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個案督導

心理諮詢個案督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心理谘詢
  • 督導
  • 個案分析
  • 臨床心理學
  • 谘詢技巧
  • 倫理
  • 專業發展
  • 心理治療
  • 實務
  • 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不同階段的諮詢師會遇到哪些問題?督導又是如何幫助他們的?

  諮詢師和督導師都是為受心理所苦的來訪者,努力解決問題的專業者。而諮詢師和督導師之間,是帶有輔助性和評估性,以利提升諮詢師的職業能力,並且有監管諮詢效果、關注倫理規範為目的,兩者是建立在互相信任和協調的關係上,針對個案的情況來做討論和評估。

  接受督導是新手諮詢師成為一名閤格諮詢師的必經之路,接受督導的諮詢師和來訪者都有更明顯的積極影響,對個案處理會更加有效。督導師也是諮詢師成長的一個契機,良好的督導體驗可以提供諮詢師更好的力量,包括情感和技術方麵,幫助新手諮詢師麵對來訪者的時候不會慌亂。

  督導師有時候會被當成是老師+教育者+精神導師…的身分,但為瞭完成目標,督導師應恪守兩個核心原則:一是為來訪者的福祉工作,二是為瞭提高諮詢師的專業諮詢能力。與這兩點有直接關係纔應該進入到督導工作,明確瞭解自己的專業角色和工作邊界是非常重要的。

  諮詢師的成長道路是非常艱辛的,因為諮詢師是幫助他人的一項職業,想要幫助來訪者,諮詢師和督導師的互動和體驗是至關重要。本書第一部分呈現精神分析的督導視角,第二部分敘述諮詢新手的眾多個案,第三部分是電話諮詢個案。不管你是諮詢師或督導師、想尋求專業心理援助的人、對心理諮詢有興趣的人,本書都能給予你良好的幫助。
 
探索人類心靈的復雜交織:一部深度剖析人際關係與內在成長的著作 導語: 我們每個人都行走在由無數次互動、選擇和內心掙紮交織而成的迷宮之中。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既是滋養我們前行的源泉,也常常是我們睏惑和痛苦的根源。理解這些復雜的情感動力,掌握有效溝通的藝術,以及如何在自我與他者之間找到平衡,是實現真正內心自由的關鍵。本書並非一本關於傳統心理谘詢理論的教科書,而是一部深入剖析人類經驗、聚焦於關係本質與個體成長的深度探索之作。它旨在為所有對“人之所以為人”充滿好奇的讀者,提供一個觀察、理解和實踐的全新視角。 第一部分:關係的鏡像——從初識到深層聯結的迷霧 人類社會是一個由錯綜復雜的關係網絡構成的巨型生態係統。本書的開篇,將引導讀者審視我們生命中那些最基本、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連接——傢庭、友誼、職場中的閤作與競爭。 1.1 關係中的“隱形契約”: 我們常常在無意識中與他人簽訂瞭某些“契約”。這些契約可能是關於角色定位、情感付齣、權力分配,甚至是關於如何錶達憤怒與愛意的潛規則。一旦這些契約被打破或被誤讀,衝突便會隨之産生。本書將通過一係列引人深思的案例場景,剖析這些“隱形契約”是如何塑造我們的日常互動的。我們不會去批判這些契約的對錯,而是探究它們是如何從我們的成長經曆中滋生,並如何製約瞭我們當下關係的自由度。重點在於識彆,而非指責。例如,一個長期扮演“照顧者”角色的人,如何在關係中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長期壓抑,以及如何重新協商這些無聲的約定。 1.2 情感的傳遞與失真: 語言是錶達的工具,但情感的傳遞遠不止於文字。眼神的微小閃爍、身體姿態的僵硬或放鬆,都攜帶瞭豐富的信息。本書將深入探討“情感共振”的機製,以及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是如何因為個體的防禦機製、過往創傷或文化背景而發生失真。我們將分析“為什麼我明明錶達瞭愛意,對方卻感受到瞭指責”這一普遍睏境,並提供一套觀察和校準情感信號的實用方法論。這包括對“元溝通”(關於溝通的溝通)的敏銳捕捉能力訓練。 1.3 邊界的藝術:自我保護與開放的平衡點: 健康的邊界是關係得以長久維係的基礎。然而,邊界的設定往往是一個搖擺不定的過程——太鬆散則自我耗竭,太緊綳則隔絕瞭他人的靠近。本書將詳細闡述“軟邊界”與“硬邊界”的差異,並結閤真實的人際衝突場景,展示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空間和價值觀。我們將探討“界限模糊”的危險性,例如,如何分辨“同理心”與“過度捲入”之間的區彆,以及在麵對拒絕或批評時,如何不將這些外部反饋內化為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第二部分:內在地圖的繪製——自我探索與韌性的構建 人際關係的波動,最終都會投射到個體的內心世界。要理解外在的紛擾,必須先繪製清晰的內在地圖。這一部分側重於深入個體的心靈結構,探究驅動我們行為的深層動機。 2.1 陰影的邀約:那些我們不願承認的部分: 卡爾·榮格提齣的“陰影”概念,是理解人類復雜性的核心工具。它不是單純的“壞”的部分,而是我們為瞭適應社會規範或避免痛苦而壓抑下來的、未被承認的特質、欲望和潛力。本書不滿足於理論介紹,而是通過一係列具體的“自我對話練習”,鼓勵讀者安全地麵對這些被放逐的內在麵嚮。例如,一個極度追求完美的人,其“陰影”中可能潛藏著對失控的深切恐懼和對隨性的渴望。我們將討論如何將陰影的能量,轉化為建設性的生命力,而不是任由其在潛意識中製造破壞。 2.2 敘事的重塑:從受害者到行動者的轉變: 我們對過去經曆的“講述方式”,決定瞭我們當下的感受和未來的可能性。我們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但很多時候,我們不自知地被自己設定的“受害者敘事”所睏。本書將聚焦於“敘事療愈”的實踐應用。這不是要求遺忘痛苦,而是改變我們賦予痛苦事件的意義。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那些限製性的核心信念(如“我不夠好”、“世界是不安全的”),並逐步用更具賦權性的、反映瞭當下現實的新敘事取而代之。這是一個關於“選擇性記憶”的哲學探討,旨在激活個體的能動性。 2.3 情緒的代謝:從反應到迴應的飛躍: 情緒並非敵人,而是身體發齣的復雜信號。很多時候,我們被情緒“劫持”,做齣衝動或事後後悔的反應。本書將詳細描述幾種常見的情緒陷阱(如“羞恥感循環”、“比較焦慮”),並提供一套詳細的“情緒代謝”技巧。這些技巧著重於建立情緒與行為之間的“緩衝時間”,教導讀者如何在強烈的情緒湧現時,學會“觀察”而非“成為”情緒本身。關鍵在於發展一種對內在生理信號(心跳加速、呼吸變淺等)的清晰覺察能力,將情緒視為信息,而非指令。 第三部分:意義的追尋——在不確定性中錨定價值 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許多人麵臨著意義感的流失。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目光投嚮超越日常瑣事的宏大命題——我們為何而活? 3.1 價值澄清:錨定人生的指南針: 當外部世界的標準不斷變化時,明確的個人價值觀就成為指引方嚮的指南針。本書提供瞭一套嚴謹的“價值排序和衝突解決”練習。我們探討的不是那些宏大、空泛的詞語(如“誠實”、“成功”),而是這些價值在具體生活場景中的體現與權衡。例如,當“職業發展”與“傢庭陪伴”的價值發生衝突時,如何依據自己的最高排序做齣取捨,並為這一取捨負責。 3.2 麵對不完美與虛無:接納生命的必然性: 成長往往伴隨著對生命中一些不可避免的方麵——如痛苦、損失、死亡和不完美——的接納。本書不迴避這些沉重的主題,而是將其視為生命豐富性的組成部分。我們將引入“存在主義視角”,探討如何在明確自己無法控製的事實麵前,依然能找到行動的動力和深度。這是一種對“有限性”的深刻理解,它激發我們更加珍惜當下的投入與體驗。 3.3 實踐的循環:終身成長的姿態: 本書最終期望留給讀者的,不是一套固定的答案,而是一種終身學習和實踐的姿態。真正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頓悟,而是無數次微小、持續的覺察與調整所纍積的結果。我們將總結如何建立一個支持自我成長的環境,包括如何選擇那些能夠促進我們成長的書籍、交流對象,以及如何將每一次關係中的小挫摺,轉化為下一次更智慧互動的素材。 結語: 這本書是一份邀請函,邀請您深入探索您自己和您周圍世界的復雜性。它提供工具、視角和引發思考的深度材料,旨在幫助您在人際關係中更自由地呼吸,在自我探索中更清晰地看見,最終,在充滿變數的世界中,找到屬於您的穩定和意義。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嚴文華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在她近二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最為自豪的是帶齣瞭一批又一批熱愛心理學的學生。她說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她所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愛的,包括齣版這本書。

  她發錶有學術論文數十篇,在報紙雜誌上開設多個專欄,並齣版《跨文化溝通心理學》、《做一名優秀的心理諮商師》、《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心理畫2—畫中有話》、《心理畫3—我手畫我心》、《心理畫4—十年後遇見另一個自己》、《心理畫中話》等多本著作。
 

圖書目錄

前言........................................................... 26
本書的結構................................................. 26
本書是為哪些讀者準備的?................................... 27
使用本書的效率指南......................................... 28
 
第一部分 精神分析取嚮的個案督導................. 32
一、心理諮詢的設置........................................32

1、 諮詢時間的設定............................................. 34
1.1 如果來訪者遲到怎麼辦?..................................... 34
來訪者遲到................................................. 34
1.2 如果來訪者缺席或早到怎麼辦?............................... 40
來訪者缺席................................................. 40
來訪者早到................................................. 42
2、 諮詢地點................................................... 45
2.1 諮詢可以更改地方嗎?....................................... 45
諮詢改到辦公室進行......................................... 46
2.2 諮詢可以在諮詢室之外進行嗎?............................... 50
3、 諮詢費用的設置............................................. 56
3.1 諮詢師該如何設置費用?..................................... 56
收費和不收費:對諮詢師的影響是什麼?....................... 56
費用對諮詢師的影響......................................... 58
3.2 該給來訪者打摺或減免嗎?................................... 61
當來訪者要求費用打摺時..................................... 61
當諮詢費被減免時........................................... 64
3.3 應該收費還是免費?......................................... 66
選擇免費還是收費的諮詢?................................... 67
該不該免費?............................................... 68
3.4 該漲價還是忍受被剝削?..................................... 71
和來訪者談漲價............................................. 71
被來訪者剝削的感覺......................................... 74
3.5 該如何設定付費的方式及應對欠費?........................... 76
付費的各種方式及其背後動因................................. 77
遇到欠費的來訪者怎麼辦?................................... 80
4、 避免諮詢中的雙重關係....................................... 84
4.1 在大學裏如何避免心理諮詢中的雙重關係....................... 84
諮詢師和助理能形成諮訪關係嗎?............................. 84
師生關係能轉成諮訪關係嗎?................................. 88
大學可以怎樣應對諮詢中的雙重關係?......................... 90
4.2 如何避免把工作關係和朋友關係帶進諮詢中?................... 92
工作關係能轉成諮訪關係嗎?................................. 92
可以幫朋友的孩子做諮詢嗎?................................. 95
4.3 在諮詢室外和來訪者相遇怎麼辦?............................. 98
4.4 如何與當事人的傢庭成員溝通?.............................. 102
 
二、團體督導的基本設置...................................110
2.1 團體督導的基本工作原則有哪些?............................ 110
保密和分享的基本原則...................................... 110
報個案要告知來訪者嗎?.................................... 113
個案督導小組需要封閉嗎?.................................. 115
督導和被督導者之間是否要避免雙重關係?.................... 117
2.2 如何處理團體督導帶來的傷?................................ 119
督導個人風格對團體的影響.................................. 119
團體督導的邊界設置........................................ 122
 
三、對移情和反移情的督導.................................126
3.1 「來訪者把我移情為男朋友」................................ 126
3.2 「我是如何被來訪者移情為父親的?」........................ 132
3.3 如何利用諮詢師的感受來瞭解來訪者?―案例督導課上的呈現與發現.140
課堂上的現場感受.......................................... 141
課堂後的互動.............................................. 143
3.4 「我有瞭新感覺」――精神分析初學者的狀態.................. 148
 
四、對傢庭治療個案的督導.................................155
4.1 夫妻諮詢個案的督導:基本原則和構麵........................ 155
老年夫妻的諮詢特點及其構麵................................ 155
夫妻諮詢中諮詢師的定位.................................... 158
在夫妻諮詢中瞭解原生傢庭的重要性.......................... 160
4.2 夫妻諮詢個案中的諮訪三角關係.............................. 161
諮詢師的內疚感及其處理.................................... 162
丈夫和妻子在諮詢中的不同特點.............................. 164
夫妻諮詢中諮訪的三角關係.................................. 166
4.3 對兒童來訪者傢庭的觀察.................................... 168
兒童個案中的身體接觸...................................... 169
對傢庭關係的觀察.......................................... 170
 
五、邊緣性人格障礙者個案的連續督導.......................174
5.1 「我為來訪者做得太多」.................................... 174
5.2 一週內變好的來訪者........................................ 178
5.3 邊緣性人格障礙者的極化思維................................ 182
5.4 不想成為來訪者的人生導師.................................. 190
5.5 善於發現人性黑暗麵的人.................................... 194
5.6 保持諮詢師和來訪者清晰的邊界.............................. 199
5.7 諮詢師要承受住來訪者的踐踏................................ 204
5.8 來訪者編織的網............................................ 211
 
第二部分 麵接個案及督導........................ 218
一、職場問題還是傢庭問題?...............................220

1.1 個案呈現:我該如何與同事相處?............................ 220
1.2 個案督導:來訪者的內在世界與外在真實世界.................. 225
個案做得成功的地方........................................ 225
諮詢目標.................................................. 226
來訪者的故事都是真的嗎?.................................. 227
來訪者的防禦模式.......................................... 228
2.1 個案呈現:我想要改變自己.................................. 230
2.2 個案督導:夫妻關係還是工作夥伴關係?...................... 234
3.1 個案呈現:從有意失眠到真的失眠............................ 237
3.2 個案督導:心理諮詢隻是貼膏藥?............................ 241
 
二、如何安放我的婚姻與戀愛?.............................244
1.1 個案呈現:我太太有問題瞭.................................. 244
1.2 個案督導:傢庭諮詢的構麵和目標............................ 249
新手如何做傢庭諮詢?...................................... 249
新手如何捕捉關鍵資訊?.................................... 250
2.1 個案呈現:我還是愛他的.................................... 252
2.2 個案督導:嚮前走還是嚮後退?.............................. 256
先嚮後退.................................................. 257
嚮前走.................................................... 259
3.1 個案呈現:女同性戀者的失戀................................ 260
3.2 個案督導:如何與同性戀的來訪者溝通?...................... 264
誰嚮誰付費?.............................................. 264
來訪者的目標是什麼?...................................... 265
為什麼不選一個女同性戀者專傢來諮詢?...................... 266
 
三、做為成人該如何與父親相處?...........................269
1.1 個案呈現:「我想一個人過」................................ 269
1.2 個案督導:「和父親的關係如同生命中的呼吸那樣重要」........ 274
―該如何捕捉到來訪者的問題................................ 274
2.1 個案呈現:憂鬱的父親...................................... 278
2.2 個案督導:誰毀瞭他的幸福?................................ 282
扭麯的、錯位的傢庭動力結構................................ 282
重構健康的、歸位的傢庭動力結構............................ 283
傢庭動力結構更細緻的瞭解.................................. 284
穩穩地定位於諮詢師的角色.................................. 286
 
四、如何麵對學生及其傢長?...............................287
1.1 個案呈現:我是不是得瞭憂鬱癥?............................ 287
1.2 個案督導:當父母捲入孩子的諮詢時,諮詢師如何麵對?........ 291
診斷:憂鬱癥還是精神分裂癥?.............................. 291
諮詢師如何與當事人的父母溝通?............................ 292
2.1 個案呈現:我考得太爛瞭.................................... 295
2.2 個案督導:高三不僅僅意味著高考――諮詢新手需要確立諮詢目標.300
是孩子改變還是父母改變?.................................. 300
可能的諮詢目標............................................ 301
3.1 個案呈現:怕老師的學生.................................... 304
3.2 個案督導:與父親的告彆.................................... 308
諮詢師的敏銳度............................................ 308
放鬆訓練什麼時間做?...................................... 310
幼年喪父的創傷............................................ 311
告彆儀式的重要性.......................................... 312
4.1 個案呈現:我總是要發火.................................... 314
來訪者的基本資訊.......................................... 314
第二次諮詢................................................ 317
4.2 個案督導:關於初三學生的個案督導.......................... 320
新手如何麵對初中生及其傢長?.............................. 320
設定諮詢目標和計畫........................................ 321
錶達性治療的運用.......................................... 323
諮詢師的反移情............................................ 324
 
第三部分 電話諮詢個案的督導.................... 326
電話諮詢的特點............................................ 328
 
一、電話中的婚姻與戀愛諮詢...............................330
1、 諮詢師的反移情如何影響諮詢................................ 330
電話諮詢記錄.............................................. 330
改變丈夫纔能改變婚姻?.................................... 335
諮詢師手記................................................ 336
2、 該不該去看前公婆?........................................ 338
3、 是丈夫的冷戰,還是妻子不敢錶達?.......................... 344
4、 情緒第一,事實第二........................................ 351
電話諮詢紀錄.............................................. 351
 
二、電話諮詢中的孩子們...................................356
1、 孩子不願上學,原因在於夫妻關係?.......................... 356
2、 兒子變瞭.................................................. 364
3、 不關心女兒離傢齣走的母親.................................. 369
4、 好奇的少年................................................ 374
5、 被人欺負的爸爸............................................ 381
 
三、該如何做齣癥狀的判斷?...............................389
1、我是不是得瞭精神分裂癥?................................... 389
2、真的是神經癥嗎?........................................... 395
 
四、電話熱綫的影視分析...................................401
1、防止自殺電話熱綫怎樣開展工作?............................. 401
2、和當事人的初步接觸......................................... 401
3、和當事人深入溝通........................................... 406
4、危機的評估和處理........................................... 407
5、麵對臨終時刻............................................... 412
6、如何處理危機電話?......................................... 413
 
後記.....................................................416
我從督導中學到瞭什麼?........................................ 417
接受我督導的諮詢師的迴應...................................... 419
 

圖書序言

自序

  再看自己三年前的書稿,發現瞭其中的很多不足,但由於隻是繁體版而不是修訂版,無法在這個版本中進行大的修改。這種遺憾本身說明我在變化,對原先的資料已有瞭更深的理解,或者有瞭新的視角。確實如此,這三年期間,我參加瞭中美精神分析聯盟督導班的學習,參加瞭第四期中國註冊督導師培訓項目。我自己繼續接受個彆督導和團體督導,同時我也督導更多個人和團體。這些經曆使得我對督導工作有瞭更多的理解。在我目前的書中,缺乏對督導協議和督導師角色的描述,我想做一些補充,把這些理解分享給繁體版的讀者。

  花時間和督導師協商並簽訂督導協議
    
  我遇到的一些被督導者,在督導的第一次,就迫不及待地討論個案資料,希望督導師馬上給自己非常具體的建議,有的時候甚至希望督導師手把手的教自己每一句話該怎麼說。這有可能是因為被督導者是在遇到睏難之後纔去找的督導師,所以會有非常急迫的問題需要解決,督導師在一開始就被界定為「救火隊長」,受命於危難之中,要幫助被督導者力挽狂瀾。
    
  而我想說,這種節奏不是督導工作開展的最佳節奏。就像諮詢當中諮詢師要和來訪者建立關係一樣,督導關係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的。督導關係的建立是需要時間和空間的,如果雙方沒有花時間來做相互瞭解,沒有對督導目標的協商,直接進入到個案的細節當中,就像步入森林而不帶指南針。我建議最好用一到兩個小節的時間,來討論和簽訂督導協議。

  督導協定的基本內容包括以下方麵:
    
  一是雙方的專業訓練背景和實踐經驗,包括學習經曆,諮詢與督導理論背景,受訓經曆,之前接受過的督導經曆。僅僅是討論這個部分,有時候雙方就會發現,其實彼此不太適閤,有可能是在受訓背景上相差太大,或完全沒有交集。但有時候,即使雙方的受訓背景完全不同,被督導者也有可能希望接受跨流派的督導,比如我就曾經收到過認知行為流派諮詢師的督導要求,因為他想瞭解在個案中移情和反移情的部分,以增強他對個案理解的穿透力。雙方背景的部分應該以透明的方式呈現齣來,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督導工作的內容、方式和風格。督導師需要和被督導者講清楚,瞭解這些資訊不是為瞭評價或炫耀,而是雙方工作的基礎,需要以事實為基礎。曾經有一個受督導者,在談及自己的受訓背景的時候,一口氣說瞭十幾個流派的名稱,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沒有能力督導他,但是當我問及他接受瞭多少時數的訓練時,他的迴答是「聽過一次講座」、「參加過一次工作坊」,我纔理解到:他其實有很多擔心,擔心自己塑造齣來的形象不夠專業,當我嚮他解釋瞭解受訓背景的資訊隻是我們工作的基礎時,他明顯鬆瞭一口氣。
    
  二是對勝任力的評估和迴饋。在傳統的督導工作當中,督導師更多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工作,我之前的工作也是這樣展開的。而現在,通過學習,我瞭解到可以更加結構化地展開自己的督導工作,比如運用勝任力模型評估督導師和被督導者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及價值觀(Falender, et.al.,2004)。評估可以在督導開始的時候做,還可以在督導過程當中定期做,雙方可以提前約定評估的時間,比如說督導二十次或者二十次以上,或者督導三個月或半年。圍繞勝任力模型,當瞭解被督導者當下的狀態,以及未來應該努力的方嚮,這為督導工作提供瞭穩定的框架。而且評估可以是雙嚮的,不光是對被督導者的評估,督導師同樣也可以用勝任力模型來進行評估,這更有利於雙方建立平等的、閤作的督導關係。
    
    三是對當下督導目標的設定。對於新手來說,在督導過程當中,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如果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很有可能隨心所欲,想到什麼說什麼,雖然很自由、很靈活,但有時候缺乏結構化,缺乏明確的方嚮,督導工作需要很長的時間纔能夠看到效果。在評估的基礎之上,設定當下的督導目標,有利於雙方明確在特定階段內督導工作的重點,一旦督導目標達成,可以重新進行調整,設定新的督導目標。
    
  四是對工作方式的討論,包括督導頻率、時間、地點、費用、聯絡方式、請假方式、提交個案報告的方式、格式等,雙方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雙方對彼此的期待等。對這些細節的明確,可以掃清後麵督導工作當中因溝通不暢而帶來的障礙,在督導開始之初,就明確可以如何展開工作、怎樣展開工作,不是在問題發生之後纔去解決,而是溝通在前、預防更多問題發生。
    
  雖然討論督導協定需要花費時間,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時間是值得的。

  明確督導師的作用與角色
    

  在不同的理論當中,對於督導師的角色,有不同的看法。對督導師的作用,有一些共識:保護當事人;專業入門把關;對被督導者進行評估;把控關係;提供知識和技能;傳遞價值觀。在督導關係方麵,有學者提齣應建立雙邊性的、閤作性的督導關係。而在中國文化中,督導關係常被看作是單邊性的、等級性的。我至今仍然記得在我參加中美精神分析聯盟連續培訓專案時的經曆:有一次上團體督導課的時候,一名同學直接對督導師錶達不滿,說:「我對你很憤怒。」老師不僅沒有憤怒,反而在課後約談這位同學,讓其有更多錶達。我當時非常震驚:學生居然可以當麵跟老師錶達不滿!而老師居然說這是可以討論的!這不是典型的中國式師生關係。典型的中國式師生關係是等級性的、有尊卑的,我發現在中國原有的關係當中,找不到可以用來比擬督導關係的:它比師生關係、師徒關係更具有平等性,更少等級性。對於一些督導師來說,建立等級性的、自上而下的關係,是更舒服的、更自然的,而對於有些督導師來說,他們會嘗試建立平等的、閤作的、雙嚮的督導關係。被督導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需要,來選擇適閤自己的督導關係。

  在我的督導經驗當中,我發現諮詢新手常有一種傾嚮性,希望自己的督導師是多種身份和角色的綜閤體,最好督導師能夠身兼多任:督導師+ 諮詢師+ 老師+ 師父+ 教育者+ 精神導師……但為瞭完成督導目標,督導師需要明確自己的專業角色:督導師不是諮詢師,督導師不是精神導師。有時候督導師可能需要手把手地教,需要講一些理論,所以會有老師、師父和教育者的角色,但這些不是最主要的角色。督導師需要恪守兩個核心職責:一是為瞭來訪者的福祉而工作,二是為瞭提高被督導者的諮詢能力。隻有與這兩點發生直接關係的內容纔應該進入到督導工作,否則就不應該在督導工作當中被涉及。比如說關於被督導者的個人議題不是督導應該討論的內容,但如果在諮詢過程當中,被督導者個人未完成的核心議題被強烈的激起,嚴重影響瞭諮訪關係,督導師可能需要從對來訪者的影響的角度,和被督導者討論他的個人議題,但這種討論是剋製的、被限定範圍的,被督導者更多的個人議題的部分,需要和自己的體驗師去討論。對於督導師來說,明確自己的專業角色和工作邊界,是非常重要的。

  在專業道路上前行
    
  諮詢師的成長道路是一條非常艱辛的道路,因為諮詢師是用自己作為助人的工具,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不藉外物而唯有用其心。而在修通自我的過程中,如果全憑一心之力,不僅是孤獨的,有時也是危險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像榮格那樣,深入到自己內心最深層次的地方,又能全身而退,即使是榮格,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曆瞭兩三年的停擺,辭瞭教職,不接個案,閉門謝客。在我自己的受訓經曆當中,我覺得最為幸福的時光,莫過於身後站著兩個人,左有諮詢師,右有督導師,同時前有各門課程的授課老師,後有一同學習的同學。而和督導師的共同工作,特彆是和個人督導師的工作,是讓我的諮詢功力大漲的時候。要想幫助來訪者,要想促成來訪者的轉化,促成來訪者的生命從僵化到流動,諮詢師自己需要先體驗這一切,不論是和自己的諮詢師工作時體驗到,還是和自己的督導師工作時體驗到,或是自我成長的時候體驗到。
    
  我自己遇到的年齡最大的督導師是九十多歲,以九十高齡,他仍然和來訪者、和諮詢師一起工作著,仍然在學習著,如果不是他的電腦技術太差,我會忽略他的年齡。我在他的身上看到心理諮詢是可以做一輩子的事業。
    
  在諮詢行業已經工作瞭二十年,我仍然是一個學生。這可能也是從事心理行業諮詢的一個好處:永遠有新的東西吸引著你。我們可以共同前行。
    
  最後送一幅我自己的畫給繁體版的讀者。這幅畫的題目叫《流動》。畫裏不光有顔色的流動,還有形狀的流動。就像良好而健康的督導關係也是流動的、雙嚮的、閤作的。隻要是流動的,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諮詢中、督導中莫不如此。

  參考文獻
  Falender,C.A., Cornish,J.A., Goodyear,R., Hatcher,R., Kaslow,N.J.,
  Leventhal,G., Shafranske, E., Sigmon, S., Stoltenberg, C., & Grus C: (2004).
  Defining competencies in psychology supervision: A consensus statement. Journalof Clinical Psychology, 60 (7), 771–785.

推薦序

  我第一次接觸文華是在二○一三年的十月,她當時發瞭郵件給我。彼時她是CAPA 第一年基礎培訓專案的學生。她對培訓提齣瞭一些建議,包括翻譯更多的精神分析方麵的書。我讓她負責組建一支翻譯團隊,她馬上行動起來。我以為她是一個資曆很淺的年輕人,誰知二○一三年十一月我們第一次見麵時,我纔發現我錯瞭:她已經是一位副教授,而且齣版瞭十多本書。盡管十分忙碌,她還是非常願意為精神分析在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我一點也不驚訝她後來成為瞭上海CAPA 聯閤會的主席。
    
  這本書是她過去二十多年教學經驗以及她在過去兩年裏CAPA 學習的總結。她有自己獨特的方法督導學生做個案,同時她也體驗瞭CAPA 的老師們如何督導她的臨床個案。很遺憾由於我的中文水準所限,我無法讀懂她的整本書,但從那些已翻譯成英語給我的部分,我看到這本書所有的個案都是鮮活的、直接來自生活的。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本土的諮詢師和督導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與來訪者和被督導者工作。
    
  本書的第一部分作者呈現瞭精神分析的督導視角。作者用瞭四個章節來討論諮詢的基本設置:時間、地點、費用和關係。這些對精神分析和精神分析的治療都是基本而重要的。她同時還強調諮詢師與來訪者麵對麵工作時的感受、觀察、移情和反移情。這些對精神分析新手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她還呈現瞭對一個個案長程的督導,是一個邊緣性人格障礙來訪者的個案。對新的諮詢師來說,這是一個很棒的、瞭解來訪者與諮詢師互動的例子:邊緣性人格障礙來訪者如何迅速地從一端變到另一端,諮詢師如何在督導的幫助下保持穩定性。
    
  在書的第二和第三部分,作者呈現瞭諮詢新手的很多個案。我知道中國對諮詢師的培訓體係與美國完全不同,但我意識到不同的體係可以同樣發揮作用,對諮詢新手是很大的幫助。這些諮詢新手很勇敢地呈現瞭自己的個案。我相信其他諮詢師能從這些細節的個案報告和督導中學到東西。
    
  我知道當下中國很多諮詢師沒有機會獲得個人或團體督導的機會,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那些需要督導但尚未得到督導的諮詢師。

  Elise Snyder,醫學博士
  中美精神分析聯盟的創始人和主席
 耶魯大學醫學院臨床副教授
美國精神分析協會執行委員
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會員
二○一五年十一月

圖書試讀

第一部分 精神分析取嚮的個案督導
 
一、心理諮詢的設置
 
二、團體督導的基本設置
 
三、對移情和反移情的督導
 
四、對傢庭治療個案的督導
 
五、邊緣性人格障礙者個案的連續督導
 
一、心理諮詢的設置
 
1 諮詢時間的設定
 
1.1 如果來訪者遲到怎麼辦?
 
對精神分析流派來說,時間是諮詢設置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圍繞著時間,可能會齣現各種狀況,最常見的有以下情況:來訪者遲到,來訪者缺席,或來訪者早到,或來訪者要求更改時間等等。遇到這些狀況,諮詢師該如何處理?以下用團體督導的方式呈現對這些狀況的討論。
 
來訪者遲到
 
諮詢師張傑很苦惱地問督導:「我的來訪者遲到瞭,我很糾結:是按約定的時間準時結束呢,還是多給她一些時間?我知道您可能說應該準時結束,可是我非常擔心來訪者會因此而不高興,會對我生氣,甚至不再來諮詢瞭。」
 
督導被逗笑瞭:「我還沒有迴答,你就替我迴答瞭。可能在我迴答之前,我需要先問一些問題:來訪者是因為什麼原因遲到瞭?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遲到的?她遲到多久?你們在諮詢中是否討論到遲到?她以前是否遲到過?你們的信任關係、移情關係目前是怎樣的?諮詢已經進行瞭多少次?」
 
張傑吃驚地說:「遲到居然和這些有關!那我來想一想。來訪者遲到十分鍾,她說是由於塞車,進來後道歉瞭。我們沒有在諮詢中討論過遲到,因為這是她第一次遲到。我覺得我們有基本的信任,但上一次諮詢她的感受可能不好,因為我有麵質她的防禦機製,當時她就馬上否認瞭。移情關係,我覺得她把我投射成她的爸爸,應該是負性移情,因為她和爸爸的關係很不好。目前諮詢是第十一次。我們約定先做三十次。」
 
督導把問題拋給大傢:「你們怎麼看這個問題?」
 
一位參加者說:「如果是我,我可能會延長十分鍾,因為這位來訪者不是故意遲到的,是由於客觀原因,而且她以前從來沒有遲到過,是第一次遲到,我願意嚮她錶示我的善意。十分鍾本身也不是很長,補給她也沒有什麼。」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心理谘詢個案督導》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谘詢技巧的書,更是一部關於谘詢師自我探索和專業成長的史詩。它細膩地描繪瞭谘詢師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經曆的迷茫、挫敗,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督導,穿越這些障礙,蛻變成一位更成熟、更有智慧的專業人士。我尤其被書中對於“依賴與獨立”在督導關係中的動態平衡的論述所吸引。作者巧妙地運用瞭發展心理學的理論,解釋瞭谘詢師在不同成長階段對督導的需求是如何變化的,以及督導師如何適時調整自己的支持方式,既給予必要的指導,又不剝奪谘詢師獨立思考和決策的空間。書中的討論,讓我對“信任”在督導關係中的重要性有瞭更深的體會,一個安全的督導環境,是谘詢師敢於暴露自己弱點、探索內心衝突的前提。我曾經曆過一段感覺督導師過於嚴厲、讓我感到壓力的督導經曆,這本書讓我明白,這種感受並非偶然,而是督導關係動力學的一種體現,而有效的溝通和邊界的設定,是化解這些潛在衝突的關鍵。它讓我對如何主動地與督導師溝通自己的需求,以及如何識彆一個“好”的督導關係,有瞭更清晰的認知。

评分

《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啓發和思考。它以一種極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姿態,探討瞭督導的多元化和個性化。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不同谘詢取嚮的督導特點”的分析。作者並沒有試圖將所有取嚮統一,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理論取嚮下,督導的側重點和方法可能存在的差異。這讓我更加理解,選擇一個與自己谘詢取嚮相符的督導師,是多麼重要。它讓我不再拘泥於某種固定的模式,而是能夠更加靈活地去探索適閤自己的督導風格。書中對“督導中的危機處理”的探討,也讓我感到非常實用。在谘詢工作中,難免會遇到突發事件和危機情況,如何在督導中學習和演練如何應對這些情況,是保障來訪者安全,也是提升谘詢師應對能力的關鍵。它提供瞭一係列詳細的步驟和注意事項,讓我感覺更加有準備,不再麵對危機時手足無措。這本書讓我明白,督導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它需要理論的指導,也需要實踐的磨練,而這本書,為我提供瞭最寶貴的寶藏。

评分

《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是“乾貨滿滿”的寶藏。它以一種極為係統和深入的方式,剖析瞭督導的各個層麵,讓我對谘詢師的成長有瞭全新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督導師的自我成長”的關注。作者並沒有僅僅將督導師視為“指導者”,而是強調瞭督導師自身的持續學習和反思,以及如何通過督導工作,實現自身的專業精進。這讓我明白,一個好的督導,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學習者。書中對“案例概念化”在督導中的作用的詳細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清晰的案例概念化,是有效谘詢的基礎,而在督導中,如何通過與督導師的閤作,不斷 refine 和深化自己的案例概念化,是提升谘詢能力的關鍵。它提供瞭一係列思考框架和方法,讓我能夠更有條理地去理解來訪者的問題,並製定更具針對性的乾預計劃。這本書讓我明白,谘詢不僅僅是“做”件事情,更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而督導,正是幫助我們提升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徑。

评分

讀完《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踏上瞭一段深入內心探索的旅程,而這本書就是那張細緻入微的地圖。它不僅僅是提供理論框架,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導師,用生動、貼切的案例,引導我一步步理解督導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種種情境。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尤其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呈現問題,而是深入剖析瞭谘詢師在麵對復雜個案時可能齣現的認知偏差、情感捲入,以及如何通過督導來識彆和化解這些挑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邊界”的處理,它並沒有給齣僵硬的規定,而是強調瞭靈活而堅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護來訪者和谘詢師自我的同時,創造一個安全而有效的治療空間。此外,書中的實踐建議也極具操作性,比如如何設計有效的督導計劃,如何評估谘詢師的成長,以及如何處理督導關係中的動力學,這些都為我提供瞭寶貴的實踐指導。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聯想到自己過往的谘詢經曆,書中提齣的某些觀點,猶如醍醐灌頂,讓我對曾經睏惑不解的時刻有瞭新的理解。它讓我明白,谘詢不僅僅是技巧的運用,更是谘詢師自身成長的過程,而督導正是支撐這一成長的關鍵環節。這本書讓我對“督導”這一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簡單的“教導”或“監督”,而是一種共生、互助、共同成長的夥伴關係。

评分

《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本“谘詢師的修煉手冊”。它不僅僅教授方法,更強調“為道”。我曾經將督導理解為“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而這本書讓我明白,督導更是一個“培養谘詢師品格”的過程。書中的“谘詢師的自我關懷”章節,讓我感觸頗深。在繁忙的谘詢工作之餘,谘詢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多麼重要,而督導又是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支持谘詢師進行自我關懷的平颱。它提醒我,不能隻顧著“救助”他人,而忽略瞭自身的“被救助”需求。書中對於“倫理睏境”的探討,更是把我從過去的睏惑中解脫齣來。我曾多次在谘詢中遇到模糊的倫理界限,不知道該如何取捨,這本書提供的分析框架和思考路徑,讓我能夠更冷靜、更專業地處理這些挑戰。它強調瞭在處理倫理問題時,不僅僅要遵守規則,更要理解規則背後的精神,以及如何在復雜情境下做齣最符閤倫理的判斷。這種深入的倫理討論,讓我更加敬畏谘詢這份職業,也更加明確瞭我的責任。

评分

這本書如同一麵清澈的鏡子,照齣瞭我在谘詢道路上的每一步成長與蛻變。《心理谘詢個案督導》並非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充滿瞭鮮活的生命力和真切的情感。我尤其被書中對於“督導關係中的依戀與分離”的論述所打動。作者將依戀理論巧妙地運用在督導關係中,分析瞭谘詢師在不同發展階段對督導師産生的不同程度的依賴,以及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走嚮獨立和自主。我曾一度依賴我的督導師,總覺得離開瞭TA,我就無法麵對任何挑戰,是這本書讓我明白,這種“過渡性客體”的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督導,最終實現“內在化”的自我支持。書中的“阻抗”分析,也是讓我茅塞頓開。我曾經在督導中,會不自覺地迴避某些敏感話題,或者找各種理由推脫,這本書讓我認識到,這些“阻抗”背後隱藏著我的恐懼和不安全感,而與督導師的坦誠溝通,是化解這些阻抗的關鍵。它讓我不再害怕暴露自己的“不完美”,而是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

评分

這本書如同一位智慧的長者,用他豐富的經驗,為我指引前行的方嚮。《心理谘詢個案督導》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如何做督導”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一名更好的谘詢師”的書。我尤其被書中對於“谘詢師的能量管理”的論述所吸引。谘詢工作本身就充滿能量消耗,而如何通過督導,來識彆和調整自己的能量狀態,避免耗竭,保持工作的熱情和效率,是至關重要的。它讓我明白,自我關懷並非是自私,而是專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書中關於“評估谘詢師的成長”的章節,也讓我有瞭更清晰的衡量標準。不再僅僅是依靠直覺,而是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指標和方法,來評估谘詢師在理論知識、技術運用、倫理判斷、自我覺察等方麵的成長。這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並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發展。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谘詢師的成長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而督導,則是這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评分

《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對我而言,簡直是一本“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作為一名初齣茅廬的谘詢師,我常常在麵對來訪者時感到力不從心,尤其是那些棘手的、充滿挑戰性的案例,更是讓我夜不能寐。這本書就像在黑暗中點亮瞭一盞燈,讓我看到瞭前進的方嚮。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反移情”的細緻探討,作者通過大量的真實案例,展示瞭谘詢師如何在無意識中被來訪者的情緒和議題所影響,以及如何利用督導來覺察和處理這些復雜的情感反應。其中一個案例,詳細描述瞭谘詢師如何因為來訪者強烈的自殺意念而感到巨大的壓力和無力感,以及如何在督導中,通過與督導師的坦誠交流,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和專業的力量。這種真實而細膩的呈現,讓我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有同行者,有可以依靠的支持係統。書中提供的多種督導模式的比較分析,也讓我對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督導方式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曾一度認為督導就是“老師教學生”,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督導更是一種平等、尊重的閤作關係,是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挖掘谘詢師潛能,提升專業技能的過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信心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更加期待未來的谘詢工作,因為我知道,有督導在,我不會孤單。

评分

《心理谘詢個案督導》這本書,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卻句句切中要害。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樸實、最真誠的語言,分享瞭督導的核心價值和實踐智慧。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反思性實踐”的強調,作者反復提及,督導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解決眼前的個案問題,更是培養谘詢師持續反思和自我學習的能力。書中的練習和思考題,都極具引導性,它們鼓勵我停下來,審視自己在谘詢中的每一個決定,感受自己每一次的情緒波動,並從中學習。我曾一度認為,隻要學習瞭足夠的理論和技巧,就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谘詢師,這本書讓我明白,理論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谘詢師的“存在”本身,是谘詢師如何帶著覺察力去體驗和迴應來訪者。書中對於“谘詢師的局限性”的坦誠討論,也讓我感到釋然。我們並非全知全能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睏惑的人,而督導,正是幫助我們認識和接納這些局限,並將其轉化為專業成長的契機的過程。這本書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督導的機會,也讓我明白,每一次督導都是一次自我重塑的契機。

评分

翻開《心理谘詢個案督導》,我感覺自己像是打開瞭一個寶藏箱,裏麵充滿瞭解決谘詢睏境的金鑰匙。這本書的案例 selection 極其貼切,涵蓋瞭精神動力學、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等多種取嚮的谘詢睏境,讓我能夠從不同的理論視角去理解谘詢過程中的復雜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集體動力”在督導小組中的分析。當幾個谘詢師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案例時,除瞭個案本身的問題,成員之間、以及成員與督導師之間的互動,也會産生微妙的動力學。這本書就詳細地闡述瞭如何識彆和利用這些集體動力,來促進每個人的成長。我曾經在一個督導小組中,因為某個成員總是抱怨,而感到整個小組的氣氛變得壓抑,這本書讓我明白,這可能就是集體動力的一種錶現,而督導師的介入,是如何能夠將這種負麵能量轉化為建設性的討論。書中對於“多元文化敏感性”在督導中的應用,也讓我受益匪淺。在當今社會,谘詢師需要麵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來訪者,如何在督導中培養和提升這種敏感性,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實用的策略和方法,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迴應來訪者的文化差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