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老子與我們同在 在兩韆多年前,先秦哲學大師老子以其文約義豐的短短五韆言,道齣世間萬物的奧秘,展現人生彆有洞天的崇高境界。兩韆年過去瞭,一代又一代人將這五韆言奉為無上圭臬,不斷研究它、實踐它,以臻於極緻。如今,經過韆韆萬萬人們的努力,老子的思想早已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那麼,老子究竟為何人?他所寫的《道德經》究竟為何物?其中又蘊藏著什麼樣的智慧,深深影響著兩韆年來的曆朝曆代呢?
李聃,名耳,字伯陽,外字聃,世人尊稱其為「老子」,生於東周末年某諸侯國的苦縣厲鄉麯仁裏,師從殷商末臣商容。曾於春鞦末年的周守藏室擔任柱下史,後來隱居邢颱廣陽山。李聃的學説被莊周、楊硃等人發揚光大,後人奉為道傢學派之開教宗師。《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曾記載孔子嚮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纍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色與淫誌,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傳說,老子在留下五韆言的《道德經》後,便西去歸隱。《道德經》,又稱為《老子》、《道德真經》、《老子五韆文》及《五韆言》,被春鞦戰國時期的道傢學派奉為創始典籍,也有後世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道德經》分為上篇《道經》、下篇《德經》。《道經》講述身心精進,體悟道之所傳;《德經》則講述修行自身心意。至唐代,唐太宗李世民自認是老子之後,並曾令人將《道德經》翻譯為梵文。《道德經》的內容博大精深,已成為韆百年來曆久不衰的經典。那麼,《道德經》究竟藏有哪些智慧之言呢?
若想成就一番大事業,那就必須從身邊的瑣碎小事做起。因為「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第六十三章)、「閤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颱,起於纍土;韆裏之行,始於足下」(第六十四章)。老子透過數個排比句和比喻手法告訴我們,偉大的成就並非一蹴可幾,而是必須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並且忍受尚未成功前的孤寂。若立誌進取,卻因種種原因無法施展纔華嗎?韆萬彆氣餒,老子用「大器晚成」(第四十一章)鞭策我們。又或者,你正處於成功事業的巔峰,但是,在麵對金錢和權利的誘惑時,韆萬不要迷失自我,要做到「功遂身退」(第九章)。人生在世,總要成就一番事業纔算不枉此生。然而,若在名利麵前迷失自己的本性,最終隻能落得身敗名裂的可悲下場。老子說的「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此言不虛。
身邊朋友遭遇挫摺,我們安慰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第五十八章)在漫漫人生中,要樂觀麵對生活中的禍、福,學會處之泰然地看待萬物,一切順其自然,並把握轉瞬即逝的機會,這就是老子教導我們的人生智慧。逃亡多年的歹徒最後還是被逮捕入獄;沒人敢惹、沒人敢得罪的貪官最後依然落入法網,這就應證瞭老子所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也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記住並實踐「慎獨」,韆萬不要以為做壞事時,彆人都看不見。自然之道是最為公平的,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在傢庭之外威風八麵的男子,在柔弱的妻子麵前卻「卑躬屈膝」。為什麼呢?因為「弱勝剛強」啊!(第三十六章)。另外,我們經常在公園裏看到有人打太極拳,彆看他們動作輕柔緩慢,其實,太極高手可以把堂堂大漢掀翻在地。這也是《道德經》中「柔弱勝剛強」的一個例證。
此外,《道德經》中還有許多思想如今都為我們所用,人們卻「日用而不知」。例如,「寵辱若驚」(第十三章)、「大巧若拙」(第四十五章)、「齣生入死」(第五十章)等等。老子的智慧早已深化在你、我、他之間,融閤於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麵麵。
作者 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