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 + 帶著媽媽去旅行 套書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 + 帶著媽媽去旅行 套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旅行文學
  • 散文集
  • 母女關係
  • 心靈成長
  • 治愈
  • 親情
  • 遊記
  • 生活
  • 隨筆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旅行,喚起迴傢的渴望

  走過韆山萬水、翱翔世界之後,迴傢,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呢?
  傢,是人生的起點,也是心靈的歸屬

  每個青春靈魂都曾有過走往遠方、環遊世界的夢想
  浪子林保寶 20多年來,跑來跑去
  年輕時,背起行囊奔馳義大利各處及歐洲各國
  直至迴颱陪伴逐漸年邁的雙親
  重新凝視自己的傢鄉,如實記錄陪伴媽媽過日子
  終於體悟到,所有的旅行,到最後就是迴傢好好生活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內容簡介

  從遠方、他方到迴傢,浪子林保寶走上探尋心靈歸所之路

  每個青春靈魂都曾有過走往遠方、環遊世界的夢想。
  34歲那年,林保寶行李中裝著大同電鍋,隻身飛往「永恆之城」羅馬,以羅馬為軸心,奔馳義大利各處及歐洲各國。
  飛過韆山萬水,跑瞭許多國傢,見識過無數美麗風景後,林保寶決定迴到他內心深處最美的風景。
  傢,颱灣的傢。

  44歲那年,他放下梵蒂岡廣播電颱工作,迴颱陪伴逐漸年邁的雙親,並展開採訪工作,三天兩頭在颱灣各處穿梭,足跡從北到南、擴及離島。闊彆颱灣十年,林保寶以特殊的視角觀看傢鄉風景,用溫暖樸實的文字、感性細膩的鏡頭,書寫捕捉齣具詩意般的圖文散記,篇篇精采。

  返颱3年後,父親病逝,走入永恆。
  林保寶陪媽媽迴老傢竹山生活一段時日,在平淡如水的日子裏,他感受到一種熟悉、放鬆與安心,這是任何他處美景都無法比擬。
  他說:「旅行總包含著未知與不安,而迴傢就是一種安心而已。迴傢瞭就不想再齣門,生活拉長瞭就是旅行。那處安心的地方是我想去旅行的地方。」
  這不僅是一本精采的旅行文學,更是林保寶迴返生命原點的追尋之旅!

  *************************************************************************************
  「寫旅途中所獲(或所失)也寫人情世故,文字誠懇直白,而段落組閤則有詩意,加上詳實記錄現場景物的攝影作品,林保寶成功化身你我生命中總有的那一位永遠『在路上』的摯友,帶著讀者踏訪他記憶中的景色並指點迷津。」——陳夏民 齣版人/作傢

誠摯推薦

  (依姓名筆劃順序)
  林生祥 音樂創作人
  林庭妃 薰衣草森林創辦人
  林懷民 雲門舞集創辦人
  吳迎春 天下雜誌社社長
  吳晟 作傢
  陳夏民 齣版人/作傢
  雷驤 作傢/畫傢

  《帶著媽媽去旅行》內容簡介

  陪著失去老伴的媽媽,找迴好好活著的動力的日常詩篇

  小時候,我們是繞著媽媽走進走齣的跟屁蟲。
  一不留神,歲月將媽媽的頭發染成銀白,甚至失去老伴;我們的日常是否有陪伴媽媽過生活、令她安心的風景?
  該如何幫孤單的媽媽找迴生活動力?
  作傢林保寶用一種獨特的安靜閑適,帶媽媽拜訪颱灣各角落,小旅行讓平淡生活更添盈美,也讓尋常日子裏蘊含旅遊況味。
  第一步總是睏難的。

  林保寶坦言根本就是拜託媽媽去旅行;媽媽從不願意齣門到逐漸打開心房,一次又一次走齣去,直到有天竟然不經意脫口:「希望可以一直玩下去。」

  林保寶用樸實且感性的文字,如實記錄陪伴媽媽過日子、齣門散心,走齣爸爸不在身邊的傷痛。淡淡靜靜,讀來宛如也跟著他母子倆一起走過生命的鼕鞦夏春。從颱東花蓮到屏東小琉球,逛颱中花博、走傳統市場、也騎UBike,還搭瞭機場捷運去看飛機。

  原本愁眉不展的媽媽,有瞭笑容,心也漸漸開朗,甚至想活到100歲,享受快意人生。

  *************************************************************************************
  「母親是我們心靈的故鄉。在母親失去另一半的悲痛中,林保寶陪著媽媽過日子,《帶著媽媽去旅行》無非是希望她的母親能好好活下去,能開心。也是保寶『浪子迴傢』重新認識生命真實意義的珍貴曆程。」——奚淞 手藝人

溫暖推薦

  (依姓名筆劃順序)
  何承育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狄剛   颱北教區榮休總主教
  吳淑娟 花藝研推會董事長
  張逸軍 藝術傢
  奚淞 手藝人
  聖三‧保拉姆姆 加爾默羅會深坑隱修院建院者
  隱地 作傢/齣版人

  【帶書去旅行.漫遊】享特約店傢優惠摺扣(淡水.之間茶食器、苗栗.南莊普羅旺斯鄉村民宿、小琉球民宿正好友、宜蘭傳藝中心等),詳細請見>> bit.ly/2Uqx0GU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保寶


  颱北實踐大學社會工作係、羅馬聖十字架大學哲學係、羅馬德蘭學院神學係畢業,曾任梵蒂岡廣播電颱編譯。

  著有:
  《永恆之城》、《誠意呷水甜》、《失意角落》、《人間角落》、《聖母媽媽到萬金》、《幸福角落》、《奉獻》、《聆聽花開的聲音:當颱中遇見花博》(以上天下雜誌齣版)
  《充滿祝福的告彆》(天下生活齣版)
  《用靜默擁抱世界》(遠流齣版)
  《生命的完成》、《劃到生命深處》、《生命告彆之旅》、《愛者》、《馬祖,世紀末的告彆》(以上天下文化齣版)
  《莿桐最後的望族》(玉山社)
  《耕耘心田》(法鼓山文化)等書。

 

圖書目錄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目錄
推薦序 迴到原點的旅程 陳夏民
前言 那處安心的地方是我想去旅行的地方

輯一  我想去遠方
我應啓程
裏斯本的聲音
蘇格拉底走過的土地
高第的巴塞隆納
永遠就隻有一個蕭邦
有朋友的山水
安靜的地方,安靜的話語
靜好布魯日
杯子音樂
康士坦斯平靜的湖水
內在的消息
流浪的味道
鬆鼠的早餐
一朵小白花
你能找到奧艾斯這個小村嗎?
蘭佐的石橋
如此的瀋默
雪深人靜時
靜息的時空
群山圍繞的窗
傢在白雪蒼茫裏
瓦漏初雪
廚房窗外的雪景
曠野裏的風聲
浮世美景
寬寬敞敞

輯二  我這樣探觸傢鄉的角落
遠方
草嶼
坤坵
芹壁的盛宴
最美的風景
永遠的課堂
壁上書
耕耘心田
一個人的遠行
二結
如畫的一個下午
樹林裏的鞦日市集
港邊人情味路邊攤
羅山歲月
砂卡礑散步
上南片
五月雪
共賞綠川
清水不是隻有米糕啊
彰化不是隻有肉圓啊
沒有地址的旅行
鼕天到不瞭的小島
天亮彷彿不曾來過
隱身世外的居所
綠波浪
帶著杯子去旅行
寂靜豐饒的大山背
客莊裏的伯公廟
黑暗之光
離綫之旅
斷綫的日子
小木屋
到隱修院的路上
最好的地方
麵朝大海的屋子
比時間還多的光陰
洗去內心的喧囂
火車窗外開始的旅行
走過安通古道
盛開的野地百閤
遇見海龜
海邊從天而降的狗
聽海聽風說吉貝
淡水的日落劇場
路過就是旅行
山邊的平林村
雨天的小漁港
旅人與碼頭
難忘巴裏園
尋覓番仔林
用味覺重溫記憶的旅程

輯三  我迴到傢瞭
迴傢
我的傢
狗狗 Summer
三塊厝
陽光太好
月光太美
綻放的滋味
下坪
頂樓的微風
打開門窗
燕子與米苔目
不想走
迴傢像住旅社一樣
沿溪行
澹澹的風景
寫生
每一片竹葉的清寂
田園詩
微雨靜謐
天真
日子
心曠身閑
迴傢瞭,就不想再旅行
隱密的處所

後記  旅行喚醒心中對傢的渴望

《帶著媽媽去旅行》目錄
推薦序 母親是每個人心靈的故鄉 奚淞
作者序 拜託媽媽去旅行

輯一 散心篇  帶著媽媽去旅行
三間屋散心
溪頭的霧
颱南的綠豆湯與鼠麴草
有傢可迴,有墓可掃
太平山雲霧繚繞
母親節小旅行
帶著狗狗 Summer 去兜風
隻是去與一朵雲擦身而過
南港公園如常的日子
童年生長的小山村
到鹿港小鎮看兒子
枋寮放鬆心
貓頭鷹莊園讓人愛上颱東
拉開公東小聖堂的門
金瓜石山頂尾溜緩慢過一日
湯湯水水礁溪半日遊
隻是去瞭趟菜市場
東勢路邊攤的人情味
好久沒住這種房子瞭
花自在裏悠然生活
二泉湖畔水天一色
我的媽媽沒有少女心
擦身而過的靜謐世界
閑靜感
惦惦仔坐著,惦惦仔看海
大武山下的一片樹林
小琉球當地人的步調
一本書店吃飯配書
吹冷氣逛百貨公司裏的菜市場
山那村
馬偕拔牙的龍眼樹
颱大校園散步騎UBike
綠波浪
蝸牛巷
南莊的普羅旺斯
湖畔花時間
金閑
毓綉美術館的一天
媽媽帶我去旅行
內溝的櫻花與流水
希望可以一直玩下去

輯二安心篇  陪著媽媽過日子
鼕    好像什麼都沒有瞭
鞦    有時候還是苦苦的
夏    一隻鴨子太孤單
春    好好過日子就好


 

圖書序言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 推薦序

迴到原點的旅程

陳夏民 齣版人/作傢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寫旅途中所獲(或所失)也寫人情世故,文字誠懇直白,而段落組閤則有詩意,加上詳實記錄現場景物的攝影作品,林保寶(1968-)成功化身你我生命中總有的那一位永遠「在路上」的摯友,帶著讀者踏訪他記憶中的景色並指點迷津。

  錶麵上,《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是一本精彩的旅行文集。實質上,這是作者林保寶邁入五十歲之後,迴頭細數前半生遭遇的重要作品。

  全書分為三輯:我想去遠方、我這樣探觸傢鄉的角落、我迴到傢瞭,清楚標示齣瞭遊子心境的三種轉摺:2002年,彼時三十四歲的保寶決定離開颱灣,帶著一隻大同電鍋,前往羅馬聖十字大學攻讀哲學。2012年,他迴到颱灣,因為採訪工作而走遍颱灣,重新認識這一片久違瞭的傢鄉。也就在此時,父親身體欠佳,為瞭協助母親的照護工作,他頻繁返傢,而在2016年父親過世之後,時年四十八歲的他專心凝視傢之場景,重新認識並且定義故鄉。

  遷徙,往往是最殘酷、真實的成年禮。而我們也在行旅之中,體驗瞭孤獨的滋味,進而有能力分辨外在世界所投射在自身的期望,與其拉開距離,得以慢慢逼近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

  這也是為什麼,少年時期的遷徙,理由多半是想逃:想逃離生活,想逃離傢庭,想逃離所有可能的束縛。青年時期的長途跋涉,除瞭想逃,則往往是為瞭追尋自己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對我而言,林保寶的生命追尋,其實是另一種普世版本的《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故事中,因為一場龍捲風,待在木屋中的桃樂絲連同小狗托托,被捲到瞭奧茲大地。為瞭尋找迴傢的路,她結識瞭稻草人、錫人和獅子,一夥人為瞭嚮翡翠城裏的奧茲大帝尋求渴望之物,而踏上黃磚道,展開一連串刺激的冒險。

  對於許多文學研究者而言,桃樂絲一行人所經曆的並非文學定義上的朝聖或是追尋之旅,因為他們所各自企求的(智慧、愛心、勇氣),其實自己早已擁有;就連桃樂絲想迴傢的關鍵,其實就藏在腳下的銀色鞋子當中。嚴格說來,這是一趟主人翁毫無進展也毫無收獲的旅程。

  然而,卻也是因為這樣一場迴到原點的旅程,纔讓這些角色們重新確定自己的價值,體會瞭生命所能夠負荷的責任之重。

  讀完本書,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瞭林保寶前作《充滿祝福的告彆》中的一個句子:「從颱北迴竹山路上,閃過小學時,父親騎偉士牌載我去颱中買瞭一套《為什麼》叢書的畫麵。」

  如同桃樂絲與她的夥伴們終於返傢,林保寶也迴到瞭原點。而我好奇的,是如今的林保寶,迴望那一段父親帶著他前往颱中買書的摩托車之旅時,看見瞭什麼?

  他是否活成瞭自己想要的樣子?他是否長成瞭一位足以擔負他人生命重量的男人?這一切追問的答案,或許都埋在旅程的原點當中,等待啓程探究。

  身為忠實的讀者與朋友,我期待保寶能夠繼續深掘記憶之礦脈(盡管這將是一場更為漫長艱辛的旅程),帶我們上路,繼續探訪更深更遠的歲月風景。

帶著媽媽去旅行 推薦序

母親是每個人心靈的故鄉

奚淞 手藝人


  老伴去世後,另一半、獨身的人要怎樣過日子?與孤獨、欠缺關愛的老人問題,在報章媒體與我們身邊明顯浮現。老境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一個素材。《帶著媽媽去旅行》一書正觸及這重要的題材。

  當今社會是個爛俗的資本主義社會,人活在廣告與消費中,所關心的無非是食色、情慾與感官的熱情,充滿對生命基本慾望的興趣;隻注意到人生的盛年,無視人走嚮成熟的智慧,完全欠缺對生命走嚮老年與成熟的思考與認識。事實上,老年是生命成熟、衰老與走嚮死亡的階段,能讓人安靜迴顧、觀察,是生命水落石齣的關鍵時候。

  人不是孤立的島嶼,人是韆絲萬縷中有一個無窮的連係。自古以來,我們都有對大同社會傳統的思想,〈禮運大同篇〉提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也是孟子的名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一個可以養生送死無憾的社會——我們人類的一個理想。人對宗教的追求也包含這本質在內,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終極的安心。

  母親是人跟世界連係的起點,也是我們心靈的故鄉。林保寶曾在義大利羅馬求學、工作十年。這些年,流浪之後迴到颱灣,他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並陪伴傢人。麵對父親的死亡他寫下日記《充滿祝福的告彆》,讓人真實看見保寶平淡、樸實記錄他父親平靜麵對死亡這件事情;在母親失去另一半的悲痛中,他陪著媽媽過日子,《帶著媽媽去旅行》無非是希望他的母親能好好活下去、能開心。平靜麵對死亡與好好活下去這內心的平安是我們生命真正立足之所在。誠實地去麵對觀察一個生命,讓它是它的樣子很重要,這也是保寶「浪子迴傢」重新認識生命真實意義的珍貴曆程。從人倫的體驗和實踐,纔能真正實現養生送死無憾的生命理想;不然,大同世界隻是一個烏托邦而已。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 作者序

那處安心的地方是我想去旅行的地方


  從小我就想去遠方,環遊世界是我的願望。沒想到二○○二年,我真的齣發瞭。 我的爸爸、媽媽開著傢中的老爺車載我到機場,一個人從颱北桃園機場搭飛機到羅馬,行李中裝著大同電鍋。此行,為瞭到羅馬聖十字架大學讀哲學,但,我一句義大利文也不會說。就這樣從羅馬輾轉義大利北部杜林附近的小山村,開始牙牙學語。

  在我還沒學會說義大利文時,就已經開始在歐洲旅行。引起我漫遊歐洲動機的最早是人。因為在馬祖生活瞭二十五年的石仁愛修女,退休迴到比利時安老院,我一到杜林不久就先搭火車到米蘭,再從米蘭轉搭飛機到布魯塞爾轉搭火車到魯汶 探望石姆姆。往後的十年,我像停不下的東方列車,奔馳異國陌生的風景,到過 義大利各處及歐洲許多國傢、城市,勾起我旅行動機的並非風景名勝,往往是音 樂、文學、哲學或宗教等原因,更多的還是人。

  異國的風景雖美,旅程中也讓人生起濃厚的鄉愁,特彆是鼕天大雪紛飛的雪景,絕美懾人的荒涼與寂寞。義大利的朋友,總要我唱首中文歌,一首來自傢鄉的歌。我總是唱〈橄欖樹〉。在國外那些年,告彆是經常的,心裏常常問:什麼是鄉愁? 什麼是遠方?心靈的故鄉在何處?沒人能告訴我,我又齣發瞭……一如泰戈爾 詩:「我拋棄瞭所有的憂傷與疑慮,去追逐那無傢的潮水,因為那永恆的異鄉人 在召喚我,他正沿著這條路走來。」

  二○一二年,我迴到颱灣。颱灣的朋友總是問我會不會想念住瞭十年的義大利,特彆是羅馬?我搖頭說不會,但朋友們好像不太相信。迴到颱灣,因為採訪工作 我跑得更兇,三天兩頭就在外麵,一個月總有半個月住在民宿或飯店。闊彆十年 的傢鄉風景,為我來說每一個角落都像張開雙臂歡迎我這浪子迴傢。藉由頻繁的 旅遊,我重新接觸傢鄉的角落與颱灣這塊土地接軌。

  在颱灣,我看到瞭每個人有他的地方。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往往是某處角落安居樂業的人們。那天涯海角的小島,還是特彆吸引我。那路過的風景,遇見的人、住過的地方都摻揉進我生命的一部分。在颱灣有些地方我還有機會重遊,但大部分的地方一如生命的機緣,一閃而逝。我像看瞭一場又一場精采的煙火,終究不是自己的傢。這些年,我總是在路上。現在的我如果說:「我比較喜歡待在傢,而不是趴趴走。」朋友也不太相信,恐怕覺得我得瞭便宜又賣乖。

  三年前,爸爸過世後,我陪媽媽迴竹山老傢生活一段時日,我終於有迴傢的感覺。竹山的風景平淡淡,那種感覺就是一種熟悉、放鬆與安心融閤成的心理感受,任何他處的美景都無法比擬。迴傢的感覺隻是曬著鼕天暖陽的舒服,或者是呼吸著熟悉空氣的暢快,無從與他人訴說。

  小時候環遊世界的願望,不知何時悄悄轉成迴傢生活的渴望。旅行總包含著未知與不安,而迴傢就是一種安心而已。「人之所以為人,主要在心不在境。」旅遊也是一樣,重要的不是你到瞭哪裏,而是感受瞭什麼。迴傢瞭就不想再齣門,生活拉長瞭就是旅行。那處安心的地方是我想去旅行的地方。

帶著媽媽去旅行 作者序

拜託媽媽去旅行


  齣門旅行,我的媽媽有一韆個不好意思。民宿主人熱心招待,她不好意思;下雨弄髒租車的腳踏墊,她不好意思;離開時床單沒摺好,她不好意思;齣門旅行花錢,她也對我不好意思。陽光太好,她就不想齣門,隻想留在傢洗衣服、曬被子。要媽媽齣門一趟,她想得又多又遠,往往我們還沒齣門就先意見不閤。哪裏是帶著媽媽去旅行,根本是拜託媽媽去旅行。

  旅行會遺傳。記得小時候我們住在南投鹿榖的一個小山村,我的爸爸騎著偉士牌載著我到颱中,那時纔讀國小。山路彎彎麯麯,天還亮著時齣門,到瞭颱中在書店買瞭一套《為什麼》,迴到山村已經天黑瞭。為什麼有這趟旅程,我沒問過爸爸;為什麼我會記得,自己也不清楚。

  不記得而聽來的有,四歲時,我的爸爸就騎車從莿桐老傢載我到鬥六西市場喝羊肉湯。四十多年過去,現在,我一有機會便想去喝碗湯。有次,在往颱南旅行的火車上,媽媽說,我們還小時她帶著我跟弟弟追趕公車,搭車到嘉義蘭潭與當兵休假的舅舅見麵,那時還沒讀幼稚園。

  一直還記得的一個畫麵是廣興山村的日本宿捨客廳裏,牆邊一颱小電視,小桌上有本琦君的書《三更有夢書當枕》。現在我喜歡的畫裏,每張都有一本書。那棟木屋早拆除改建,那本我還小看不懂的書,卻給瞭我一個傢永恆的畫麵與想像。後來我們搬離瞭山村到山下小鎮。我的爸爸說要蓋一個自己的傢,讓你們隨時都想迴來。這個傢,我沒住幾年,卻越跑越遠。

  我的媽媽總是在傢。有一年,我要搬到馬祖海邊居住,她說:「搬那麼遠,好像沒人要的孩子。」親手為我縫瞭六塊素色窗簾,讓我掛在有大海的小島。見到由 遠方歸來的兒子,好像丟掉又撿到。後來,我要齣國。看見傢中有一新的水壺放著不用,媽媽說:「那是要給你帶到歐洲去的。」還用打毛綫為我織瞭小鬥篷讓我在下雪的國傢穿。

  人生經曆瞭一些滄桑,可是我還是不懂滄桑,隻因為爸爸媽媽還健在,我便永遠可以是那不知憂愁的孩子。我的爸爸過世前最後時日,昏睡中夢見自己去嘉義玩,醒來要我帶他迴傢。爸爸過世後,我突然變成一傢之長,但是我還有媽媽。「母親是每個人心靈的故鄉,」老友奚淞對我說,他鼓勵我寫下「媽媽日記」,他說:「母親是人唯一跟世界的連結。」

  爸爸過世後,我盡量在傢陪著媽媽過日子,偶爾帶她齣門旅行散心,卻已是媽媽這輩子旅行最多的時日。這本書如實記錄瞭我們的「母子關係」。失去另一半的悲痛,在日常平靜生活中,在傢人的陪伴下,一次又一次的旅行散心中,總有一 天,內心會露齣一絲光綫,讓人生齣好好活下去的願望。珍惜流逝不再迴來的每一秒,便是我們內心茫茫不安的立足所在。

  最近帶著媽媽迴竹山傢小住幾天,她奮力打掃,下雨就清洗紗窗,天晴就拖地,每天洗衣服、被單,平淡的日子中還不時有左鄰右捨或朋友路過,看見傢裏門開著過來跟我的媽媽聊上幾句,日子過得充實極瞭。一早起來開門,她看見外頭白花花的陽光穿透門窗照進屋內,如獲至寶。「陽光好舒服,」她說。在傢過日子與齣門旅行一樣開心。

  旅行與迴傢,鄉愁與遠方,一如生與死。我們都在旅行中;有一天,我們都會團圓。石川啄木短歌:「我如遊子,歸鄉安心睡眠,鼕天靜靜來臨。」那是內心的平安。

 

圖書試讀

《我跑來跑去,從旅行中尋覓心靈》內文試閱
 
遇見海龜
 
颱北將要變天下雨之際我搭火車一路南下,小琉球剛飄起雨時我搭船搖搖晃晃離開。兩天的車程、在小島一天的時間,像是無心卻有意地避開一海之隔的大雨。行李還沒放到民宿,沿著漁港,腳步已經走到海邊,迫不及待想投入那大片的藍。
 
已近黃昏,微微海風,不熱不冷。清澈的海水湛藍,珊瑚礁岩上的海草隨波蕩漾,幾隻小魚在水中優遊。漲潮的潮水已經到頂,不久就要退潮。去年夏天,當我潛水水中,水底彷彿另一個世界,陽光透過水波摺射,在珊瑚礁溝壑之間,海龜心無旁鶩地覓食,藍色黃色各種顔色的魚在身邊遊來遊去。就像置身在天然無邊無際的熱帶水族箱內,如夢如幻,美成一幅生動的畫。
 
當時我並沒有防水相機,眼光所及全成瞭「缺席的照片」,卻深深烙印在心裏。經過鞦鼕,小島遊人稀少;春夏之交,天氣隨著一波波海潮明亮起來,小島迎來遊人如織。花瓶岩旁那一灣碧水藍天,像是一種召喚。人們迴到海邊,帶小孩在沙灘玩水的年輕父母,拍照的情侶,跟著浮潛教練下海的遊客,岸邊等待龜影齣現的人們。
 
而我雙手輕輕一撥,就潛入瞭安靜卻讓人目眩神迷的水底世界。珊瑚礁魚類就像居住在珊瑚叢林裏,據調查,小琉球珊瑚礁海域的魚類多達九十科六百六十九種。但是我認得的,叫得齣名字的隻有少數幾種。優雅的海水神仙魚,總讓我想一路尾隨跟著遊去,黃色身體中有五條綫的雀鯛很常見,看到藍色的多莉,就讓人在水中興奮起來。驀然迴首,一隻大海龜不知不覺間已經齣現在身旁,讓人屏息。
 
一覺醒來,又想去看海龜吃早餐,中午想陪牠吃午餐,下午想陪海龜喝下午茶。在海裏不小心遇見可追尋到七韆五百萬年前白堊紀時期的海龜時,心裏一邊像「捕獲野生明星」般想靠近,一邊又升起「禮讓來車」般的崇敬感。這時,一隻小海龜從眼前遊過,好像看見一個會動的奇蹟,讓人立刻放下一切,跟著牠遊入一片大藍。
 
海龜——大海的禮物,療癒瞭我。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