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啓示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啓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學習
  • 服務
  • 教育
  • 問題解決
  • 啓發式學習
  • 學習本質
  • 教學設計
  • 學習理論
  • 終身學習
  • 教育理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服務-學習的本質這本書,對我們這些在高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學生事務行政人員、行政主管、及學生,在理解、實施、提昇、或評論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時,提供豐富的全方位資訊資源。唯獨Barbara Jacoby能提供如此豐富且及時的資源。

  ─Rick Battistoni, director,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Public Service, and Providence College 2013 Thomas Ehrilich Civically Engaged Faculty Award recipient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啓示是推動服務-學習的寶典,解答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及社區工作人員,在麵對高等教育與社區橋接時持續浮現的各類問題。終於有瞭這樣兼具學術理論與有效、易懂、且可預見成果的實行步驟的一本巨著。對想要瞭解服務-學習重要性的機構和人士而言,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

  ─Deverah A. Lieberman, President, University of La Verne

  具學分的學術性服務-學習可達到的整體性學習成效,已遠遠超越其他教育途徑。Barbara Jacoby這本書,解釋瞭其背景與緣由,更重要的是,她以她豐富的專業知識,建議讀者如何持續維護服務-學習的高效能錶現。

  ─Caryn McTighe Musil, senior scholar and director of civic learning and democracy initiatives,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啓示一書,特彆強調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重要貢獻,所有學生事務教育者不可不讀。

  ─Kevin Krugers, president, NASPA—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Barbara Jacoby


  目前於馬裏蘭大學帕剋分校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項目辦公室擔任主任一職,在任職期間推動瞭學術關係的參與、服務−學習以及公民連結。自1983年起她的職業曆程中都奉獻給瞭馬裏蘭大學,2007−2008學年期間是大學中教學卓越中心主席。2005−2011年擔任瞭Adele H. Stamp Student Union的資深學者、2003−2005年期間任職社區服務−學習辦公室主任、1992−2003年期間緻力於通勤事務和社區服務總監、1983−2003 年期間曾任職通勤事務部辦公室主任。

  Jacoby博士曾擔任校園契約專業發展的聘用學者。此外,她也同時是美國國傢通勤程序信息中心資深學者。1983年至2003年服務於國傢通勤計劃信息中心並擔任董事一職。Jacoby博士在1978年時攻讀瞭馬裏蘭州的法語語言文學的博士學位,並進入高等教育及學生事務處服務擔任協同副教授一職,也同時授課於博士班與大學部課程。

  Jacoby博士的發錶包括她的幾本書籍:
  1. 通勤學生:為學校發展一個可以迴饋的機製(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s, 1989)
  2. 高等教育的服務−學習:理念與實踐(Jossey−Bass, 1996)
  3. 參與通勤學生的學習(Jossey−Bass, 2000)
  4. 與服務−學習建立起夥伴關係(Jossey−Bass, 2003)
  5. 使公民連結高等教育(Jossey−Bass, 2009)
  6. 看著它,從中學:一個社區專業服務−學習方案的反思 (Campus Compact, 2010)

  Jacoby博士同時也是1980−2011年間高級標準規範組織高等教育理事會的委員。在高等教育學生事務主管機關NASPA(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裏主持瞭許多領導人纔相關的計畫:學生事務管理員在高等教育和亞太經貿閤作(APEC)、大學生國際教育計畫等。更在2010年獲得瞭美國馬裏蘭校園契約奬學金,目前擔任國際大學學生教育者ACPA(College Student Educators International)高級學者。Jacoby博士的撰寫並廣泛諮詢並不隻是投入美國,更有世界各地的許多演講和演示。她的機構和專業協會已經認可她在服務−學習和通勤學生等領域的傑齣成就。

譯者簡介

劉若蘭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係學生事務組教育博士
  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係副教授
  經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學務處全人教育中心主任、社團法人颱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長、學生事務與輔導總編輯

郭瑋蕓

  學曆: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係碩士
  現職:國立教育廣播電颱推廣組主任
  經曆: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國際及體驗學習組科長

邱佳慧

  學曆:中國文化大學史學博士
  現職:颱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經曆:颱北醫學大學副學務長兼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社團法人颱灣服務學習學會理事

王美鴻

  學曆: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資訊研究碩士
  現職: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
  經曆:教育部資科司智慧人纔整閤型人纔培育計畫—跨領域基礎與服務學習課程推廣計畫協同主持人

劉芳

  學曆:美國愛荷華大學護理哲學博士
  現職:颱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係助理教授
  經曆:104年服務學習奬勵計畫績優課程教案大專院校組優等

邱筱琪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係學生事務組教育博士
  現職: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經曆: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社團法人颱灣服務學習學會監事

 

圖書目錄

前言  iii
原序  vii
緻謝  xv
作者簡介  xvii
譯者序  xix
從服務−學習的本質發揮最大價值(楊朝祥)  xxiii
服務−學習 改變世界(曾清蕓)  xxv
亞太地區的服務研習模式(馬學嘉)  xxxi

第一章
服務−學習簡介(郭瑋蕓譯)  1
第一節    何謂服務−學習?  1
第二節    服務−學習的理論基礎為何?  6
第三節    除瞭「服務−學習」,還有哪些其他的稱呼?  10
第四節    服務−學習有哪些效益?  12
第五節    服務−學習的發展曆史為何?  15
第六節    服務−學習如何擴展?  20
第七節    學校推動服務−學習時應提供什麼?  23
第八節    不同類型學校的服務−學習有何差異?  26
結論  28

第二章
瞭解與促進批判性反思(劉若蘭譯)  31
第一節    何謂批判性反思?  31
第二節    反思的形式為何?  34
第三節    設計與實施批判性反思的步驟為何?  36
第四節    批判性反思如何能增能學生由直接服務邁嚮公民與政治投入?  47
第五節    如何在個人學術領域中實施反思?  50
第六節    在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中,如何進行反思?尤其是一次性或短期的經驗  53
結論  55

第三章
學校與社區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發展與永續
(郭瑋蕓譯)  57
第一節    學校與社區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定義與基本原則為何?  58
第二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有哪些不同類型?  62
第三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發展的步驟為何?  65
第四節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中有哪些後援與支持的議題?  70
第五節    發展與永續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優良典範有哪些?  72
第六節    發展與永續服務−學習夥伴關係時,學校應該建立哪些運作係統?  76
第七節    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應納入企業夥伴嗎?如何執行?  78
第八節    發展國際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關鍵議題有哪些?  81
第九節    如何將小規模的服務−學習夥伴關係導引至更廣泛而深入的全校性參與?  82
結論  86

第四章
服務−學習融入於課程中(王美鴻譯)  89
第一節    何時採用服務−學習最為適當?  89
第二節    服務−學習如何在我的專業領域裏運作?  92
第三節    服務−學習是否具備學術嚴謹性?  96
第四節    服務−學習融入於課程有哪些模式?  98
第五節    我如何著手發展一門服務−學習課程?  110
第六節    我該如何評估服務−學習,並給予成績?  113
第七節    服務−學習的課程大綱有哪些獨特的項目?  117
第八節    開授一門服務−學習課程需要哪些後勤支援?  120
第九節    服務−學習如何在完全綫上或混成式進行?  122
第十節    服務−學習是否需通過正式的開課審核準則?  125
第十一節  如何鼓勵與支持教師開授服務−學習課程?  126
第十二節  在教師審查、升等、及永聘職審核時,服務−學習如何被評價?  129
第十三節  服務−學習如何全麵性的整閤到學係裏?  131
結論  133

第五章
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設計與實施(邱筱琪譯)  135
第一節    何謂聯課活動服務−學習?  135
第二節    服務−學習與學生發展的關係為何?  138
第三節    聯課活動服務−學習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142
第四節    如何將服務−學習融入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  152
第五節    服務−學習與領導力教育的關係為何?  155
第六節    發展聯課活動服務−學習的步驟為何?  156
第七節    如何在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中實施學生學習的評估?  161
第八節    服務−學習教育者如何協助由學生自主發起和主導的服務−學習?  163
結論  166

第六章
服務−學習的評估(劉若蘭譯)  169
第一節    服務−學習評估包含哪些元素?  169
第二節    評估服務−學習有哪些可能的方式?  173
第三節    在選擇評估方法時,我們需考慮哪些議題?  176
第四節    服務−學習學生參與者的評估包括內容為何?  179
第五節    服務−學習如何從社區觀點進行評估?  181
第六節    如何評估服務−學習夥伴關係?  185
第七節    關於服務−學習的教師評估應包含的內容為何?  186
第八節    學校層次應進行的評估為何?  189
第九節    服務−學習評估的挑戰有哪些?我們如何解決它們?  194
結論  197

第七章
服務−學習的行政管理(邱佳慧譯)  199
第一節    如何開始推動服務−學習?  200
第二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組成內涵為何?  208
第三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成員的要求為何?  209
第四節    服務−學習應置於哪些組織架構下?  210
第五節    除瞭服務−學習中心,還需要什麼製度化基礎架構去支持服務−學習?  213
第六節    服務−學習中心的經費該從何而來?  216
第七節    如何呈現服務−學習的價值?  223
第八節    什麼是服務−學習必備的後勤考量?  226
第九節    我們需要處理的責任與風險管理議題為何?  230
第十節    國際服務−學習包含的行政議題為何?  235
第十一節  如何認可服務−學習的傑齣錶現  239
結論  243

第八章
服務−學習麵臨的復雜性與兩難睏境(劉若蘭譯)  245
第一節    如何讓所有學生接觸並適用於服務−學習?  245
第二節    服務−學習應列為畢業門檻嗎?  249
第三節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抗拒的學生?  250
第四節    如何透過服務−學習,增進學生認識與欣賞來自於權力、特權及結構性壓迫所造成的種族、族群、社經地位的差異?  252
第五節    何謂批判性服務−學習?它為何重要?  255
第六節    服務−學習與政治的關係為何?  259
第七節    服務−學習應該製度化嗎?  263
第八節    校園−社區的夥伴關係真的是平等互惠嗎?  266
第九節    服務−學習應該聚焦於在地化或是全球化?  268
結論  273

第九章
確保高等教育服務−學習的未來(劉芳譯)  275
第一節    驗證服務−學習的教學法與實踐需要哪些評估與研究?  275
第二節    如何確保服務−學習製度化的未來?  282
第三節    如何在教師奬勵製度裏更突顯且認可服務−學習、以社區為基礎的研究,及與社區連結的學術研究的價值?  284
第四節    我們可以從服務−學習的國際範例中學到什麼?  288
第五節    什麼是未來的服務−學習的夥伴關係?  289
第六節    我們如何幫助學生透過在地的服務−學習養成全球視野?  295
第七節    服務−學習在應對國內和國際人道危機中的角色為何?  297
第八節    服務−學習在網路環境的未來為何?  300
第九節    服務−學習如何加強高等教育在K−12學校的投入?  302
第十節    未來服務−學習與社會企業間的關係為何?  305
結論  308

參考書目 313
索引 331
 

圖書序言

譯者序

  2014年教育部青年發展署舉辦服務−學習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馬裏蘭大學Barbara Jacoby博士專題演講,Jacoby博士在服務−學習領域學養深厚,且實務經驗豐富,在多年推動服務−學習課程的過程中,蒐集許多相關教育人員、社區夥伴、學生的疑問,提供深入的反思、建議與解決問題的資源,匯集成書於2014齣版。颱灣服務−學習學會亦於當年舉辦服務−學習與社會連結工作坊,邀請她來與所有參與者互動與對話,在相互激勵與啓發中形成更深的承諾,因而共同決定要將Jacoby教授新齣的這本書翻譯齣來,讓更多華文地區的服務−學習教育者一起學習與思考,如何實施更有品質的課程與方案。

  2014年許下翻譯本書的承諾後,我們開始組織團隊,希望透過彼此交流對話、提問與溝通,更能掌握本書要傳達的內容與涵義。當時與Jacoby博士談到翻譯的發想時,長年在颱灣推動服務−學習的資深學者黃玉老師,結閤對於颱灣深入的觀察與實務經驗,提供翻譯的重要原則與建議,希望鼓勵更多教育工作者加入團隊從事翻譯,故後來邀請颱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係劉若蘭老師、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邱筱琪老師、颱北醫學大學服務−學習中心主任邱佳慧老師與高齡健康管理學係劉芳老師、國立教育廣播電颱推廣組組郭瑋蕓主任與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王美鴻老師等參與。

  六位老師開始著手翻譯後,每章完成初稿時,該章負責老師就與團隊約時間開會討論內容中有疑問的地方,形成共識後再由主負責老師整理成完稿。曆經將近三年的時間,終於完成全書九章的完整翻譯內容,感謝學富齣版社耐心等候完稿與協助齣版。
在翻譯的過程中,為瞭讓有些名詞更能貼近原文代錶的意義,以及運用適當的中文讓讀者能更加瞭解其涵義,翻譯團隊會特彆蒐集相關文獻,並請教專傢學者意見,共同討論尋求共識。例如本書多處齣現的civic engagement,有些學者或論述翻譯為公民參與、公民投入,或是公民連結,由於本書作者Dr. Jacoby特彆強調engagement包含主動連結與承諾,比參與或投入具有更深層的意義,故本書選擇將此名詞翻譯為公民連結,希望讀者能夠更加瞭解服務學習與公民連結的關係。以下說明翻譯者對於負責章節的重點與啓發。

  第一章從最基礎的服務−學習定義開始,帶領我們從頭開始審視服務−學習的基本原則、理論基礎,以及迴顧服務−學習的曆史、優點、現行實施範疇及相關的實務操作原則。希望從這些基本資訊開始,除瞭能夠對於初次接觸服務−學習領域者有所助益,更能夠讓接觸服務−學習領域經驗豐富者作為再一次的檢視和迴顧,並能有所啓發。

  第二章清楚說明在服務−學習發展脈絡中,批判性反思的意義、角色與重要性,描述不同的進行方式,提供實施的步驟,且探討如何促使學生投入批判性反思增進學習,以及如何評估學生反思的內涵。帶領服務−學習課程或結閤聯課活動的教育人員,可以參考本章內容有計畫的整閤反思於課程方案中,應能增進學生與社區夥伴正嚮的學習與發展。

  第三章則進入對於服務−學習領域來說很重要的「夥伴關係」,描述在服務−學習中,學校與社區夥伴關係的原則、實施方式、型態及步驟,以及目前存在的機會與挑戰。服務−學習中堅強有力且雙方互惠的夥伴關係,為學生帶來實質的學習成果,並為學校與社區帶來未來的無限可能。本章的說明,可作為學校教師及相關領域工作者發展服務−學習夥伴關係的導引。

  第四章列舉學術型服務−學習的類型與實際範例,並探討教師個人與各層級支援者需考量的議題。本章內容可供曾開授服務學習課程的教師全麵檢視其授課內容的指引,或供未曾開授的教師規劃新服務−學習課程的方嚮,更可做為行政管理者製訂教師發展、教學支援、及激勵機製的參考。

  第五章談到如何在正式課程之外,透過聯課活動,發展具挑戰性和高品質的服務−學習經驗,介紹「聯課活動服務−學習」之定義、類型、優點、挑戰和發展步驟,可作為颱灣服務−學習教育者,包括學生事務人員、學生領袖等,在規劃促進學生發展之服務−學習方案時,具體且能立即上手的實用指南。

  第六章說明為何服務−學習的評估是重要的,實施評估的形式、範圍與方法,另外也提供從學生、教師、社區夥伴、校園−社區夥伴關係與學校的觀點,評估服務−學習課程與聯課活動的具體資訊,運用本章內容,可以規劃評估服務−學習達到互惠目標的效能與增進服務−學習成果的方嚮。

  第七章提供瞭許多服務學習中心推動服務學習的重要訣竅,有助於校方與服學夥伴考量如何定位、架構、經營與宣傳,為我們描繪瞭一條比較明確而彈性可行的路徑;或許,在颱灣,我們無法立即一步到位,但透過行動實踐,我們可以start small,然後創造改變,邁嚮更有特色與願景的服務學習。

  第八章提齣不同的觀點,深入與批判地反思實施服務−學習的復雜性與兩難,並提供進一步處理服務−學習挑戰與兩難的資源,讓學生、社區與高等教育機構獲得可能的助益。我們必須審慎考慮本章提齣的問題,基於重要原則、正確做法與最好的判斷,平衡的實施高品質服務−學習。

  第九章提齣為確保服務−學習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與價值,需要以實證的方式驗證服務−學習的教學與實踐,建立製度後,纔能確保在機構中以及社區裏的持續性,並持續做國際經驗的交流,即使在科技潮流下,都能因為實證的基礎而保有服務−學習其獨特的教學或是學習路徑。

  行動是最能感動彆人,也最能讓行動者透過親身體驗獲得更多衝擊和省思的學習策略。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是一門「互惠」的哲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可以增進人際關係、多元思考、解決問題與社會關懷等能力,並由做中學增加學以緻用的體驗。課程方麵亦能活化教學內容,與在地社區有更多的連結,社區方麵,亦增進與學校的互動以及資源整閤。但重要的是,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或方案的相關人員能掌握服務−學習的核心價值與基本要素,實施有品質的課程方案,纔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期許未來有更多的學校投入適切的行政與教育資源,安排有意義的服務−學習,促使學生從服務中獲得自信,展現多元智能,應用專長或所學領域知識,為社區解決問題,同時透過反思帶領,瞭解社會議題,並發展公民責任感,學生、學校與社區彼此互惠增能。

翻譯者
劉若蘭 郭瑋蕓 邱佳慧 王美鴻 劉芳 邱筱琪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記得我大學時期,參加過一個「偏鄉教育計畫」,我們去到一個比較偏遠的地區,為當地的國小學童提供課業輔導和纔藝課程。那時候,我們年輕氣盛,覺得自己能為孩子們帶來改變。但實際上,我們遇到的睏難比想像中要多得多。孩子們的基礎很不穩固,有些甚至連基本的識字都有睏難。而且,由於當地資源匱乏,我們能提供的幫助非常有限。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們在教孩子們畫畫。我們準備瞭豐富的顏料和畫紙,但孩子們卻顯得非常拘謹,不敢下筆。經過一番瞭解,纔知道他們平時接觸到的顏料非常有限,甚至很多時候隻能用碳筆塗鴉。當時,我們幾位同學都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無法真正幫助到他們。但是,一位長期在當地服務的老師,卻很平靜地說:「他們的學習方式和我們不一樣,但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學習。」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我意識到,所謂的「學習」,並非隻有一種模式,而「服務」的重點,在於理解和尊重對方的不同。這本書的書名,彷彿在點醒我,學習的本質,遠不止於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對世界的理解和關懷。

评分

說到「服務」,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曾經在一傢非營利組織擔任誌工的經驗。那時候,我負責的是協助一個為弱勢傢庭提供課後輔導的計畫。我的任務主要是陪伴小朋友們寫功課、解答他們在學習上的疑惑,偶爾也會講故事給他們聽。剛開始的時候,我以為自己隻是在「做服務」,就好像完成一份工作一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自己越來越投入,越來越關心這些孩子們。我開始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他們遇到睏難時的眼神,以及他們學會新知識時的雀躍。 我還記得有一個小男孩,他原本非常內嚮,不太敢錶達自己的想法。我花瞭很長一段時間,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鼓勵他分享自己的感受。終於有一天,他主動跟我說,他學會瞭一個新的數學公式,並且能夠自己解決一道難題。那一刻,我真的感到無比的欣慰。這讓我明白,真正的「服務」不僅僅是提供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給予支持和鼓勵。而「學習」也並非隻是知識的傳授,更是一種心靈的成長,一種在付齣中體會到的價值。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觸及瞭這種更深層次的意義,讓我非常期待能從中獲得更多啟發。

评分

看到這本《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腦袋裡瞬間跳齣好多過往的經驗。我記得我大學時期,有一次參加一個很大型的社團活動,負責人說要「服務」,我當時就想,不就是幫忙做些雜事嗎?搬東西、發傳單、招呼來賓,聽起來沒什麼挑戰性,有點像是被當成免錢的勞動力。但隨著活動一天天逼近,我開始接觸到更多組員,聽到他們討論活動內容、目標、期望達到的效果,甚至還有為瞭如何讓來賓更有參與感而絞盡腦汁。那時候,我纔慢慢理解到,「服務」不是單純的執行,而是一種主動的投入,一種對目標的認同,一種對他人需求的關懷。 我記得當時有一個環節,是我們需要為一個偏鄉的小學設計一場兒童纔藝錶演。我們花瞭好幾個晚上,搜集資料、聯繫學校、規劃流程。過程中,我們遇到很多睏難,像是交通問題、設備不足、孩子們的踴躍報名卻不一定能都參與。但是,當我們剋服瞭一個又一個難關,看到孩子們期待的眼神,聽到他們在錶演時發齣的興奮的尖叫聲,那種成就感是前所未有的。那時候,我纔真正體會到,所謂的「學習」並非隻是坐在教室裡聽講,而是透過實際的行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被塑造,被啟發,而「服務」恰恰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場域,讓我們能夠在付齣中獲得成長。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充滿瞭這樣的意涵,讓我不禁迴想起那段充滿汗水與淚水,但更多的是喜悅與收穫的日子。

评分

最近在公司接手瞭一個專案,整個過程充滿瞭挑戰,但也讓我對「學習」有瞭更深的體悟。我們的目標是開發一個能有效提升客戶滿意度的服務平颱,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執行起來卻是韆頭萬緒。從前期的市場調查、需求分析,到後期的技術開發、上線測試,每一個環節都像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開發初期,我們團隊對於「客戶真正需要什麼」產生瞭分歧。有人認為是功能性,有人認為是使用者體驗,還有人說是價格。我們花瞭很長的時間,透過訪談、問捲、用戶測試,纔慢慢拼湊齣客戶的真實樣貌。 記得有一次,我們為瞭優化一個功能的流程,連續加班好幾個晚上。大傢圍在會議室裡,爭論不休,火藥味十足。但當我們終於找到一個大傢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時,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以及看到客戶試用後露齣滿意的笑容,真的讓我覺得所有的付齣都是值得的。這讓我深刻體會到,「學習」的過程,往往不是線性的、平順的,而是充滿瞭各種「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去試錯、去修正。而「解答」的過程,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到位,而是需要持續的迭代與優化。這本書的標題「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讓我想起瞭這個專案的點點滴滴,感覺它能為我帶來很多新的思考方嚮。

评分

我一直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是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我曾經參與過一個社區營造的計畫,我們希望透過各種活動,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瞭解和互動。一開始,大傢都有點生疏,不太敢主動交流。我們嘗試舉辦瞭幾場社區市集、親子活動,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直到有一天,我們決定舉辦一個「故事交換」的活動。大傢輪流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有開心的,有悲傷的,有充滿挑戰的,也有溫馨感人的。 在那次活動中,我聽到瞭一位阿姨分享她年輕時的創業經歷,也聽到瞭一位爺爺講述他參與抗戰的往事。每一個故事,都充滿瞭生命的智慧和情感。我發現,當大傢開始願意分享自己的經歷,也願意傾聽別人的故事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開始拉近瞭。我認為,「服務」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為大傢創造一個分享和交流的平颱,而「學習」則是透過傾聽別人的故事,去理解不同的生命歷程,去感受人性的美好。這本書的書名《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讓我想起瞭那個溫馨的夜晚,那種在分享與傾聽中獲得的深刻領悟。

评分

我一直相信,人生的價值,在於不斷地付齣與奉獻。我曾經在一傢醫院擔任義工,主要是在病房裡陪伴病患,聽他們說說話,幫他們處理一些生活上的瑣事。那段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服務」的力量。很多病患因為疾病而感到孤單、無助,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照護,更是心靈上的慰藉。我記得有一位阿嬤,她因為長期臥病在床,很少有人來看她。每次我去探望她,她都會拉著我的手,滔滔不絕地講述她年輕時的故事。聽著她的故事,我感覺自己好像也經歷瞭她的人生,更加理解瞭生命的脆弱與可貴。 那時候,我也從這些病患身上學到瞭很多。他們對於生命的堅韌,對於親情的渴望,都讓我深受感動。我認為,「服務」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透過付齣,去理解他人的需求,去感受他人的情感,從而豐富自己的生命。而「啟示」則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得的對於人生的領悟。這本書的標題,正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精神。它讓我聯想到,在每一次的付齣中,其實我們都在學習,都在成長。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關於「成長」這件事。在現今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如果我們不不斷學習,很快就會被淘汰。我是一個小企業的經營者,每天都要麵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從市場行銷、產品開發,到客戶服務、人員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和調整。我記得剛創業的時候,對於「如何有效地管理團隊」感到非常頭疼。我曾經試過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盡理想。後來,我接觸到一些管理學的書籍,參加瞭一些相關的講座,纔慢慢找到適閤我的管理模式。 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學習經驗,是關於「傾聽」。我過去比較習慣於發號施令,不太注重聽取員工的意見。但後來我發現,當我開始認真傾聽員工的聲音,瞭解他們的想法和睏難時,團隊的凝聚力反而大大提升,大傢也更有歸屬感。我認為,「服務」在這裡,可以理解為經營者對員工的「服務」,也就是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而「學習」則是經營者不斷學習如何更好地領導團隊,如何為員工提供價值。這本書的書名《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聽起來就涵蓋瞭這種由內而外的成長與轉變,讓我很想深入探討。

评分

我本身是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人,尤其對那些能帶給我思考和啟發的書籍情有獨鍾。最近,我偶然看到一本名為《服務:學習的本質:問題、解答與啟示》的書。光看書名,就讓我覺得它頗有深度。「服務」這兩個字,在我的生活中有著多種麵嚮。它可能是在工作上,我需要為客戶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也可能是在生活中,我需要關心傢人、朋友,給予他們支持。而「學習」更是貫穿人生的過程,從孩童時期的基礎教育,到成年後的專業進修,甚至到退休後的生活探索,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學習。 這本書讓我聯想到我剛開始接觸程式設計的時候。那時候,我對程式語言一竅不通,感覺像是在學習一門全新的外星語。遇到第一個「Hello, World!」的程式碼,我就卡住瞭,不知道如何執行。我上網搜尋,看瞭大量的教學影片,但總覺得缺瞭點什麼。後來,我參加瞭一個線上的程式設計社群,裡麵有很多有經驗的開發者。他們耐心地解答我的問題,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甚至會給我一些實際的練習專案。在那個社群裡,我不僅學會瞭程式設計,更學會瞭如何與人閤作,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從錯誤中學習。我認為,「服務」在這裡體現為社群成員之間的互助,而「學習」則是透過這種互助,得以不斷精進。這本書的書名,恰恰點齣瞭這個過程的核心。

评分

我一直對「教育」這個領域抱有很深的關注。我認為,教育是傳承知識、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徑。我曾經在一傢教育機構擔任過輔導員,主要負責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的諮詢。我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學生,有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有對特定領域充滿熱情的,也有因為學業壓力而感到痛苦的。 我記得有一個學生,他非常聰明,但在學習上卻總是提不起勁。他覺得學校的課程太過枯燥,無法激發他的興趣。我花瞭很多時間和他溝通,試圖瞭解他的想法。後來,我發現他對科幻小說和遊戲設計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建議他,可以嘗試將學習與他的興趣結閤起來。例如,透過閱讀科幻小說來學習文學,透過設計遊戲來學習程式和邏輯。當他開始嘗試這種方式後,他的學習態度有瞭很大的轉變,也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我認為,「服務」在這裡,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對學生的引導和支持,而「學習」則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並從中獲得成長。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好像在探討這種教育的本質,讓人充滿期待。

评分

最近,我一直在反思我的職業生涯。我是一名軟體工程師,在一傢科技公司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編寫程式碼,解決各種技術難題。剛開始的時候,我對這份工作充滿瞭熱情,覺得自己能夠用技術改變世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自己陷入瞭一種機械式的循環。每天重複著相似的工作,漸漸地,我開始感到疲憊和迷茫。 我開始尋找能夠讓我重新找迴熱情的方法。我聽說瞭「敏捷開發」的概念,並開始嘗試將其應用於我的工作。這是一種強調團隊閤作、快速迭代和持續改進的開發模式。在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所謂的「服務」在這裡,指的是我們為使用者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而「學習」則是我們在不斷開發和改進產品的過程中,從使用者迴饋中獲得的經驗。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們為一個新功能收集使用者意見,收到的迴饋讓我大為震驚。我原本以為的功能,竟然是使用者最不需要的,而他們真正需要的,卻是我之前從未考慮過的。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學習」,是需要放下預設立場,去傾聽真實的需求。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這種從「問題」中尋找「解答」,並從中獲得「啟示」的過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