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

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比較教育
  • 教育方法論
  • 民俗學
  • 批判理論
  • 文化研究
  • 社會學
  • 教育史
  • 質性研究
  • 人類學
  • 學術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主要在討論將批判俗民誌此一質化研究用之於跨國研究的應用性。本書兼具理論與實務觀點,一方麵從方法論觀點探究質化研究方法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發展的可能性;一方麵也觸及質化研究方法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的應用方法與實例。

  第一章探究今日全球本土化脈絡下教育現象的改變、對長久以來社會科學獨尊實證主義取嚮之方法論的批判,繼之思考比較教育研究的可能因應。

  第二章從方法論切入,探究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實證主義取嚮與質化研究取嚮觀點的利弊得失,以及晚近對質化研究、量化與質化研究兼顧等比較教育研究的嘗試,也鋪陳批判俗民誌在比較教育研究上應用的可能性。

  第三章介紹批判俗民誌的概念,及其所麵臨之挑戰與因應之道。

  第四章介紹比較教育學者對批判俗民誌之論述、相關研究之進行、其應用於比較教育研究所産生之問題與展望。

  第五章則闡明批判俗民誌應用的步驟,也以筆者針對颱灣與紐西蘭原住民族母語教學的比較批判俗民誌研究為例。最後是對比較教育方法論的反省。

作者簡介

洪雯柔

現任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秘書長
  《比較教育》期刊編輯
  WCCES(世界比較教育學會聯閤會)Research Standing Committee委員

學曆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博士
  紐西蘭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訪問學者(教育部博士後研究公費)

曾獲
  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木鐸奬、比較教育論文奬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緒論-研究關懷

第一章 比較教育研究再概念化的脈絡-美麗新世界
  第一節 脈絡的變遷-全球化與本土化辯證下的教育與比較教育研究
  第二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方法論挑戰
  第三節 比較教育研究的現況與未來因應

第二章 比較教育研究中質化研究的文獻分析-再訪美麗新世界
  第一節 比較教育的方法論論辯-質化或量化取嚮?
  第二節 比較教育研究中質化研究的文獻分析
  第三節 批判俗民誌VS.比較教育研究

第三章 批判俗民誌方法論-發條橘子
  第一節 批判俗民誌的理論與概念
  第二節 批判俗民誌取嚮的教育研究
  第三節 批判俗民誌的方法論問題與迴應-質化取嚮的問題與迴應

第四章 比較教育研究中的批判俗民誌-1984
  第一節 比較教育學者的批判俗民誌相關論述
  第二節 跨文化與多場域俗民誌
  第三節 俗民誌於比較教育研究之運用
  第四節 批判俗民誌運用於比較教育研究之問題與展望

第五章 批判俗民誌於比較教育研究之應用-桃源二村
  第一節 研究步驟介紹
  第二節 未來應用之可能性-以颱灣布農族與紐西蘭毛利族母語教育之比較為例
  第三節 結論-比較教育方法論的批判反省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常見的學術論文集厚重的風格,反而用瞭比較寫意的筆觸,隱約能看到一些教育場景的縮影,配上書名《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某種社會學研究的普及讀物,可能會探討一些地方性的教育習慣或者民間智慧。我原本期待的是能看到一些關於颱灣在地教育經驗的細膩描繪,比如社區大學的運作模式,或者在都市叢林中依然存在的那些充滿人情味的補習班,甚至是一些傢庭教育的獨特之處。我一直覺得,教育的精髓往往就藏在那些最接地氣、最樸素的實踐裏,用一種更貼近“俗民”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肯定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有一種打破常規、深入肌理的決心,我很想知道作者會如何通過比較的方式,展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俗民”之處,以及這些“俗民”之處又如何在比較中被賦予新的意義。

评分

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我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那些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又常常被學術界忽視的教育現象。比如,颱灣的補習班文化,那種為瞭升學而存在的特殊教育生態,其背後蘊含的傢長焦慮、學生壓力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都可以算是一種“俗民”的教育實踐。我原以為這本書會深入剖析這些現象,通過比較的視角,看看其他國傢或地區是否有類似的“俗民”教育模式,或者存在著怎樣的差異。我想象中,作者可能會對一些小規模的、非正式的教育組織進行田野調查,比如一些社區的課後輔導班,或是民間興辦的技藝傳承小組,這些都屬於“俗民”的範疇。書中是否會探討這些實踐的有效性,以及它們在現代教育體係中扮演的角色?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觸及教育本質,又充滿人情味的論述,能夠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影響深遠的教育力量。

评分

初讀《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的書名,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本關於田野調查的指南,一本教授我們如何深入基層、傾聽大眾聲音的實用手冊。我當時滿心期待的是,作者會分享一套行之有效的,用於觀察、記錄和分析“俗民”教育實踐的田野方法。我希望書中能有生動的案例,描述研究者如何走進鄉村課堂,或者參與到傢庭教育的日常生活中,捕捉那些在統計數據中無法體現的細節。我想象中,這本會包含很多關於如何設計訪談、如何進行參與式觀察、如何處理訪談資料等具體操作。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討論,在進行跨文化比較研究時,如何避免文化偏見,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俗民”教育的獨特性,以及這些獨特性是如何在比較中被解讀的。

评分

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被它的書名吸引瞭。《批判俗民誌:比較教育方法論》——這名字本身就充滿瞭研究的深度和探索的野心。我原本以為這本書會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學術著作,裏麵會充當大量教育學、社會學、人類學相關的理論框架,用來分析不同的教育實踐。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巧妙地運用這些理論,去解構那些看似樸素的“俗民”教育現象,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洞見。例如,在比較教育領域,如何纔能避免用一種“中心”的視角去審視“邊緣”的教育?“俗民”的教育知識,又如何能夠挑戰和豐富主流的教育理論?我猜測書中可能會探討一些比較教育研究中的倫理睏境,以及如何在跨文化研究中保持敏感性和客觀性。

评分

這本書的標題“批判俗民誌”,光是“批判”兩個字就讓我覺得內容不會是簡單的描述或頌揚。我本來以為它會像我之前讀過的一些關於教育改革的書籍一樣,揭示教育體製中存在的弊端,並且用一種非常尖銳、甚至略帶激進的語言來呈現。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夠深入分析,哪些所謂的“俗民”教育實踐,看似有效,實則可能隱藏著不公平的成分,或者阻礙瞭更深層次的教育發展。比如,在一些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傢長為瞭讓孩子獲得更好的分數,可能會過度依賴重復性練習,而忽略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解剖刀一樣,剖析這些“俗民”教育的背麵,並且通過與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進行比較,指齣其局限性,從而引發讀者對現有教育模式的深刻反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