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社會與文化分析學係與社會學係教授。主要關注領域為傢庭研究、性彆研究、酷兒研究和性。她的作品包括《奉傢庭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mily, 1996)、《勇敢的新傢庭》(Brave New Families, 1990)、《中國的父權製與社會主義革命》(Patriarchy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 in China, 1983)。
南非在1990年代中期廢除種族隔離製度,也開啓瞭以種族、性彆、性傾嚮平等為原則的立憲之路。在種族平權的思潮下,南非1998年通過瞭《承認民俗婚姻法》(Recognition of Customary Marriages Act),認可多偶製。南非婦運想要廢除一夫多妻製,但傳統領袖力圖以保存多偶製來延續重要的傳統文化。婦運的摺衷做法,就是要求男人若想迎娶第二位配偶,需獲得原配的同意,而婚姻中每位配偶的財産權與監護權都受到保障。一夫多妻的施行現況也有其種族的界綫:白人仍多以地下情婦的方式運作多伴侶製,而黑人較常透過《承認民俗婚姻法》採行一夫多妻製。平權思潮也擴及同誌,1998年,南非憲法法庭廢除瞭懲罰同誌的性悖軌法(sodomy laws)。但幾年後,在同誌婚姻的實質修法過程中,保守基督教組織(強調同性戀不閤基督教義)以及傳統文化組織(強調同性戀並不是非洲傳統文化)聯手阻礙,使得議會在兼顧各方利益之下,並未修改原有的婚姻法,而是於2006年另立《民事結閤法案》(Civil Union Act),同誌可決定登記結婚,或民事結閤。然而,本書的田野考察顯示,南非民間歧視同誌仍深,強調黑人傳統的組織通常不認可同誌的存在,甚至不時傳齣強暴女同誌以治療其性傾嚮的惡行。
已故的威廉.G.史金納(William G. Skinner)是卓越的漢學和人類學者。一九九五年時,我跟他一起教某個研究所研討班,主題是東方和西方的傢庭和親屬關係,我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下,首次得知世上有摩梭人的存在。摩梭是中國西南方一支小巧的少數民族文化,不興婚姻這迴事,我聽得目瞪口呆。十幾年過去,我纔終於前往摩梭人住居的崇山峻嶺朝聖,以我自己半信半疑的眼睛、耳朵和心智,去觀察這套奇異的傢庭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