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上冊

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 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敦煌學
  • 五涼史
  • 曆史研究
  • 古代史
  • 邊疆史
  • 民族史
  • 絲綢之路
  • 中西文化交流
  • 考古學
  • 涼州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收錄瞭五篇論文,涉及敦煌學、製度史、地方大族、粟特人、五涼史等內容,反映瞭作者十年來的學術研究旨趣及其轉變軌跡。前兩篇論文研考歸義軍的選官製度與鎮製度,是置放在中古全國的曆史背景下,來觀察唐五代藩鎮選官製度與中古鎮製的演變。藩鎮幕職與州縣鄉官的加官現象過去較少受到關注,但它對於認識一個官職的完整內容,即職、官二元一體及其在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遷轉,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歸義軍鎮製的探討,是在梳理鎮製源流與總結學術史的基礎上做瞭詳細考證,有助於全麵認識曹氏歸義軍的軍事防禦體製。第三、四篇論文從敦煌大族入手,分彆考察他們在西域、河西的活動狀況,揭示其在西北地方扮演的獨特角色。論文探討瞭進入西域的敦煌大族,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瞭這方麵的不足。在河西走廊上,敦煌大族可謂獨樹一幟,在五涼王國中似乎發揮著不同於他郡的獨特作用,但也不像前人所說的那麼關係融洽,而應該具體對待與分析,事實證明他們並非鐵闆一塊。末篇論文與第四篇的共同點都是討論五涼王國,隻不過從粟特人的角度切入。相比於傳統的敦煌漢族大姓,五涼時期流寓到河西走廊的粟特人隻是鬍族小姓,但他們逐漸積聚勢力,成為北朝、隋唐河西粟特人勢力高漲的先聲。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培紅


  一九七三年生,浙江長興人。一九九七年蘭州大學曆史係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二〇〇四年獲該校博士學位。二〇一六年起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曆史係教授,兼任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理事。從事敦煌學、隋唐史、西北史研究,齣版專著《敦煌的歸義軍時代》等三部,在《曆史研究》、《敦煌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八十餘篇。
 

圖書目錄

上冊
我與敦煌學及河西史研究 3
歸義軍官吏的選任與遷轉——唐五代藩鎮選官製度之個案 17
歸義軍鎮製考 107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發現瞭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我一直以來都對敦煌及其相關的文化遺産充滿敬畏之情,那些精美的壁畫,古老的經捲,無不訴說著韆年前的輝煌。而“五涼”這個時期,雖然不像漢唐那樣廣為人知,但其在中國曆史上,尤其是在民族融閤和文化發展方麵,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本書的標題,將這兩個主題巧妙地並置,讓我對作者的學術視野和研究深度充滿瞭期待。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論稿”的體例下,對這兩個復雜而又迷人的領域進行深入的探討。是通過考古發現,文獻考證,還是對藝術風格的比較分析?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全新的視角,能夠幫助我打破固有的認知,去發現隱藏在曆史深處的聯係與共鳴。這本書的“上冊”也意味著這可能是一個宏大的研究計劃的開端,讓我對作者的學術探索充滿瞭信心。

评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的字體選擇和色彩搭配都透著一股厚重感,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作品。我雖然還沒開始細讀,但僅僅翻閱目錄就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書中涉及的“敦煌學”和“五涼史”這兩個領域,本身就充滿瞭神秘與曆史的張力。我對敦煌的石窟藝術、壁畫故事以及那些流傳韆年的經捲文獻一直很感興趣,而“五涼”這個時期,在很多人眼中可能相對陌生,但恰恰是它連接瞭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關鍵節點,孕育瞭獨特的文化。這本書的標題“論稿”二字,暗示瞭其嚴謹的學術性和深入的探討,讓我相信作者一定在這些古老而迷人的主題上傾注瞭大量心血。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獨立的領域串聯起來,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不為人知的聯係?是地理上的交匯,還是文化上的相互影響?書中的“上冊”也意味著還有後續的內容,這更讓我對作者構建的完整學術體係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去探尋其中蘊含的深刻見解和新穎觀點。

评分

收到這本書後,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感受它的分量,那種實體書特有的實在感,以及紙張傳遞齣的曆史氣息,都讓我沉醉。我喜歡這種帶著溫度的閱讀體驗,尤其是麵對像“敦煌學”和“五涼史”這樣需要沉下心來細品的學術著作。“敦煌學”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裏麵藏著太多值得我們去挖掘的故事和智慧,從佛教的傳播到中原與西域的文化碰撞,每一個細節都足以引人入勝。而“五涼”這段曆史,我一直覺得是被低估瞭的,它承載著北方民族南遷、漢化以及鬍漢融閤的復雜進程,對中國曆史的發展軌跡有著深遠的影響。這本書的名字,如同一座橋梁,將這兩個重要的曆史文化區域連接起來,讓我對作者的切入點和研究角度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期待著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讓我從更宏觀、更具洞察力的視角去理解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去感受不同文明在碰撞中如何激發齣新的火花。

评分

拿到這本《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上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穩重而富有學術氣息的封麵設計。我一直認為,書籍的外在往往能摺射齣其內在的品質,而這本的裝幀就給我一種紮實、嚴謹的初步印象。我對敦煌文化的神秘與瑰麗,以及“五涼”這一特殊的曆史時期所代錶的文化融閤與碰撞,都有著濃厚的興趣。敦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樞紐,其留下的寶藏是無價的;而“五涼”,則是中國曆史上一段充滿變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孕育瞭獨特的地域文化。這本書將這兩個主題並置,讓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論稿”的體例下,對它們進行深入的挖掘與闡釋。我期待著,書中能夠呈現齣作者經過潛心研究後形成的獨到見解,能夠為我理解這兩個課題提供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啓示,尤其是在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的潛在聯係上,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希望能夠通過閱讀,構建起更完整的曆史認知框架。

评分

這套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卻不失莊重,我喜歡它所傳達齣的那種寜靜緻遠的學術氛圍。我雖然不是這個領域的專業研究者,但對曆史,尤其是涉及中國古代文明交流的題材,有著濃厚的興趣。敦煌,這個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其背後蘊藏的文化瑰寶,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而“五涼”這段曆史,在我看來,更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摺點,它見證瞭民族的融閤,文化的交織,以及國傢形態的演變。當我看到《敦煌學與五涼史論稿》這個書名時,心中便湧起瞭強烈的探索欲。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兩個看似龐大而獨立的學術領域巧妙地結閤在一起,在“論稿”這個標題下,我預感會看到許多深入淺齣的分析和獨到的見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事件的記錄,更是一種思想的碰撞,是對過去時代的迴溯與解讀。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的意義,以及五涼時期在中國曆史長河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