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老味道,可以在颱灣這個移民社會,曆經百年考驗,始終屹立不搖?
墨刻發動大批採訪記者,走遍全颱灣,一傢傢挖掘齣這些百年老店的故事。
他們有的早已是馳名中外的名店,有的隻是謹守偏僻鄉鎮的小攤位;有的是製造食材的工廠,像是醬油、老醋、米粉、麻油、豆腐;有的是喜慶、送禮必備的糕餅店、茶行;更多是隱藏巷弄、市場,颱灣人引以為傲的颱灣小吃,例如肉圓、潤餅、擔仔麵、油飯、魷魚羹、鹵味、冰店、粿仔、鼎邊趖、包子、肉粽、蜜餞、鼕瓜茶、羊羹……
從這些老味道,你可以看到颱灣味道發展的脈絡,即便1949年之後混進瞭大陸大江南北的味道,接著歐美各國西餐廳、日本料理相繼進駐,晚近則是林立的西方速食,還有外籍新娘帶來的東南亞料理,而這些老店都不改初衷,一代傳一代,成為颱灣珍貴的美味資産。
一則則動人故事,一幀幀美食圖片,墨刻全麵性蒐羅瞭上百傢百年老店,讀者在閱讀傳承百年的故事之外,更能按書索驥,走遍全颱,品嘗百年好味道。
本書特色
1.全麵性蒐羅上百傢颱灣百年美食、小吃,藉由百年老店記錄颱灣味道發展脈絡,勾勒齣能屹立颱灣的百年經典味道。
2.內容兼具故事性和實用性,讀者在閱讀傳承百年的故事之外,更能按書索驥,走遍全颱,品嘗百年好味道。
3.每間老店都全新採訪、拍攝,他們成功的關鍵味道,以及美食的製作過程、每道細節,還有店裏的老東西,全都呈現在書中。
颱北市
008 李亭香餅店/亭仔腳的百年餅香/西元1895年
010 金春發牛肉麵店/每一口都是高湯和牛肉的原味/西元1897年
012 王德傳茶莊/百年茶行沏齣新韻味/西元1862年
014 郭元益食品/糕餅起傢成颱灣百大企業/西元1867年
016 峰圃茶行/童叟無欺 貨真價實/西元1883年
018 林閤發油飯粿店/堅持傳統作法的超夯油飯/西元1894年
019 新竹肉圓/純手工的味自慢/西元1910年
020 林華泰茶行/公開不二價的信任之道/西元1883年
022 進財切仔麵/拒絕LKK的颱灣味/西元1896年
024 小春園/香傳百年鹵味專傢/西元1916年
026 有記茶行/茶行博物館/西元1890年
030 兩喜號魷魚羹/一羹兩海味香噴噴/西元1921年
031 龍都冰果室/冰中八寶個個叫好/西元1920年
032 圓環三元號/五十元也能享受魚翅/西元1921年
033 永樂雞捲大王/古早味雞捲特色早餐/西元1907年
新北市
034 高記五印醋/古早美味不可或缺的配角/西元1903年
036 老順香糕餅店/質樸口感耐人尋味/西元1870年
038 阿瑞官粿店/傳統米食韆變萬化/西元1868年
040 翁裕美商行之羿方食品行/純淨原料 古法熬製/西元1901年
041 王氏豆腐小吃店/腳踏實地 隻做懂的事/傳承五代,百年以上
042 黃長興號/堅持祖傳美味白豆沙餅/傳承四代,百年以上
基隆
043 百年吳傢?邊趖/源自福州的基隆廟口小吃/西元1919年
044 連珍食品/糕餅世傢用料實在勇敢創新/西元1912年
桃園
046 遊記百年油飯/油飯手工炒 味道百年好/西元1862年
048 閤珍香餅行/流洩米香與地瓜味的純手工月光餅/西元1892年
新竹
050 元祖郭潤餅/傳承五代僅賣一味/西元1906年
052 阿城號米粉/城隍廟前炒米粉與什錦湯的絕妙搭配/西元1901年
054 林傢肉圓/最有新竹味的肉圓/西元1910年代
056 鄭傢魚丸燕圓/傳自福州的魚丸好味道/西元1910年代
058 新復珍商行/竹塹餅為傳統肉餅創造美稱/西元1898年
062 北門炸粿/緊栓住眾人脾胃的炸粿攤/西元1911年
064 黑貓包/禦膳師傅的拿手小點/約清末年間
066 東德成米粉廠/百年堅持 不變的手工米粉味/西元1919年
068 金鬆百年老店/帶有感情的竹東客傢料理/清朝年間
070 謝傢仙草/工程師與仙草的百年情/西元1890年代
072 美濃樓/以商船號為店名 客傢小吃座無虛席/約清朝末年
074 隆源餅行/十六層口感的蕃薯餅與芋仔餅/西元1871年
076 醉樂園食堂/北埔道地客傢味/西元1916年
078 錦興豆腐店/新埔僅存手工豆腐店/西元1911年以前
苗栗
080 福堂餅行/浪子迴頭的百年餅店故事/西元1899年
082 中央百年老店/客傢功夫料理百年齒頰香/約清朝末年
084 鬆茂米粉廠/洗三溫暖的Q彈尖山米粉/西元1921年
颱中
086 林金生香餅行/以餅香傳承在地文化/西元1866年
088 大越老醋店/用愛心釀每一桶醋/西元1905年
090 四季春甜食店/來一碗甜甜的舊日春光/西元1920年代
092 老雪花齋/無理由的美味雪花傳奇/西元1900年
094 林傢早點/炭火溫熱杏仁茶? 元氣幸福味/西元1912年
096 德發餅行/就是愛古老傳統風味/西元1914年
098 泉和製麵工廠/傢傳手作韆絲揚麵含香/西元1900年
100 社口張?記本鋪/百年口味堅守百分品質/西元1894年
彰化
102 玉珍齋本鋪/鹿港糕餅的濫觴/西元1877年
104 鄭興珍餅鋪/傳統中的創新/西元1887年
106 鄭玉珍餅鋪/貼心人情味/西元1887年
108 阿振肉包(振味珍)/飄香傳東瀛/西元1870年代
110 鬆本坊/彩頭酥甜而不膩 層次分明/西元1918年
112 蔡澤記水晶餃/口口晶瑩的滑脆/西元1884年
113 三番錦魯麵/昔日日語暱稱變百年招牌/西元1918年
114 祖傳九重粿/細緻口感伴著油蔥香/西元1890年代
116 貓鼠麵/特異名稱下的不平凡美味/西元1921年
118 三義泉和德醬油店/低調延續的壺底精華/約1911年
120 新和春醬油/發掘醬油之美/西元1916年
124 北鬥肉圓生/彰化肉圓始祖/1898年
126 永豐麥芽行/金黃黏稠的甜蜜滋味/1890年代
南投
127 竹山廟口肉圓/在地蕃薯粉的爽口彈牙/西元1920年代
128 源振發製麵廠/柔軟香Q的南投意麵/西元1880年代
130 長順名茶/本土高級茶 對岸揚名聲/西元1907年
雲林
132 丸莊醬油/穩健的企業心法/西元1909年
134 正莊麻糬/濁水溪畔的黏勁/西元1890年代
136 大同醬油/老店再創新生/西元1911年
138 元福?油廠/芝麻的沉厚香醇/西元1820年代
140 暗光百年老店/在地人的好味道/西元1910年代
141 錦華齋/鹹甜交融、綿密細緻的北港大餅/西元1900年代
嘉義
142 郭傢美食/真材實料、呷粗飽的古早味/西元1913年
144 新颱灣餅鋪/傳承自日治時期的精緻甜點/西元1901年
146 金長利新港飴/香濃軟脆的完美融閤/西元1891年
148 源發號醬園/低調謙遜的原味/西元1920年代
150 新瑞香餅鋪/老技藝新口味的八仙餅/西元1920年代
颱南
152 度小月擔仔麵/創新的傳奇 不變的內蘊/西元1895年
154 再發號肉粽/粽子界的超級天王/西元1872年
158 振發號茶莊/晃晃悠悠 走進茶香/西元1860年
160 萬川號/紮實好口碑 打動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西元1871年
164 祿記包子/雅緻古巷裏珍藏的肉包/西元1884年
166 老牌鱔魚意麵/二十七秒的酸甜爽脆/西元1915年
170 信裕軒/古早黑糖香 現代新包裝/西元1910年代
172 百年油條/外酥內軟多層次/西元1875年
174 義豐鼕瓜廠/古早涼心脾 多元新口味/西元1911年
176 阿川虱目魚丸/來自虱目魚故鄉的爽脆醇鬱/西元1920年代
178 連得堂餅鋪/團購傳奇/西元1920年代
180 舊來發餅鋪/媽祖廟旁的餅香/西元1875年
182 永泰興蜜餞行/清廷特頒優良産品標記的開颱老牌蜜餞/西元1886年
184 正閤興蜜餞行/中藥秘方融閤的酸甘甜/西元1912年
186 鹽水林傢肉圓/相傳五代的Q彈口感/西元1850年代
187 鹽水百年糕餅攤/鑄鐵鍋裏扁煎香/西元1890年代
188 佳裏興大腸粥/獨一無二的古早創意/西元1912年
190 阿良碗粿/清雅米香傳西港/西元1912年
191 六甲媽祖廟剉冰/踏實的清涼/西元1 912年
高雄
192 三和製餅鋪/鹹鹹甜甜的紮實古早味/西元1895年
194 鹽埕周傢魚鋪/嚴選漁貨、Q彈有勁的魚製品/西元1908年
195 龔傢中藥百草行/真材實料、費功熬煮的青草茶/傳承六代百年以上
196 舊振南餅鋪/傳賢不傳子的手工製餅鋪/西元1890年
宜蘭
197 遊傢麻糬米糕/創意點心手中做 新鮮好味傳百年/西元1906年
198 四海居小吃部/市場裏的百年小吃攤 從早飯到牲禮一應俱全/西元1920年
200 老增壽蜜餞鋪/濟世藥鋪釀蜜餞 百年滋味鹹酸甜/西元1861年
202 阿添魚丸米粉/文藝青年傳承百年老店 新思潮vs傳統味/西元1919年
204 正雄小吃部(阿?ㄇㄠˋ)/蘭陽女兒心 平價好口味/西元1920年
206 颱灣鄉親牛舌餅/古味創新 飄香百年/西元1896年
208 蘇澳鳳鳴羊羹/冷泉好水齣羊羹 百年美味冠東瀛/西元1893年
花蓮
209 惠比須餅鋪/遵循古法的百年花蓮薯/西元1899年
澎湖
210 盛興餅鋪/傳承六代的人情味/西元1864年
金門
212 壽記廣東粥/傳承古法鮮美粥糜/西元1918年
214 馬傢麵綫/金門招牌伴手禮/西元1896年
215 永寬鹹粿店/木炭材火老竈炸鹹粿/清朝年間
三寶齋燒餅店/多層酥脆的鹹、甜燒餅/清朝年間
剛開始翻閱的時候,我被其中一道名為“阿嬤的紅燒肉”的菜肴深深吸引。作者在介紹這道菜時,不僅僅是提供瞭詳細的烹飪步驟,更穿插瞭一個關於他阿嬤的故事。故事中,阿嬤總是用最樸實的食材,最真誠的心意,為傢人烹飪這道紅燒肉。即使是簡單的傢常菜,在阿嬤的手中也變得充滿魔力,那濃鬱的醬香,軟糯的口感,總是能瞬間喚醒一傢人的食欲,也承載著滿滿的傢庭溫情。讀到這裏,我仿佛也聞到瞭那股熟悉的味道,感受到瞭那種溫暖的傢庭氛圍。這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記憶的載體,一種愛的錶達。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將美食與情感融為一體,讓人在品嘗美味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人情味。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也相當用心。我非常欣賞它留白的處理,不會讓人覺得過於擁擠,反而給人一種寜靜、舒適的閱讀體驗。每道菜的圖片都拍得非常誘人,色彩鮮艷,光影恰到好處,仿佛能聞到那股香氣,嘗到那般滋味。我最喜歡的是那些近景特寫,能夠清晰地看到食材的質感,以及烹飪後形成的誘人色澤。這種視覺上的享受,極大地激發瞭我動手嘗試的欲望。而且,除瞭精美的圖片,文字的描述也同樣引人入勝。作者用詞精準,既有專業的烹飪指導,又不失生活化的趣味,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枯燥。這種圖文並茂的設計,讓這本書更具可讀性和收藏價值。
评分讀瞭這本書的序言,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充滿瞭對颱灣傳統美食的深情。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對食材原味的追求,以及對製作過程中每一個細節的考究。我尤其喜歡作者提到的“匠心”二字,這讓我聯想到那些代代相傳的老手藝,它們是時間的沉澱,是智慧的結晶。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美食不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文化的傳承。作者在序言中也強調瞭這一點,他不僅僅是介紹菜肴的做法,更是講述瞭這些美食背後的故事,那些與傢庭、與生活、與時代緊密相連的故事。這讓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又提高瞭不少,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這些故事,去感受颱灣人民的生活態度,去理解他們對食物的熱愛。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深深吸引瞭我,一種復古的溫暖撲麵而來。厚重的紙質,熟悉的字體,讓我想起瞭小時候傢裏的老物件,那些承載著時光印記的物件,總能勾起最真摯的情感。翻開扉頁,一股淡淡的油墨香伴隨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仿佛能聞到颱灣街頭巷尾飄來的陣陣香氣。我一直對颱灣的美食文化充滿好奇,總覺得那裏藏著許多令人驚喜的味道,是屬於記憶深處、又帶著些許神秘色彩的味道。這次能有機會通過這本書來探索,我感到非常期待。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憑這第一印象,我就知道它絕非一本簡單的食譜,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味覺旅行,一次對傳統文化的緻敬。
评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深深敬意。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很多傳統技藝和味道正在漸漸消失。而作者通過這本書,將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記錄下來,並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看到許多菜肴的製作方法,都強調瞭使用當季最新鮮的食材,以及遵循傳統的烹飪技巧。這讓我反思,在追求便利快捷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食物的本質,關注那些經過時間考驗的、真正健康的味道。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寶藏,讓我看到瞭颱灣飲食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激發瞭我去探索和保護這些珍貴傳統的決心。我一定會仔細鑽研裏麵的內容,嘗試其中的經典菜肴,並將這份對美味和文化的傳承,延續下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