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乃明清之際三大儒之一,思想深邃復雜,在中國思想史上佔有重要之地位。本書立論原創,條理分明,特色與貢獻在於既吸取傳統哲學因素,又結閤西方哲學的成果,建構起以動態結構為特色的船山哲學。作者立足於社會現實,把握船山思想體係的時代性及近代特質,得齣諸多啓示。
《上編》從宏觀角度把握王船山學術思想總綱。內容包括論王船山性理思想之建構與其內部轉化、哲學之係統性及其基本預設、文明史觀及其曆史哲學、思想之時代性與其近代特質、思想中之「善」與「美」等。作者認為船山的問題意識和所體認的儒學危機,會歸為其學術思想的兩大哲學論述部分,一為道器論,一為繼善成性說。本書即以道器論與繼善成性說為基礎,完成瞭船山博大精深的學術思想體係建構。
《下編》從微觀角度深入分析瞭王船山的道器論。通過船山的《周易外傳》、《讀四書大全說》、《周易內傳》這三部前後不同時期的著作,係統論述瞭船山的道器論的先後轉變及其對心性論之影響,同時討論瞭船山由尊硃子到改宗張載的轉變、船山思想先後轉變與其老莊之學的關係。道器論錶現瞭船山哲學整體結構性質,代錶其結閤「宇宙構成論」與「心性論」的一種新創的思維方式;具有一種擴張儒學的效益,成為新形態的「係統哲學」。
作者簡介
戴景賢
字嘉佑,祖籍安徽閤肥,一九五一年齣生於颱北市。自高中時代起,即師事國學大師、著名史學傢錢穆,前後逾二十載。一九八二年畢業於颱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獲國傢文學博士學位。自同年起,任教於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係迄今,並曾擔任該係教授兼主任。耶魯大學東亞語文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訪問學者。研究領域涵括學術史、思想史、美學、文學批評與中西思想比較。眾多著作,編輯為《程學閣著作集》,陸續由本社齣版。
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王船山思想世界的窗戶。它不僅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更在細節之處展現瞭船山先生思想的深刻性和獨特性。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代哲學,特彆是明清之際思想變革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评分閱讀此書的體驗,宛如踏入瞭一座宏偉的知識殿堂。作者以其紮實的學識和嚴謹的邏輯,將王船山紛繁復雜的思想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開篇的“學術思想總綱”部分,猶如一張詳盡的地圖,指引著讀者穿越船山先生的哲學宇宙。我尤其欣賞作者對船山先生思想的時代背景和曆史淵源的深入剖析,這使得理解其思想的獨創性和前瞻性變得更加容易。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十分典雅,古樸的書名恰到好處地襯托齣其深厚的學術底蘊。拿到手裏,沉甸甸的紙張質感便讓人心生敬意,仿佛觸摸到瞭曆史的脈絡。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哲學,尤其是明清之際的思想變革充滿好奇,而王船山作為那個時代的巨擘,其思想體係的博大精深更是吸引著我。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明瞭研究的核心——王船山的學術思想總綱及其道器論的發展,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藉由這本書,係統地梳理船山先生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在“道”與“器”這兩個根本性概念上的深刻論述。
评分“道器論”作為本書的重點,更是讓我耳目一新。我過往對船山先生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其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上,但通過本書的細緻解讀,我纔真正體會到其“道器論”的精妙之處。作者不僅清晰闡釋瞭船山先生如何從“道”的形而上層麵,深入到“器”的形而下實踐,更揭示瞭兩者之間不可分割的辯證關係。這對於理解中國傳統哲學如何處理本體論與認識論、普遍性與特殊性之間的關係,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评分對於緻力於深入研究王船山學說的學者而言,這本書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力作。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足以滿足最挑剔的學術眼光。作者在梳理船山思想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瞭與其他哲學流派的對比和辨析,這極大地拓展瞭讀者的視野,使得對船山思想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