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老師四書劄記(平裝)

毓老師四書劄記(平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四書
  • 劄記
  • 程硃理學
  • 傳統文化
  • 國學
  • 注釋
  • 毓老師
  • 經典
  • 解讀
  • 平裝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係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1970年代講授『四書』的隨書劄記。

  其所使用授課書籍為啓明書局刊印、蔣伯潛《語譯廣解四書讀本》,毓老師於書本行間、天地眉批、劄記,密密麻麻,以為授課要點。學生江美華徵得同意,親自抄寫一過,以便深入閱讀。2011年毓老師過世後,江美華得逢機緣,參照上課筆記,加以註解,前後曆時五年始告功成,是為第一本整理成書的毓老師眉批、劄記,重要性不言可喻,是深入理解愛新覺羅毓鋆老師夏學思想的重要典籍。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


  大清開國功臣禮烈親王代善第十一世孫,世人多敬稱「毓老」而不名之。幼幼受宮廷教育,為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羅振玉、柯劭、王國維、康有為、梁啓超、陳寅恪等國學大傢,深習經史子集之學。

  1947年遭蔣介石監管,隨遷至颱灣,開塾講學六十餘年,述而不作,隱而不沒;不奉民國正朔,不忘文化之本。以《易經》為體,據《春鞦》公羊學為用,桃李芳菲滿天下,販夫走卒兼及廟堂首揆。一生倡「經世緻用」,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傢注入瞭真實的生命和生機,堪稱最後一位傳統大儒。
 

圖書目錄

總序
說明

論語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裏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衞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孟子
梁惠王第一
公孫醜第二
滕文公第三
離婁第四
萬章第五
告子第六
盡心第七
 
大學

中庸

附錄
大學古本

後記

圖書序言

後記

  抄寫老師的四書劄記,應是在民國六十八年的夏天。

  我是於六十七年春天開始到黌捨上課,當時教室是老師傢的客廳,位在耕莘文教院旁的巷弄裏。不多久,上課教室改到溫州街公寓的地下室。

  四書一年的課於六十八年初夏結束。老師於課中偶而派令同學書寫要點於黑闆上,數言可以去抄筆記。當年為求知求理解,鼓起勇氣請教老師,老師同意,於是依約定時間前往。

  第一次按門鈴,沒有人開門,心想,老師您忘瞭哦!

  再次跟老師確定時間。第二次按門鈴,沒有人在傢。

  第三次前去,按門鈴,有同學開門瞭!進瞭地下室,開始抄寫。抄寫時間可能是每日上午,中午離開。

  老師講課採用蔣伯潛的版本,劄記於行間及天地四周,小字密密麻麻,筆跡工整,即使行書草書亦字字分立。當時依據老師書寫位置抄錄,為瞭與課堂聽課筆記區隔,全部以紅字書寫,寫不下則另記於筆記本上。如果原筆記已有抄自課堂黑闆者,或與記錄老師的講解相同,亦以紅筆標示。少數老師的字無法識讀,就依樣畫葫蘆,一旁記以問號,但不敢問老師。

  那時雖然一心完整抄錄,然而書院地下室不甚方便,為求早日抄完,小字堆疊,行草並用。數十年後,自己的字,不少需拿高倍放大鏡辨認。

  那段時間,究竟抄寫多少時日已不記得,不知當年開門的學長記得否?

  在天德黌捨,我隻是一個去上課的學生。抄寫劄記期間沒見過老師,課外隻見過老師兩三次,每次都是其他幾位女同學去探望老師,我樂意被領著去。老師坐在大椅子上和同學對話,我端坐一旁,沒什麼言語。

  七十二年後離開颱北,結束黌捨上課的日子。然而多年來,偶而經過溫州街附近,有時會繞去老師傢門前,心想,老師,您安好嗎?

  九十九年鞦,網路上看到白培霖學長建置老師講課的網頁,曾建議請教老師,可否整理老師的眉批,打字或照像齣版。

  老師仙逝後兩年,白培霖學長與劉義勝學長來函討論老師劄記事,於是開始打字整理,後又加註語,近五年始完成。對於老師劄記的內容,無敢更動,僅做通論及釋詞的編排,說明則全部置於註中。另《論語》筆記本一本遺失,〈顔淵〉第二章以後劄記應有部分闕漏。當年抄寫老師劄記,從未料到幾十年後會公諸於眾,但願無違師意。

  感謝同門學長的指正。此書打字及編註延宕數年,深感愧疚。抄錄與註文錯誤處,期望學長與讀者糾繆賜教,來日修訂。

  曾為黌捨學生,終生感謝!終身難忘!
 
受業江美華謹記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