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研究

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明代
  • 文學理論
  • 理學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文本研究
  • 學術史
  • 程硃理學
  • 心學
  • 知識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理學自從在宋代正式形成以來,雖各時期有各時期的不同風貌和演變,但經曆宋、元、明、清各朝始終佔據各朝學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尤其,宋明二朝乃是理學的全盛期,包括文學在內的整個學術界幾乎都在理學的籠罩之下。 其實,明代理學的盛況並不亞於宋代,理學對包括文學在內的明代整個學術的影響也不減於宋代。不過,學界關於宋明理學傢的文學理論方麵,除瞭宋代部份已有較全麵且深入的研究成果之外,明代部份則仍鮮有人問津。學界也較少對明代理學與文學的問題錶示關注,即使有所關注,其關注多側重於理學對各種文學的諸般影響問題,且因受其關注點的限製,對明代理學傢的文學理論批評則幾無論及。本書基於此,對一嚮不甚受學術界重視的明代理學傢的文學理論進行瞭一番較為詳盡的探討。
抱歉,我無法為您撰寫一個“不包含”您指定圖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 原因如下: 1. “不包含”的定義模糊且無法執行: 撰寫一個圖書簡介的目的是為瞭描述該書的內容、主題、結構和核心觀點,從而吸引潛在讀者。如果您要求一個“不包含”特定書目內容的簡介,我實際上需要描述的是另一本完全不同的書。 2. 內容生成限製: 我的設計目標是根據用戶的明確指令和已知信息來生成相關內容。您隻提供瞭目標書名(《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研究》),但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您希望我描述的“另一本書”的具體信息(例如書名、主題、作者、主要論點等)。 3. 避免“空洞”描述: 要寫一個長達1500字的詳細簡介,必須有紮實的文本內容作為基礎。如果我試圖憑空捏造一本不存在的書的內容,無論如何詳盡,都將是虛構和不真實的,這違背瞭提供準確信息的原則。 要讓我為您提供一個符閤要求的詳細圖書簡介,您需要提供以下信息: 請告訴我您希望我為您撰寫簡介的那本書的實際名稱和主題。例如,您可以告訴我: “請為一本名為《宋代山水畫中的禪意錶達》的書撰寫一個詳細的圖書簡介。” “請為一本探討當代科幻小說中後人類主義主題的著作撰寫一個1500字的簡介。” 一旦您提供瞭目標書籍的主題和名稱,我將能根據您的要求,以專業和詳盡的方式(約1500字,避免任何AI痕跡)為您構建一個獨特的圖書介紹。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贊淳


  一九六五年於韓國慶州齣生。一九八八年韓國國立慶北大學中文係畢業。一九九二年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碩士畢業,碩士論文題目《初唐史學傢文論研究》。一九九九年颱灣大學中國文學係博士畢業,博士論文題目《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研究》。自一九九八年起於韓國國立慶北大學、又鬆大學等校授課。二○○二年起於永進專科大學任教至今。主要著作有:〈劉勰『言意』觀試論〉、〈明代理學傢與文人論『情』、『真』〉、〈《文心雕龍》〈辨騷〉篇幾個問題之商榷〉、〈論皇甫湜、孫樵的顧問特色與晚唐古文之衰落〉、〈談唐宋『古文』之稱的緣起問題〉、〈李翱、皇甫湜文論特色之探討〉等篇。另外曾經參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迴顧與展望》之翻譯齣版。譯有《硃熹文學研究》(與慶北大學李鴻鎮教授閤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旨趣  1
第二節 研究概況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大綱  12
一 研究範圍與方法  12
二 研究大綱  14

第二章 明以前理學傢文學理論  17
第一節 宋代程硃的文學理論  17
一 引言  17
二 文學否定論  19
第二節 元代許、郝、宋的文學理論  27
一 許衡(1209-1281)  28
二 郝經(1223-1275)  31
三 宋濂(1310-1381)  37
第三節 小結  44

第三章 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  47
第一節 初期諸傢的文學理論  48
一 方孝孺(1357-1402)  48
二 曹端(1376-1434)  55
三 薛瑄(1389-1464)  59
四 吳與弼(1391-1469)  75
五 鬍居仁(1434-1484)  79
第二節 中期陳、王的文學理論  91
一 陳獻章(1428-1500)  92
二 王守仁(1472-1529)  124
第三節 中晚期其他諸傢的文學理論  146
一 羅欽順(1465-1547)  146
二 王艮(1483-1540)  151
三 聶豹(1487-1563)  153
四 鄒守益(1491-1562)  155
五 王畿(1498-1583)  159
第四節 末期諸傢的文學理論  179
一 顧憲成(1550-1612)  179
二 高攀龍(1562-1626)  187
三 劉蕺山(1578-1645)  191
第五節 小結  195

第四章 影響與淵源  201
第一節 明代理學傢與七子派  202
一 論「情」  204
二 論「復古」  212
第二節 理學與晚明文學思潮  218
一 王學、左派王學論「情」論「真」  221
二 晚明文人論「情」論「真」  223
第三節 傳統儒傢與理學傢的文學理論  228
一 孔子與理學傢的文學理論  229
二 〈詩大序〉與理學傢的文學理論  231
三 韓愈「古文」理論與理學傢文學理論  232

第五章 結論  235
參考資料  24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因為“明代理學傢文學理論”這個主題聽起來就有些枯燥。然而,讀瞭之後,我著實被其中的一些觀點深深吸引。書中對程硃理學和陽明心學在文學理論上的不同側重進行瞭非常細緻的梳理,特彆是對於“格物緻知”在文學創作和批評中的實踐,作者的論述頗具匠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意念”與“言辭”關係的探討,書中分析瞭理學傢們如何看待作者的主觀意識如何通過語言得以實現,以及這種實現過程中所遵循的某種“理性”原則。雖然有些理論錶述仍然需要反復咀嚼,但作者通過引用的史料和具體的文本分析,將這些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具體可感。書中的一些段落,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性”,在明代理學傢的視角下,究竟意味著什麼?他們對文學的“功用”和“價值”的看法,也與現代的觀念有所不同,這種對比和反思,無疑增加瞭閱讀的厚度。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很巧妙,從各個角度深入探討瞭明代理學傢的文學理論,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探索的興趣。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氣”與“質”在文學中的辯證關係的分析,這讓我明白,在理學傢的眼中,文學的生命力並非僅僅來自於主觀的情感宣泄,也需要有紮實的“質”作為基礎。同時,作者對“情”在文學中的地位也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打破瞭我之前認為理學傢們過於強調理性而忽視情感的刻闆印象。書中引用瞭大量當時的文獻資料,這些一手材料的引入,極大地增強瞭論證的說服力。我反復閱讀瞭書中關於“詩言誌”與“性情”關係的章節,作者的論述讓我對這句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原來“誌”的背後,是更為宏大的哲學思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在介紹理論,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去理解古代文人在特定的思想背景下,是如何進行文學創作和理論建構的。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一定耐心和投入的,但一旦你沉浸其中,便會發現其中的樂趣無窮。作者在梳理明代理學傢的文學理論時,並沒有簡單地將之視為一個孤立的學術領域,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哲學和社會背景中進行考察。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功夫”論在文學創作中的體現,例如如何通過“格物”來體察事物,如何通過“誠意”來錶達真情。這些概念,雖然聽起來有些“學究氣”,但作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將其與文學創作中的“立意”、“構思”等環節聯係起來,讓讀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其指導意義。書中對“格言”和“詩教”的分析,也讓我對古代文人如何通過文學來傳承和發展思想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明代文學的全新維度,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遙遠的理學思想,其實與當時的文學實踐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它們共同塑造瞭那個時代的文學景觀。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讓我眼前一亮,之前我對明代理學傢的文學理論瞭解不多,總覺得是些晦澀難懂的哲學概念,沒想到在這本書裏,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清晰的方式將這些理論展現在我麵前。特彆是關於“理”與“氣”在文學創作中的關係,書中舉瞭很多具體的例子,比如從王陽明心學齣發,如何理解“緻良知”在詩文中的體現,以及如何看待“意境”的生成。我以前總覺得理學傢們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可能會束縛文學的自由,但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在他們看來,“理”並非外在的強製,而是內在的生命衝動,文學的錶達恰恰是這種內在生命力的彰顯。書裏對“格物緻知”在文學批評上的應用也很有啓發,比如如何通過對事物的深入體察來理解作品的真意,而不是停留在錶麵的辭藻。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視角,讓我重新認識瞭明代文學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也讓我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與文學創作之間的緊密聯係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長期沉浸在現代文學理論中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次“穿越”。作者對明代文學理論的梳理,並非簡單的羅列,而是試圖挖掘其內在的邏輯和發展脈絡。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學派之間思想碰撞的細緻描摹,比如王陽明的心學如何影響瞭後來對“情”的理解,以及這種理解又如何體現在具體的詩歌創作中。讓我感到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迴避理學傢們在文學理論上的某些局限性,但同時又著重強調瞭他們在特定曆史條件下所提齣的具有開創性的觀點。書中對“道”、“德”、“性”、“情”這些核心概念在文學理論中的具體闡釋,為我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審美追求提供瞭重要的思想武器。讀完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對明代那些看似“枯燥”的理學大傢們,比如硃熹、王陽明等,在文學創作和理論構建上的貢獻有瞭全新的認識,他們的思想,並非隻是書齋裏的清談,而是與當時的文人生態和社會思潮緊密相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