、社會風貌、民生疾苦,甚至是個體的情感生活,那就非常有價值瞭。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詩經》的文化意義和曆史價值。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非常吸引人,《詩經》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基石,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而“訓詁”和“史學”的結閤,則預示著本書將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來解讀這部經典。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詩經》,除瞭欣賞其文學之美,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其文本的內涵。訓詁學在此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能夠幫助我們跨越語言的鴻溝,準確把握古人所要錶達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在訓詁方麵能有詳盡的論述,能夠清晰地解釋那些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變得晦澀難懂的詞語和句子,並且能夠提供可靠的考證依據。更讓我期待的是,本書將《詩經》置於史學的框架下進行考察。我一直相信,《詩經》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反映古代社會的一麵鏡子。我希望作者能夠通過對詩歌內容的分析,揭示周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麵麵的信息,從而讓我們更全麵地認識那個遙遠的時代。這本書的價值,很可能在於它如何能夠將文學的審美性與曆史的厚重感巧妙地融閤在一起。

评分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文獻研究充滿興趣,尤其是那些流傳韆古的經典。《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文本的解讀和曆史的溯源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這本書的齣現,恰恰觸及瞭我最感興趣的幾個方麵:《詩經》本身、作為解讀文本基礎的訓詁學,以及《詩經》作為曆史文獻的價值。我非常期待書中關於訓詁的部分,因為對於很多古老的詞匯,現代讀者往往難以準確理解其原意。如果本書能提供清晰的考證和解釋,那我將受益匪淺。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作者如何將《詩經》與史學相結閤。我一直認為,《詩經》中的許多篇章都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它們是瞭解周代社會風貌、民俗習慣、政治經濟的珍貴資料。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詩經》在史學研究中的作用,比如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貴族生活、平民疾苦,甚至是如何反映當時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嚮。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個全新的理解《詩經》的視角。

评分

最近讀完一本讓我頗有感觸的書,它圍繞著《詩經》展開,探討瞭訓詁與史學這兩個看似遙遠的領域之間的聯係。我一直覺得,《詩經》不僅僅是文學的瑰寶,更是瞭解古代社會的一扇窗戶。然而,要真正“讀懂”《詩經》,卻非易事。那些古老的詞匯、隱晦的典故,常常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深諳此道,在書中花瞭大量篇幅去梳理《詩經》中那些難以理解的詞語,並結閤曆代學者的考據,試圖還原其本來的含義。這部分的內容,對於我這樣對古典文獻感興趣但缺乏專業訓練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文字的考據,而是進一步探討瞭《詩經》作為史料的價值。他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解讀,生動地展現瞭周代的社會生活、政治格局,甚至是人們的情感世界。我特彆欣賞作者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他將復雜的學術問題深入淺齣地呈現齣來的能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看似簡單的詩句背後,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评分

這本書的光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淡雅的水墨風格,搭配精巧的隸書書名,一看就知是本有深度的學術著作。我一直對《詩經》情有獨鍾,尤其喜歡它那種質樸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語言,能喚起古代先民的情感世界。然而,古籍閱讀最大的門檻往往在於文字的隔閡和意象的理解,《詩經》更是如此,很多詞句的含義在現代早已模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深入理解那些古老的詩歌。我特彆關注那些研究《詩經》的訓詁學著作,因為它們往往是解讀古籍最直接有效的鑰匙。書中關於訓詁的部分,如果能詳細地考據詞語的齣處、演變,並結閤當時的社會背景進行解釋,那將是對我極大的幫助。更進一步,如果能觸及《詩經》作為史料的價值,比如它如何反映瞭周代的社會結構、政治製度、民俗風情,甚至是當時人們的情感錶達方式,那就更令人期待瞭。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看似獨立的學科——文學、語言學、曆史學——融會貫通,構建起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的。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新的視角,去重新認識《詩經》的多重麵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詩歌本身的美感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