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盔甲的貓:成功亞斯教育傢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穿上盔甲的貓:成功亞斯教育傢教你如何打造孩子的生存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看著鏡子裏穿盔甲的自己,我開始懷念我自己。
  我脫下盔甲,愛我的人流著淚說不能接受這樣的我,但我知道這纔是真實的我。
  當他們拿起我脫掉的盔甲,發現那沉重難以負擔,於是他們說我可以不必再穿上盔甲,因為真實的我纔是最美好的。
  我脫下盔甲,不再試圖跟彆人一樣。
  盔甲,讓我終於。找到自己。

  每個孩子的本質都不一樣,也有各自不同的能力。
  重要的是,如何啓發他,讓他適性發展,走齣適閤自己的路。
  或許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他未來成功的要素!

  地球村瞬息萬變,孩子如何能在社會生存,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

  父母無法一輩子讓孩子依靠,要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社會大眾眼中的媽寶或靠爸一族?一旦沒有父母長輩的扶持,便在人生的路途上顛簸。

  慢學成功教育傢、諾瓦創意小學和幼兒園的創辦人蘇偉馨,用她三十多年的教育經驗,加上自己身為亞斯伯格人,一路「沉默的搖晃」而最終成功的人生曆練,告訴父母師長如何能引領孩子認識自我、擁有正確的態度,如何讓孩子發揮潛能、打造明天的能力,成為社會上永不被淘汰的「適者」,彆人眼中的「強者」。

  最重要的是,為人父母師長應該先瞭解孩子的先天氣質,陪著他走上適閤本性的道路,善用他的能力,掌握機會和社會生存法則,便能成就一輩子的競爭力,讓孩子的天賦與能力,成為成就他幸福的工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偉馨


  FB: 蘇破。諾瓦 www.facebook.com/su.wei.shin

  現職: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創辦人、董事長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幼教學係兼任講師
  世界學前教育交流協會創會會長

  學曆:
  輔仁大學兒童與傢庭研究所
  國立颱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係

  經曆:
  榮獲2014年第二屆星雲教育奬──典範教師奬
  2014年「第15屆太平洋區幼兒教育研究學會PECERA」發錶諾瓦課程模式
  榮獲2013年教育部教師教學卓越奬──幼兒園組銀質奬
  榮獲2011年桃園縣推展傢庭教育績優個人奬
  榮獲2011年國立颱北教育大學傑齣校友
  2002年「OMEP世界學前教育組織中國委員會──南京2002國際研討會」發錶諾瓦創新敎學
  大學幼兒教育學係兼任講師
  曾任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國小教師與高職幼保科教師。

  著有:《不會遊泳的魚》。

圖書目錄

〈推薦專文〉
1. 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幼教係教授兼係主任 邱淑惠
2. 相反國裏的朋友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3.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蘇偉蓉 
〈自序〉從「沉默的搖晃」到走齣屬於自己的路
〈前言〉穿上盔甲的貓


一、本質
1、兩億個為什麼
2、迷戀。收集
3、沉迷
4、細節
5、單純的思維
6、亞斯的勇氣
7、意誌力

二、能力
1、零件盒子
2、觀察力
3、精準
4、創意
5、句號思考法
6、創新思維
7、驚聲尖叫
8、想要。該要。能要。

三、態度
1、興趣
2、不會做事。不會懂事
3、研究精神
4、換一個高度。看待一切
5、重新來過
6、嘗試
7、情緒內心
8、動物保育區
9、愛護地球。珍惜資源
10、光陰似箭
11、領導者

四、總結
1、凡事由真
2、慈悲
3、圓滿

〈結語〉脫掉盔甲的貓

圖書序言

推薦專文

遇見脫下盔甲的亞斯
國立颱中教育大學幼教係教授兼係主任 邱淑惠


  第一次與本書作者交談是透過電話,沉著的聲音自稱是諾瓦小學暨幼兒園的校長媽咪,很有禮貌的跟我解釋她為什麼要號召幼教界齊聚凱道。當時我正和一小群幼教界的專業人在辛苦的抗爭,不滿政府為瞭少數人的利益,想修法讓幼兒園不需聘用有證照的幼教老師。我沒想到竟然會有一位私立幼兒園的創辦人願意仗義直言,集結眾人的力量要政府慎思。這位校長媽咪的俠義風範令人颳目相看。在持續抗議修法的過程中,我與這位大傢口中暱稱的大俠建立瞭革命情誼,纔有機會瞭解這位大俠的亞斯伯格特質。

  因為柯文哲的爆紅,大傢對亞斯伯格特質的第一印象就是直言到近乎白目。我們的大俠也是。她也是用這種直率的亞斯作風,領導著她的學校,堅持說實話,做對的事,讓諾瓦的教育模式成為颱灣的一股清流。她的風範值得我們重新思考一個成功者所需具備的特質。過去我們以為要成功必須能察言觀色,在適當的場閤說適當的話,這樣的思維,重新審視,是不是太過於注重做人,而非做事?我們的大俠,在幼教亂世中直言,如童話國王新衣中的小男孩,擁有相當多的粉絲。這是不是反映社會已經在變,我們渴望有敢說實話的人,領導我們做對的事。

  除瞭直言外,維基百科中記載亞斯伯格癥最大的睏難是無法準確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或是玄外之音。但有不少學者和我一樣,不認為亞斯伯格特質是一種「癥狀」或「疾病」,而是擁有另一種認知方式的人種。誠如Simon Baron-Cohen 所言,亞斯伯格特質所具有的各種能力,在曆史上經常帶來卓越的貢獻。米開朗基羅、牛頓、愛因斯坦、比爾蓋茲都被懷疑具有亞斯伯格基因。亞斯伯格的特質雖然不利於社交,但其他的許多特質卻可能引領他們踏上成功之途。

  但在颱灣僵化的教育環境中,擁有亞斯伯格特質的學童,很容易被誤解,被貼上問題學生的標簽,從此一蹶不振。亞斯學童在颱灣教育體製下如何掙紮,大俠在《不會遊泳的魚》一書中已經略有著墨。我們接下來好奇的是,不會遊泳的魚如何蛻變成今日的大俠。穿上盔甲的亞斯又如何善用自己的特質,創辦齣獨特的諾瓦,讓許多傢庭能認識教育的本質,還給幼兒單純,真實的生活。

  可能是因著亞斯的慈悲特質,穿上盔甲的大俠在二○一五年開始採用亞斯摩西的稱號,定義她的本質以及她從今而後的使命。在帶領幼教界走齣新契機的同時,她願意暫時卸下盔甲,剖析自己,將自己的特質分為本質、態度、能力三方麵,用生活中的實例娓娓道齣。閱讀此書,可以看到亞斯的認知思考方式如何與我們相異,卻又與許多成功者相似。

  在我與亞斯的互動中,我發現教科書對亞斯的描述並不確實。她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不擅長人際互動,雖然她會直接說你穿的衣服像浴室中的磁磚,讓人尷尬。但也是這種說實話的特質,讓她能直指問題的核心,戳破國王新衣的假象。她一次隻能思考一個重點,所以會把「迴收資源玩創意」拆開單點思考「迴收。資源。玩。創意。」其實這種單點思考後的連結,反而能讓事情更清楚。她做事不太容易轉彎,這種態度讓她展現異於常人的堅持,是我們一般人所欠缺的。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思考,一般人所稱的「缺陷」,是不是隻因它不符眾人期待。但不講場麵話,單點思考,不轉彎妥協等特質,真的是一種缺陷嗎?或者隻是不同?善用這些特質,是不是更容易引導一個人邁嚮成功。閱讀此書你會發現,亞斯伯格「癥」,這些在我們一般人眼中視為「缺陷」的特質,卻也是成就亞斯的特質。而本書珍貴之處,在於以亞斯的觀點看有助於適應社會的生存力。這種觀點有助於我們破除偏見,重新審視不同特質的優勢。我相信這些特質,也是我們這些沒有亞斯伯格基因的人,需要練習擁有的生存力。

  透過閱讀亞斯大俠的文章以及與她的互動對談,我發覺自己也漸漸改變。最明顯的是在溝通時,對訊息的判斷更為精準,對模糊的迴答會確實追問,例如「我想要……」到底是「想」或「要」已經不能混為一談。其他潛移默化的改變,是對「真」的追求,希望孩子的學習更真實,更貼近生活,讓我再也無法容忍虛應故事、走馬看花的學習方式。我可以確定的是,我會以這種新的態度麵對未來的每一個課題。

推薦專文

相反國裏的朋友 諾瓦小學暨幼兒園執行長 曾雅盈

    
  亞斯朋友每天總有一韆個問題,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平凡朋友心裏總是想,
  事情就是這樣的。
  亞斯朋友總是看著事情的點,
  從這個點再到另一個點,
  平凡朋友看到一條綫,
  失控的綫纏成理不清的球。
  亞斯朋友總是忍不住說齣真相
  她說答案就在真實裏,
  平凡朋友擔心她說齣真相,
  她說真話讓人看到隠藏的不完美。
  時間過去瞭,
  亞斯朋友的堅持改變瞭慣例
  平凡朋友學會加上問號的思考
  亞斯朋友用精準堅持完美
  實現平凡朋友的浪漫想像
  不同國度的人用接受、信任、支持相互包容
  不同國度的人一起創造瞭真實自然的理想學校
  在這裏,欣賞國度裏不同的美好
  在這裏,發現生命裏蘊藏的無限能量
  
  偉馨是個特彆的人,想法特彆、反應特彆、勇氣特彆、固執的特彆、也可愛的特彆,多年來不知如何為這個特彆下個註解,今年初,偉馨為自己取瞭AS.MOXI亞斯。摩西這個新稱號,稱亞斯是為自己一直的與眾不同找到答案,取摩西是二十年來帶著創校夥伴們在教育的領域裏披荊斬棘,這過程,像極瞭《舊約》裏摩西齣埃及的故事。自古以來的開創者在當時都是思維方式迥異的族群,看見被隱藏的真相後,用義無反顧的勇氣改變世界的人,我這位特彆的亞斯朋友──偉馨就像個帶領大傢走嚮改變之路的現代摩西。
  
  偉馨和我是二個思考邏輯完全不同的人,我是一般人的快思,她是仔細推敲的慢想,她的腦子裏總不停的在思考,眼睛總在觀察,天地萬象變化月暈為何而風?礎潤為何而雨?蜘蛛結網到底先用那隻腳?永動機是怎麼永遠會動?怎樣自製風力發電然後將電力儲存下來?七情六慾是那七情那六慾?多年來,亞斯朋友每天的一韆個問題,讓我這個習慣以火箭速度處理事情的平凡人,不得不緩下腳步去想想,練習在總是認為的結論上加一個問號,強迫自己對習以為常的事反嚮思考仔細研究,纔能跟上亞斯朋友的求知腳步。
  
  偉馨這樣的研究特質,讓周圍的人都産生瞭質與量的變化,在她的鞭策下大傢不自覺的加速纍積新的能力,經曆的事夠廣泛研究的事物夠深入,知識自然會轉換成能量,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學校裏的小孩時常看著老師們研究新的興趣,搜集鐵鋁罐改造成隨手野炊酒精爐、組閤迴收零件拼成太陽能煮食器、研究魚和菜如何共生各取所需,一次全校醉心研究多肉植物,這股迷戀不知不覺也感染瞭二歲孩子。那天,我們買瞭各式小盆栽當做兒童節的禮物,看小小孩開心的捧著自己選的小苗,陽光灑在滿足的小臉上,真美!原來,喜歡研究對所有事物好奇的種子,是可以埋在任何年紀的心裏,然後在生命事件中慢慢發芽、開花、結果。原來,隻要稍具些好奇和研究的精神,生活就會變得不一樣,大傢因為偉馨的帶動開始享受動手創作帶來的成就感,體悟藏於生活中的智慧。
  
  亞斯朋友對精準的要求常是平凡人的震撼教育,偉馨從不說客套話,對答要求精準,對話中發現迴答不精準,會要求迴答對點為止,久而久之,周圍的人也習得迴答前先思考過再反應,談話間少瞭模糊的地帶,那天,閑談中我說「大傢認為這是一件『應該』發生的事」,偉馨立刻糾正說「不能用『應該』,而是『總是』發生」,事件用瞭不精準的詞語,連結齣的意思就會天差地彆,用詞精準是我在亞斯朋友身上學到的,精準代錶思考的縝密,思路清晰後所下的判斷纔會正確無誤,若這些年我偶遇睏境時可以迎刃而解,都得歸功每天一韆個問題的考驗。
  
  偉馨直接錶達,直指問題核心的行事風格,除瞭影響瞭學校的工作夥伴外,也擴及到所住社區、任教的大學、甚至住宿過的旅店,大傢都因為有瞭一個直言不諱的老師而有瞭進步的驅動力,我想,如果我們都能變成說話精準,勇於說齣真相改進舊有積習的人,應該可以為社會創造更多些幸福感,每當我還沒有鼓起指正彆人的勇氣時,就會想起亞斯朋友對精準的堅持,頓時就會勇氣倍增呢!
  
  不同特質的人相互包容、欣賞及接受,這麼多年下來,當我和偉馨看法不同時,我已學會靜靜的觀察亞斯特質的好友又有什麼新點子,沒有例外,永遠都會讓人耳目一新、驚喜連連!這本書中字字珠璣,書中許多耐人尋味充滿思考及智慧的小故事,都是偉馨生活中的體悟,細細體會後你會發現,原來,改變很容易,幸福很容易,擁有智慧自在的人生很容易。
  
推薦專文

脫下盔甲,看見陽光 作者大姊蘇偉蓉
  

  偉馨幾歲,我就認識她幾年。在這漫長的歲月中,我默默的看著她的蛻變,直至今日卸下盔甲,除去外在一切不需要的矯飾,迴歸到我初識的那個單純的小胖胖,也迴到生命的原點,這條路,她堅持、堅定、勇往直前,在此書問世之前,有幸提筆為序,點點往事如潮水般湧至,時光迴到那年的夏天。
  
  偉馨從小皮膚白皙,肉肉的,乖巧可愛,不說話也不唱歌,常常獨自把玩一個玩具,久久沒有聲響,能吃能睡,特彆乖巧,大人常說這樣的孩子多生幾個也無妨。那時候我常牽著她肥嘟嘟的小手,去雜貨店買大人交待的日常用品,路途中她常常會撿到錢,當時覺得她有偏財運,運氣好,後來纔發現是她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經常成就一些彆人辦不到的事情。
  
  偉馨年歲稍長,喜歡探索好奇的個性,日趨明顯,不是爬上五六層樓高的水塔,嚮遠處眺望,就是在深及胸部、黑黑泥沼的大水溝中玩耍。大人不解乖乖的小胖胖怎麼變瞭?殊不知她的本性即是如此,往後的幾十年,有更多令人不解的驚訝,在她的生命中齣現,精彩的人生正要開始。
  
  偉馨有兩個姐妹移民加拿大,在凡事都得DIY的國外,兩個嬌滴滴的女生一緻認為偉馨纔是適閤移民的人,因為舉凡修電燈、修馬桶、木工、油漆等等,沒有一件事難得倒她,很少下廚的她,竟有過人的烹飪天份,隨手揮揮,色香味俱全的料理上桌,讓大夥大塊朵頤,吮指迴味。
  
  偉馨原是幼稚園教師,經常為瞭小孩夥食、點心、品質不佳、量不夠與老闆爭執,直到自己創辦瞭諾瓦,餐點成瞭她辦學最重視的項目之一,學校請瞭最優秀的廚師,每天準備營養可口的小孩夥食,順便老師也開心的在學校搭夥,像一個和樂融融的大傢庭,同桌吃飯,談天說地,溫暖的嚮心力由此開始。
  
  偉馨在教育界浮浮沉沉,直至遇見事業的夥伴──雅盈,創辦瞭諾瓦,生命的所有纍積能量,得以盡情釋放發揮,辦學風格的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為颱灣幼兒教育界立下瞭許多新的典範。諾瓦從初期的創業維艱,到今天的樹立典範,其間許多考驗,非一般常人所能承受與應變,偉馨從風雨中走來,終於看到耀眼的陽光。
  
  偉馨的第一本書《不會遊泳的魚》齣版未及一年,頗受好評,本書又將與讀者見麵,書中的精闢見解與獨到觀察,都是她生命曆練的足跡,每一篇都讓我愛不釋手,無論你在人生的什麼位置,相信都能找到深得我心的瞭解。
  
自序

從「沉默的搖晃」到走齣屬於自己的路

  
  人生過瞭半百,纔確認瞭自己「亞斯伯格癥」的特質非常典型。堅持、專注、注意細節、無法接受突然改變的固定模式、無法理解其他人的弦外之音、不能理解笑話、說話直接……許多「亞斯」特質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卻也造就瞭現在的我。
  
  我從年輕時就不斷地思考著,生命的意義為何?努力是因為必須存在嗎?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成功是因為符閤期待嗎?成功的定義又是什麼?在邁嚮人生的未知時,許多的睏惑、許多的無解,在人生的轉彎處,變成瞭一次又一次的挑戰和運氣。
  
  我從不喝番茄蛋花湯,因為番茄是媽媽口中的水果,水果和吃飯是不同類彆的。我曾經用三天的時間,計算同一個解不開的數學題目。我可以整天蹲在地上,觀察螞蟻如何搬傢,而忘卻瞭自己應該去上學。我常常在自己的世界裏,看著周邊的人說笑時的嘴形和動作,那像是一場無聲的電影,在腦海裏呈現的隻有他們的動作。
  
  「亞斯」的特質,在年輕時,深深地睏擾著我,因為,我和大傢格格不入。我以為自己是「國王新衣」裏的小男孩,總是直率地說齣大傢不敢說的真相。這樣的直率,在踏進社會後,更顯得突兀和令人訝異。每當被責難後,沮喪的情緒讓自己感覺到強烈的痛苦,在收集瞭許多沮喪的痛苦後,自己開始練習忍住疑惑、忍住發現的真相、學習沉默是金的道理。漸漸地,我在與他人團聚聊天時,也總是沉默地聽著,即便是不能理解或是感到憤怒、開心、難受……,也不輕易開口。
  
  當發現自己和大傢不一樣的時候,有一種孤單的感覺。在不被理解或是被要求一樣時,我總會前後搖晃著。搖晃,讓自己能迴到平靜的思考狀態,專注的分析著眼前情景,也能控製住所有強烈地感受。「沉默的搖晃」是我踏進社會後,第一個自我控製的模式。啓動這模式候,可以減少後續會發生的可怕場麵或隔絕更多如韆軍萬馬的刺傷利箭。我終於學會瞭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自己未加修飾的言辭和直指核心,在進入職場後更加衝突。往往在對方的短暫緘默後,就失去瞭工作。在三十五歲以前,我幾乎一年換一個工作,在生存環境不斷的變動之下,我細心觀察、縝密思考的特質,也讓自己奠下瞭現在的基礎。雖然,在年輕的當時,這樣的變動是令我惴慄不安、痛苦焦慮的。
  
  我曾經寫下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大野狼齣沒在草原,小兔子驚恐萬分,於是小兔子奮力一搏,消滅瞭大野狼。這故事說明瞭我的生存法則裏,總是奮不顧身的去消滅令我不安和焦慮的來源。一隻兔子選擇的不是逃走、不是遷移,而是冒生命危險的採取行動,這足以說明瞭「亞斯」的感受強度,遠遠超過瞭一般人。就像母親常常跟我說:「哎呀!你怎麼學不會轉個彎呢?前麵的一道牆,你總要撞倒瞭纔願意繼續,轉個彎不是容易得多嗎?」「亞斯」的特質,確實讓我無法懂得轉彎的道理,我總要確認令我焦慮或無法掌控的情況不會再發生,而且是「確定永遠不會發生」。
  
  特質,每個人都生而不同。如何明白?如何定義?如何善用?當我因為強烈的焦慮和不安而奮力一搏後,那屬於運氣的成功便成瞭大傢口中的「勇氣和堅強」。縝密的思考、邏輯的運作模式,讓自己能精準的判斷。所以,在許多事情中,增加瞭能掌控的條件,減少瞭期待「幸運」的成分。為瞭消滅強烈的焦慮不安,也讓自己被迫學會當機立斷、立刻採取必要的行動。擁有這樣的天生特質,加上經驗不斷的纍積,終於,我走齣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在時間的河流上不斷地前進,生命究竟該用什麼方式完成?在養成必須擁有的生存能力前,應該先瞭解自己的特質,是要非常清楚的、確定的瞭解,纔能發揮、善用這些特質。人生過瞭半百,「機運」對我來說,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接軌。原來,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機會總是不斷地齣現、不斷地讓我們有機會重新來過。專注努力的特質,讓我在纍積的歲月裏,終於學會社會的生存法則。「特質」和「社會的生存法則」站在機運的地圖上,成就瞭《穿上盔甲的貓》這本書。
  
  生命的旅行,目的地是迴到最初的原點,成就一生的是一個圓。我將自己的過去分成三個十八歲。在第一個十八歲時,我找到瞭人生第一份工作。三十六歲,我開始有瞭自己的教育事業。如今我站在四分之三的時間河流上,第三個十八歲即將屆滿,接下來,我將以颱灣的教育為誌業而努力。父親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感謝這一切,讓我有能力還之於社會。  

圖書試讀

〈迷戀。收集〉

常常,我腦海裏會浮現一個影像:父親坐在客廳,幫五個孩子削鉛筆。他專注地一刀一刀劃過鉛筆。一片一片的鉛筆屑落下,彎彎的,很像一葉扁舟。我安靜地站在旁邊看著,看著筆心變尖、看著鉛筆變短。父親在削完鉛筆後,總會讓我摸一摸被處理過的筆尖,有一種渾圓的、澀澀的觸感。

在每天的削鉛筆過程中,我總專注地看著鉛筆變短的過程。直到鉛筆短到無法握在手裏的那一刻,我會堅持要留下它們。因為守候在它們一天又一天的變短過程中,我對那些鉛筆産生瞭無法言喻的深刻情感。雖然不愛寫作業,但我很愛鉛筆,每收集一枝,都令我雀躍。

短短的鉛筆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多,我會用橡皮筋把它們綁在一起。一把又一把的短鉛筆,讓我有一種擁有的滿足感。我常常抓住整把的鉛筆在紙上畫圈圈,隨著圈圈的環繞,去想像鉛筆的暈眩。在紙上一次就可以顯現的許多圈圈,總讓我驚嘆且著迷。那是生命當中第一個收集的美好記憶。

漸漸長大後,喜歡收集的興趣未曾稍減,無論是碎紙屑、養樂多罐子、橡皮筋、碎木屑、小彈簧、短短的綫、繩子、口香糖的鋁箔紙……那些看似無用的東西,都在我的收藏範圍裏,我喜歡「物盡其用」的概念。所有的收集都變成瞭我的零件,這些零件,讓我的生活變得不一樣。

有一次,一颱裝電池的小機器壞瞭,我發現是接觸不良,拿齣口香糖的包裝紙,撕下鋁箔塞進機器裏,問題就解決瞭。木桌的缺損,拿白膠混閤木屑補起,完整無缺。當我收集的零件項目越來越多,在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小難題幾乎都能迎刃而解。這樣順暢地解決問題,讓我越來越愛收集、收集所有。

為瞭我的收集品,我開始有瞭許多的零件盒子,從小小的格子變成放大版的工具箱,裏麵有待拆的傢電用品、美麗的玻璃瓶、電綫、電路闆、馬達……越來越多的零件,讓我在拆解拼湊中,得到許多創作的靈感。

我用音響喇叭、連接熱水器的鋁管、鋁罐、電綫、燈泡組成瞭美麗的小颱燈;用強力橡皮筋和車用雨刷做成瞭十字弓;還有牛奶桶加銅管做成露營用的火箭爐熱水器,以同時解決在野地露營時要生火野炊和洗熱水澡的問題。在我的零件倉庫裏,什麼都有,什麼都不稀奇。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