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儒簡《性自命出》與儒學禮樂思想的哲學研究

郭店儒簡《性自命出》與儒學禮樂思想的哲學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的研究以儒學之所以為儒學為問題意識,以歷史哲學為研究方法,並以郭店楚墓竹簡〈性自命出〉的天道觀與心、性、情的理論關係為研究出發點下,進而對比〈性自命出〉與孟子的心性論,以及比較〈性自命出〉與荀子的心術觀。藉由荀子哲學之心術觀的引領,本書再論荀學的禮義之道。而且根據〈性自命出〉、孟子、荀子三者所共通的成德之學的觀念,以及儒學禮樂思想的共命慧,本書的探討脈絡亦延伸至論述與詮釋《禮記‧學記》與〈樂記〉的義涵。根據前述研究成果,本書乃結論儒家哲學的多元面貌,並由此開啟筆者朝儒學禮思想的歷史發展作深入考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謝君直


  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曾任南華大學哲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專任副教授。於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開設儒家生命哲學專題研究、道家生命哲學專題研究、魏晉哲學專題,亦在學士班開設哲學概論,另於通識教育中心開設儒道經典、哲學與人生,及倫理學相關課程。以出土文獻思想、儒家哲學、道家哲學為研究重心。
 

圖書目錄

第陸章 〈學記〉的成德之教與其禮思想義涵  171
第一節 前 言  171
第二節 〈學記〉的成德之教  173
第三節 成德之教的禮思想義涵  192
第四節 結 語  199

第柒章 〈樂記〉樂教思想的再析論
──以心與心術為探討脈絡  203
第一節 前 言  203
第二節 〈樂記〉論「心」  205
第三節 〈樂記〉的心術觀  215
第四節 心術觀與樂教  221
第五節 結 語  231

第捌章 〈樂記〉的天道思想與王船山的詮釋  235
第一節 前 言  235
第二節 樂理的天道義涵  238
第三節 天道的和諧性與樂理的內涵  245
第四節 和樂的體用  256
第五節 結 語  264
第玖章 結 論  269

附錄 《左傳》禮觀念的儒學省察
──以隱公至閔公為範疇  289
參考書目  339

 

圖書序言

第壹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自孔子創建儒家哲學思想而進入歷史發展以來,儒學觀念的理解與詮釋已成為哲學傳統,並為學者永恆的終極關懷。然觀察《荀子‧儒效》與《禮記‧儒行》的論述,儒者的活動及其所代表的思想意義,在當代並未如吾人所熟悉之《孟子》《荀子》乃至《中庸》《易傳》所呈現之義理,給予時人發聾振聵的感受。如〈儒行〉伊始即指出當時人或以為儒者特立獨行,故作者乃藉孔子口脗細數十七種儒者修身與處世的德行。再如〈儒效〉提到戰國王者以功利主義問儒者是否有益於國家,荀子即以「儒者法先王,隆禮義」,「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論述儒者無論得勢位與否,皆能維繫政治與倫理,而應當為君民所尊貴。〈儒效〉與〈儒行〉所論固是以實踐觀念回應實效性的問題,然面對價值實證的問題,亦即對儒學實踐性觀念的疑問,至漢初學術界仍然存在。司馬談〈論六家要旨〉一方面申論儒家「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不可易也」,另一方面卻指出儒者「勞而少功」,功效不高。此固然是司馬談黃老道家的學術態度所造成,然而其中所蘊含的實務要求,仍反映在西漢中期的《鹽鐵論‧論儒》。此文中,辯論反方質疑儒者觀念於政治能否有效、是否有能言不能行的問題,再再顯示儒者、儒學與儒家在實踐性思想的建立上面對嚴峻的挑戰。價值證成本是儒學做為實踐智慧所應該正視。面對世道不彰,以孔子學說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所提出的理論如非曲高和寡,或至迂闊玄遠,則儒學所提供的思考方向與解決之道,其意旨是如何切合於真實生命而能使吾人挺立於生活世界,實乃值得深論。易言之,〈儒效〉〈儒行〉〈論六家要旨〉〈論儒〉等固皆後設地評論儒學觀念的理論意義,唯從古代學者皆有見於德行價值義而保留住「儒」的觀念,乃指引吾人切實思考儒學在哲學史中的面貌。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