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秀威資訊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04/29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06-0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勞思光、牟宗三、葛瑞漢、華靄仁、安樂哲

  探究當代孟學家學術理解之差異,
  透過思想省察及文獻分析等方式,
  重釋及廓清《孟子》研究的爭議性課題。

  ▍省察當代孟學詮釋並對比論述脈絡,疏理傳統與當代及西方詮釋孟學引發之爭議。

  中國儒家經典《孟子》,向來被研究得最廣泛、透澈卻又似乎未能獲致研究者共同認定的一致性成果。由於研究者的學養背景相異,援引的哲學路數不同,使得《孟子》研究呈現出理解上的莫衷一是及多元歧見的情況。

  本書針對當代學者有關《孟子》研究的爭議性課題,試圖透過思想史的省察及文獻分析等方式予以廓清與重釋。首先,作者立基於《孟子》的歷史發展脈絡,並掌握經典文獻語義及架構價值。其次,藉由學術研究成績斐然的勞思光先生與當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對於《孟子》詮釋的差異性作比較與省思,深刻觸及了儒家哲學的內在問題。接著,探究葛瑞漢、華靄仁以及安樂哲三位漢學家,何以因為迥異的思維而產生不同的學術理解。最後,疏理傳統與當代及西方詮釋孟學所引發的爭議。全書既省察當代孟學詮釋,並對比其論述脈絡,是一本孟學及儒學研究者必備專書。

本書特色

  1.探究當代孟學家勞思光、牟宗三學術理解之差異,深刻觸及儒家哲學的內在問題。
  2.廓清及疏理西方漢學家葛瑞漢、華靄仁、安樂哲《孟子》研究之爭議課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惠齡


  台灣台北人,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國中、高中國文教師及導師,博士後行政主管,浙派名師經典課程教學講師,目前任教於浙江省湖州師範學院文學院。

  著作:愛要《莊子》才完美。
  喜馬拉雅音頻專輯:愛要《莊子》才完美、羅惠齡導讀《孟子》、羅惠齡品讀《論語》。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孟子》人性論的省察
第一節 省察前緣動機
第二節 當代孟學代表
第三節 創造性的詮釋
第四節 省察範圍限制

第二章 當代孟子學詮釋的爭議問題
第一節 關於「心」、「性」、「天」、「命」的文獻解讀
第二節 勞思光「德性我」的肯認
第三節 牟宗三「道德主體」的建構
第四節 即命立義以彰其心性天

第三章 葛瑞漢的《孟子》詮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文獻的依據
第三節 詮釋的重點
第四節 批判和反省
第五節 承西啟東的立論疏理

第四章 華靄仁的《孟子》詮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詮釋的重點
第三節 批判和反省
第四節 承前啟後的價值廓清

第五章 安樂哲的《孟子》詮釋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詮釋的重點
第三節 批判和反省
第四節 繼往開來的新構釐定

第六章 由義命之歷史律動以言心性天
第一節 關於心的能動性以及命的動態義
第二節 關於善性源自天賦的肯斷
第三節 關於善性有其先天善端的肯定
第四節 心性天命之意義無盡藏

第七章 保留一份豐富蘊藉的生命缺口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第二章 當代孟子學詮釋的爭議問題】
 
孟子的詮釋思想是中國詮釋思想中的經典,雖然前人已從多方面對其理論內涵進行了深入的開掘,但其思想之精微處尚未被完全意識到,其隱藏的邏輯關係也還有待進一步的展開。重要概念之「心」、「性」、「天」、「命」仍需被進一步去認識中國傳統哲學中的豐富內容,又因為需要從實踐中體會屬於如何安頓的生命哲學,所以透過孟子文本及其歷代注疏去瞭解當代詮釋的爭議是有其必要性的。
 
本章首先列舉《孟子‧盡心》中「心」、「性」、「天」、「命」的文獻解讀為其發軔。接著,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立場,為了要應對西方文化的衝擊,必須要能夠提出一種說法,將其知識化、理論化,使得西方人能夠看懂的詮釋。因為中國哲學只有方向,並沒有一成不變的內容,在生活歷程中去體現創造性的詮釋,在面對他的生活問題上,才能夠反求諸己,才能夠盡心。經由盡心,知性、知天,來做為賦予心性天命意義的內容。接著,關於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中國哲學家的研究,是對這塊領域研究最為豐碩的成果。今藉由當代學者勞思光及牟宗三對於《孟子》人性論的詮釋爭議,歸結出當代《孟子》人性論詮釋差異的諸多問題,做為接下來漢學家們分章論述的文獻對比參酌及反省,是否有其方法並做出妥善的回應和處理。
 
第一節 關於「心」、「性」、「天」、「命」的文獻解讀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盡心》
 
盡心知性反映出人在修養操存過程中,對於心的潛能開顯以及對萬物之性的領納。而知天,則是通過了內在的操存修養得以達到的超越。「此三者看似分層次而論,實則為統一整體,盡心的過程即為知性的過程,而盡心知性也就是與天為一之知天的過程。性存於心中,心不僅具有其思維認識的功能,而且具有與生俱來的道德觀念,此種道德觀念與天的道德屬性相符或等同。」

圖書試讀

None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當代《孟子》人性論的省察:以漢學家的詮釋所展開的反思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