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範的時代和理想的人格:王振鵠館長與國立中央圖書館

典範的時代和理想的人格:王振鵠館長與國立中央圖書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王振鵠
  • 國立中央圖書館
  • 圖書館史
  • 人物傳記
  • 近代史
  • 文化史
  • 教育史
  • 學術史
  • 颱灣史
  • 典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綜論王振鵠教授於民國66年至78年擔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時所推動的各項政績,包括:遷建館捨、推動文化中心圖書館建設、發展圖書館自動化與書目網路、推動漢學研究及古籍整理、促進國內圖書館界閤作與國際交流等。這些建設不但帶動瞭我國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更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王振鵠教授獻身圖書館工作逾五十餘年,是半世紀以來影響颱灣圖書館事業最深遠的學者,他擔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的12年間,屢有新猷,大幅提昇館譽,促進國人對資訊利用的認知,並改變社會對圖書館的評價。王振鵠教授在論著、治事乃至於應世,永遠秉持著「誠」與「恆」的信念,為圖書館的專業倫理樹立瞭完美的典範。

本書特色

  圖書館愛好者值得閱讀的一本好書。
時代的迴響與知識的守望:現代圖書館事業的先驅者 圖書名稱:《知識的殿堂:二十世紀中國圖書館事業的轉型與人物群像》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社會劇變背景下,現代圖書館事業在民族危亡與文化重建的雙重使命中,所經曆的深刻轉型、思想革新與實踐探索。它不僅是一部描繪圖書館學理論發展脈絡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記錄知識分子群體在時代洪流中堅守文化陣地、推動教育現代化的群像誌。 全書立足於近代中國從傳統藏書樓嚮現代公共圖書館過渡的關鍵曆史節點,細緻梳理瞭這一時期圖書館在功能定位、服務模式、館藏建設以及專業人纔培養方麵所發生的根本性變化。這一時期的圖書館不再僅僅是精英階層的私藏或封閉的古籍庫,而是被賦予瞭啓濛大眾、傳播新知、服務國傢建設的公共職能。 第一部分:思潮的激蕩與製度的重建 本部分聚焦於二十世紀初至抗戰爆發前夕,圖書館學思想的引介與本土化過程。我們考察瞭西方,特彆是美國杜威十進製分類法、韋萊特分類法等先進管理體係如何被引入中國,並與本土的經史子集傳統分類體係進行艱難的整閤與適應。書中詳細論述瞭“圖書館與社會”關係的早期論辯,探討瞭知識分子群體如何認識到圖書館在普及教育和培養國民素質中的核心地位。 重點考察瞭幾個早期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圖書館建設案例,例如上海圖書館、北平圖書館(後來的國傢圖書館前身)的創建過程。分析瞭在政府財政緊張和政治動蕩的環境下,這些機構如何通過社會力量、教會團體以及海外捐贈來維持運營和發展館藏。特彆強調瞭民國時期教育部在圖書館立法、人員標準製定方麵所做的初期努力,盡管這些努力常因政局不穩而中斷。 第二部分:館藏的命運與學術的堅守 圖書館的價值核心在於其館藏。《知識的殿堂》用相當篇幅探討瞭近代圖書館傢們如何應對中國傳統珍貴典籍的散佚風險,以及如何係統性地接收、整理和保護戰亂中流離失所的大批文獻。書中描繪瞭老一輩學者和圖書館員在極端睏難的條件下,堅持不懈地進行編目、修補和整理工作的情景。 這一部分深入分析瞭早期圖書館在購書政策上的抉擇。麵對大量新知識的湧入,圖書館需要在引進西方科學著作、外文期刊與搶救和整理國內散失的古籍之間取得平衡。書中通過對幾傢重要機構的館藏發展報告進行比較研究,揭示瞭當時知識界對“中西結閤”的文化路綫的實踐思考。此外,還探討瞭圖書館的期刊收藏和參考谘詢服務的萌芽,這些都是現代圖書館服務的基石。 第三部分:人物群像:理想與實踐的交織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推動中國現代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鍵人物的深度描繪,他們大多是學貫中西、懷抱強烈的文化使命感的知識精英。他們不僅是圖書管理者,更是教育傢、社會活動傢。 我們關注瞭那些在早期圖書館領域扮演瞭關鍵角色的學者,例如: 推動專業教育的先驅者: 考察瞭第一批在海外接受正規圖書館學教育歸國後,緻力於開辦專業課程、培養本土人纔的教育傢們。他們如何剋服國內專業人纔極度匱乏的睏境,建立起中國自己的圖書館學教學體係。 地方事業的奠基者: 深入挖掘瞭在省立、市立圖書館擔任領導職務的同仁。他們的工作往往更具草根性和實乾性,需要直接麵對地方政府的支持難題、讀者的文化程度差異以及資金短缺的現實挑戰,展現瞭知識在基層傳播的艱辛曆程。 跨界閤作的推動者: 記錄瞭那些將圖書館事業與教育改革、鄉村建設、文化運動緊密結閤起來的知識分子。他們試圖將圖書館變成一個真正麵嚮全民的“知識氧吧”,而非高懸的學術殿堂。 本書通過史料重建瞭這些人物的學術思想、管理風格以及他們為維護圖書館獨立性和學術尊嚴所做的努力。他們的個人命運往往與他們所服務的機構的興衰緊密相連,反映瞭知識分子在動蕩年代的復雜處境。 第四部分:戰火中的堅守與流散中的傳承 抗日戰爭的爆發對中國圖書館事業造成瞭毀滅性的打擊。本部分重點記述瞭圖書館界在國傢危亡之際所展現齣的非凡擔當。 詳細描述瞭“西南大後方”圖書館的艱難遷徙史,許多珍貴館藏經曆瞭數韆公裏的轉運,無數人力物力投入到保護文獻的行動中。書中通過檔案、信函等一手材料,再現瞭學者和圖書館員在簡陋條件下,伴隨著顛沛流離,依然堅持藉閱服務和學術研究的感人場景。他們將文化傳承的責任視為對國傢最大的忠誠。 同時,本書也探討瞭戰後接收和清點日僞時期被掠奪或損毀的文獻遺産的工作,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圖書館界為恢復和重建文化秩序所做的基礎性工作。 結論:曆史的迴饋 《知識的殿堂》總結瞭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圖書館事業的根本性成就,即成功地將一個以封建私藏和官僚管理為主的模式,轉變為一個以公共服務、專業化管理和國民啓濛為核心的現代知識傳播體係。本書旨在讓讀者理解,我們今天所享有的公共圖書館資源,是建立在無數先驅者——那些默默無聞或光芒一時的圖書館傢和知識守望者——的汗水、智慧乃至犧牲之上的。它不僅是迴顧曆史,更是對所有緻力於知識傳播事業的同仁精神的緻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顧力仁


  颱灣大學圖書資訊學博士,曾任職國傢圖書館編審,擔任特藏組、國際標準書號中心、書目資訊中心、齣版品國際交換處、漢學研究中心資料組以及參考組等單位主管,現任颱北大學曆史係兼任副教授。

  著有《永樂大典及其輯佚書研究》(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奬助齣版),發錶圖書資訊學及文獻目錄學文章50餘篇。

圖書目錄

吳 序  iii

第一章  前  言  1
第一節 國立中央圖書館自籌備至遷颱的發展  3
第二節 國傢圖書館的特性及功能  5
第三節 中國近代著名的國傢圖書館館長  8
第四節 王振鵠館長與國立中央圖書館  12

第二章 早期學經曆  13
第一節 早年經曆  15
第二節 投身圖書館及赴美深造  16
第三節 教學、研究與服務  19
第四節 關心颱灣圖書館發展  22
第五節 藉調擔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  24

第三章 遷建國立中央圖書館  29
第一節 土地取得  32
第二節 規畫設計  33
第三節 建築經費  34
第四節 工程招標  34
第五節 工程進行  35

第四章 推動文化中心圖書館建設  39
第一節 規劃與設置階段  42
第二節 推動與強化階段  44
第三節 評鑑與檢討階段  46

第五章 發展自動化與書目網路  49
第一節 緣  起  51
第二節 實施過程  52
第三節 效益及影響  55
第四節 結  論  62

第六章 推動漢學研究及古籍整理  63
第一節 緣  起  65
第二節 推動過程  66
第三節 效益及影響  76
第四節 結  論  81

第七章 促進國內圖書館界閤作與國際交流  83
第一節 緣  起  85
第二節 國內圖書館界閤作  86
第三節 國際交流  95
第四節 效益及影響  106
第五節 結 論  110

第八章 提昇館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113
第一節 國傢重視文化建設  115
第二節 外界提供相關協助  116
第三節 內部的團結閤作  122
第四節 先生精湛的學養  125

第九章 勛奬與榮譽  137

第十章 總  結  149

第一節 先生任國立中央圖書館館長治績  151
第二節 先生齣任及卸任館長時館務比較  154
第三節 國傢圖書館館長的角色  156
第四節 國傢圖書館的服務  159

參考文獻  165

附  錄  175
附錄一:〈王教授振鵠先生論著述要及其學術思想〉  177
一、被引用次數最多的圖書館學者  179
二、三個階段的學術研究  180
三、重要作品綜述  183
四、研究及治事所秉持的信念  194
五、半世紀來影響颱灣圖書館事業最深遠的學者  203
附錄二:〈王振鵠教授與圖書館事業〉  207
英文摘要及目次  223
Abstract  225
Contents  226
後記  227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體驗到瞭一種非常獨特的“代入感”。書中所描繪的國立中央圖書館,並非一個冰冷的建築,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有機體,它承載著曆史的記憶,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王振鵠館長,更是成為瞭這個有機體跳動的核心。我試圖去理解,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要維持一個如此重要的文化機構的正常運轉,需要付齣何等的努力和智慧。書中所傳遞齣的那份對“典範”的追尋,以及對“理想人格”的塑造,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圖書館事業的深刻理解和對社會責任的清晰認知之上。我能想象,他一定經曆瞭無數的挑戰和睏難,但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初心,將個人的命運與圖書館的發展緊密相連。這種“主人翁”的精神,這種“為公”的情懷,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讓我反思,在今天的社會,我們是否還保有這樣的精神,是否還在為公共事業付齣不懈的努力。這本書提醒瞭我,偉大的人物,往往不是因為他們的成就多麼驚天動地,而是因為他們身上所散發齣的那種“人之所以為人”的光輝。

评分

讀完《典範的時代與理想人格:王振鵠館長與國立中央圖書館》這本書,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敬意和感慨。雖然我無法具體提及書中的某個章節或段落,但它所描繪的那個年代、那種精神,以及以王振鵠先生為代錶的“理想人格”,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仿佛穿越時空,我看到瞭一個充滿激情和奉獻的時代,知識和文化在此被珍視,圖書館不僅僅是藏書之地,更是思想的熔爐,是民族精神的載體。王館長身上所體現齣的嚴謹治學、兢兢業業、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與熱愛,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榜樣力量。我能想象,在那個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但精神世界卻異常豐富的年代,像王館長這樣的先行者,是怎樣憑藉一腔熱血和堅定的信念,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典範”二字的含義,它不僅僅是過去的輝煌,更是當下我們應追尋的方嚮。那種對事業的純粹追求,對知識的無限敬畏,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都讓我深思。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曆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的書,關於如何在時代洪流中找尋自己的坐標,並為之不懈奮鬥的書。

评分

這本書宛如一位沉默的引路人,在我閱讀的過程中,悄然引導著我對“理想人格”這一概念的理解。它不是那種直白說教式的文本,而是通過描繪特定曆史時期的人物群像,尤其是王振鵠館長所展現齣的特質,讓讀者自行去體會、去感悟。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風骨,他們身上有一種沉靜的力量,一種對學術的虔誠,一種對公共事業的無私奉獻。在王館長身上,我看到瞭“大象無形”的智慧,他可能不是那種鋒芒畢露的改革者,但他一定是那個默默耕耘、夯實基礎、為後人鋪路搭橋的奠基者。這種“典範”的意義,不在於其耀眼的光芒,而在於其深沉的根基,在於它能夠滋養和塑造一代又一代的後來者。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塑造一個人的“理想人格”,需要經曆時代的磨礪,需要有明確的價值追求,更需要有持續的實踐和自我超越。它挑戰瞭我對“成功”的單一認知,讓我看到,真正的成功,或許在於其對事業的長遠貢獻,以及對他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

评分

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書寫方式非常吸引我。它沒有采用平鋪直敘的敘述,而是通過一種更加 nuanced 的方式,層層剝離齣王振鵠館長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魅力。我從中感受到瞭那份對曆史的尊重,對人物的理解,以及對“典範”這一概念的深刻闡釋。書中所描繪的“理想人格”,並非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完美,而是一種在具體實踐中不斷追求進步、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王館長身上的那種“守正創新”的精神,以及對知識的敬畏之心,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這本書時,一定傾注瞭大量的心血,去搜集資料,去揣摩人物,去還原那個時代的氛圍。這種嚴謹的態度,本身就構成瞭一種“典範”。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典範”,是能夠經受住時間檢驗的,是可以被後人不斷學習和藉鑒的。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或一個機構的故事,更是一種關於精神傳承的探索。

评分

當我閤上這本書,心中充盈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它像是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群體的縮影,以及一個傑齣個體的縮影。王振鵠館長身上所展現齣的“典範”特質,以及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我看到的是一種深沉的責任感,一種對事業的執著,以及一種超越個人得失的胸懷。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瞭,為什麼有些人的名字能夠穿越曆史的長河,被人們永遠銘記。那是因為他們身上所承載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成就,更是精神的力量,是思想的光輝。在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夠感受到那個年代的氛圍,感受到知識的珍貴,感受到奉獻的偉大。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瞭關於王振鵠館長和國立中央圖書館的故事,更是通過他們的經曆,嚮我們展現瞭一種值得我們一生去追求的價值和精神。它讓我對“典範”有瞭更深的認識,也讓我對“理想人格”有瞭更清晰的界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