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黨黨魁經眼錄【首刷特贈作者印刷簽名紀念書票】

酒黨黨魁經眼錄【首刷特贈作者印刷簽名紀念書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永義
圖書標籤:
  • 政治人物.迴憶錄.颱灣政治.李登輝.颱灣曆史.九〇年代.民主化.政治評論.首刷限定.簽名書票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一部酒文化的概略史
也是一位終生以學問為伍的資深學儒
以酒治學、交友、遊天下
最終將其所經眼的一切著錄流傳的酒人傳記
 
  此學儒如何體會酒中三昧,進而愛酒成癡呢?他可自組「酒黨」,建構「主義」、「憲法」,創製「黨旗」、寫作「黨歌」,從而身體力行,五湖四海,糾結同好,召募黨徒。此黨看似為黨,所涉及卻無一為社會國傢之大事,亦未涵蘊令人省思之哲理與微言大義,僅僅是海峽兩岸一群以酒為「人間愉快」的藝文人士與上庠學者之生活樣貌而已。然而如今世道,單純企求與執著於「人間愉快」又豈是易事?因此,似乎更教人欣賞這股睥睨杯勺長達四十年的純粹與豪情。
 
  本書共分四編。甲編〈酒黨旨趣〉,用以彰顯酒黨之宗旨與從中所散發之種種興會。乙編〈酒黨紀事〉記敘酒黨飲宴之重要事跡,並以酒杯之後的吟詠之聲作為當下感懷之日記,讓讀者可從酒樽之後一窺學儒長年在學問中跋涉萬裏的長徵史。而本書最具意義與價值的,應屬丙編〈酒黨群彥小記〉,學儒不隻寫自己,更好觀察其酒黨俊彥,而此群彥皆為各領域翹楚,即便所記之事皆為宴飲流光,卻也因此在觥籌交錯中探得每個人生動活躍的真性情,猶如一部以特寫近景所攝下的群英傳。最後的丁編〈書寫黨魁〉,則透過「黨員」之筆,為學儒一生為學術、藝文所做齣的貢獻作一分析與評傳。
 
  這或許隻是一位學儒用酒杯走齣的生命史,但似也是一部實踐「人間愉快」的導引指南,使我們知道如何擔荷、化解、包容與觀賞這個大韆世界,最後成為一個願意放開心胸、心無偏見、盡情享受人生的人。
曆史的洪流與命運的交織:一部關於革命年代的群像史詩 本書並非一部單純的政治論述,而是一部深入挖掘二十世紀初動蕩年代的社會變遷與個體命運的宏大敘事。它以細膩的筆觸,勾勒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裏,形形色色的生命如何在曆史的巨浪中掙紮、抗爭與抉擇。全書結構宏大,敘事綫索繁復而清晰,旨在呈現一個多維度的曆史圖景,而非聚焦於某一特定人物或事件的簡要迴顧。 第一部分:舊時代的挽歌與新秩序的萌芽 開篇將讀者帶迴一個正在加速瓦解的舊帝國。作者沒有簡單地將這段曆史描繪成一幕非黑即白的鬥爭劇,而是著力於展現舊有秩序下錯綜復雜的社會結構和潛藏的危機。從宏觀的朝堂博弈,到微觀的市井生活,書中的筆墨深入到社會肌理的每一寸。 我們得以窺見的是一個在外部壓力與內部矛盾的雙重擠壓下,顯得愈發遲緩和僵化的官僚體係。它如何試圖維持錶麵的穩定,同時內部已是韆瘡百孔。精英階層內部的分裂與迷惘,構成瞭第一層悲劇色彩:他們是舊時代的既得利益者,卻也隱約察覺到時代的巨輪已不再為他們停留。這種認知上的滯後與行動上的無力,被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 與此相對的,是新興力量的暗流湧動。本書細緻描繪瞭在城市邊緣和鄉村腹地,知識分子、底層工人和農民思想的覺醒過程。這種覺醒並非一蹴而就的狂熱,而是充滿瞭痛苦的探索和艱難的試錯。作者花費大量篇幅,刻畫瞭早期革命者們在地下活動中的堅持與犧牲,他們對於“未來”的憧憬是如此具體而又充滿理想主義的色彩,也正因此,他們的挫摺顯得尤為沉重。這些早期的探索者們,他們的信仰如何被現實的殘酷反復淬煉,他們的個人生活如何被宏大的目標所吞噬,構成瞭這段曆史底色的蒼涼。 第二部分:思想的交鋒與信仰的熔爐 曆史的轉摺點往往伴隨著思想的劇烈碰撞。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視角聚焦於各個思潮如何在中國知識界紮根、生長並最終引發社會層麵的連鎖反應。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口號堆砌,而是深層次的哲學、社會學和文化認同的辯論。 作者細緻地梳理瞭不同學派、不同地域的知識分子群體對於“救亡圖存”的不同理解路徑。一些人寄希望於漸進式的改良,試圖在舊框架內修補裂痕;另一些人則主張徹底的決裂與重構。書中描繪瞭在昏暗的圖書館、簡陋的地下印刷所,以及跨國界的交流中,這些思想如何被消化、改造並最終外化為行動的藍圖。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深入探討瞭信仰危機與身份認同的重塑。在傳統倫理崩塌、新的價值體係尚未完全建立的真空期,個體是如何尋找立足之地?書中通過多組對比鮮明的青年群像,展現瞭他們在理想與殘酷現實麵前的掙紮。有的人選擇瞭遁世,試圖在藝術或學術中尋求庇護;有的人則義無反顧地投身於洪流,將個人生死置於集體理想之下。這種對個體精神世界的細緻剖析,使得宏大的曆史敘事擁有瞭令人信服的內在邏輯。 第三部分:戰爭陰影下的眾生百態 本書的第三部分,將敘事重心轉嚮瞭動蕩升級、戰爭的陰影逐步籠罩全國的時期。不同於傳統史書對重大戰役的記述,此書側重於戰爭對社會結構、傢庭關係以及普通人心理産生的深遠影響。 作者描繪瞭戰火如何無情地撕裂瞭地域間的聯係,也暴露瞭人性的幽微之處。在資源匱乏、秩序顛覆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達到瞭曆史的低點。行商、逃難的士紳、被裹挾入伍的農民、在後方勉力維持生計的女性群體,他們的生存策略和道德睏境,構成瞭戰爭背景下的“生活藝術”。 本書特彆關注瞭那些身處權力夾縫中的人物。他們可能是地方的豪紳,需要在不同的武裝力量之間周鏇以求自保;他們也可能是受過新式教育的青年,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在殘酷的生存麵前顯得蒼白無力。通過對這些“中間人物”的刻畫,作者揭示瞭在劇烈的社會動蕩中,道德標準是如何被重新定義,以及何為真正的“堅韌”。 第四部分:新時代的建設與隱秘的代價 隨著新的政治格局的初步確立,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瞭對新秩序的早期建設及其所帶來的復雜後果的審視。這部分內容並非簡單的頌歌,而是對“建設”過程中必然伴隨的摩擦與犧牲的冷靜記錄。 新的政權試圖推行一係列激進的社會改革,旨在重塑生産關係和文化麵貌。作者並未迴避這些改革在實踐中遇到的巨大阻力,以及在推行過程中所産生的社會陣痛。例如,土地改革、工業體係的初步建立,以及對傳統文化機構的改造,這些宏大敘事背後,是個體生活軌跡的劇烈轉嚮。 書中探討瞭新製度下的“英雄”與“異類”。那些投身於新事業的建設者們,他們的理想主義與執行過程中的教條主義之間的張力,被細緻入微地展現。同時,那些未能適應新時代、或是在權力更迭中被邊緣化的人們,他們的境遇構成瞭對“勝利者姿態”的微妙反思。 總結與展望 全書以一種近乎人類學的深度,描繪瞭二十世紀初中國社會經曆的劇烈陣痛。它探討瞭理想主義的火焰如何點燃一個民族的覺醒,以及如何在漫長而血腥的實踐中被現實的泥沙所覆蓋、重塑。這不是對單一曆史節點的總結,而是對一個世紀變革的深刻洞察——關於權力、信仰、民族性以及個體在時代洪流麵前的永恒睏境。它提醒讀者,每一次曆史的巨變,都是由無數個在光影中掙紮、抉擇的普通人共同鑄就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曾永義(1941-2022)
 
  國傢文學博士,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特聘研究講座教授,2014年當選第30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學術和教學以戲麯為主體,俗文學、韻文學和民俗藝術為羽翼。海外訪學經歷豐富,曾以訪問學人或客座教授身分赴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萊頓大學、魯爾大學、香港大學等;並為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中國戲麯學院等大陸十數所學校之客座教授。
 
  曾獲學術榮譽:國傢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齣研究獎、兩度國科會優良研究獎、中山文藝獎、國科會特約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傑齣特約研究員獎、傑齣人纔發展基金會傑齣人纔講座、教育部第52屆學術獎、教育部第13屆國傢講座主持人。兩度執行科技部「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
 
  著有學術著作《明雜劇概論》、《颱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論說戲麯》、《戲麯源流新論》、《從腔調說到崑劇》、《俗文學概論》、《戲麯腔調新探》、《地方戲麯概論》、《戲麯學》、《「戲麯歌樂基礎」之建構》、《戲麯劇種演進史考述》等20餘種。
 
  散文集有《蓮花步步生》、《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和《椰林大道五十年》等7種。
 
  戲麯劇本創作總計22種,包含崑劇9種,京劇8種,歌劇3種,歌子戲與豫劇各1種,2016年集結18種齣版劇本彙編《蓬瀛五弄》、《蓬瀛續弄》二書。教學、研究之餘,長年從事民族藝術之維護發揚與研究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列國做文化交流。2016年馬英九總統頒授「二等景星勳章」,2020年獲頒第31屆傳藝金麯獎戲麯錶演類特別獎,可以印證其一生殊勝的學術成就。

圖書目錄

陳序/陳媛
自序
引言
壹 「酒黨黨魁」的背景因素
一、第七屆青年反共聯盟代錶
二、對讀書人風調的惆悵
貳 「酒黨黨魁」盛名之纍
一、國科會「傑齣著作獎」
二、中研院院士選舉
叁 「天生異稟」之逸聞
肆 本書內容旨趣
一、酒黨旨趣
二、酒黨紀事
後記

甲編、酒黨旨趣
壹 酒黨旨趣縱橫
貳 酒黨宗旨:「人間愉快」
一、不愉快的原因
二、人間處處開心眼
三、四種能力
餘言
叁 酒黨新語
肆 酒話
伍 黨歌小記
陸 酒話聯翩說禮俗
前言:中國酒之小史
一、飲酒四部麯――拜、祭、啐、卒爵
二、歌舞助興
三、酒吏與酒令
四、麯水流觴
五、浮以大白
六、勸杯強飲
七、妓女侑酒
八、飲酒結社
餘言

乙編、酒黨紀事
壹 酒黨黨事紀要 084
一、杯酒酣飲 084
二、珊瑚潭情懷 087
三、安雅堡情懷 090
四、傅媽媽 094
五、慕尼黑的「呼喝啤酒屋」 096
六、川湘載酒行 097
七、恆春農場之夜 102
八、一幅別開生麵的書法 104
九、歌聲滿山榖 路國增 106
十、酒黨黨魁.跌破眼鏡 張佛韆 106
十一、酒逢知己 107
十二、洛陽橋之夜 109
十三、魯爾之月 110
十四、四十塊錢的故事 111
十五、通宵達旦祭軒轅
十六、漢江晚眺 115
十七、北歐行腳 117
十八、沱牌大麯 123
十九、悠遊酒重天 125
二十、古墓藏佳釀 127
廿一、兩罈具有兩韆兩百九十年歷史的美酒 128
廿二、過年喝的酒 129
貳 酒黨飲酒日記錄要

丙編、酒黨群彥小記
壹 感恩師門、受惠長輩
一、感恩師門
二、受惠長輩
貳 天涯若比鄰
一、國際友人
二、大陸同道
三、香港友人
叁 學術為業,藝文遊心
一、學術界
二、藝文界
三、崑劇界
四、京劇界
五、豫劇界
六、民間藝術工作者
七、醫學界
肆 飛揚跋扈酒杯中
伍 桃李春風
陸 至親同伴

丁編、書寫黨魁
壹 黨魁自傳
一、傢世背景與童年生活
二、我鄉烏山頭珊瑚潭
三、新營初中小記
四、臺南一中生活及同學情誼
五、臺大中文係之大學生活
六、馬祖南竿少尉排長
七、臺大中研所歲月
八、一九七一年留係任教,二○○四年轉世新
九、從事臺灣民俗技藝 維護與弘揚
十、哈佛燕京社一年
十一、安雅堡密大一年
貳 酒黨黨魁外傳 洪國樑
叁 《參軍戲與元雜劇》對聯/張敬
肆 為《參軍戲與元雜劇》嵌名詩/王叔岷
伍 明月正如霜:記和臺灣學者曾永義交往的點滴/黃天驥
陸 祖母的迴憶
柒 牽手五十年
捌 杖椅而行的背影
玖 父母親的絲瓜棚
拾 平凡的父母親
拾壹 直到午夜歲除
拾貳 《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自序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0864991
  • 規格:平裝 / 656頁 / 17 x 23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引言
 
  飛揚跋扈酒杯中,五十年來氣貫虹。肯與莊生說愉快,不從烈士論豪雄。
  飄洋跨海開心眼,煙雨江南塞北風。太白平生何寂寞,狂歌痛飲嘯長空。
 
  這首七律是整理《酒黨黨魁經眼錄》的積年素材之後順手寫下的,從中流露瞭我大半輩子的「酒生活」,自然也蘊涵瞭我飲酒的旨趣和行事為人。
 
  八十歲是我掙脫生死關頭的一年。去年十月,我入住臺大醫院。十一月決定大動心臟手術,紀乃新大夫為我置換和修補三個瓣膜。雖撿迴一條老命,但所受煎熬痛苦,非筆墨所能形容。而養病,迄今已近一年,縱使老妻陳媛百般調護,使我心智清明,但仍感身虛體弱。親友學生都說要多休息慢慢來。我也努力在執行我的「養生之道」:昧旦晨操,室內散步,三餐享用老妻和移工精心調製的營養。感到疲倦,就臥床平躺。有時媛和女兒湘珍、女婿一飛還會帶我到山坳海濱「放風」。四月間更有一趟愉快的花東之旅。
 
  然而我不是一個閒得住的人,隻因為養就瞭一盞燈伴我,日日過著教學、讀書、研究、寫作的反覆尋常事,逐漸成為好似嵌入骨髓般的「本性」一般。也因此這兩三百個日子裡,同樣離不開案頭,不隻將兩百柒拾萬言的《戲麯演進史》全稿重新瀏覽補苴一過,交給三民書局陸續齣版。也將堆疊三、四十年的《舊詩日記稿》董理一番,交給國傢齣版社印行。而去年底以來,新冠疫情因政策失當,應變慌亂,社區傳染,猖獗起來。弄得傢傢閉戶自守,幾於死巷空城。為此我連臺大醫院都不敢迴診,盤桓森觀寓所,甚感百無聊賴。想到:自己是個「酒人」,既愛酒而體會酒中三昧,從而揭示旨趣,建構「主義」、「憲法」,創製「黨旗」、寫作「黨歌」,從而身體力行,五湖四海,糾結同好,召募黨徒。時日既久,「統一兩岸,傳揚列國」,而我不期然而然的「雄踞」「酒黨黨魁」矣。
 
  乃今「酒黨黨魁」睥睨杯勺已三四十年!雖不失讀書君子,示「陽春教授」之生活典範;但行事為人每與小心謹慎、善於養望者背道而馳。又喜歡與人論交:「相逢一杯酒,知遇百年身。」而於相欣相賞之際,放懷豪縱,難免「露纔揚己」。喜歡我的謂之「性情中人」,不喜歡的嗤之「放浪形骸」。所幸酒的魅力能使人很快解除因陌生而防範的藩籬,容易達成意氣投閤的氛圍;也因此欣賞黨魁的,總比負麵批評的超齣許許多多。
 
  隻是如果拿研究做學問來與「酒黨黨魁」名號相提並論,一般認為有絕大的矛盾。洪惟助在為我寫的《參軍戲與元雜劇.序》中說:「課後,兩人飲酒論學,……通常飲盡半打啤酒,各自迴傢,我大睡一場,醒來和他通電話,他已寫好一篇文章。」老哥瀋毅的兒子瀋芃嶽肄業中興大學中文係時,嚮我說,某教授在他們課堂上說:「臺大有位叫曾永義的,一天到晚喝酒,還能教書做學問嗎?」
 
後記
 
  其一,本書的取材,這裡要補充說明的是:臺北萬捲樓圖書公司為我編輯齣版《醉月春風翠榖裏:曾永義院士之學術薪傳與研究》已自成一書,主要在書寫本人;因之本書,內容基本上不與重複。但是洪國樑教授之〈酒黨黨魁外傳〉之敘黨魁之異聞妙事,〈推薦序〉之總論黨魁之學術地位與成就,其關係酒黨與黨魁極其重要,所以本書重予收錄,用為增強本書厚實之內容,讀者鑑之。
 
  其二,餘另有詩文日記稿以《一位陽春教授的生活:曾永義詩文日記》為題交由國傢齣版社齣版。則閤萬捲樓之《醉月春風翠榖裏》與聯經齣版之本書《酒黨黨魁經眼錄》三書,實為經我記錄整編過之「傳記」,總其篇幅亦可謂「大矣哉」!而我不過一介書生,苟活人間,既無大功大業、叱吒風雲,亦無嘉言美德,垂範來茲;則何自苦以浪擲筆墨,留存此「龐然廢物」?餘三思其故,不禁驚覺,餘實惜生愛生,不忍雪泥鴻爪,而自棄生之痕跡也,乃又心存其中或有些些許許「披沙揀金」之奢望,可從中「以小見大」、「以粗知精」,觀察到我生命歲月中之親情、愛情、友情,乃至社會國傢事態之真實情況、具體寫照,則亦非全然無意義矣!
 
  其三,餘此三書「傳記」中,於《舊詩日記稿.自序》縷敘我所以以「陽春教授」自居之故,於本書〈自序〉更大為自我剖析我為「酒黨黨魁」之緣由。〈自序〉中涉及發抒「小恩小怨小是小非」,猶墜入「往日情懷」,未能破除時空重新審視;則餘未能「太上忘情,遊於物外」也明矣!則餘實為人世凡人,而既為人世凡人,何須勉力於自欺欺人以棄絕「紅塵煩惱」以自高也。故亦不假辭色以流露往昔一時之不平,讀者鑑之。
 
二○二一年九月八日曾永義補記於森觀寓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