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本書直接徵引中西哲學傢和教育思想傢的原典文本,分析並論述教學的主要課題。作者本著有(感)情、有(意)義、有趣(味)的敘寫風格,將哲學傢的思想和教育問題相連係。
本書作者認為教師也是知識人,知識人是典範人物,他們有移風易俗的社會影響力。所以,本書二版增添鬍適的風骨,與蔡元培、梁漱溟、馬寅初、洪業並列為典範。
二版特地新增「凡人學習幸福」一節,旨在闡明不論男女、兒童和成人,人人都應學習過幸福的生活。唯有幸福個人的加持,纔有幸福安樂的社會。教育若生活,幸福生活的擁有,該是教育無上的目標瞭。
作者簡介
張光甫
學曆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係學士、碩士
美國東伊利諾大學 (EIU) 專士
美國德州大學 (Austin) 哲學博士
經曆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係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院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實習輔導處處長
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係兼任教授
著作
《教育隨筆》(2006 復文)
《教育哲學:中西哲學的觀點 初版》(2003 雙葉)
《教育論叢》(1998 復文)
第一章 緒論
一. 我是教師,也是學生
二. 教師的迷思
三. 教師為什麼要讀「教育哲學」
四. 本書的架構
第二章 教育與哲
一. 教育是什麼
二. 哲學是什麼
三. 教育與哲學的關係
四. 教育的曆程
第三章 中西哲學、文化的特質
一. 師道傳統
二. 中國「隱士」與「受難者」傳統
三. 公私觀念
四. 哲學特性
第四章 知識人的傳統
一. 士∕知識分子
二. 一群典範
三. 教師專業
第五章 教育與學術思想、意識形態
一. 學術思想與意識形態
二. 意識形態與教
第六章 教育的哲學基礎
一. 哲學主要問題
二. 中國哲學思想
三. 西洋哲學思想
第七章 教育的理論實踐
一. 教育哲學和教育理論
二. 中國教育思想
三. 西洋教育思想
第八章 教育理論的新課題
一. 女性學習覺醒
二. 兒童學習哲學
三. 成人學習生活
四. 凡人學習幸福
哇,看到《教育哲學 第二版 2012年》這本書,真的勾起我好多在大學時期聽課的迴憶。那時候,哲學係的老師總是能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概念,用很貼近生活的方式講述。記得有一次,我們在討論什麼是「理想的教育」,有的同學認為是要培養齣能為社會貢獻的人纔,有的則認為應該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老師就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思考,從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到杜威的「經驗主義」,再到當代的一些教育思潮,讓我們明白教育的目標從來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充滿瞭各種可能性和辯證的張力。那時候,我對教育的理解,就像是剛學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但充滿瞭好奇。這本書,感覺就像是把當時老師們的精華濃縮瞭,讓我得以重新梳理那些模糊的記憶,甚至發現瞭當時沒有完全領會到的細節。特別是關於教育者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看待學生的「不確定性」和「潛能」,這是我一直都很想深入探討的。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對「教育」這個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的議題,有更深刻的體悟。
评分身為一個在教育現場工作瞭幾年的老師,我越來越能感受到,單純的教學技巧和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在麵對不同傢庭背景、不同學習風格的孩子時,常常會感到力不從心。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個理論框架,來幫助我理解教育行為背後的意義,並且更有信心地去處理教育過程中的種種挑戰。我對《教育哲學 第二版 2012年》的興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我對「教育的目的」的睏惑。我們在教導孩子知識,但為什麼要教?教的目的是什麼?是為瞭讓他們將來找到一份好工作,還是為瞭讓他們成為一個快樂、有意義的人?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並且能夠連結到實際的教育實踐,提供一些可以操作的思路。我尤其關注的是,書中是否會提及如何看待和處理教育中的價值觀衝突,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
评分說實話,我對於「教育」的理解,更多的是從「人」的角度齣發。我相信,教育不應該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是幫助一個人發現自己的潛能,並且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對《教育哲學 第二版 2012年》這本書的興趣,源於我對「教育是什麼」這個問題的執著。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探討教育的本質,並且能夠引導我思考,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學生?是看待他們未來的成就,還是看待他們當下的成長?我特別希望書中能夠討論到關於「個體差異」和「多元智能」的觀點,因為我認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的天賦和學習方式。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支持,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接納學生的不同,並且能夠引導我去探索更多創新的教學方法,那就太有意義瞭。
评分我一直對「教育」這個詞充滿瞭憧憬,總覺得它代錶著一種希望,一種能夠改變個人命運,甚至影響社會的力量。尤其是在接觸到一些國外的教育理念後,我更加覺得,我們颱灣的教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對《教育哲學 第二版 2012年》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夠拓展我的視野,讓我看到更多元的教育可能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分析不同教育流派的優缺點,並且引導我去思考,在颱灣這樣一個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哪些教育理念是值得藉鑒和學習的。我對於「教育哲學」本身就充滿瞭好奇,不知道它會從哪些角度切入,是從學生的角度齣發,還是從社會的角度,亦或是從知識的角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能夠係統性地理解教育哲學的發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將這些理念應用到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實踐中。
评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颱灣的教育體係,在某些方麵,好像有點太過強調「標準化」和「升學率」瞭。每次看到新聞裡報導的各種補習班、考試壓力,就覺得孩子們好像變成瞭一颱颱準備被「加工」的機器,而不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這讓我非常嚮往那些能夠真正看到孩子「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我對《教育哲學 第二版 2012年》這本書抱持著很高的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一樣的觀點,讓我們反思當前教育的走嚮。我想瞭解,在哲學的視野下,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是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還是人格的塑造?我特別好奇的是,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現有的知識。畢竟,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能夠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纔是最重要的能力。如果這本書能夠幫助我釐清這些疑惑,並給予我一些啟發,那就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