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第三版)

消費者行為(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消費者行為
  • 市場營銷
  • 消費者心理學
  • 購買決策
  • 行為科學
  • 營銷學
  • 消費者研究
  • 品牌行為
  • 文化影響
  • 社會影響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基於媒體、娛樂內容與行銷整閤程度提高,第十一版消費者行為內容有顯著修訂。過去,行銷人員主要於平麵和廣播媒體刊登廣告訊息,但如今,媒體與其內容已多半由消費者主導。而為選擇適當媒介,以往行銷人員需瞭解各媒體主要收視族群特徵,現在則可依據消費者網路瀏覽行為製訂客製化廣告,並由社群媒體中收集各種消費者資訊與口碑。以下陳述主要修訂內容:

  ‧新興主題:本版探討眾多新興主題,如行為性瞄準、客製化産品與促銷訊息、預測性分析、曝光基礎瞄準法、追蹤綫上瀏覽紀錄與分析網站造訪行為、衡量綫上口碑效果和意見領導、消費者自發性廣告,以及新式媒體平颱,如行動廣告、應用程式廣告。

  ‧新式科技和綫上活動:本版討論美國各年齡層次文化族群對新式科技、綫上活動的使用情形。隨著網路活動愈形發達,使用者隱私權業已成為公眾關切焦點,文中亦論及社群網絡如何收集消費者資料,以及可能涉及的道德問題。

  ‧本書自第一版問世至今,均強調消費者行為概念在行銷策略上之應用性,其中採用的行銷文宣主要為廣告主提交至國際艾菲(effie Worldwide)組織者,各章則多以案例說明應用性。

  ‧增加真實與理想産品相關屬性、衡量文化價值觀的方法,以及職業聲望和社會階級實證資料等內容。

  ‧顯著擴充跨文化分析內容,並輔以圖例說明不同國傢消費者主要支齣標的、美國産品在他國市場中品牌市佔率情形,以及全球主要領導品牌。

  ‧最後,本書網羅100幅以上嶄新廣告案例,以輔助說明消費者行為概念。
 

著者信息

編譯者簡介

顧萱萱


  學曆:國立颱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1993~1997),主修行銷管理。

  現職: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係暨碩士班教授

  主要著作:研究興趣為行銷學與消費者行為,著作發錶於管理學報、颱大管理論叢、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Psychology & Marketing、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Marketing Letters、Managing Service Quality與Journal of Service Theory and Practice等。

郭建誌

  學曆: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1993~1999),主修工業與組織心理學。

  現職: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

  主要著作:研究興趣為組織心理學、人事心理學及消費者心理學,著作發錶於中華心理學刊、本土心理學研究、管理評論、Employee Relations、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Psychology& Marketing與Relations Industrielles /Industrial Relations等。
 

圖書目錄

序言  iii
編譯者序  vii

第一單元 消費者、行銷人員與科技  2
第一章
科技驅策之消費者行為  2
行銷觀念  4
消費者研究  6
市場區隔、鎖定目標市場與定位  6
行銷組閤  6
社會責任行銷  7
科技豐富消費者與行銷人員間的交換活動  7
行為資訊與鎖定目標消費者  8
互動式與創新溝通管道  8
産品與促銷訊息客製化  9
較佳價格和配銷  9
消費者價值、滿意度與保留  10
消費者保留  10
科技與顧客關係  11
情緒性連結與交易性關係  12
顧客忠誠度與滿意度  13
顧客忠誠度與獲利率  14
衡量顧客保留度  14
內部行銷  15
消費者行為之跨學域本質  15
消費者決策  15
本書結構規劃  17
摘要  17
問題討論  19
習題  19
關鍵詞匯  20
參考書目  20

第二章
市場區隔、選擇目標市場與産品定位  22
市場區隔和有效選擇目標族群  23
可辨識性  24
足量性  24
穩定性與成長性  24
可接觸性  24
行銷目標、資源相容性  24
市場區隔基礎  25
人口統計變項  25
地理統計變項  29
綠色消費者  29
人格特質  30
心理統計變項、價值觀與生活型態  31
利益區隔  33
媒體區隔  36
使用率區隔  36
使用時機區隔  37
行為性瞄準  37
追蹤綫上瀏覽紀錄  38
地理區位與行動性瞄準  38
購買行為  38
資訊競賽  39
産品定位與重新定位  39
傘翼定位  40
優質定位  40
競爭者對比定位  41
關鍵屬性定位  42
拓荒定位  42
産品重新定位  44
知覺圖  44
摘要  45
問題討論  46
習題  47
關鍵詞匯  48
參考書目  48

第二單元 消費者個彆差異  50
第三章
消費者動機與人格  50
動機之動態性本質  51
需求  52
目標  53
需求激發  54
目標選擇  54
需求與目標相依性  54
需求類彆與係統  58
Murray心理需求分類  58
Maslow需求層級論  58
三種基本需求組閤  60
動機衡量  61
自陳式報告  61
定性研究  61
動機研究  62
人格本質與理論  64
人格麵嚮  64
人格理論  64
人格特質與消費者行為  67
消費者創新性  67
教條主義  68
社會性格  69
獨特性需求  69
最適刺激水準  69
尋求感官經驗  71
尋求多變與新奇性  71
認知需求  71
視覺偏好者與語言偏好者  73
消費者物質主義  73
沉迷性消費行為  73
強迫性消費行為  73
消費者種族優越主義  75
人格與色彩  76
産品與品牌人格  78
産品人格與性彆  78
人格與地理區域  79
網站人格  79
自我與自我形象  80
延伸自我  80
改變自我  81
摘要  81
問題討論  83
習題  84
關鍵詞匯  84
參考書目  85

第四章
消費者知覺  88
知覺組成分  89
感覺投入  90
絕對閾  91
差異閾  92
下意識知覺  94
知覺選擇性  95
刺激  95
期望  95
動機  96
選擇性知覺  97
知覺組織  98
主體與背景  98
聚集  100
完成性  100
知覺詮釋  101
身體外觀  102
描述性措辭  103
第一印象  103
月暈效果  103
消費者印象  104
品牌形象  104
包裝形象  104
服務形象  105
知覺價格  105
知覺品質  107
産品品質  107
服務品質  108
價格/品質關係  110
零售商店形象與知覺品質  110
製造商形象與知覺品質  111
知覺風險  111
知覺風險變化  112
摘要  113
問題討論  115
習題  115
關鍵詞匯  116
參考書目  116

第五章
消費者學習  120
消費者學習要素  121
動機  121
綫索  121
反應  121
增強  122
古典製約  122
連結性學習  124
重復的角色  124
刺激類化  125
刺激區辨與産品差異化  128
工具性製約  129
行為增強  129
消退與遺忘  130
消費者滿意度與保留  130
增強排程  131
型塑  131
集中與分散學習  131
觀察學習  132
資訊處理  132
資訊儲存  132
復誦與編碼  134
資訊保留與擷取  135
認知學習  136
消費者涉入與腦側化理論  138
消費者涉入衡量  138
消費者涉入之行銷應用  138
腦側化  139
被動學習  139
消費者學習效果與衡量  141
確認與迴憶衡量  141
品牌忠誠  141
品牌權益  142
摘要  143
問題討論  144
習題  145
關鍵詞匯  145
參考書目  146

第六章
消費者態度形成與改變  148
態度與形成過程  149
態度學習  149
態度形成來源  149
人格因素的角色  150
態度與行為一緻性  150
態度形成受情境影響  150
三成分態度模式  151
認知成分  151
情感成分  152
行為意圖成分  153
改變消費者態度  153
多屬性態度模式  155
標的物態度模式  156
行為態度模式  160
閤理化行為理論模式  160
嘗試性消費理論  161
廣告態度模式  161
改變態度動機功能  162
效用功能  162
自我防衛功能  162
價值錶達功能  162
知識功能  162
將品牌與特定標的或原因進行連結  163
推敲可能性模式  165
認知失調與解決衝突態度  168
解決態度間衝突性  169
歸因理論  169
自我知覺理論  169
得寸進尺技巧  170
對他人的歸因  172
對他物的歸因  172
分析自我歸因  172
摘要  173
問題討論  174
習題  175
關鍵詞匯  175
參考書目  176

第三單元 溝通與消費者行為  178
第七章
消費者說服  178
溝通曆程  180
選擇性接觸  183
心理噪音  183
廣播與窄播  184
定址性廣告  184
設計說服性訊息  185
圖像與內容  185
訊息框架  186
片麵訊息與兩麵訊息  187
順序效果  187
設計說服性廣告訴求  189
比較廣告  189
恐懼訴求  189
幽默訴求  193
性訴求  193
時效訴求  195
衡量訊息效果  195
摘要  196
問題討論  198
習題  198
關鍵詞匯  199
參考書目  199

第八章
傳統平麵、廣播廣告與新興社群、行動媒體  202
區隔基礎瞄準法與曝光基礎瞄準法  202
曝光基礎瞄準法優勢  202
GOOGLE消費者追蹤與瞄準技術  204
消費者與社群媒體  204
許可行銷  206
社群媒體行銷實務  206
社群媒體溝通管道  208
消費者與行動廣告  209
消費者對行動廣告的反應  209
行動廣告優缺點  210
衡量媒體廣告效果  211
分析網路造訪率  212
衡量社群網絡影響力  212
GOOGLE分析器  213
媒體曝光衡量  213
尼爾森跨平颱衡量  214
傳統媒體電子化革新  214
報紙與雜誌  214
電視與廣播  215
在途媒體  217
産品置入性行銷  217
摘要  218
問題討論  220
習題  221
關鍵詞匯  221
參考書目  221

第九章
參考群體與口碑效果  224
來源可信度與參考群體  225
參考群體影響力  226
參考群體類彆  227
消費相關參考群體  227
決定參考群體影響力的因素  229
代言人、背書者與其他正式來源可信度  232
背書者與代言人  233
名人  235
銷售人員可信度  236
零售商可信度  236
媒體可信度  236
時間對訊息可信度的影響  236
口碑效果與意見領袖  237
意見領袖特徵  237
意見領導的衡量方法  239
口碑效果的策略性應用  240
社群網絡  240
品牌社群  241
部落格口碑效果  241
刺激口碑效果  242
病毒式行銷  242
管理負麵口碑  243
創新擴散:依據採用者類彆進行區隔  244
創新者  244
早期採用者  245
早期大眾  245
晚期大眾  246
落後者  246
非採用者  246
摘要  246
問題討論  248
習題  248
關鍵詞匯  249
參考書目  249

第四單元 社會和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  252
第十章
傢庭與其社會角色  252
傢庭在消費社會化過程中的角色  253
父母型態與消費社會化  255
學習消費社會化  257
成人與跨世代消費社會化  258
傢庭的支持性角色  259
傢庭決策與消費相關角色  261
夫妻在消費決策上的相對影響力  262
孩童在傢庭決策中的角色  262
孩童消費角色類彆  263
衡量傢庭決策  263
傢庭成員角色  263
傢庭生命週期  265
單身期  266
蜜月期  266
父母期  266
後父母期  267
解離期  267
傢庭生命週期總結  268
非傳統式傢庭和非傢庭式傢戶單位  269
非傳統式傢庭的消費行為  271
訴求於非傳統式傢戶之廣告  272
社會角色與消費者行為  272
社會階級與社會地位  272
社會階級具層級性且為市場區隔的自然基礎  273
社會階級的衡量  274
主觀衡量法與客觀衡量法  274
職業  275
教育程度  276
收入  279
混閤變數衡量法  279
社會階級特徵與消費者行為  279
社會階級流動性  280
富裕消費者  280
中産階級  281
勞工階級和非富裕階級  282
服飾、流行時尚與購物  282
儲蓄、支齣與信用卡使用  283
社會階級與溝通  283
階級嚮下流動  284
地理人口統計變項與社會階級  284
摘要  285
問題討論  286
習題  287
關鍵詞匯  288
參考書目  288

第十一章
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292
文化角色與動態性  293
文化演進  294
文化信念反映消費者需求  294
學習文化價值觀  296
學習類型  296
我族文化傳承與他族文化同化  296
行銷對文化學習的影響  296
語言與象徵符號  297
儀式  297
衡量文化價值觀  299
內容分析  299
田野觀察  299
價值觀衡量工具  300
美國核心價值觀  301
成就與成功  302
時間與活力  304
效率與實用性  304
進步  304
物質主義  306
個人主義與順從  306
選擇自由  308
人道主義  308
年輕化  310
健康概念  310
綠色行銷  313
環保消費行為  313
摘要  315
問題討論  317
習題  317
關鍵詞匯  318
參考書目  318

第十二章
次文化與消費者行為  320
文化與次文化  321
原國籍與種族次文化  322
拉丁美洲(西班牙語裔)消費者  322
非裔美籍消費者  324
亞裔美籍消費者  325
宗教次文化  328
地理與區域次文化  329
年齡次文化  330
Z世代:1997年以後齣生者  332
Y世代:齣生於1980年至1996年者  332
X世代:齣生於1965年至1979年者  334
嬰兒潮世代:齣生於1946年至1964年者  335
銀發族市場  336
性彆次文化  340
消費性産品與性彆角色  340
女性在媒體、廣告中的角色  341
職業婦女  341
摘要  342
問題討論  345
習題  345
關鍵詞匯  346
參考書目  346

第十三章
跨文化消費者行為:國際化觀點  350
跨文化分析與文化同化  352
跨文化分析  353
文化同化  355
跨文化消費者研究睏難性  356
當地化策略與標準化策略  357
因應當地文化特色進行産品與服務客製化  357
語言障礙  357
促銷訴求  358
法律障礙  358
全球性品牌與當地性品牌  359
品牌佔有率與延伸  360
全球行銷機會  364
購買力與消費模式  365
成長中的全球中産階級  368
全球青少年市場  369
跨文化區隔  370
摘要  371
問題討論  372
習題  373
關鍵詞匯  373
參考書目  373

第五單元 消費者決策、行銷道德與消費者研究  376
第十四章
消費者決策與創新擴散  376
消費者決策模式  377
決策曆程:投入階段  377
決策曆程:處理階段  378
決策曆程:輸齣階段  385
消費者贈禮行為  386
創新擴散與採用  388
創新類彆  388
影響採用狀況的産品特性  389
採用曆程  390
摘要  390
問題討論  391
習題  392
關鍵詞匯  392
參考書目  393

第十五章
行銷道德與社會責任  396
社會行銷概念:烏托邦?或實際情境?  397
剝削式行銷  400
以孩童為行銷對象  400
自我規範與法律角色  400
誘使過度飲食和不當採購  403
操弄性或隱瞞營養成分資訊  404
藥品廣告  406
狡詐性促銷訊息和技巧  407
隱瞞性行銷  407
置入性行銷:廣告崁入娛樂片段  408
不實性廣告與誤導性廣告  408
「欺瞞」定義  409
誘發式廣告  410
誤用消費者隱私  411
提倡社會理想  412
提倡有利行為和避免不當行為  412
善因行銷  413
消費者道德  416
摘要  417
問題討論  418
習題  419
關鍵詞匯  419
參考書目  419

第十六章
消費者研究  424
發展研究目標  425
收集次級資料  426
內部次級資料  426
外在次級資料  426
設計初級研究  427
定性研究  427
定量研究範疇  434
定量研究資料收集工具  437
結閤定性與定量研究  445
資料分析與呈報研究發現  446

摘要  447
問題討論  448
習題  448
關鍵詞匯  448
參考書目  449
附註  451
索引  473
 

圖書序言



各章概要


  單元一:消費者、行銷人員與科技

  第一章「科技驅策之消費者行為」說明消費者行為屬於跨領域學科,描述行銷、行銷策略與行銷人員社會責任的演進曆程,特彆是科技對策略行銷的影響,以及顧客價值、滿意度和保留間的關聯性,最後,則導入消費者決策曆程模式,以連結本書中所探討之各項消費者行為原則;第二章「市場區隔、選擇目標市場與産品定位」介紹市場區隔概念,包括人口統計變項、社會文化變項和心理統計變項等。另外,討論選擇目標市場的主要準則、行為性瞄準,以及産品、服務定位和差異化議題。

  單元二:消費者個彆差異

  第二單元檢視心理因素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第三章「消費者動機與人格」討論需求、動機和人格特徵等角色;第四章「消費者知覺」探討消費者知覺概念,包括對行銷刺激之知覺選擇性、組織與詮釋;第五章「消費者學習」則鎖定消費者學習曆程與過去購物經驗對後續採購行為的影響;第六章「消費者態度形成與改變」介紹消費者態度的形成、研究與策略性應用。

  單元三:溝通與消費者行為

  第三單元探討溝通與說服效果,第七章「消費者說服」介紹溝通成分和如何剋服溝通障礙,並區分廣播(傳統大眾媒體)與窄播溝通間(綫上廣告與社群媒體等新式媒體)的差異性,另外,則強調訊息結構、說服性訴求與成效;第八章「傳統平麵、廣播廣告與新興社群、行動媒體」討論溝通管道,以及由平麵、廣播媒體轉換至社群媒體、行動廣告的現象,並進一步分析舊式與新式溝通媒體中採用的瞄準客群方法、網路新趨勢(如Google和Facebook)的角色,以及傳統媒體遭逢的電子化革新情形;第九章「參考群體與口碑效果」檢視媒體和個人訊息來源可信度、消費者參考群體、意見領袖,以及實體和綫上口碑動態性等議題。

  單元四:社會和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

  第四單元討論社會和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第十章「傢庭與其社會角色」聚焦傢庭角色,以及社會階級概念;第十一章「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描述文化意涵,並討論其如何展現於價值觀、儀式與風俗習慣中,此外,亦說明應如何衡量價值觀,以及藉由廣告、消費行為舉齣美國人主流價值特點;第十二章「次文化與消費者行為」探討各種次文化類型,包括種族、宗教、地理區域、年齡和性彆等;第十三章「跨文化消費者行為:國際化觀點」鎖定跨文化分析,描述如何評估海外行銷機會,以及是否應在全球市場採行客製化産品和促銷方式。

  單元五:消費者決策、行銷道德與消費者研究

  第十四章「消費者決策與創新擴散」匯整消費者心理、社會與溝通成分,以形成消費者決策模式,並討論新産品採用曆程;第十五章「行銷道德與社會責任」論述行銷人員社會責任,以及因新式媒體,尤其是侵犯隱私權問題引發的道德爭議;第十六章「消費者研究」描繪行銷研究步驟與消費者調查相關工具。

編譯者序

  麵對全球化與科技化浪潮,消費者的行為模式已産生巨大改變,不論是産品或服務的資訊接觸與傳遞、促銷媒介的種類與內涵、消費平颱的選擇與使用,或付款方式的多元性與消費後處置,均與過去環境大相逕庭,若我們用消費模式典範的轉移與變革來描述現代的消費者行為,一點也不為過。因此,位處在這個競爭市場環境中,企業除瞭深入洞察現代消費模式的轉變趨勢外,更應思考如何精準鎖定目標消費者作為行銷核心,針對這些目標客群擬定産品、服務與價值的接觸策略,用以成就企業的成功與發展,進而在市場中成長與茁壯。本書的內涵,正好反應這樣的時代趨勢,作者強調消費者行為理論與實務並重,以深入淺齣的敘述方式,詳細剖析消費者行為學所涵蓋的基本概念與學理,以及麵對國際化與科技化的消費者模式改變,對於學生或實務工作者而言,將有助其提升並掌握消費者行為的知識。

  本書結構清晰詳盡,除瞭消費者行為學理論與概念剖析外,每一章節提供多個實際案例,使讀者能學習應用消費者行為知識於真實的行銷問題與場域中。雖然這些案例多是以國外市場為背景,但作者以簡潔扼要的筆法、生動活潑的描述方式,甚或栩栩如生的圖片,將消費者行為理論與實務應用貫穿起來;這對欲深探消費者行為領域的學生,或是亟於尋求消費者新知、發掘行銷創意的實務工作者而言,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好書。總之,不論讀者的興趣與目的為何,對於理解與應用消費者行為知識及理論而言,本書將是一個最佳的起始點。再者,本書特彆加入行銷道德與社會責任的內容,以全球化觀點凸顯消費者行為的共同性與殊異性,進而提齣詳細完整的消費者行為模式,這是本書獨特之處。

  以在地讀者的框架與視野,來呈現這本譯著的內涵,是我們在內容取捨上的最高指導原則。我們一方麵盡可能地維持原著的構念與風貌,但對於公司名稱、品牌或實際案例,也緻力以本土用語來加以描述說明,用以提升本書的可閱讀性與可理解性。而一些專屬國外地方性的論述,我們也竭盡所能進行潤飾、更動或刪減,以降低讀者的閱讀難度與心理距離感,期能誘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與動機。本書內容豐富,共分為五個單元,分彆是第一單元「消費者、行銷人員與科技」,第二單元「消費者個彆差異」,第三單元「溝通與消費者行為」,第四單元「社會和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及第五單元「消費者決策、行銷道德與消費者研究」,完整提供消費者行為學的內涵知識。

  翻譯是一條漫長且寂寥的道路,其心路正如四季轉換,有時咰陽、有時細雨、有時塵沙與有時風雪。在此路上,幸賴學富齣版社於雪祥總經理及其他同仁鼎力相助,讓本書順利成文。雖然我們殷切期盼做到盡善盡美,但仍可能存有一些疏漏之處,尚盼各方先進同好不吝指正賜教,以使本書更臻完備。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本身是一名在廣告公司工作的文案企劃,經常需要為不同的品牌構思行銷點子。《消費者行為(第三版)》這本書,真的就像我的「靈感寶庫」一樣。在構思創意時,我常常會遇到瓶頸,不知道該從何下手纔能真正打動目標受眾。這本書從最根本的「為什麼」齣發,深入剖析瞭消費者心理的各種層麵,讓我能夠更精準地捕捉到消費者的需求和渴望。 書中對於「動機」的探討,讓我意識到消費者購買行為背後隱藏著多層次的需求,從生理需求到自我實現,這些需求是如何驅動他們做齣選擇的。我特別喜歡它分析「價值觀」和「生活型態」的部分,因為這直接關係到品牌定位和溝通策略。瞭解目標客群的深層價值觀,纔能設計齣能夠引起共鳴的文案,讓品牌訊息不再隻是單純的產品介紹,而是能夠觸動人心的故事。 而且,《消費者行為(第三版)》在分析「學習」和「記憶」如何影響消費者決策時,提供瞭許多實用的框架。我學到瞭如何運用不同類型的學習理論,來設計更容易讓消費者記住的廣告訊息,以及如何透過重複曝光和情境連結,來加強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這對我撰寫廣告文案時,如何安排訊息的呈現順序和選擇關鍵字,都有很大的啟發。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這本書還深入探討瞭「文化」和「次文化」對消費者行為的影響。在颱灣這個多元的社會,瞭解不同族群的文化習慣和消費偏好,對於精準投放廣告至關重要。書中提供的分析工具,讓我能夠更好地識別目標客群的文化屬性,並據此調整行銷溝通的語氣和內容,避免誤觸文化禁忌,同時也能最大化訊息的傳達效果。 總體而言,《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工具書,它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如何從消費者的角度齣發,去思考每一個行銷決策。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從事行銷、品牌、廣告相關工作的朋友,相信這本書會讓你對消費者有全新的認識,並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消費趨勢的科技業產品經理,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解釋消費者行為變遷的書籍。《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恰好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這本書不僅涵蓋瞭消費者決策的基本模型,更重要的是,它緊貼時代脈動,探討瞭數位化時代下,科技如何重塑消費者的行為模式。 我對書中關於「資訊搜尋」和「線上評估」的章節印象特別深刻。在現今社群媒體和搜尋引擎無所不在的環境下,消費者獲取資訊的管道和方式都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作者詳細闡述瞭網路評論、社群推薦、內容行銷等在消費者決策中的關鍵作用,以及這些資訊如何影響他們的購買意願。這對於我們在設計產品時,如何規劃線上的使用者體驗和口碑行銷策略,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 此外,《消費者行為(第三版)》對於「品牌」和「關係」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在眾多選擇的市場中,一個強大的品牌是如何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信任和忠誠的?書中從品牌形象、品牌承諾、品牌體驗等多個維度進行瞭深入分析。這讓我重新思考,我們在產品開發中,除瞭功能上的創新,更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一個能夠與消費者產生情感連結的品牌。 特別是,書中關於「購買後行為」的分析,比如如何處理消費者的客訴、如何建立售後服務體係,以及如何透過滿意度調查來持續優化產品,這些都是我們在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中非常重視的環節。作者提供的學術理論,加上豐富的實例,讓我對如何提升消費者滿意度,進而轉化為品牌忠誠度有瞭更清晰的藍圖。 總結來說,《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是一本非常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的書籍。它不僅幫助我理解瞭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模式,更為我打開瞭認識數位時代消費者的新視角。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在科技、數位行銷、產品開發領域的從業人員,相信這本書會為你的工作帶來許多新的啟發和方嚮。

评分

最近翻閱瞭《消費者行為(第三版)》,這本書真的就像一本「消費心理學的入門聖經」。我原本對消費者心理學的認識隻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概念,但這本書係統地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讓我對「人為什麼會買東西」這件事有瞭更深入、更全麵的理解。 書中對於「消費者決策過程」的剖析,從一開始的需求產生,到中間複雜的資訊蒐集、選項比較,再到最後的購買行為,以及購買後的反思,每個階段的細節都描寫得相當精準。我特別欣賞作者對於「認知」在決策中的角色的闡述,像是「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扭麯」和「選擇性記憶」,這些心理機製如何影響我們接收和處理外界資訊,進而影響我們的判斷,真的非常有趣。 而且,《消費者行為(第三版)》巧妙地融入瞭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消費情境,比如為什麼我們會因為看到別人排隊而想跟著排,為什麼我們會對「限時」、「限量」的字眼特別敏感,又或者為什麼我們會傾嚮於購買那些包裝看起來比較「高檔」的產品。書中都一一給齣瞭科學的解釋,讓人讀來既有知識性,又充滿趣味性。 書中探討的「態度」的形成與改變,以及「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消費行為,也讓我對如何與不同類型的消費者溝通有瞭新的體悟。瞭解到不同人格特質的人,在麵對相同產品或行銷訊息時,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反應,這對於我未來在與客戶溝通時,如何調整溝通策略,非常有幫助。 總之,《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是一本能夠幫助你「看透」消費者的好書。它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更透過生動的案例,讓你能夠將這些理論應用到生活中。無論你是想瞭解自己為什麼會做齣某些消費選擇,還是想更有效地與他人溝通,這本書都將是你的絕佳伴侶。

评分

最近拜讀瞭《消費者行為(第三版)》,這本書的內容紮實到讓我覺得,讀完之後自己好像也變成半個市場分析師瞭。我是一名剛進入行銷領域的新人,對消費者的心思總是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常常不知道為什麼明明我們覺得很棒的產品,市場反應卻不如預期。這本書就像及時雨,它從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多個角度,把消費者做齣購買決定的過程拆解得非常清晰。 書中對於「決策過程」的分析,從需求認知、資訊搜尋、替代方案評估,到最終的購買行為和購買後評估,都提供瞭非常詳盡的模型和實際案例。我特別喜歡它探討「消費者注意力」和「感知」的部分,原來我們日常接觸到的訊息量是那麼龐大,而消費者如何篩選、記憶和詮釋這些訊息,背後有那麼多有趣的學問。書中提到的一些認知偏誤,例如「確認偏誤」和「錨定效應」,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有些廣告即使看起來很普通,卻能有效影響消費者。 而且,這本書的學術性與實務性結閤得非常好。它不隻是羅列學術理論,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化的例子來解釋這些理論。例如,它探討瞭「參考團體」如何影響我們的消費選擇,就像我們在買東西時,很可能會參考朋友的意見,或是模仿社群媒體上的網紅。這讓我對如何運用這些社會影響力來製定行銷策略有瞭新的想法。 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情緒」在消費決策中的作用的討論感到印象深刻。作者闡述瞭情感如何塑造我們的品牌偏好,以及如何在產品設計和廣告中融入情感元素,來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這讓我反思,過去我們可能太過注重產品的功能性,而忽略瞭消費者在購買時的情感需求,這本書給瞭我一個全新的思考方嚮。 總之,《消費者行為(第三版)》絕對是一本讓我收穫滿滿的優質書籍。它不僅解答瞭我許多關於消費者行為的疑惑,更為我的行銷工作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我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想在商業世界中取得成功的人,因為理解消費者,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评分

這本《消費者行為(第三版)》真的是一本讓我在研究上受益匪淺的寶藏。我是在準備公司新一季度的市場行銷企劃時,偶然間在誠品書店看到的,當時就被它紮實的內容和清晰的架構吸引住瞭。書中探討的消費者決策過程,從資訊搜尋、方案評估到購買後的行為,都分析得相當透徹。特別是關於「心理學」如何影響消費者的章節,作者運用瞭大量實際案例,像是廣告中常見的顏色心理學、音樂的影響力,甚至是最新的數位行銷趨勢下,如何運用社群媒體數據來洞察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都讓我大開眼界。 我原本以為,這類學術性比較強的書籍可能會讀起來比較枯燥,但《消費者行為(第三版)》完全打破瞭我的預期。作者在敘述上非常生動,用瞭許多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像是我們在網購時,看到其他人的評價和星等,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或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會被「限時優惠」或「買一送一」的促銷方式吸引。這些看似細微的行為,書中都有深入的學理解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的消費習慣。 而且,這本書的編排也很貼心。每一章的開頭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章末還有引導思考的問題,非常適閤我這種需要將理論應用到實務的人。尤其是我在負責開發新產品線時,書中關於「消費者心理動機」、「價值觀」和「生活型態」的分析,給瞭我很多重要的啟發。我開始能更精準地預測目標客群的購買偏好,以及他們對於新產品的接受度,這對於降低開發風險、提高市場成功率非常有幫助。 這本《消費者行為(第三版)》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理解「人」的行為模式的工具書。我還記得書中有一個關於「品牌忠誠度」的章節,探討瞭為什麼有些消費者對特定品牌如此情有獨鍾,甚至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作者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麵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結閤瞭許多知名品牌的成功案例,讓我對如何建立和維護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總的來說,《消費者行為(第三版)》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市場、提升行銷策略成效的專業人士,或是對自己消費行為感到好奇的讀者,都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經典。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我們如何用更宏觀、更具洞察力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消費者的世界。我會推薦給我的同事們,相信大傢都能從中獲得寶貴的啟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