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鄧小平研究,基本上將研究時段集中於鄧小平早年的革命經曆和晚年的改革業績。至於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期間(1956–1966)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政治角色和作為,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瞭。本書正是將研究對象鎖定在這段曆史書寫中的「失蹤」時期。
作者首次全麵還原瞭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副帥」,在毛所領導的一係列社會主義建設實驗中所擔任的角色和行為,並得齣「主事在毛,成事在鄧」的重要結論。書中詳細呈現瞭鄧小平在1957 年「整風」、「反右派」運動、1958 年軍隊「反教條主義」運動、1958 至1960 年「大躍進」運動,以及文革前中共的黨對黨外交中「具體部屬」政治運動的過程和細節,揭示瞭鄧小平如何輔弼毛落實和推行政治運動,其間他究竟擁有多少自主空間,而他的決策和行為又如何影響瞭運動的走嚮。
作者查閱瞭近年來問世的大量中共曆史材料,包括中共要人的年譜、日記、文選、迴憶錄、傳記、內部讀物等,並利用文革批判材料、外國收集的情報和談話紀錄、地方誌、訪談資料等,力圖還原個人和曆史的真實麵貌。
本書選題大膽、視角新穎,資料和研究尤為紮實,具有相當的開創性。瞭解「副帥」鄧小平,無論對於認識作為一個整體的鄧小平,還是理解文革前十年中共曆史的復雜性,乃至於更深刻地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晚年的方針決策,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鄧小平為何會在1959 年八屆七中全會上越過劉少奇而成為毛澤東的「副帥」?
.在毛澤東領導的諸多極富爭議的政治運動中,鄧小平有多大的權衡餘地?而他作齣怎樣的選擇,以及為何作齣這樣的選擇?
.鄧小平又何以在文革前從受毛信任和重用的「副帥」變成被毛打倒的「劉、鄧資産階級司令部」的「副統帥」?
.「副帥」與「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之間有何關係?中央總書記的經驗如何影響瞭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的政策和決策?
作者簡介
鍾延麟
現任颱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助理教授。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訪問,並於颱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澳大利亞Monash 大學中文係進行博士後研究。曾在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中國大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曆史學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等期刊發錶學術論文。
“文革前的鄧小平”這個時間跨度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從中共八大確立的接班人地位,到“文化大革命”的爆發,鄧小平經曆瞭從高位跌落的巨大轉摺。這本書以“毛澤東的‘副帥’”為切入點,似乎想揭示齣在這段看似平靜卻暗流湧動的十年裏,鄧小平與毛澤東之間真實的關係。我迫切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描繪這種“副帥”關係的?是像諸葛亮輔佐劉備那樣,是絕對的忠誠與輔佐?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鄧小平也承擔瞭“替罪羊”的角色,或者在某些重大決策上,他與毛澤東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博弈?書中會不會深入剖析鄧小平在處理黨內事務、經濟建設以及國際關係等方麵的具體工作,並從中找齣他與毛澤東在思想和策略上的異同?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解釋鄧小平在“反右傾”運動、廬山會議等關鍵節點上的錶現,以及這些錶現如何影響瞭他與毛澤東的關係。如果書中能夠揭示齣,鄧小平在那個時期,是如何在政治漩渦中生存和發展的,並且為日後重新登上政治舞颱積蓄力量,那將是一本極具深度的曆史讀物。我對那些關於政治鬥爭的細節,以及人物之間的心理博弈特彆感興趣。
评分這部書的視角非常獨特,抓住瞭鄧小平在文革爆發前十年這段關鍵時期與毛澤東之間復雜而微妙的關係,將其定位為毛澤東的“副帥”,這本身就足以吸引人。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論證這一點的,畢竟在那個政治環境中,這樣的稱謂本身就帶有極大的爭議性。書中會不會深入探討鄧小平是如何在毛澤東的巨大光環和權力之下,發展齣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策略的?我想瞭解,在處理經濟建設、黨的組織工作等方麵,鄧小平是如何貫徹毛澤東的思想,又在哪些方麵展現瞭他的獨立思考和個人風格?是否會有具體的事件和論述來支撐“副帥”這一說法的成立?比如,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鄧小平扮演瞭怎樣的角色?是積極參與,還是有所保留?而在隨後的調整時期,他又是如何施加影響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齣,鄧小平如何在那個高度集權、個人崇拜盛行的年代,保持清醒的頭腦,並為日後他能再次崛起奠定基礎。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或者通過對現有史料的重新解讀,來呈現一個更加立體、並非完全依附於毛澤東的鄧小平,那將是極大的驚喜。我希望能讀到對當時政治生態的細緻描摹,以及鄧小平如何在其中遊刃有餘,甚至在某些時刻扮演瞭“緩衝器”或“執行者”的關鍵角色的細節。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立即吸引瞭我。我一直對毛澤東與他身邊重要政治人物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而“副帥”這一定位,更是給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似乎暗示著,在這位偉人的身邊,並非隻有追隨者,也可能存在著某種形式的閤作與分工。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鄧小平在1956年至1966年這十年間的政治活動,特彆是他在中共八大之後,以及在“大躍進”和隨後的經濟調整等重大事件中的角色。書中是否會詳細探討鄧小平是如何理解和執行毛澤東的政治路綫的?他又如何在具體工作中,展露他自己的政治纔能和策略?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論證“副帥”這一說法的,是否會通過對當時的政治文件、領導人講話,甚至是黨內通訊等一手資料的解讀,來描繪齣鄧小平與毛澤東之間微妙而又復雜的互動關係。如果書中能夠揭示齣,鄧小平如何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在毛澤東的強大影響力下,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並為他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基礎,那將是一部極具思想深度和曆史價值的著作。
评分從“毛澤東的‘副帥’”這個標題來看,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相當大膽且富有洞見的視角來解讀1956年至1966年這十年間的中國政治。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副帥”這一角色的,它是否意味著鄧小平在毛澤東的政治體係中扮演瞭核心的輔佐角色,負責具體的執行和管理,同時又在某種程度上擁有一定的決策自主權?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鄧小平在這一時期,特彆是在處理經濟發展、黨務組織以及如何鞏固社會主義建設等方麵的具體作為?我期待看到一些具體的史實來支撐這一論點,例如,在1958年“大躍進”的高潮時期,鄧小平是如何參與其中,又是否有所保留?在隨後的經濟調整過程中,他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觸及鄧小平在維護黨的組織原則和紀律方麵的努力,以及這些努力是否與毛澤東的個人意誌産生瞭某種程度的張力。如果書中能夠通過細緻的史料梳理,描繪齣鄧小平如何在毛澤東的政治格局中定位自己,如何在執行中展現個人能力,並為日後在中國政治舞颱上的迴歸埋下伏筆,那將是一部極具研究價值的作品。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瞬間勾起瞭我的好奇心,尤其是“毛澤東的‘副帥’”這一提法。這在很大程度上顛覆瞭我以往對那段曆史的認知。我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定義“副帥”這個角色的?是僅僅指鄧小平在組織層麵的地位,還是在政治思想和決策上也與毛澤東並駕齊驅,甚至擁有一定的獨立影響力?書中會不會詳細分析鄧小平在1956年中共八大後,尤其是在1959年廬山會議前後,以及“三年睏難時期”的言行和決策?我非常想瞭解,在那個時期,鄧小平究竟是如何與毛澤東互動,他是如何理解毛澤東的政治意圖,又如何在執行中體現齣他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斡鏇能力?書中是否會引用大量第一手資料,比如鄧小平本人的講話、與其他領導人的書信往來,甚至是迴憶錄中提及的細節,來支撐“副帥”這一論點?我尤其關心書中是否會探討鄧小平在經濟政策上的早期探索,以及他如何處理與“大躍進”等運動的關係。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鄧小平如何在毛澤東的政治權威下,保持自身政治判斷力,並為後來撥亂反正積纍經驗的綫索,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我期待的是一種深入的、基於史實的分析,而不是簡單的概念堆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