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

博瑪榭《費加洛的婚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楊莉莉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博瑪榭之《費加洛的婚禮》是齣言語機智、角色風趣、劇情錯綜複雜,且載歌載舞的風流喜劇。全書分五幕,地點在距塞維爾不遠的清泉古堡,其主人阿瑪維瓦伯爵厭倦自己三年前娶進門的夫人(《塞維爾的理髮師》中之羅西娜),轉而覬覦管家費加洛的未婚妻蘇珊娜,想在兩人成婚之前行使他身為主人的初夜權,逼得費加洛施展計謀以對。由於情節涉及以下犯上,部分台詞針砭社會與政治,本劇之詮釋歷來聚焦在是否可視為革命之作?博瑪榭下筆是否別有用心?而從戲劇史角度看,博瑪榭大膽突破古典戲劇的格局,挑戰編創的極限,從而開啟了十九世紀戲劇的先河。

  本書不僅新譯博瑪榭膾炙人口的傑作,並翻譯其長序,使讀者掌握十八世紀史實、法國劇壇動向、以及作者的編劇哲學。此外,為使中文讀者充分理解這部十八世紀最賣座的戲之歷史、文學與舞台演出意義,這點又與作者精彩的人生經歷連為一體,在譯文之前,先有〈博瑪榭之生平、時代與戲劇概況〉及〈劇本導讀〉兩文說明創作背景,解析劇本。而在讀完劇本之後,〈法國演出史〉則說明此劇舞台表演之困難、魅力以及詮釋走向。書末並附博瑪榭年表與研究書目。
 

著者信息

譯注者簡介

楊莉莉


  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戲劇碩士
  法國巴黎第八大學戲劇博士
  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外文系、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著作:
  《歐陸編劇新視野:從莎侯特至維納韋爾》(2008)
  《向不可能挑戰: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70年代》(2012)
  《新世代的法國戲劇導演:從史基亞瑞堤到波默拉》(2014)
  《再創夏佑國家劇院的光輝:法國戲劇導演安端‧維德志1980年代》(2017)
  《探索克羅戴岱爾《緞子鞋》之深諦》(2020)

  翻譯:
  《戈爾德思劇作選》(1997)
  《時間與房間》(史特勞斯,2000)
  《經典譯注:守財奴》(莫理哀,2016)
 

圖書目錄

獻詞
目次
圖畫與劇照索引
凡例
博瑪榭之生平、時代與戲劇概況
1 啟蒙的時代
2 蓬勃發展的戲劇
3 博瑪榭的生平與創作
4 四大類劇本創作
劇本導讀
1 編劇背景、主題與禁演風波
2 環環相扣的情節
3 革命的先聲或詼諧之作?
4 挑戰編劇之極限
5 作者的分身
費加洛的婚禮

劇中角色個性和服裝
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第四幕
第五幕
法國演出史
1 費加洛的表演傳統
2 二十世紀前期
3 喚起十八世紀的印象
4 新時代的新氣象
5 大螢幕上的費加洛
年表
譯後記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凡例


  本書譯文係根據Pierre Larthomas主編的博瑪榭作品全集,為「七星叢書」之一:Oeuvres, Paris, Gallimard,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1988。此權威版注記了本劇所有現存版本之差異,包括三個手抄本、兩個首版劇本及海盜版。在手抄本部分,法國國家圖書館、博瑪榭家人與法蘭西喜劇院各保留一份不同時期的草稿,其間的差異頗大。

  兩個首版劇本均於1785年發行,一在巴黎印刷,一在德國的凱爾(Kehl)。一般認定巴黎版為真正的首版,但凱爾版印刷精美,兩版略有不同。海盜版則是看戲時飛快記下的台詞,錯誤百出自是難免,然由於速記者來不及記下台詞時,轉而記下台上演出動作,有助現代讀者了解當年演出實況,阿姆斯特丹的海盜版即以此出名。另一個海盜版更附上五幕的舞台配置圖,甚具參考價值。

  本書譯文曾參考多個注釋版本,其完整書目見書末的參考書目。本譯文的注釋多出自七星版,不另加注,僅在某些字詞有別於今日的意義上,經七星版指引,加注三部十八世紀字典:Dictionnaire de l’Académie française(1798, 1833)、Dictionnaire crit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éd. Jean-François Féraud, 1787),以及Dictionnaire de Trévoux(1771)。

  在法語敬稱(vouvoiement)方面,本劇多數場景中各角色以「您」互相稱呼,特別是當伯爵與夫人對話,以及上下層階級角色均在場的正式場合,「你」是其他角色私下裡用的。本譯文保留伯爵和夫人用「您」,以及其他角色對他們的敬稱或彼此間的諷刺用法(如1幕5景),其他均用「你」以順應現代中文語境。

圖書試讀

博瑪榭之生平、時代與戲劇概況
 
十八世紀是歐陸政權翻天覆地的時代。博瑪榭(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生於1732年,卒於1799年5月,政治上歷經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大革命及隨後的恐怖統治,他逝世同年的11月9日,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得勢力,開啟了強人的時代。《費加洛的婚禮》(Le Mariage de Figaro)即在大革命爆發前五年(1784)轟動首演,生動又詼諧地呈現了一個舊制度(Ancien Régime)社會,意義非比尋常。
 
1715年,獨攬國政超過半世紀的路易十四逝世,他如日中天的政權由於戰爭、重稅和飢荒,晚年已出現敗相。曾孫路易十五即位時年僅五歲,由堂叔公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二世攝政(1715-1723),施政寬鬆,社會上思想較自由,道德尺度大幅放寬,史學家咸認1726到1743年是路易十五在位期間最富庶太平的時期。
 
路易十五不喜處理國事,由樞機主教弗勒里(Fleury)代為主政,對內採休養生息政策,對外力主和平共榮,與其他國家交好,法國經濟與人口高度成長,國際貿易、海外殖民利益充盈國庫,社會上出現了不少金融業者,如栽培博瑪榭的巴黎斯-杜維奈(Pâris-Duverney)。中產階級趁勢而起,憑其經濟實力開始要求政治上的實力。
 
弗勒里過世後,優柔寡斷的路易十五親政,他的情婦龐芭度(Pompadour)夫人介入很深,國勢逐漸衰退。貴族和優渥的中產階級尚能縱情享樂,下層百姓卻因接二連三的敗戰被課以重稅而民不聊生。首先是弗勒里晚年無力阻止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接著於1744年掌權的路易十六,和英國為爭奪殖民利益而屢起衝突(1744-1758),最後為對抗英國和普魯士而參與七年戰爭(1756-1763),法國戰敗,國庫虧空,割讓許多海外殖民地,國家幾近破產,國際聲望下跌。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