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論稿 上冊

敦煌學論稿 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敦煌學
  • 絲綢之路
  • 曆史
  • 文化
  • 考古
  • 藝術
  • 佛教
  • 中亞
  • 民國
  • 學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薑亮夫先生著有《莫高窟年錶》、《敦煌學概論》、《瀛涯敦煌韻輯》、《敦煌學論文集》等多部專著和論文,他在敦煌學的研究中,不僅在國內,而且遠渡重洋到許多國傢,收集散失的敦煌捲子,撰寫齣兩百五十多萬字的著作,為祖國保留瞭學術價值極高的文化遺産。《敦煌學論稿》擷取薑先生敦煌學研究精華,編撰成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薑亮夫(1902-1995)


  雲南省昭通市人。原杭州大學中文係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長。著名楚辭學、敦煌學、語言學、曆史文獻學專傢。以畢生精力從事楚辭學、敦煌學、古漢語、古典文獻研究,著有《屈原賦校注》、《楚辭學論文集》、《楚辭通故》、《中國聲韻學》、《莫高窟年錶》、《敦煌學概論》、《敦煌學論文集》等三十多部專著和百餘篇論文。曾獲國傢教委高校首屆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奬等多種奬勵。
 

圖書目錄

上冊
我與敦煌學 3
敦煌學論文集序 7
敦煌學概論 11
第一講 我與敦煌學 11
第二講 敦煌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價值 28
第三講 敦煌經捲簡介(上) 44
第四講 敦煌經捲簡介(下) 60
第五講 敦煌藝術內容簡介 80
第六講 敦煌捲子的研究方法 91
敦煌——偉大的文化寶庫 115
自序 115
一 敦煌簡史 144
二 敦煌石室 149
三 敦煌學 160
四 敦煌學在中國學術上的價值 173
五 敦煌的造型藝術 199
六 敦煌的佛教經典 220
七 敦煌的道傢經典 231
八 敦煌的儒傢經典 241
九 敦煌的史地材料 254
十 敦煌的語言文學材料 266
十一 敦煌的科學材料 284

下冊
敦煌經捲在中國文化學術上的價值 321
一 佛經 324
二 道傢經典 326
三 儒傢經典 328
四 韻書發現 330
五 文學 332
六 史學 334
結尾 336
瀛外將去敦煌所藏韻書字書各捲敘錄 337
吳彩鸞書切韻事辯及其徵信錄 375
敦煌小識六論 387
一 敦煌藝術之變化 387
二 莫高窟小識 395
三 藏經洞與經捲 399
四 敦煌經捲 400
五 道教經典 402
六 敦煌雜識 405
讀王靜安先生曹夫人繪觀音菩薩像跋 409
羅振玉補唐書張議潮傳訂補 413
一 413
二 422
三 427
四 435
敦煌造型藝術 439
一 畫 440
二 塑像 452
敦煌學必須容納的一些古蹟文物 457
一 漢晉竹木簡 458
二 絹與紙 462
三 軍用器物 463
四 雜器 463
後記 46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所傳達齣的學術氣息,並非是闆正的教科書式語言,而是充滿瞭探索的樂趣與發現的驚喜。作者在行文中,時常穿插著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獨到見解,以及在研究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思考。這種“有人情味”的學術錶達,讓我感覺仿佛在與一位博學的長者進行深入的交流,他不僅分享知識,更分享瞭他思考問題的方式與過程。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處理一些爭議性問題時所展現齣的審慎態度,他能夠客觀地呈現不同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自己的分析,這種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令人肅然起敬。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作者提齣的新穎視角所啓發,他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敦煌文化,發現那些被忽略的細節,並從中解讀齣新的意義。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學術研究並非是閉門造車的苦功,而是充滿瞭對未知的好奇與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评分

當我翻閱《敦煌學論稿 上冊》時,一股強大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這本書所探討的每一個主題,都觸及瞭敦煌文化的精髓,並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作者的文字充滿激情與洞察,他對於敦煌文物的解讀,不僅僅是錶麵的描述,更是深入挖掘其背後所蘊含的曆史意義、文化價值以及社會影響。例如,在對某幅壁畫的分析中,作者不僅詳細描述瞭畫麵人物的服飾、錶情,更從這些細節中推斷齣當時人們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甚至社會階層的劃分。這種由微觀到宏觀的視角,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有“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之感。作者的論述嚴謹而不失鮮活,他能夠將學者的理性分析與對曆史的熱情相結閤,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有深度,又不至於枯燥乏味。我從中不僅學到瞭知識,更感受到瞭他對敦煌學研究的熱愛,這種熱情極具感染力。

评分

這本《敦煌學論稿 上冊》的裝幀設計相當考究,封麵采用瞭一種復古的紙質感,觸感溫潤,米白色的底色配以古樸的隸書書名,隱約透齣曆史的厚重。當我第一次翻開它,便被一股濃鬱的書捲氣所吸引。紙張的質感也非常好,柔韌而不易破損,印刷清晰,字跡工整,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內頁的排版也頗為用心,留白恰到好處,使得整體視覺效果十分雅緻。我尤其欣賞的是它對細節的把控,例如書脊的縫綫處理,緊密牢固,預示著這是一本可以長期珍藏的書籍。封底的介紹語言簡意賅,卻充滿瞭學術的嚴謹和對敦煌文化的深情。作為一個對古代文獻和曆史文化略有研究的讀者,我深信這樣一本用心製作的書,其內容必然是經過瞭作者的精心打磨和反復推敲的。單從其外在的呈現,就足以讓人感受到作者和齣版社對敦煌學研究的尊重與投入,這無疑為我即將開始的閱讀之旅奠定瞭良好的心理基礎,也讓我對書中所蘊含的學術價值充滿瞭期待。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令人印象深刻,它並非是簡單地將零散的論述堆砌在一起,而是呈現齣一種清晰而富有邏輯的脈絡。作者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的思路,從宏觀的敦煌學概況入手,逐步深入到具體的文化、藝術、宗教、社會等多個層麵。每一章、每一節的轉換都顯得自然而流暢,仿佛是一條條清晰的脈絡,將繁雜的敦煌學知識串聯成一個有機整體。我尤其贊賞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對史料的運用方式。它們並非是孤立的呈現,而是被巧妙地融入到作者的論證之中,成為支撐其觀點的有力證據。而且,作者在闡釋復雜概念時,往往會運用形象的比喻或者清晰的類比,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敦煌學的讀者,也能相對容易地理解。這種精巧的結構設計,以及嚴謹的論證方式,充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卓越的組織能力,讓整本書的閱讀體驗既有深度,又不失流暢性。

评分

從拿到《敦煌學論稿 上冊》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蘊含的深邃與宏大所震撼。這本書不僅僅是紙張和文字的堆砌,它更像是一扇通往韆年敦煌的時光之門,引領我穿越時空的界限,去感受那段璀璨的曆史。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字裏行間流淌著對敦煌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我仿佛能看到那個繁華的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聽到駝鈴聲聲,看到各民族文化的交融與碰撞。書中提及的許多細節,如壁畫的色彩變化、經捲的文字風格、佛教藝術的演變等,都讓我對敦煌文化的豐富性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並非僅僅羅列史料,而是將枯燥的學術研究轉化為生動的故事,讓我沉浸其中,仿佛親曆瞭那些曆史事件。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曆史的知識,更是對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一種思考,對文化傳承的價值的肯定。閱讀過程中,我數次停下來,反復品味其中的論述,那種對知識的渴望與滿足感,是其他形式的閱讀所難以比擬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