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準備好將科技融入你的教室瞭嗎?《教學科技與媒體》將引導你如何融入電腦與其他媒體於你的教學當中。依本書的ASSURE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及案例,將引導你使用電腦、多媒體、網際網路、遠距教學及WEB 2.0進入21世紀的教學。
此次第十版本做瞭很大的更新,將使科技更易於融入教學。最受歡迎的ASSURE模式,將在第3章中詳細介紹,使你在後續各章中均可應用該模式於各種21世紀教室裏所需要融入的練習。
本書更著眼於21世紀的新生活與方嚮及其對現今學習者的影響,使你能以最佳的方式使用科技與媒體來吸引學習者的興趣及需求。創新部分標示齣新的、商場上的、可用的科技工具及其在教育應用上的潛力。各種新的、免費的或平價的新媒體介紹,讓你感受到哪些可以被用到你的教室裏。除瞭更新使用科技於教室中的例子外,也加入瞭如何應用科技媒體於各種不同的學習者,使你在教學中能讓各種不同的學習者達到更為有效的學習。
譯者序
本書譯自Smaldino, S.、Lowther, D.與Russell, J.所閤著的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一書。這本書為一不斷更新版本之教學媒體與科技的大學教科書,至今已達第十版。該書除瞭深受美國及各國大學開設教學科技與學習媒體相關課程教師的歡迎及使用外,可能也是師資培育及教育與媒體傳播相關研究所最為重要的讀本。
國內曾於2002年由張霄亭教授領導李文瑞等16位各大學的教授一起翻譯第七版的《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Instruc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ies for Learning)一書,除瞭本版本的Smaldino, S.與Russell, J.外,作者群還有Robert Heinich及Michael Molenda,譯本由雙葉書廊有限公司齣版。一晃眼間,至今已過10年,而此書也先後更新瞭三次。版本之所以會更新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媒體與科技創新速率實在太快瞭,就以電子産品的手機而言,這幾年下來無論功能或體積的變化便令人目不暇給。而網路的突飛猛進更是一日以韆萬裏計,GPS、無綫網路結閤人手一機(手機、iPad、Notebook等)的查閱便利性,已將學習與求知達到無所不在,無時不可的境地。
盡管科技與媒體的更新變化如此之快,但是學習與教學的某些觀念與技能卻是一直適用的,本書一貫的媒體融入教學模式便是ASSURE模式。此版本仍然以此模式為核心,引導讀者將各種新的媒體及科技融入於教與學的場域中。
本書的翻譯工作之所以進行,主要由幾位颱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Taiwan Associations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的先進們,有感於當今科技與媒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新世代的教師與學生受新科技與媒體的影響既深且遠。因而有必要與時俱進,推陳齣新。乃由該學會的榮譽理事長張霄亭教授、理事長颱大圖資係硃則剛教授,會同執行秘書颱師大教育係廖遠光教授,責成海大師培中心羅綸新與颱大農推係嶽修平兩位教授召集各大學相關領域學者共同協商進行分章翻譯。
本書的各章節翻譯人及篇章名分彆為羅綸新翻第1章:探索21世紀的學習(Exploring 21st century learning);郝永崴翻第2章:認識21世紀的學習者(Understanding 21st Century Learners);林佳蓉翻第3章:整閤科技媒體融入教學:ASSURE模式(Integrating Technology and Media into Instruction: The ASSURE Model);張瓊穗翻第4章:實現21世紀的學習環境(Achieving 21st Century Learning Environment);陳信助翻第5章:引領學習者使用電腦(Engaging Learners with Computers);林維真翻第6章:使用Web 2.0工具連結學習者(Connecting Learners Using Web 2.0 Tools);陳姿伶翻第7章:連結遠距的學習者(Connecting Learners at a Distance;張宇樑翻第8章:運用視覺提升學習(Enhancing Learning with Visuals);李鴻亮、陳冠中翻第9章:運用聽覺提升學習(Enhancing Learning with Audio);鄭宜佳翻第10章:運用視訊提升學習(Enhancing Learning with Video);王燕超翻第11章:以多媒體促進學習(Using Multimedia to Engage Learners);嶽修平翻第12章:迎嚮未來挑戰(Preparing for Tomorrow Challenges);而原作者序言及附錄A、B均由劉伊霖博士負責翻譯。
本書得以順利齣版主要感謝各章翻譯教授的齊心努力,並且也要特彆感激張霄亭教授的殷殷指導與協調,華騰文化蘇經理、姿青、文仁等人的大力協助,纔有今日的成果問世,謹此一併緻上最高的敬意與謝意。
國立颱灣海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 羅綸新
謹識於內湖
西元2012年春
這本書的名字《教學科技與媒體》,讓我覺得它肯定會是一本關於如何讓教學變得更現代化、更有吸引力的書。我一直覺得,教育不能故步自封,必須擁抱新技術、新媒體,纔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滿心期待地想在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利用各種新興技術,比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甚至虛擬現實來革新教學模式的思路。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製作引人入勝的在綫課程,如何利用互動技術來提高課堂參與度,或者如何運用社交媒體來構建學習社群。書名中“媒體”這個詞,也讓我聯想到各種形式的傳播媒介,我希望書中能有關於如何有效利用視頻、音頻、動畫等多元媒體資源來豐富教學內容的建議。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的重點似乎並不在於提供具體的“怎麼做”的技巧。它更像是一本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發展脈絡、理論基礎以及未來趨勢的學術著作。它涉及瞭教育技術發展史、傳播理論、認知心理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領域,為我打開瞭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我從中瞭解到,教育科技和媒體的應用,遠不止於錶麵的工具使用,而是涉及到教育理念的轉變、學習方式的重塑,甚至社會結構的變遷。這確實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但有時我也會覺得,它對於我這樣一位想要立即找到一些具體教學策略的實踐者來說,顯得有些過於理論化,我更希望能從中提煉齣一些能夠直接用於指導我日常教學的 actionable insights。
评分《教學科技與媒體》這個書名,說實話,讓我聯想到很多關於怎麼把科技融入課堂的實用技巧。我一直覺得,現在的孩子對新科技接受度很高,如果老師能夠善用這些工具,教學效果肯定能事半功倍。我滿心期待地想在書裏找到一些關於如何使用教育軟件、如何製作生動有趣的演示文稿、甚至是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平颱進行師生互動的好方法。這本書會不會教我如何用AR/VR技術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曆史?或者如何用短視頻平颱來講解復雜的科學概念?這些都是我比較感興趣的方嚮。當我開始閱讀後,我發現這本書確實觸及瞭科技和媒體在教育中的應用,但它的視角比我想象的要更寬廣,也更具前瞻性。它不僅僅停留在工具的使用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教育信息化的理念、教學媒體的演進曆程,以及未來教育形態的可能性。書中涉及瞭大量的理論框架和研究案例,從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到社會文化理論,再到各種媒體傳播效果的分析,都給瞭我不少啓發。雖然這些內容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思考空間,讓我看到瞭教學科技與媒體背後更深層次的邏輯,但老實說,我還是有點渴望一些更具體、更操作性的指導。比如,書中提到的一個理論,我希望能有配套的實際操作指南,或者一些能夠在我現有教學環境中直接應用的例子,這樣我的學習會更加直接和有效。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教學科技與媒體》聽起來挺時髦的,尤其是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感覺像是跟上瞭潮流。我一直覺得,現代教育不能再停留在過去的模式裏,必須得跟上時代的發展,而科技和媒體無疑是其中的關鍵。我以為這本書會詳細介紹各種教學工具,比如如何利用平闆電腦、互動白闆、或者各種學習APP來提升教學效果,甚至可能包含一些設計教育遊戲、製作教學視頻的小技巧。所以,拿到書的時候,我滿心期待地想看看裏麵有沒有什麼新奇的點子,能讓我的教學變得更有趣、更有效。結果,這本書的切入點似乎有些不同,它並沒有直接給齣“怎麼做”的清單,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和“是什麼”。它花瞭很大篇幅去分析科技在教育領域發展的趨勢,以及各種媒體形式對學習者認知方式的影響。比如,它會探討數字原住民的學生和傳統學習者的差異,以及如何根據這些差異來設計教學內容。書中還引用瞭許多學者的研究成果,從教育心理學、傳播學等多個角度來解讀教學科技和媒體的應用。雖然這些內容確實很有深度,讓我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去思考教育問題,但有時候,我還是會覺得有點“高高在上”,少瞭那種立刻就能在課堂上實踐的“接地氣”的感覺。它更像是一場學術研討會,讓我學習到很多理論知識,卻沒能直接點撥我如何解決眼前的小睏惑。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叫《教學科技與媒體》,拿到手的時候,我心裏就有點好奇,現在教育好像越來越離不開這些東西瞭,特彆是現在疫情過後,綫上教學的風潮更是席捲而來。不過,這本書到底講瞭些什麼,我真的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我對“教學科技”這個詞本身就不是特彆熟悉,感覺有點技術化,而“媒體”的範圍又太廣瞭,從報紙雜誌到電視電影,再到現在的網絡視頻、社交媒體,簡直包羅萬象。所以,當我翻開書頁,看到裏麵大量的專業術語和一些理論模型的時候,說實話,我有點打退堂鼓。我本來以為會講一些比較貼近生活,比如怎麼用Pad給孩子上課,或者怎麼製作簡單的教學視頻之類的“乾貨”,結果發現它更像是對整個教學科技和媒體領域的一個宏觀的、學術性的梳理。書裏探討瞭很多關於教育技術的發展史,以及不同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案例,從古老的印刷品到新興的虛擬現實,都有涉及。雖然這些內容本身很有價值,也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但是,對於我這樣一個更希望獲得實際操作指導的普通讀者來說,閱讀起來還是有點吃力的。感覺作者是在搭建一個理論框架,而不是提供一個使用手冊,這讓我有些失望,因為我更期待的是那種能夠立刻上手,解決教學中實際問題的建議。
评分我對《教學科技與媒體》這本書的期待,主要是基於我對當下教育趨勢的觀察。我看到越來越多的學校和老師開始嘗試利用科技手段來改進教學,從綫上課程到智能教學係統,感覺教育正在經曆一場深刻的變革。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指引我如何在這個新的教育領域中找到方嚮。我期待看到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教育科技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在綫學習平颱,如何利用數據分析來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或者如何運用遊戲化教學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還希望書裏能探討不同媒體形式在教育中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學科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最閤適的媒體。當我翻開這本書,我確實看到瞭一些關於科技和媒體在教育中扮演角色的討論,但它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理論性的探討,而不是我所期待的那種“工具箱”式的介紹。它更多地是從教育哲學、社會影響等角度來審視教學科技和媒體,這無疑是很深刻的,也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但有時候,我會覺得它離我實際教學中的具體問題,似乎還有一些距離。我渴望看到一些更具象化的例子,一些能夠直接指導我行動的建議,而不僅僅是理論層麵的分析,這讓我覺得雖然學到瞭很多,但離“學以緻用”還有一段路要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