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位處中國西南,地理位置極為重要。
清代治邊政策及製度雖稱完備,但其終極目的,卻是謀滿清皇室之長久統治,於是其治邊政策不使藏、濛、維各少數民族與漢人融閤,甚且更以法令阻止藏、濛、維各少數民族與漢人往來,學習漢文漢語,刻意造成少數民族與漢人之隔閡,以便清廷從中操縱以維護愛新覺羅一傢及滿族統治地位。
及至清季國力不張,邊臣疆吏學識能力操守均佳者甚少,顢頇無能貪墨者多,藏、濛、新等邊疆地區民族已有輕視不屑之心態,更兼以西力東漸,勾煽蠱惑倡言各邊疆民族非中國人,宣稱與其受製於庸弱無能之中國,莫若在帝國主義者卵翼下脫離中國宣告獨立,由是西藏、外濛迺有民初獨立之舉,本書擬就清季民初朝野對藏事問題作一敘述。
本書特色
首本「有憑有據」的西藏問題專書,從曆史角度娓娓道來,西藏與中國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韆絲萬縷情。
作者劉學銚,中華民國濛藏委員會主任秘書退休,就專業角度而言,撰寫西藏問題,除瞭學術的挖掘外,更有實際專業角度的精華與評論,無人能齣其右。
名人推薦
林恩顯-政治大學前邊政所所長、學務長
楊開煌-颱灣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簡介
劉學銚
政治大學法學士
1964年全國高等考試優等及格
曾任
濛藏委員會委員兼主任秘書
中原大學、輔仁大學兼任教授、清雲大學中亞研究所兼任教授
現任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邊政協會秘書長、《中國邊政》季刊主編
著作
《匈奴史論》、《鮮卑史論》、《五鬍史論》、《外濛古問題新論》、《北亞遊牧民族雙軌政製》、《濛古論叢》、《從古籍看中亞與中國關係》、《中亞與中國關係史》、《藏族源流蠡測》、《文化外史》、《鬍馬渡陰山》、《五鬍興華》、《清季民初中濛之分閤關係》、《從法律政治層麵看外濛古問題》、《十三輩達賴喇嘛圓寂與熱振呼圖剋圖》、《少數民族史新論:平心靜氣看新疆西藏事件》、《蒼狼與白鹿濛古帝國》、《狼的子孫突厥汗國》、《行國的始祖匈奴帝國》、《大與嶺的傳奇鮮卑王朝》、《旮旯裏的國史》、《國史裏的旮旯》、《新疆史論》、《曆代鬍族王朝之民族政策》等。
第一章、所謂西藏與西藏問題
一、從蕃、吐蕃、圖伯特、西藏到Tibet之演變
二、西藏問題之由來
第二章、所謂西藏問題
一、清廷治藏政策之失敗
二、外濛西藏之宣告獨立
第三章、自十三世達賴喇嘛坐牀至熱振呼圖剋圖被害事件
一、十三世達賴喇嘛自坐牀至齣逃
二、十三世達賴喇嘛在外濛
三、十三世達賴喇嘛圓寂與熱振被害事件
第四章、西藏之驅漢事件及十四世達賴喇嘛之齣逃
一、設立駐藏辦事處及驅漢事件
二、十四世達賴喇嘛親政及齣逃
第五章、達賴喇嘛流亡後之言行
一、齣逃印度並成立流亡組織
二、齣逃後的言行
第六章、來颱後民國政府的藏事措施
一、政策之擬定者
二、蔣介石《告西藏同胞書》之評議
三、郭、崔、董三位委員長之藏事政策
第七章、達賴喇嘛首次來颱輿論分析
一、輿論超乎常情之報導
二、三個專論
三、一場座談會
四、一個專訪
五、一篇專文
六、一般輿論
第八章、颱灣豈可成為達賴喇嘛手中的棋子
一、達賴一詞的由來
二、五世、十三世達賴喇嘛縱橫政壇
三、颱灣豈可成為達賴喇嘛手中的棋子
第九章、結語
推薦序1
西元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英軍攻入西藏首府拉薩,十三世達賴喇嘛北走外濛古,原擬進入俄羅斯接受俄國保護,不料是年稍早日俄在我國東北發生戰爭,俄國戰敗,自無力保護十三世達賴喇嘛,隻得逗留外濛首府庫倫(今烏蘭巴托),但又與外濛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剋圖不能和睦相處,俄國既去不成,中英正就西藏問題進行談判,英方堅拒此時讓十三世達賴喇嘛迴藏,而達賴喇嘛已深深體會到清廷庸弱不足恃,以是也不願返迴內地。在這情形之下,就嚮外濛古三音諾顔部各旗移動,一方麵弘法,一方麵接受外濛人民供養,此時清廷也發現如任令十三世達賴喇嘛遊走外濛,一旦進入俄境則事態嚴重,於是派禦前大臣博廸蘇及內閣學士達壽二人,以赴外濛考察喀爾喀遊牧事宜為名,勸十三世達賴喇嘛速返迴內地,其時已是1906年,經過博廸蘇等懇切勸告,十三世達賴喇嘛終於在1906年八月,經甘肅返迴青海,綜計他在外濛古二年多,收到外濛古人民的供養兩、三百萬兩幼銀,至於實物,多到要用六十莑駱駝纔能載運,可以說是「大豐收」。
十三世達賴喇嘛返迴內地,因中英談判尚無結果,一時之間仍無法返迴拉薩,隻得暫時住錫青海塔爾寺,不久又與塔爾寺住持阿嘉呼圖剋圖積不相容,清廷為息事寜人,便將阿嘉呼圖剋圖調往北京「當差」。不久十三世達賴喇嘛靜極思動,想到五閤山禮佛,清廷也予照準,並命沿途官員給予高規格之接待,既到五閤山,消息外傳後,各國駐華官員不辭辛勞,紛紛前往五閤山麵見十三世達賴喇嘛,日本更從其國內派人到五閤山,此時十三世達賴喇嘛發現自己在國際上具有相當分量,時為1908年,恰在此時九世班禪額爾德尼上書清廷,想到北京陛見皇上詳述藏中一切,事為十三世達賴喇嘛所悉,立刻也上書清廷要晉京陛見,清廷同意達賴喇嘛來京,到北京後英國駐華公使對十三世達賴喇嘛進行遊說,於是從反英一改而為親英,未幾,光緒、慈禧先後崩逝,十三世達賴喇嘛逐趁清廷忙於處理國喪慌亂之時奏準返藏,從此西藏與中央形成若即若離之態勢。
清季為推行新政,1910年派川軍入藏,川軍軍紀不良,在拉薩鬍作非為,激起藏人之反感,十三世達賴喇嘛乃逃往印度,受到英印政府的極度禮遇,從而走嚮親英之不歸路,及至民國肇建,倡導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之政治主張,但在英印政府操作下,民國二年(1913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竟與外濛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剋圖簽訂所謂《濛藏條約》,互相承認彼此獨立,從此與中央若即若離之態勢亦為明顯,但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全國統一,黠慧的十三世達賴喇嘛也嗅齣國內政府將有一番新氣象,遂派其五颱山堪布羅桑巴桑到南京謁見蔣介石,於是西藏與中央有瞭接觸,半年後十三世達賴喇嘛又派時為北平雍和宮住持棍劫仲尼(1931年後統一漢譯為貢覺仲尼)及時任西藏駐京代錶洛藏娃楚稱丹增前往山西太原會見首任濛藏委員會委員長閻錫山(仍以山西省主席坐鎮太宗,並未到任視事),麵陳藏事,錶明並無親英之事,由是西藏與中央關係漸見好轉,迨至民國二十二年,十三世達賴喇嘛化入涅槃,中央特派大員為專使入藏緻祭,並頒「護國弘化普慈圓覺大師」封號,而其時獲三大寺四大林推選之熱振呼圖剋圖為攝政,也獲中央認可,西藏與中央關係正在加溫。未幾,尋獲青海靈童拉木登珠靈異特具,認定就是十三世達賴喇嘛之呼畢勒罕,呈請中央準其免予掣簽,國民政府乃於民國二十九年二月五日核準免予掣簽,更派濛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入藏與熱振呼圖剋圖共同主辦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大典,由於熱振活佛未受英印分化中國思維感染,且將藏中若乾親英印官員免職,由是引起親英印分子之怨懟,乃陰謀陷害熱振呼圖剋圖,卒於民國三十六年,將熱振活佛逮捕入獄,數日之後,熱振呼圖剋圖竟猝死獄中,坊間傳言熱振係被毒殺而死,其罪名之一竟然是「勾結中央」,從此西藏與中央關係跌落榖底。
未幾國共現入內戰,國民政府處於劣勢,至此西藏在印度政府(印度此時已獨立,全盤繼承英帝國分化中國之思維)運作下,意圖跳脫國共之爭,藉口清除共産黨,將在拉薩的濛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人員、拉薩小學教職員及一切漢人盡行驅逐齣境,此即所謂「驅漢事件」,西藏與中央關係形同對立。未幾中共建政,迫於現實,西藏當局與中共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此項協議共十七條,因此多稱為《十七條協議》,據此,中共解放軍入藏,此時在藏之康巴及藏地親英分子深感不安,再加上有外力從中運作,西藏噶廈政府與中共在藏解放軍處於緊張狀態,及至1959年三月,雙方關係已是劍拔弩張,隻要星星之火,便會一觸即發,終於在三月十日雙方爆發武裝衝突,次日,十四世達賴喇嘛在眾多康巴人擁簇下,走上流亡之路,從此流亡海外已超過半世紀。
自1959年至今(2013年)這半個多世紀,十四世達賴喇嘛始終是國際媒體寵兒,經常搏得重要版麵,這是任何國傢元首所無法企及的,十四世達賴喇嘛能順應時潮發為言論,尤其對其轉世與否及如何轉世,這一宗教上神秘問題,也是世俗人最感興趣的問題,更是經常有齣乎世人意料的說法,吊足世人的胃口;對西藏前途問題,自獨立而高度自治,而所謂中道,更是時時有新招齣現,實在無愧於其「智廣如海」的名號。
西藏,對西方世界而言,始終披著神秘麵紗,在神秘麵紗下的活佛轉世製度,更是神秘中的神秘,對中國(指我中華民國而言)是曆史的痛,西藏問題韆絲萬縷,往往在神秘宗教帷幕遮蓋下,難窺真象,而達賴喇嘛活佛的光環,無限的神通,更是難識廬山真麵目,因此對西藏問題總是諱莫如深。
今者劉君學銚所著《從曆史看清西藏問題-掀開達賴真實麵貌》對上述各項問題都做瞭詳細的論述,劉君畢業於政大邊政係,長期在邊政機構任職,有實際處理邊政事務、民族工作實務經驗,近三十年來任教各大學講授有關民族史、文化史、中共少數民族政策與民族區域自治等課程,有相當之學理素養,今以專著問世之際,叼在五十多年相識、相知,深信此書從學術立場,詳徵博引,就史論事,必有可觀者,故樂為之序。
林恩顯
推薦序2
寫曆史一定有立場,因為中國人從孔子著「春鞦」開始,就有立場,有目的,他的立場是以周天子為立場,他的目的是使當時的「亂臣賊子懼」;所以其後的中國史傢也自然正大光明地「以論代史」;到瞭司馬遷寫史記,曆時18年(108BC~91BC)完成中國曆史上第一部以人物為主缐的偉大著作,堪稱中國史書的典範之作,被後代鄭樵在通誌中譽稱為:「六經之後,唯有此作」,縱觀史記,依然以「春鞦」為圭臬,所以寫曆史帶有一定的立場,在中國是不成問題的。
西方治史方法傳入中國之後,開始對中國人治史方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於是強調「讓史料說話」成為主流,此種研究曆史的方法預設瞭史料的客觀性,學者則是依據史料作解釋,其實近代作「研究方法」的學者,則更傾嚮於以「互為主觀」的立論,來建議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學者,在作包括曆史學在內的社會科學研究時,可以採取的心態。個人稱此為「開放的立場」論,也就是說我們承認做研究一定有立場,但是為瞭使自己看到自己的盲點與偏見,我們對自己的立場採取開放甚至一定批判態度,纔是比較可行的方法
最近赴大陸參加多次與各族學者相關民族政策的研討會,其間聽到一位大陸學者(漢族)的新觀點,他覺得中國的地圖如果被視為太極圖,則一邊是以儒傢文化為基礎的漢民族文化,另一邊可以被視為是受藏傳佛教文化的滿、濛、藏地區,當時後來滿族漢化較深,藏傳佛教的影響消退,隻是濛族在宗教上仍以藏傳佛教為信仰,而太極圖中各自的兩點,代錶得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接納與融閤。這位大陸漢族學者所作描述容或有些誇大瞭藏傳佛教在中國大陸西部的影響力,因為在西部還有迴教的文化也是極為重要的文化元素,但是這位大陸漢族學者的胸襟和器度,仍有其極可取觀點:
首先這樣的史觀呼籲重新思考「惟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的民族自傲感。我們也可以拋棄漢族中心論的朝貢史觀,不斷維持漢族的優越感,從而去輕視四週「蠻夷」的文化和曆史。
其次我們可以試著從宗教民族(少數民族)與非宗教民族(漢族)交流、碰撞、衝突和和解的角度重新閱讀少數民族的史料,賦予新的解釋。
其三我們更可正視少數民族統治漢族的曆史,以及公允地評價少數民族統治時期,所作的貢獻。
我們曆史教育在促進民族融閤,民族尊重和流傳、保守、繁榮民族文化上,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漢民的曆史中的少數民族價值獲得肯定,如今他們處在中國境內,纔覺得與漢族是立足平等的;如今中共對少數民族的曆史不僅很少肯定,有些甚至是侮辱,當然中共是連漢族的曆史也會醜化,那麼如何能使各民族在心態上一律平等,如何能促進各民族真正團結。當然促進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當前的民族政策也是至關重要。然而以心態而言,重新解釋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並從其中粹取經驗,以供現今的參考是重要的起點。
在颱灣曆史的教育中,已經開始重新詮釋吳鳳,也把莫那魯道視為英雄,也推崇蔣渭水對颱灣漢民族意識的貢獻,我們以為這就是民族和諧,民族平等的新起步,可以使我們原來隻憧憬、自傲於中華民族五韆年燦爛文化的觀點,開始有機會讓自己謙卑地去學一學少數民族的曆史和文化,去接受和承認中國大陸的少數民族曆史和文化,特彆是藏族的曆史和文化也是偉大而燦爛的事實。
抱持這樣的心態閱讀劉學姚教授的大作,可以有不同的心得。例如第一章從正名起,讀者可以感受其研究功力之深。其後的章節不論走澄清西藏問題之由來,或是批判達賴喇嘛的言行都是立論有據,立場一緻,許多人可能不同意劉教授的批判,那麼請拿齣你的證據,你可以說劉教授有立場,但你不能說他無證據。其中的第六章尤其值得讀者認真閱讀,這不但是我們進一步理解中華民國的濛藏政策之決策和運作,特彆劉教授早年公職生涯的親身經曆與見證,從其中更可以讀中國傳統士大夫諫政的風骨,特彆對應當今的官箴,尤其令人有古今之感。
總之,劉教授這一本大作既有中國的西藏史,又有西藏達賴喇嘛的流亡史,以及中華民國遷颱之後的濛藏政策史,是一部當代中國人包括在中國大陸的藏族學者,自治區官員,要瞭解西藏史,都必須細讀的好書。
個人忝為當代西藏議題的追隨者(本書所提董樹藩委員長時期特設濛藏學術研究小組時有幸獲邀參與追隨迄今)多年拜讀劉教授著作,得益匪淺,此次劉教授給我先行拜讀的機會,誠感榮幸有加,特撰讀書心得乙篇,不過藉劉教授之大旗,張自己之名聲,供士林談笑耳。
中華民國102年(2013)9月22日書於中和 楊開煌
這是一本讓人看瞭書名就想深入翻閱的書。它不是那種空泛的宣傳性讀物,而是明確地將切入點放在瞭“曆史”,並試圖用曆史的深度去解析“西藏問題”。“看清”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辨析和澄清的意味,這讓我對作者的學術態度和分析能力充滿瞭信心。我一直認為,任何當代問題,其根源往往深埋在曆史的土壤之中,西藏問題自然也不例外。我希望作者能夠循著曆史的足跡,從清朝時期開始,一路梳理到近代,揭示齣導緻今天西藏問題形成的關鍵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而“揭開達賴的真實麵貌”這一副標題,更是點齣瞭本書可能存在的爭議性和深度。我期待作者能夠擺脫簡單的二元對立,用史實的細節來描繪達賴喇嘛的形象,探討他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以及他所代錶的政治、宗教力量的演變。
评分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復雜的問題,必須深入其曆史肌理。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接點齣瞭它的核心切入點——曆史。我個人對曆史研究的嚴謹性要求很高,希望作者能夠提供紮實的史料支持,而不僅僅是泛泛而談。從“清”這個字眼,我推測作者可能在梳理清朝時期與西藏的關係,以及這段曆史如何為後來的西藏問題奠定瞭基礎。這部分內容對我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我總覺得很多關於西藏的討論,往往忽略瞭這段漫長而關鍵的曆史時期。而“揭開達賴的真實麵貌”則讓我聯想到,作者可能會探討曆代達賴喇嘛在曆史進程中的作用,以及他們與中央政府,甚至是與其他勢力之間的互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我未曾接觸過的視角,打破我固有的認知,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達賴喇嘛這個身份所承載的曆史重量和政治含義。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一開始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在閱讀大量關於西藏的書籍和文章後,我總感覺對於“西藏問題”的理解,似乎總少瞭一塊拼圖。而這本書的標題,“從曆史看清西藏問題”,正是我所急切尋找的。我期待作者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傢,一層層地剝開曆史的塵埃,展現齣西藏問題的真正輪廓。尤其“揭開達賴的真實麵貌”這一點,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敘述曆史事件,更是在探討人物的動機、權力的運作以及曆史敘事的建構。我希望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或者對現有史料進行全新的解讀,幫助我理解達賴喇嘛在不同曆史階段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是如何從一個宗教領袖演變成今天這樣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政治符號的。這本書的價值,我想正在於它能否提供一種更為深刻、更為辯證的理解方式。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故事感,深沉的色調和曆史感的圖片,讓人一眼就覺得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閱讀的著作。我一直對西藏的曆史和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但很多時候接觸到的信息都比較片麵,要麼是過於浪漫化的描述,要麼是充滿意識形態的宣傳。因此,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它承諾從曆史的維度去解讀西藏問題,這正是我想深入瞭解的部分。我尤其好奇的是,“揭開達賴的真實麵貌”這一部分,因為在媒體的報道中,達賴喇嘛的形象往往是高度符號化的,很少有機會看到更立體、更具爭議性的一麵。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能夠幫助我理解其背後復雜政治博弈的綫索,以及不同曆史時期,包括達賴喇嘛本人在內,其扮演角色的演變。我對作者在梳理曆史脈絡,找齣影響西藏問題的關鍵節點,以及這些節點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西藏問題”的敘事方式,都充滿瞭期待。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直截瞭當地點齣瞭其探討的主題,並且使用瞭“看清”和“揭開”這樣的詞語,似乎預示著它將要提供一種撥開迷霧、直擊本質的視角。我一直對西藏的曆史非常感興趣,但很多時候,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都充斥著各種解讀和立場,很難真正“看清”問題的本質。因此,我對這本書寄予厚望,希望它能夠通過深入的曆史考察,為我梳理齣西藏問題發展的脈絡,理清錯綜復雜的因果關係。而“揭開達賴的真實麵貌”這一部分,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我相信,對於任何一個曆史人物,尤其是像達賴喇嘛這樣備受關注的人物,都有著多麵的形象。我希望作者能夠呈現齣一個更為立體、更為真實的達賴喇嘛,而不是一個臉譜化的符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幫助我理解,在曆史的長河中,達賴喇嘛這個身份究竟承載瞭怎樣的責任、又經曆瞭怎樣的演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