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汪培珽手記六

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汪培珽手記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育兒經驗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汪培珽
  • 閱讀方法
  • 手機依賴
  • 行為習慣
  • 教育反思
  • 成長記錄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看手機的時間,愈長。
生活品質,愈差。
 
  看手機,會吃掉你動腦思考的機會。上網閑逛也會。
  注意觀察一下,當你把眼睛「卡」在手機上的時候,大腦有在思考嗎?
  發呆,都好過看手機。
  不信問問賈柏斯,他會一直看手機嗎?
 
  看電影、看書、爬山、健行、找朋友喝茶、煮飯、做餅乾、騎車、散步、聽音樂、看話劇、陪孩子玩耍、陪老人聊天、畫畫、打鼓、唱歌、做衣服、織毛衣、談戀愛、做義工、走路上下班、做瑜伽、閉目養神、買禮物送誰、寫卡片感謝誰、幫你愛的人捏捏背、說笑話給關心你的人聽…… 值得做的事,多到隻怕時間不夠。
 
  很多好創意,都來自發呆時間。
  還有,休閑或休息,如果太依賴網路,漸漸地,你會失去與自己獨處的能力。
 
  汪培珽手記六,說的是姊姊十四歲、弟弟十一歲,那年的故事
 
  我盡量拖延孩子接觸3C産品的時間
  打算能拖多久算多久
  十四歲,姊姊有瞭手機
  那是先生的錯,他背著我買
  姊姊還不敢拿,來問我
  我一時心軟,先生隻是想「疼」小孩
  我一時心軟,孩子會好失望
  如果時光倒迴
  我會不惜一切,搶迴那隻手機
  不管他們有多怨恨
  或是
  至少我會改變「戰術」
  隻給姊姊一隻「隻能講電話」的手機
  她的青少年歲月
  從手機和網路上失去的
  比得到的,多很多
  有一天,她會明白我在堅持什麼
  一定有那麼一天
 
  汪培珽的手記,說的都是日常生活裏的小事
  當初我不知道,
  孩子小時候,竟然可以可愛到這種地步。
  如果誰能事先告訴我,
  我會多一百倍去珍惜那段美好的時光。
  而且,那時候他們好愛媽媽,
  跟青少年比起來,至少多愛一百倍。
  所以那段時光,就是100 x 100的美好。
 
  某一年的某一天,
  等你迴頭去翻孩子小時候的照片,
  就會想起我說過的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培珽

 
  連續六年,博客來年度華文作傢,前十名。
  寫瞭十二本書,翻譯瞭九本繪本童書。
  颱灣齣生長大,2015年前在香港定居瞭九年。
  目前和先生兩個孩子住在美國加州。
 
  汪培珽的臉書  goo.gl/kLSOtp
  汪培珽部落格  goo.gl/8A4IX6

圖書目錄

彆人的外錶,不歸你管
不用瞭,謝謝
欠錢不可以不還
過一個,少一個
陷阱
無為,也是一種教養
交到壞朋友
不是教養書可以幫你的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
你閉嘴-姊姊篇
被同學欺負瞭
比中指不禮貌
很想跳齣去
請比老師還認真
賣鋼琴
如果你要離婚瞭
為什麼不幫她找個伴
弟弟的建構式數學
當婆婆媽媽在聊天的時候
五天不說話
大哉問:為什麼要學化學
耍小孩子脾氣
小孩太笨
天生都是好孩子
你不知道怎麼教孩子
我以為你不再愛我
翡翠拉麵小籠包
不要給小孩買手機
小孩需要網路嗎
九十八個人,盯著螢幕
我的孩子就是愛3C,怎麼辦
偷偷打開呢
功課多還要更多
我們的感情如何
我等你
遛狗
散步
散步時,弟弟說
罰跪
等著
當孩子開始藐視父母
幾歲可以交男朋友
一起找帥哥
鼎泰豐的洗手間
戀愛智商
你不怕嗎
懊惱就是浪費生命
有些難關,隻容自己通過
值得同情的孩子
你隻管自己,都不管彆人
父母的權威,無可避免的手段
頭痛
吃大便
我閉嘴
天真的尾巴
我不要大餅
兩個三歲的人
跋:聽話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不要給小孩買手機】
 
小孩,早上去上學,下午放學迴傢,如果是父母接送,約好地點,根本不需要手機。萬一在學校有事要聯絡呢?用學校的公用電話就好,也讓孩子養成習慣:離開父母的視綫後,自己要為自己負責,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要找父母報告。所以呢?我實在想不齣來,小學生為什麼需要手機。
 
你以為孩子有瞭手機,可以掌握他的行蹤,你就可以比較安心嗎?我說,父母如果想要安自己的心,必須從自我修練做起。孩子安不安全,與跟你報告他的行蹤,一點關係也沒。因為他如果是安全的,不管你知不知道,他還是安全的;如果不安全呢?通常也都要等齣事瞭,你纔會知道。父母無法靠手機事先預防。
 
你不放心你的孩子嗎?你隨時都要掌握孩子的行蹤纔能安心的話,力氣應該是花錯瞭方嚮。多花時間跟孩子聊天溝通,纔是父母可以安心的最大來源。
 
【小孩需要網路嗎】
 
大約小學六年級開始,姊姊身邊的同學,開始使用電腦上的各種溝通工具:Skype、Blog、Facebook、Twritter……。孩子原本沒這個習慣,但是當大傢都在使用時,孩子很難靠自己的力氣阻擋這股潮流。起先我不在意,因為孩子也沒著迷,但是父母不可以等「孩子已經著迷、沒有就跟你要死要活」的時候,纔有所動作。那時候,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睏擾。
 
一開始,姊姊問我可不可以有自己的臉書,要我幫忙她設立。我直截瞭當地問她,「你為什麼要?」同學有我也要,是說服不瞭媽媽的。
 
「媽媽,你自己不是也有部落格嗎?」我的部落格,是我的工作。「今天媽媽不是因為工作,我是不會花時間在這上頭的。」你知道維護一個部落格,需要花多少時間嗎?這還不包括你三不五時去參觀彆人的。
 
「媽媽幾乎不花時間在網上閑逛。」因為我不是閑閑沒事做,我的大好人生,怎麼可以花在「網上閑逛」呢。如果我真有閑暇,拿本書來看,也比在網上閑逛,更能得到心靈的滿足和快樂。
 
以下是姊姊自己發現的事實:「媽媽,我們平常在網路上,有很多朋友。但是,不管你在網上有多少個朋友,到瞭學校,你真正見麵會說話的,不到五個。其他的,即使你知道他就是網上的某某,但擦身而過,甚至連招呼都不會打。」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書名“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來看,我預感這本書會觸及到一個非常貼近當下生活的痛點。在這個智能手機幾乎人手一部的年代,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一直看手機”?這不僅僅是年輕人的問題,很多成年人也深陷其中,甚至比年輕人更嚴重。所以,我猜測這本書可能並非單純地批判手機,而是深入探討瞭我們為何會對手機産生如此強烈的依賴,以及這種依賴對我們究竟産生瞭哪些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很好奇作者“汪培珽”是如何看待“聽話”這個概念的。是被動地接受指令,還是主動地進行自我管理?是針對孩子的教育,還是對成年人的自我反思?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種溫和而堅定的力量,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行為模式,而不是簡單地進行道德審判。或許,它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平衡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的方法,如何重拾專注力,如何享受眼前的風景,而不是沉浸在屏幕的光影之中。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關於“數字排毒”的實際建議,或者幫助我們建立一套健康的手機使用習慣,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我們的生活,而不是反過來奴役我們。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沉甸甸的、飽含生活智慧的質感。書名“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本身就帶有一種親切又略帶嚴肅的勸誡感,仿佛是一位長輩坐在你身邊,語重心長地告訴你一些關於人生和習慣的道理。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入剖析人性、洞察生活細微之處的作品充滿興趣,而這本書名就具備瞭這樣的潛質。我不確定它具體講述瞭什麼內容,但我可以想象,它可能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充滿瞭作者在生活中的觀察、感悟和實踐。也許,作者會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鮮活的案例,來揭示手機對我們生活、工作、人際關係,甚至是身心健康帶來的影響。我尤其好奇“汪培珽”這個名字,是否意味著作者有著教育背景,或者他在某個領域有著深入的研究?如果是教育工作者,那麼他對“聽話”的理解,以及如何引導人們“不要一直看手機”,可能會有獨特的見解,尤其是在培養孩子這方麵,會非常有參考價值。我期待書中能有那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時刻,也能有那種“我就是這麼想的!”的共鳴,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擺脫手機的束縛,重新找迴生活的掌控感。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的很有意思,一種略顯樸實的風格,沒有花哨的圖案,但那個標題——“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瞬間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猜想,這應該是一本關於如何管理我們現代人普遍存在的“手機依賴癥”的書吧?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手機幾乎成瞭我們身體的延伸,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各種信息,也無時無刻不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我特彆好奇,汪培珽這位作者(雖然我對他的名字不熟悉,但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教育者的口吻,讓人聯想到那些充滿智慧和經驗的傢長或老師)會從什麼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是提供一些具體的技巧和方法,還是更側重於心理層麵的分析?我設想,也許會從兒童教育的角度切入,畢竟“聽話”這個詞常常與孩子聯係在一起,但“不要一直看手機”又是我們成年人常常自我告誡的,所以這可能是一本適閤全傢一起閱讀,或者至少是傢長們用來反思自己和教育孩子的參考書。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被科技裹挾的時代,很多時候我們是被動接受,而這本書名似乎在發齣一種“覺醒”的呼喚,提醒我們要重新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手機牽著鼻子走。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有觸動人心、引人深思的論述,能夠幫助我理清思緒,找到與手機更健康的關係。

评分

看到“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汪培珽手記六”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種溫馨又充滿智慧的畫麵。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道齣瞭生活中最真實也最常被忽略的道理。我猜測,這應該是一本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生體悟的書籍。雖然“手記”二字暗示瞭它可能帶有一定的個人色彩,但“汪培珽”這個名字,以及“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這個標題,又讓我聯想到教育和引導。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聽話”與“不看手機”聯係起來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控製玩手機的時間,還是引導我們成年人如何學會自我約束?我期待書中會有一些非常具體、可操作的建議,能夠幫助我們這些在手機洪流中掙紮的現代人,重新找迴生活的節奏和焦點。也許,它會講述一些作者親身經曆的、關於手機影響傢庭關係、學習效率、甚至個人成長的小故事,這些故事一定能夠引發讀者強烈的共鳴。我渴望從中獲得一些力量,一些啓發,能夠讓我更有意識地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去關照身邊的人,而不是被屏幕的光芒所吞噬。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話,不要一直看手機”——像一聲溫柔卻又堅定的提醒,直擊我內心深處。在這個信息爆炸、屏幕無處不在的時代,誰又敢說自己能完全擺脫手機的誘惑呢?我猜想,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戒掉手機癮的書,更可能是一本關於如何找迴生活主導權、如何重塑專注力、以及如何平衡虛擬與現實的深度思考。我非常好奇“汪培珽”這位作者,會以怎樣的視角來探討這個問題。是像一個循循善誘的導師,用充滿智慧的語言引導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是像一個親切的朋友,分享他自身或他人的經驗和感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不落俗套的觀點,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何我們如此沉迷於手機,以及如何纔能真正地“聽話”——聽從內心的聲音,聽從對更有意義生活的渴望。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更有效地利用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所綁架。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關於自我成長和生活智慧的探索,我非常期待能夠走進它的世界,從中汲取養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