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您鼓勵:三十五對師生的真情故事

總有您鼓勵:三十五對師生的真情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蒲葦
圖書標籤:
  • 師生情
  • 教育
  • 成長
  • 勵誌
  • 故事
  • 情感
  • 青春
  • 校園
  • 正能量
  • 感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七十篇師生書信,內容舉凡學習的疑惑、升學的憂慮、傢庭生活的睏擾、大學生活的規劃、就業的方嚮等。種種必經的人生難題讓學生煩惱不已,因著老師的關懷和鼓勵,學生正麵迎難、勇於決定自己的人生路嚮,老師亦從中享受生命的互動和啟發。書信連結成一篇篇真情故事,話題引人共鳴,字句真切動人。
塵封的航綫:一艘失落蒸汽船的末世挽歌 作者:亞瑟·溫特斯 這是一部關於遺忘、堅韌與人性在極緻考驗下閃耀光芒的史詩。 在煤灰與蒸汽交織的工業黃金時代末期,當世界仍在為無休止的擴張與進步歡呼時,一艘名為“泰坦尼亞”的巨型遠洋蒸汽客輪,承載著來自不同階層、懷揣著不同夢想的數百名乘客與船員,悄然離開瞭布裏斯托港,駛嚮遙遠的南美洲。然而,命運的齒輪並未按照預設的軌道轉動。 第一部分:鍍金的錶象 “泰坦尼亞”是那個時代工程技術的巔峰之作,其船體之宏偉、內部裝飾之奢靡,無不彰顯著人類徵服海洋的狂妄與自信。船上生活如同一個流動的微縮社會。頭等艙裏,是行色匆匆的金融傢、談笑風生的外交官及其精心打扮的夫人。他們沉浸在香檳與歌劇的泡沫中,對下方鍋爐房的轟鳴聲充耳不聞,那是底層工人用血汗維持著這艘鋼鐵巨獸前進的生命力。 二等艙的乘客則充滿著對新生活的憧憬,有急於在殖民地施展抱負的年輕工程師,有追隨丈夫遠赴異鄉的教師,他們是中産階級的希望所在。而最底層,那些水手、煤灰工和廚師助理,他們擠在狹小的艙室裏,忍受著永不停歇的勞作和船上森嚴的等級製度。 本書的敘事綫索,緊緊圍繞著幾組關鍵人物展開: 伊萊亞斯·凡恩: 一位年邁的植物學傢,他帶著對已滅絕物種的執念,秘密攜帶瞭一批珍稀的安第斯山脈種子,他的日記是洞察十九世紀末科學界與殖民思潮衝突的窗口。 莉薇婭·科爾賓: 一位拒絕瞭包辦婚姻、逃離倫敦上流社會的小姐,她化名成為一名隨船記者,試圖用筆尖記錄下“真實的世界”,她與船上的大副之間産生瞭微妙而危險的情愫。 “鐵錘”格雷戈裏: 負責底層鍋爐房的首席工程師,一個沉默寡言、手臂上布滿舊傷疤的硬漢。他深知“泰坦尼亞”的結構缺陷——那些被利益熏心的設計師和監工所掩蓋的材料偷工減料,他對這次航行抱持著一種近乎宿命的恐懼。 第二部分:冰封的預兆 航行進入第三周,天氣開始變得異常。船隊脫離瞭熟悉的航道,進入瞭地圖上被標注為“不詳”的南大西洋深處。夜空中極光異常的閃爍,海麵開始齣現異常的漂浮物——巨大的冰塊,比預期的齣現時間早瞭數月。 船長,一位堅信傳統航海法則的貴族齣身軍官,拒絕相信惡劣天氣的警告。他堅持保持高速,以履行與某位南美總督的秘密閤約。格雷戈裏多次上報鍋爐壓力不穩的隱患,卻遭到艦橋的駁迴。 暴風雪如期而至,這不是一般的風暴,而是一種夾雜著腐蝕性冰晶的極地風暴。在一次劇烈的顛簸中,船體的一處鉚釘首次發齣痛苦的呻吟,微小的裂縫開始蔓延。伊萊亞斯·凡恩的日記記錄瞭風暴之夜,船上彌漫的恐慌如何迅速撕開瞭上流社會僞裝的禮儀。 第三部分:深淵的低語 災難並非來自冰山,而是源於船體結構在極端壓力下的徹底崩潰。 在一次近乎靜默的午夜,由於鍋爐超負荷運行,推進軸承附近的一個關鍵承重結構突然斷裂,引發瞭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船體中央開始齣現可見的撕裂。 隨之而來的是混亂。生存的本能瞬間取代瞭階級壁壘。頭等艙的乘客驚慌失措地湧嚮救生艇,卻發現救生設備數量嚴重不足,且大多維護不善。船員們在格雷戈裏的帶領下,試圖用臨時焊接來阻止裂縫擴大,但無濟於事。 小說的高潮部分,細緻描繪瞭不同階層在絕境中的選擇: 人性之光的閃現: 莉薇婭·科爾賓,放下記者的身份,協助水手將行動不便的平民送上搖搖欲墜的救生筏,她與大副一起,用自己的外套和氧氣瓶保護瞭幾個孩子。 道德的淪喪: 幾位頭等艙的富商,為爭奪最後一個相對完好的救生艇,不惜推搡甚至使用隨身攜帶的武器,將船上的物資據為己有。 無言的犧牲: 格雷戈裏深知船體已無可挽迴。他帶著幾位忠誠的鍋爐工人,選擇留在正在下沉的船尾,關閉瞭主蒸汽閥門,避免瞭更劇烈的爆炸,為逃生者爭取瞭寶貴的幾分鍾。他的最後記錄,是關於他終於有機會休息的平靜。 第四部分:零度的審判 “泰坦尼亞”在冰冷的大洋中以驚人的速度沉沒。幸存者被拋入深不見底的黑色海洋,麵對著失溫、恐懼與無邊的黑暗。 小說後半部聚焦於一艘搖搖欲墜的救生艇上的七名幸存者——包括重傷的伊萊亞斯·凡恩、莉薇婭以及一名被俘獲的軍官。他們漂流在冰冷的海麵上,水源和食物的匱乏迫使他們麵對最原始的生存睏境:誰擁有活下去的權利? 凡恩博士用他隨身攜帶的珍稀植物種子,換取瞭對一個受傷水手的庇護,他相信生命的延續比他個人的生存更重要。而莉薇婭,則必須在被權力欲望驅使的軍官與一個沉默的煤灰工之間,建立起新的、脆弱的秩序。 在漫長的等待中,他們對“文明”的定義進行瞭深刻的反思。當奢華的衣物和金錢化為冰水中的廢棄物時,隻有知識、同情心和協作纔能成為真正的價值。 尾聲:殘骸與迴響 幾個星期後,一艘路過的捕鯨船發現瞭這艘漂浮的救生艇。大多數人都已死去,但有五人奇跡般地活瞭下來。 “泰坦尼亞”的沉沒被曆史定格為一起簡單的海難事故,官方報告歸咎於“未知的冰情和船員的失誤”。然而,本書通過對凡恩博士日記的重建,以及莉薇婭在幸存後撰寫的幾篇被禁發的報道,揭示瞭隱藏在冰冷海水之下的,是人性的自私與階級製度的無情。 本書探討瞭十九世紀末對“進步”的盲目崇拜如何孕育瞭災難的種子,以及在文明的帷幕被撕開後,幸存者如何背負起逝去者的記憶,重新學會在破碎的世界中尋找方嚮。這是一麯獻給被遺忘者的挽歌,警示著人們,真正的泰坦尼亞,並非堅不可摧的鋼鐵,而是那些在至暗時刻選擇互相扶持的、微小而脆弱的人性之光。 本書是對工業時代傲慢的深刻反思,也是對人類在極端逆境下求生意誌力的終極贊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蒲葦


  作傢、資深中學中文科老師,曾任中文、中史、文學科主任。報章教育專欄作者、教參書編者、大學中文教學顧問,多次應邀主講寫作及教學講座。作品包括《我要做中文老師》、《寂寞非我所願》、《師生有情》、《DSE中文科16課必考範文精解》、《一本正經學成語》、《一本正經學歷史成語》、《一本正經學古文》(與馬仔閤著)等。

吳皓妍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係,曾為中學教師,自2015年起為《明報》專欄作者。後創立並經營教育、文化及活動機構SPEC Culture and Travel,亦為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員。曾為商務全港師生寫照比賽評審,曾參與齣版作品包括《每日文言半小時》(1-3冊)、《白話易讀半小時》(1-3冊)、《師生有情》等。
 

圖書目錄

序vi
永遠不會AA製 潘步釗
 
導讀指引x
 
再見童年! 黃卓盈同學002
與童年結伴前行 饒小珍老師
 
這些話,隻能在這裏剖白 楊傲雪同學008
風雨無常,潤物無聲 黃慧琦老師
 
尋找生活中的細節 林穎兒同學012
疫情下更可貴的師生情 陳翠玲老師
 
那年,十四歲。 濼美同學 018
漫漫長路,努力求索 華方老師
 
寫與不寫的思考 鄭詠之同學 026
沒有猶豫的必要 許嘉樂老師
 
讓我成長的鼓勵 藍洛熙同學 032
永不熄滅的教學熱誠 黃誌傑老師
 
在辯論薰陶下茁壯成長 張翺軒同學038
在你想的目的地喊「有落」 潘俊傑老師
 
將各散東西的我們 莊穎禧同學044
聚散中見證成長 張麗煌老師
 
父命未免難違 元雪明同學050
父命未必難為 鄧昭祺老師
 
追光者 張彩靜同學060
給親愛的你 許華腴老師
 
循道傢書 李兆基老師066
循道傢書 楢社畢業生
 
靈魂需要調味 吳騏宇同學076
生當作人傑,以為浮世舟 袁子桓老師
 
文學課,繞不開的迴憶 周愚睿同學084
熱情,必得迴應 彭子菁老師
 
所謂夢鄉 潘國亨同學092
誌者,心之所往 鬍詠怡老師
 
「巧遇」日本研究 謝梓浩同學098
裝飾別人的夢 薛頌平老師
 
慢活人生? 林傢欣同學104
一塊美麗的拼圖 梁璿筠老師
 
與別不同師生情 郭曉明同學 110
念茲在茲教室事 張熙正老師
 
人生的追尋 衛梓如同學116
俯仰天地,無愧今生 劉順敏老師
 
成長不得不麵對的悲傷 馬筠婷同學122
沒關係,就讓傷口伴隨成長 潘漢芳老師
 
旅途上的分岔路口 陳曉智同學128
微笑以對分岔路 甄沃奇老師
 
或許從未真正離開 黃錦源同學136
邀約散離,有情就好 謝承屹老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梁靄玲同學142
艱險我奮進,睏乏我多情 張政恒老師
 
我仍記得,您在原稿紙上的筆跡 鄒怡同學148
我至今未忘,你簽名的樣式 方麗霞老師
 
用文學和歷史編織夢想 張彩慧同學158
因書緣而嚮著目標進發 徐振邦老師
 
中文教學之傳承與開拓 戴俊華同學164
傳承開拓與篳路藍縷 李啟恩老師
 
疫情下不減反增的關係 葉宣彤同學170
疫情下的新常態關係 張燕珠老師
 
抬頭看看身邊的人 林琛皚同學176
請鼓起當老師的勇氣 潘銘基老師
 
此時此刻與彼時彼刻 張瑛同學184
我可能隻是一個齣色的演講員 邱逸老師
 
言傳身教 鄺圳煜同學192
每個人都隻能陪你一段路 覃一老師
 
十年夢 林芷琪同學196
明月如霜照舊夢 楊慧思老師
 
工作與生活,如何平衡? 葉翠明同學 204
生活平衡此中尋 王文翔老師
 
日常與偶然 區寶文老師210
斜著活 吳皓妍同學
 
別來無恙 許琬瑩老師 218
別來無恙 鍾詠欣同學
 
書中自有顏先生 林建平同學 224
浪漫不是愛情的專利 顏加興老師
 
編後記232
癡人造夢 吳皓妍
八年瞭,我仍相信師生有情。 蒲葦
 
鳴謝 237

圖書序言

  • ISBN:9789620449680
  • 規格:平裝 / 248頁 / 14 x 19.6 x 1.24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香港

圖書試讀



永遠不會AA製 潘步釗


  我是舊派人,認真準確來說,是非常舊派的人,特別是在傳統文化倫理觀念上。對於師生關係,應該也是時人所說的「離地」極矣!雖不至要動輒遠溯於「天地君親師」的綱常大義,但讀書教學三十年,獨憐時世,有相當堅持的一己看法。

  三十年前開始當老師,我就從來不容許學生以顧客或消費者自居。我在課堂內外,都告訴他們「如果你是顧客,那每天五時後,有關你失戀、跟父母兄弟吵架、生活上的許多為什麼,甚至即使你準備自殺,也請不要找我,因為我已經『收工』。不信!你嘗試半夜三點鐘,去超級市場買一瓶可樂,呼號慘叫說你快要渴死瞭。看看會不會有人開門?」

  我是你的老師、朋友,所以你半夜,或者任何時候有睏難,我會齣現。

  當上校長後,我也常將這些話與同事分享,在校內也嚴禁同事將學生稱呼為「客」,在每年的中一收生資訊日,會直接告訴講座中有意報讀的孩子和傢長,如果你想在學校當「消費者」,這所學校不適閤你!

  這樣的「離地」觀念,在二十一世紀的香港當校長,當然不討好亦不閤時宜。我的師道觀念很簡單,不必是荀子「君師者,治之本也」,或者是《後漢書》中記載的「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不要到瞭忠臣孝子這樣的高度,隻是我相信和喜歡中國人強調一切倫常關係,背後都因為「道德與感情」。

  年青時讀教育文憑,遇上許多管理、法規、專業、監察的詞彙,我理解也諒解﹕教師是人,人會疏懶,會卑劣,更重要是孩子必須要保護。隻是,我心裏不舒服,覺得事情好像不應該是這樣的。師生情是人與人相交相處的情感形式,離開繁瑣不貼地的天道君恩、闡釋聖人經典之類,其實隻是很簡單的傳授與學習,感恩與愛惜的關係,而且夾著茫茫人海中相逢的因緣。為人弟子,明白老師不必一定要教我,更不必一定要愛我、栽培我;中國傳統師道其實活潑而具人性化。《論語》裏「何傷乎,亦各言其誌也」、「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全都是在二韆多年前已達到的現代教育理論高度,更難得是學生會視老師為偶像人物,顏淵對老師孔子的仰慕﹕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孟子說「得天下英纔而育之」是君子三樂的一種;韓愈說「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剔透通靈;歐陽修送學生徐無黨南歸,殷殷在意:「欲摧其盛氣而勉其思也。」歷史文化一再告訴我,儒傢思想讓教育一以貫之,由內而外的價值追求,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每一細節都是單位換算,責任價格。

  《宋史.楊時傳》記載瞭一段關於師生的韆鞦佳話:

  熙寧九年,(楊時)中進士第。時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於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時調官不赴,以師禮見顥於潁昌,相得甚歡。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顥死,時聞之,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至是,又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遊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遠韆裏從之遊,號曰龜山先生。
  
  這是程門立雪成語的由來。中國人讀這故事,想到求學嚮上之心的可貴,這較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我同樣重視前半「吾道南矣」四字,這是從為人師的角度訴說。程顥送學生南歸,知道自己的學問思想,將隨弟子南歸而得以傳揚散播,是當老師的重要迴報。「程門立雪」和「吾道南矣」,然後夾著尊敬、關懷和疼惜,一切的師生美好都已經在這裏瞭。把師生說成是消費過程,令人討厭和失望,活像懷春少女遇上白馬王子或霸道總裁,喁喁情話,一頓浪漫燭光晚餐之後,他竟忽然跟你說要「AA製」﹕港幣二百七十八個半,唔該!

  師生情是一段真摯動人的愛情,雙方共同付齣和經營,進入的角度可以不同,但情感的高度和濃度是一樣的。

  我本來以為自己是這樣的不閤時宜,讀到本書,發覺我深信的故事,原來在現實世界仍舊花開季季,我嚮往的師道依然處處迴蕩。書中三十多對師生的文字對話,反映師生情沒有邊界標籤,不管是教授、院長、博士、成名作傢、為人師或將為人師、畢業已多年或者仍然在學,如果曾經認真泅遊過,相期心事,都願意迴頭眷戀,珍惜那些動人的氣息與溫度。書中許多話叫我這為人師者細味與警策:「謝謝你的堅持,讓我找到學習的樂趣,讓我喜歡上學,甚至期待上學」;「假若我不曾遇上你,或者我的人生路嚮將會截然不同」;「但你卻改變瞭我的人生」;「有些片段,真是要離開後纔會不斷追憶」;「老師您像能看透人心一樣,捕捉到我內心脆弱的一麵,在我失落的時候給我溫暖的擁抱」;「高中三年,您說的每一句話,我都記在心裏」;「現在,每當我看見船時,也會想起你」。離開權益、計算與問責,師生間互相關懷、欣賞、學習、鼓勵與影響,最重要的是彼此記住和思念。忝為人師,我們會享受珍惜,而且明白,人生許多種倫常情感,要動人,就必須深情凝睇,答贈往還,永遠不會「AA製」。

  感謝編者用心籌組、編排瞭豐富,耐溫耐寒的疊疊師生情。書很動人,書名也動人──《總有您鼓勵》。不錯,讀瞭書中一段段情感和文字的往還,我,被鼓勵瞭!
絲綢古道,東側則有海上絲綢之路,像腰間的彩帶飄展開去。正是這樣一個脊樑堅挺、血脈流暢、交流開放的「人」,生動地體現齣中華民族進步與發展、交流與對話的文明歷史。

  就我個人而言,首次在全國政協會上發起大運河保護提案是2003年,當時我還擔任國傢文物局局長。與我剛開始關注大運河、接觸大運河的資料、為大運河申遺奔走時相比,現在人們對於大運河文化遺產的認識已經發生瞭天翻地覆的變化。大運河沿線的許多城市,都陸續把運河遺產當成寶貴的文化資源,予以研究、保護和利用。運河兩岸的城市,經濟活躍,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最值得珍惜的一個城市群落,我個人對大運河文化遺產的未來充滿瞭信心。同時,我也一貫堅持文化遺產保護要實現三個目標:要使我們保護的文化遺產擁有尊嚴;要使我們的文化遺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要使保護成果惠及廣大民眾,特別是當地的民眾。

  很高興能夠再次把大運河的故事講給更多的讀者聽,也期待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一代,能夠把目光投嚮大運河,有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投身大運河的研究、保護和利用中。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