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理論融入古典詩意象分析之探索

格式塔理論融入古典詩意象分析之探索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格式塔理論
  • 古典詩歌
  • 意象分析
  • 文學批評
  • 詩學
  • 結構主義
  • 文化研究
  • 中國古典文學
  • 文本分析
  • 理論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特色

  1 運用德國格式塔心理學派(德文:Gestalttheorie)的完形理論(Gestalt psychology),融入古典詩歌作品研究,以求清楚說明意象係統構成的原理原則。

  2 探索「想像力」在意象群之間如何發揮作用、形成有組織的脈絡。嘗試把意象之間的關係,給予文學科學化的論述。
 
  3 利用心智圖(Free Mind或Mind Mapping)將一首作品全文予以整體統閤,繪齣詩作內容的意象組織結構,便於讀者把握其間的聯結,探驪取珠。








著者信息

主編簡介

潘麗珠

  1959年生於颱北,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專任教授。

  ◎重要經曆:

  •新加坡華文教育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1102-07)
  •韓國啓明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2009-2010)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訪問學人(2004-2005)
  •颱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0705-200907)
  •颱灣教育部九年一貫國語文教材編審委員(2000-2010)
  •教育部詩歌吟誦創意教學研究計畫主持人(2000-2005)
  •國科會「國中國文教師課程意識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持人(2003-2005)
  •文建會「咱的歌詩──颱灣學者詩歌吟誦專題網站」計畫主持人(2007-2008)
  •僑委會《一韆字說華語》及泰國版華語編修委員
  •颱灣2007、2009大學指定科考國文科作文閱捲副總召集人
  •南京大學文學院(200904-05)、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201010-11)短期講學
  •溫世仁文教基金會偏遠地區閱讀推動計畫經典閱讀組主持人
  •《圍攻錯彆字》獲「好書大傢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奬(2011)
  •《文言文典源》獲「文化部優良讀物」奬(2013)
  •全國語文競賽評判委員

  ◎著作:

  《現代詩學》、《清代中期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韆禧龍吟─詩文聲情之美》、《創意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國語文教學有創意》、《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如何閱讀一首詞》、《閱讀的策略》、《情境式創意作文》、《現代散文風華》、《青春雅歌》、《我的玉玩藝兒》等。

  ◎專長:

  唐詩宋詞美學、戲麯、文學評論、華語文教材教法、詩文朗誦吟唱、美文朗讀、語文閱讀策略、創意教學等,1991年開始極力推動詩歌吟誦與美聲朗讀活動迄今,近十年更在創意教學的課程設計投入甚深。

圖書目錄

格式塔理論融入杜甫〈旅夜書懷〉意象分析之探索 潘麗珠 001
格式塔理論融入杜甫〈登高〉意象分析之探索 林曉筠 017
格式塔理論融入李商隱〈牡丹〉意象分析之探索 劉楚荊 029
格式塔理論融入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意象分析之探索 林豐藝 047
盼得一心不相離─格式塔理論融入〈數字詩〉意象分析之探索 溫亭羽 065
格式塔理論融入李賀〈神絃彆麯〉意象分析之探索 葉政國 077
格式塔理論融入王灣〈次北固山下〉意象分析之探索 蘇兪帆 093
格式塔理論融入趙嘏〈長安鞦望〉意象分析之探索 魏伶容 107
格式塔理論融入楊萬裏〈過揚子江〉意象分析之探索 李子允 121
格式塔理論融入蘇軾〈寒食雨二首〉意象分析之探索 顔溦伶 137
格式塔理論融入劉長卿〈鬆江獨宿〉意象分析之探索 黃瀅珈 155

圖書序言

主編自序

  近年來,運用國外的文學理論以研究古典辭章,愈益流行,甚至成為顯學,例如概念史學派、譜係研究、敘事學理論等等,中西匯通、相互發明原本不是壞事,對於促進學術發展、觸發新的研究方法極具價值,但是理論的生硬搬套卻令人不安,因為看起來「很新潮」,實質上對於閱讀者而言非但沒有增益審美領悟,也沒有獲緻理解效果。這之間除瞭有理論運用是否恰切、適當的問題之外,運用理論者究竟對於國外文學理論的瞭解是否深刻、通透,恐怕更是關鍵!

  據筆者長期觀察,古典詩歌的研究始終重視「詩歌如何經營意象」,有關詩歌意象的探討未曾或衰,「意」與「象」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學術研究的重要論題。然而,一首詩作,何以運用外在事物的景象,以錶徵或隱喻詩人的情誌,便可以産生「言外之意」?縱然研究論著頗多、說法頗豐,卻無法令筆者感到滿意。追究其因,便在於「意象係統」何以能夠發揮作用?與想像力有何關係?這些重點一直沒有被談論清楚。尤其從「單一意象」到「意象群」(眾多意象),如何能夠透過想像力的發揮,從而構成有效的「意象係統」?其間理據為何?是筆者長時間思索且亟欲解答的睏惑。

  無庸置疑,國外的文學理論與本國的文學研究可有互通、藉鑑之處,進而可以成為吾人解說、分析文本的理論支撐,這也正是本書産齣的著眼之處。本書運用德國格式塔心理學派(德文:Gestalttheorie)的完形理論(Gestalt psychology),融入古典詩歌作品研究,以求清楚說明意象係統構成的原理原則,探索「想像力」在意象群之間如何發揮作用、形成有組織的脈絡,嘗試把意象之間的關係,給予文學科學化的論述,再利用心智圖(Free Mind 或MindMapping)將整首作品予以整體統閤,繪齣詩作內容的意象組織結構,便於讀者把握其間的聯結,探驪取珠。

  一本書的完成,過程往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特彆是學術論著要與讀者見麵,在現今經濟艱睏的大環境下,實屬不易。除瞭筆者之外,本書作者包括瞭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華文所的博士生、碩士生,以及國文教育碩士生、碩專班學生,他們因為參與筆者的課程,對於筆者的詩學論述深感興趣,於是無畏艱難,花費精力寫作論文;而新學林齣版社的林政鑫先生更是本書的重要推手,如果不是他的叮囑和玉成,本書很難齣版;在此一併緻上謝意!

  好書不厭迴讀,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讀者理解詩歌意象究竟是怎樣運用想像力發揮作用的,那就達到筆者齣版本書的初衷瞭。期待知音共賞!
潘麗珠 謹誌
201404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標題,很有質感,仿佛能嗅到古籍特有的紙張香氣。書脊上的文字清晰,裝幀也顯得十分紮實,一看就是用心製作的,讓人對內在的內容充滿期待。我一直對古典詩歌情有獨鍾,特彆是那些意象的運用,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意象雖然優美,卻難以完全把握其精髓,總覺得隔著一層紗。而“格式塔理論”這個詞,我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隱約感覺到它可能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更加係統、更加整體地去理解和解讀意象的方式。它會不會幫助我看到那些被我忽略的、意象之間微妙的聯係,以及這些聯係如何共同構建齣詩歌的整體意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心理學中的“格式塔”概念,與中國古典詩歌這種東方美學相結閤的。這本身就像一場跨界的對話,讓人好奇火花會如何迸發。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讓我在品味古詩時,多瞭一雙能夠洞察“整體”的眼睛。

评分

這本書,光聽書名就讓我覺得它不是那種流俗的讀物。我平時喜歡翻閱一些文學評論,但很多時候,那些評論過於學院派,或者流於錶麵,難以觸及我內心深處對詩歌的感受。而“格式塔理論融入古典詩意象分析之探索”,這個標題就帶著一種探索的意味,暗示著它要深入到一個新的領域,去挖掘一些不為人知的可能性。我一直覺得,好的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其魅力不僅僅在於詞句的優美,更在於它所能喚起的那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和氛圍。而“格式塔”這個概念,似乎提供瞭一種解釋這種“氛圍”的工具。我很好奇,作者會不會藉用格式塔中的“閉閤性”、“相似性”、“接近性”等原則,來分析詩歌意象的組閤方式,以及這些組閤如何形成一種穩定、完整的藝術感受。比如,當詩人連續使用相似的意象時,是否會形成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當不同性質的意象被巧妙地並置時,又會産生怎樣的張力?這種從心理學角度切入的分析,會不會讓我在解讀詩歌時,多瞭一種全新的維度,能夠更精準地捕捉到詩歌的情感能量。

评分

這本書的選題非常新穎,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認為,古典詩歌的意象分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遵循著一種相對固定的模式,例如從象徵意義、文化內涵等方麵去解讀。然而,“格式塔理論”的引入,無疑為這一領域注入瞭新的活力。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分析案例,來展示格式塔理論是如何實際應用於詩歌意象的解讀的。例如,當幾個意象在詩歌中呈現齣某種特定的空間布局時,格式塔理論能否幫助我們理解這種布局如何影響讀者的感知?又或者,詩人如何通過意象的對比或呼應,來營造一種動態的、充滿張力的意境?我猜想,這本書可能會跳齣單純的“意象的意義”的討論,轉而關注“意象的組織方式”和“意象之間的關係”,從而揭示齣意象在構建詩歌整體美感中所扮演的更深層次的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顛覆我過去的一些閱讀習慣,讓我以一種更加結構化、整體化的方式來欣賞那些流傳韆古的詩篇。

评分

我平時對古典詩歌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感覺很多時候,自己在解讀意象時,仍然停留在比較錶麵的層麵。這本書的標題,“格式塔理論融入古典詩意象分析之探索”,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之前對格式塔理論有一些初步的瞭解,知道它強調的是整體的感知,而非孤立的元素。所以,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把這種“整體觀”應用到詩歌意象的分析中。是不是說,我們不應該孤立地去理解“孤帆”或者“落日”,而是要看它們在整首詩中是如何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麵或情境?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種新的方法論,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詩歌意象之間的“連接”和“結構”,從而更深入地體會到詩歌的藝術魅力?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生動、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揭示齣古典詩歌意象背後那些“看不見”的聯係,讓我在閱讀詩歌時,能夠感受到一種更加完整、更加立體的美學體驗。

评分

我最近讀到一本關於古典詩歌意象分析的書,雖然我還沒有完全讀完,但其中一些初步的解讀思路已經讓我眼前一亮。書中對“格式塔理論”的引入,起初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總覺得這似乎是科學領域的概念,與文學藝術的距離有些遙遠。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理解瞭作者的用意。他並非生搬硬套,而是巧妙地將格式塔心理學中關於“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原理,應用到詩歌意象的分析上來。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熟悉的意象。比如,我們常常會單獨品味“明月”的皎潔,“楊柳”的婀娜,但這本書可能是在告訴我,當“明月”與“楊柳”同時齣現在一首詩中時,它們之間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它們共同營造齣的意境,是否會比分開理解時更加深邃和豐富?這種“整體性”的解讀,會不會揭示齣意象之間隱藏的、更深層次的關聯,從而更全麵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和創作意圖?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引導我打破以往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去感受詩歌意象的“場”效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