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法係與儒傢思想

中華法係與儒傢思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華法係
  • 儒傢思想
  • 法律史
  • 中國傳統文化
  • 法理學
  • 儒傢法學
  • 文化法學
  • 曆史學
  • 哲學
  • 中國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所收十二篇論文,從禮之義與禮之製兩個麵嚮,對中華法係與儒傢思想的關係有精闢的論述。
  
  中華法係(或曰東亞法文化圈)是七、八世紀以後到近代以前,在東亞地區以中國法律(尤其是律典)為主導而發展齣來的法律體係。中華法係以唐律為核心,是具有儒學色彩的法係,探討中華法係與儒傢思想關係時,律令是最佳的素材,尤其是律典。循由律典去探討儒傢思想,即可掌握中華法係精髓之絕大部分,特彆是禮之義與禮之製。禮之義,主要呈現在天地之序與人間倫理秩序;禮之製,顧名思義,呈現在禮製方麵。本書所收諸篇論文,在以上兩方麵課題均有精闢的論述。
  
  透過本書的論述,下列幾點值得重視:一、禮是中華法係立法的基本原則,律甚至成為「經」化的刑製。循由公平、正義而追求「平恕」境界,是傳統法文化最可貴的地方。二、儒傢經典的理論,如《論語》、《孝經》、《春鞦》,以及三禮(尤其是《禮記》)等,是指導曆代立法的主要典籍。三、禮、律的作用,著重教化,斷獄判刑依禮甚於依律。四、從漢武帝以後,法律製度的儒教化,呈現在法典、司法以及傢庭等層麵,不可忽視。禮的規範,在唐朝的貴族社會交流中有所謂書儀,在日本則為書劄禮,均是中古時期儒傢思想在法製的重要錶現。五、古未必可為今用,但其立法原理原則,如倫理秩序、自然法則,仍可供參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明士


  1940年生於颱灣颱中清水。颱灣大學曆史學係畢業、日本東京大學文學博士。曾任颱灣大學曆史學係教授.主任、颱灣大學教育學程中心主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韓國漢城大學國史學科研究教授。現任颱灣大學曆史學係名譽教授。

  著有:《東亞教育圈形成史論》(2003)、《東亞古代的政治與教育》(2004)、《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2005)、《中國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2007)、《律令法與天下法》(2012)等書,以及論文多篇。

  編有:《中國史研究指南》全五冊(主編與翻譯,1990)、《隋唐文化研究叢書:曆史篇》全十冊(1999)、《唐律與國傢社會研究》(1999)、《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二冊(2003)、《唐代身分法製研究──以唐律名例為中心》(2003)、《戰後颱灣的曆史學研究》全八冊(2004)、《東亞傳統教育與法製研究》全二冊(2005)、《東亞傳統傢禮、教育與國法研究》全二冊(2005)、《中國法製史叢書》全十冊(2005-2012)、《唐律與國傢秩序》(2013)等多種。

圖書目錄

導言並序 高明士

【上篇  從禮之義探討中華法係】

東亞傳統法文化的理想境界──「平」
高明士
一、前言
二、禮的身分差序
三、「(唐律)齣入得古今之平」
四、從法文化釋「平」
五、「平」在東亞傳統政法的運用
六、結論

禮刑之間──從供養有闕到遺棄尊親屬
黃源盛
一、序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二、傳統中國「不孝」的立法例及其法理根據
三、晚清民國繼受外國法中倫常條款的變與不變
四、從比較法史觀點看遺棄尊親屬罪的動嚮
五、古今異勢與刑法倫理情結的異化與再生
六、結論

儒學正義論與中華法係
俞榮根
一、儒傢仁學正義論述要
二、儒傢仁學正義論與中華法係的法律正義
三、現代法治語境與中華法係的正義價值

白居易〈百道判〉中的禮教思想
陳登武
一、緒言
二、居喪禮儀
三、婚姻中的禮法問題
四、蔭贖與襲爵
五、朝廷禮儀中的禮教秩序
六、居官施政與禮儀
七、復仇與禮法衝突
八、結語

律例本乎聖經:明清士人與官員的法律知識論述
邱澎生
一、歧義的「法傢」:明清士大夫對法律知識的不同評價
二、好生之德與哀矜之情:為何以及如何研讀法律?
三、經書與法律的再次整閤:由《慎刑憲》到《祥刑經解》
四、結語

律、律義與中華法係關係之研究
馬小紅
一、律與中華法係的概念
二、律學:律義的闡釋由法而儒的轉變
三、禮的擬製:律製日益簡約,律義日益深邃
四、對本文開篇提齣問題的解答

【下篇  從禮之製探討中華法係】

從貴族法治到帝製法治──傳統中國法治論綱
李貴連
一、引言
二、貴族法治:彆親疏、殊貴賤、斷於禮
三、法傢的法治:不彆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四、秦漢以後的君主/官僚/專製╱帝製「法治」
五、結語

從秦《法經》到漢蕭何《九章律》和傍章律
鄭顯文
一、李悝著《法經》六篇之事辨析
二、「秦《法經》」性質考
三、秦代的法、律、令體係新論
四、蕭何作《九章律》、傍章律新探

唐代前期死刑覆奏製度──兼論其與儒傢思想的關係
陳俊強
一、前言
二、覆奏的起源與創立
三、覆奏製度變革的契機──盧祖尚案和張蘊古案
四、五覆奏的成立
五、覆奏的具體程序
六、唐律與唐令矛盾之檢討
七、結論

唐代的「同居」傢庭
羅彤華
一、前言
二、同居的法製演變及儒傢思想的影響
三、同居傢庭的民間類型與特色
四、結論

從書劄禮看日唐親屬的比較研究
古瀨奈津子
一、前言
二、關於敦煌書儀
三、吉凶書儀中所見的親屬
四、書儀與禮、令、格式
五、日本「往來物」的成立與書劄禮
六、透過書儀與往來物比較看日唐傢族相異處
七、結語

儒傢思想與清朝科舉考試、教育製度及法規範的關係──法製史考察觀點
陳惠馨
一、前言
二、儒傢思想有關三綱關係的討論:君臣、夫妻及父子關係如何被論述
三、清朝《大清律例》中「十惡」規範體係及其實踐
四、清朝《禮部則例》的規範強化人民對於三綱價值體係的認同
五、清末法律規範體製的改變曆程與睏境
六、儒傢思想與傳統中國法製對於颱灣當代法律體製的意義與啓示
七、結論

索引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導言並序(摘錄)

高明士


中華法係(或曰東亞法文化圈)是七、八世紀以後到近代以前,在東亞地區以中國法律(尤其是律典)為主導而發展齣來的法律體係。七、八世紀以前的東亞各國法律,都是屬於中華法係的醞釀時期。中國在大一統以後,法律演變過程,大緻是秦朝為法傢化法典,漢以後的法典逐漸儒教化,魏晉更具體進行,至隋唐而完成儒教化法典,呈現於律、令、格、式諸法典。《四庫提要》對《唐律疏議》的說明,提到:「論者謂唐律一準乎禮,以為齣入得古今之平。」這是最簡單而且具體指齣唐律的特質與儒傢思想的關係,學界經常引述,也就是最具有共識的地方。隻是由此齣發,再詳論中華法係的內涵時,就言人人殊。

儒傢思想的精髓在於禮,所以孔子說:「不知禮,無以立也。」(《論語‧堯曰篇》)而「唐律一準乎禮」,說明唐律的立法原則正是依據禮,也可說固有法都是如此。何謂禮?硃子釋曰:「製度品節也。」(《四書集註‧論語‧為政》「齊之以禮」註)析而言之,禮可謂有三義,此即:禮之儀、禮之製、禮之義。禮之儀,如《儀禮》、《開元禮》所示,呈現在五禮(吉、賓、軍、嘉、凶)儀注、儀式;禮之製,如《周禮》、唐令之《祠令》、《衣服令》、《鹵簿令》、《儀製令》、《假寜令》、《喪葬令》等,錶現在國傢社會諸製度的規範;禮之義,如《禮記》及唐律(含《義疏》)令等,從尊卑、貴賤、親疏、長幼,乃至男女之彆等方麵,闡述禮的精義。就此意義而言,要瞭解中華法係與儒傢思想關係時,律令是最佳的素材,尤其是律典。這是因為令典存在時間較短,且對東亞諸國影響不一,隻有律典影響最為深遠,所以循由律典去探討儒傢思想,已可掌握中華法係精髓之絕大部分,特彆是禮之義與禮之製。禮之義,主要呈現在天地之序與人間倫理秩序;禮之製,顧名思義,呈現在禮製方麵。本書所收諸篇論文,是就研討會諸論文當中有關申論禮之義、禮之製者,茲簡介如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西方哲學史概覽》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個清晰、係統的西方哲學發展脈絡。從古希臘的哲學奠基者,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到中世紀神學與哲學的結閤,再到近代哲學中的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爭鳴,比如笛卡爾、斯賓諾莎、洛剋、休謨等等。接著,我想看到德國古典哲學,康德、黑格爾的深刻思想,以及後來的存在主義,如尼采、薩特、加繆的哲學觀點。這本書如果能夠梳理齣這些主要流派的思想核心,以及不同哲學傢之間的思想傳承與批判關係,那將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經曆。我特彆希望它能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抽象的哲學概念解釋清楚,讓對哲學不太熟悉的讀者也能有所領悟。同時,如果能穿插一些哲學傢的生平軼事,或者他們思想在曆史上的具體應用案例,會使得閱讀過程更加有趣和深刻。

评分

我購買《世界經濟格局變遷》這本著作,是希望能瞭解近現代以來全球經濟力量對比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至今的。我期待書中能夠詳述工業革命如何改變瞭世界經濟的中心,殖民主義時期歐洲列強如何攫取全球資源,以及兩次世界大戰對全球經濟格局造成的衝擊。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看到二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在經濟領域的對抗與競爭,以及布雷頓森林體係的建立與瓦解。當然,我也非常關注亞洲經濟的崛起,特彆是中國、日本、韓國等經濟體的崛起過程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書中如果能分析不同經濟模式的優劣,以及全球化進程中的機遇與挑戰,並對未來的經濟趨勢做齣一些有見地的預測,那將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學術著作。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中國曆史上的女性主義思潮》,從書名來看,我本以為會深入探討中國古代社會女性地位的演變、不同時期女性在傢庭、社會、政治等領域的參與度,以及在文學、藝術、哲學等領域齣現的具有女性主義色彩的思想萌芽。比如,我想看到對《詩經》中女性形象的解讀,對唐代女官的分析,對宋明理學壓抑女性思想的批判,以及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思想傳入,中國女性如何吸收、融閤並發展齣本土化的女性主義理論。我也期望書中能對一些重要的女性思想傢,如鞦瑾、丁玲等人的思想進行細緻梳理和評價,探討她們的思想如何影響瞭當時的社會變革。此外,關於女性在傢庭倫理、婚姻製度、教育權等方麵爭取權利的曆史過程,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這本書如果能涵蓋這些內容,無疑會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著作,能夠幫助讀者更全麵地理解中國曆史的發展脈絡中,女性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她們思想的光輝。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是《藝術史中的女性形象》,我設想著它能夠聚焦於西方藝術史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與演變。我想看到從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到中世紀宗教畫中的聖母瑪利亞,再到文藝復興時期理想化的女性肖像,以及巴洛剋時期熱情奔放的女性形象。我對18、19世紀女性在現實主義繪畫中的地位,以及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畫傢筆下女性的多樣化呈現都充滿好奇。此外,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女性藝術傢在藝術史中的角色,她們如何打破社會限製,創作齣具有獨特視角的藝術作品。如果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中女性形象所承載的文化符號、社會期待以及權力關係,那就太有價值瞭。我希望能通過閱讀,對藝術史中女性形象的復雜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這本《中國古代文學賞析》讓我聯想到,它應該是一本帶領讀者走進中國古典文學殿堂的入門讀物。我期待能夠通過這本書,欣賞到從《詩經》、《楚辭》的浪漫瑰麗,到漢賦的鋪陳誇張,再到唐詩的意境深遠、宋詞的婉約豪放,以及元麯的通俗生動,明清小說的世情百態。我希望作者能夠選取具有代錶性的作品,進行深入的解讀,分析其藝術特色、思想內涵,以及創作背景。例如,賞析李白詩歌的浪漫奔放,杜甫詩歌的沉鬱頓挫,蘇軾詞作的曠達豪邁,李清商的淒美哀婉,以及《紅樓夢》的細膩寫實與深刻寓意。不僅如此,我更期待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去品味文學作品的韻味,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如何從文字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鑒賞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