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生育禮俗研究

臺南生育禮俗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臺南市作為臺灣的開發最早區域之一,諸多不同時期及移民,所存留的生育禮俗是日常生活積累堆疊後的文化展現,透過禮品物件、儀式活動、社群,呈現這一個地界上的獨特在地性。

  生育禮俗是以家庭為單位來進行,由長輩主持各項活動,透過禮俗儀式的神聖性表現展演,家庭成員進而凝聚親密情感,情感受庇護而心靈安定。從社會群體角度來看,許許多多的民俗活動,都要靠像家庭這樣的小團體去參與,並透過家庭來展現其民俗意涵。

  透過家庭生育禮俗的歷時性觀察,可以看見不變的時間概念及可變的動態社會文化,而這些不變與可變之間,都藉著各式各樣的禮俗來處理銜接。禮俗讓個人或人群在面對生命的轉折及生活的改變時,有規可循,有跡可蹈,有代代傳承習俗可以禮奉遵行,這規矩習俗就是禮俗賴以建構的天人發展常模。

  家庭維持運作並不像國家機器這麼結構或制度化,而是以一種相較鬆散及可再塑的存在模式來維持,只要能夠和諧運作,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因應社會的多元變化,家庭禮俗自然會表現出存與變的動態平衡。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建昇


  後山台東出生,祖籍台南市將軍區北埔(四埔吳)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
  曾任台南縣文化局文化資產課課員、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執行秘書
  現任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主要從事台南地區文史調查相關研究,博士論文為《道光三年以前台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歷史變遷之研究》,著有《台南北極殿》、《二鯤鯓砲台》等專書,並著有〈日治以前關廟地區的歷史發展〉、〈清代喜樹地區周圍歷史發展之初探〉等四十餘篇論文,曾主持《後壁崁頂射火馬民俗活動調查計畫》(2018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委託)、臺江地區文史資源調查及應用規劃研究(三)(2014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等研究計畫,並參與《新港奉天宮志》、《新營太子宮羅天大醮志》、《七股鄉志》等廟宇鄉鎮聚落志書之撰寫。

陳志昌

  大學念的是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醫院臨床工作浮沉,後轉往臺南大學臺南文化研究所就讀,研究臺灣人民生活及民俗醫療文化。畢業後,在研究領域及公職往來。

  曾撰寫《東山鄉志》中社會、拓墾篇章,論文作品收錄於《山味、海味、臺灣味:臺灣飲食文化歷史》一書,並有多篇論文發表,曾任教於高苑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國立空中大學。現為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繼續研究生活文化。

 

圖書目錄

局長序 留下生命禮俗的運作軌跡
作者序 細數養兒育女的文化內涵 吳建昇
作者序 孩子們教會我的事 陳志昌
 
第一章  前言
一、家禮與風俗概說
二、人際往來編織的社會脈絡
三、人神共力護庇孩幼
 
第二章  生育禮俗的歷史與地域特色
一、歷史文獻中的臺灣生育禮俗
二、臺南各地域的生育禮俗特色
三、現代生育禮俗的存與變
 
第三章  生產前後的禮俗
一、婚禮祈願的禮俗
二、出產期的懷胎俗
三、出產期的安產俗
 
第四章  週歲前的禮俗
一、誕生後禮俗--報酒報喜、三朝洗兒、催(斷)臍
二、誕生後禮俗--謝神、拜公媽、號名、貺禮壓米
三、誕生後禮俗—做月內、滿月、剃頭、四月日、度晬
四、誕生後禮俗—排八字、飼囝習俗禁忌、飼囝歌諺、翕相
五、做四月日
六、做度晬
 
第五章  十六歲成年前保育風俗
一、孩童期保育風俗內容
二、成年禮風俗
 
第六章  結論
一、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傳承
二、人情交陪與傳統儀禮
三、天人祈願合一之悠悠
 

圖書序言

號名
 
姓名對個人而言,是一種稱謂,也是種用來鑑別他我的符號象徵。「姓」是血緣家族對外的標識,是社會群體與群體之間區分的符號,是人賴以行世不可動的;「名」是對血緣家族內,區分長幼尊卑的稱呼,是親族個人對個人之間劃分的標識,可因不同身分而有新增,是可動的。所以「姓」與「名」可用來稱呼提點人際溝通,而這可動與不可動之間,更蘊藏著人際互動及社會階層關係。正因為一個人的姓名是自誕生後即給予稱呼,民俗上多認為有其需遵守之生育禮俗,因此也存在著一些禁忌與避諱,而這些禁忌與避諱自然演變成對取名時的隱誨及避忌。
 
傳統漢人社會認為人的誕生,蘊涵著與生俱來的自然力量,依照其出生時間的序位,可以列出生辰四柱,排出八字干支,而這些八字中,各自具有陰陽及五行屬性,這是傳統漢人社會認知的人體小宇宙對比自然大宇宙的思想延伸,而這些思想在後世命理學家建構的理論中,是可以對應到個人的命、運、風水、陰德、讀書、名、相等關係之中。自此一個沒有名字的自然人,將會變成一個有姓有名的社會人,所以「命名」也是生育禮俗中,相當重要的一個階段。臺灣人如何命名,尤其是針對新生兒命名分類,臺灣慣習研究會出版的《臺灣慣習記事》有簡略提及,新樹〈有關懷孕及分娩之雜話(續)〉一文提到:
 
命名:為嬰兒命名,多在出生後第三日,或在當日者,並無特別規定之日期,而為其嬰兒命取之名,俗稱乳名(乳名之外,亦有另取命名字者,此係及至幼童初入學,由讀書先生依典故為之撰取者),一般命取乳名似不甚用意,多隨意命取,即所謂:「儘採號」(即隨便取之意)。
 
新樹觀察到一般民眾在新生兒出生後取乳名的過程,乳名之外,另有入私塾讀書後所取的讀冊名,此一文所敘述的命名方式可見家人對於孩童在家中所使用的乳名命取的隨性態度。對於臺灣人命名新生兒的分類方式,片岡巖列舉7 項,是為依景色、地名、應夢、神托、厭勝、假物、典故等命名方法。鈴木清一郎則將臺灣人命名的方式擴充分成五行命名、倫序命名、觸景命名、指定命名、應夢命名、託庇命名、厭勝命名、型態命名、賦性命名、假物命名、美詞命名或典故命名、照父母希望和其他用意的命名、查媒嫺(女婢)命名等13 細項。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