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法釋義學到政策導嚮之行政法學

由法釋義學到政策導嚮之行政法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行政法學
  • 法理學
  • 政策分析
  • 法律哲學
  • 法釋義學
  • 公共政策
  • 法與社會
  • 法律研究
  • 中國法
  • 法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企圖藉由「政策導嚮之法學」,來整閤同樣是研究行政活動或現象的行政學與行政法學;亦即整閤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的研究,以行政法為研究焦點,探討政策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政策執行與法規製過程及後果,研析法律與社會變革的互動,希能為行政法研究建構一個新的理論模式與研究途徑,並提供實務運用的參考。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您提供的圖書名稱內容的圖書簡介,旨在提供一個詳盡、自然流暢的文本,以吸引潛在讀者。 --- 《法治前沿:從理論基石到治理實踐的深度解析》 (全書約1500字) 導言:在變革的洪流中重塑法治的想象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社會結構、技術迭代與全球化進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一切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下,法律,這個本應是穩定社會秩序的基石,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法律的靜態解釋框架與變動不居的社會現實之間,齣現瞭一道日益擴大的鴻溝。本書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下應運而生,它並非簡單地梳理既有法條的條文邏輯,而是緻力於搭建一座橋梁:連接深邃的法律理論與復雜多變的現代國傢治理實踐。我們試圖迴答的核心問題是: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如何確保法律的生命力、有效性與正當性? 本書的結構設計圍繞“從基礎到應用”的邏輯遞進展開,旨在為法律專業人士、政策製定者以及關注公共治理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性的分析工具和批判性視角。我們拒絕將法律視為一門封閉的、自洽的學問,而是將其置於政治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交叉地帶進行審視。 第一部分:法治的根基與理論重構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現代法治理論的當代睏境與未來可能。我們從經典法學理論的源頭齣發,對自然法、實證法、法律實證主義等核心思想進行瞭批判性的迴顧。這種迴顧並非停留於曆史梳理,而是著眼於檢驗這些理論在應對全球化、數字經濟和生態危機等新議題時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第一章:法律本體論的現代危機。探討瞭“法是什麼”這一古老問題在後現代語境下的新麵貌。我們分析瞭法律的規範性權威如何受到技術中立性敘事和算法治理的衝擊,並提齣瞭一種超越二元對立的、更具包容性的法律本體論視角。 第二章:正義與效率的張力再平衡。著重探討瞭正義原則在資源稀缺和效率優先的現代行政決策中如何被“工具化”。我們通過對德沃金“權利作為約束”與哈耶剋“自發秩序”的比較分析,揭示瞭在具體法律實施層麵,如何構建一種既能保障個體基本權利,又不至於扼殺社會活力的製度機製。本章特彆關注瞭程序正義在快速決策過程中的“異化”現象。 第二部分:治理模式的轉型與法律的能動性 行政法學作為國傢權力運行的規範性工具,其研究重心已不可避免地轉嚮瞭國傢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本部分將目光投嚮瞭行政權力的邊界拓展、風險社會的應對以及公私閤作(PPP)模式中的法律規製等前沿領域。 第三章:風險社會中的預防性治理與法律風險。麵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等“黑天鵝”事件,現代國傢傾嚮於采取預先防範的治理策略。本章剖析瞭“預防原則”的法律化過程,並深入研究瞭在缺乏充分事實基礎的情況下,基於不確定性而做齣的行政乾預行為所帶來的閤法性挑戰和救濟睏境。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增強風險評估的透明度與問責製來馴化這種前置性的國傢權力。 第四章:非國傢主體在法律實施中的角色。隨著傳統科層製行政的瓦解,大量的公共服務職能和監管任務被外包給瞭私營部門、非政府組織和跨國機構。本章係統梳理瞭“授權行政”的法律後果,尤其關注瞭這些非國傢主體在執行公共任務時,如何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害,以及國傢應如何構建有效的“間接規製”體係。 第五章:數字時代的行政透明度與可解釋性。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在行政決策中的應用,帶來瞭效率的飛躍,同時也帶來瞭“黑箱決策”的風險。本部分詳細論述瞭在算法驅動的公共服務中,如何重建公民的知情權和申訴權。我們提齣瞭構建“算法問責框架”的具體路徑,強調行政行為的可解釋性不僅是法律要求,更是維護民主閤法性的核心要素。 第三部分:法律的效力與社會嵌入 法律的生命力不在於其文本的完美性,而在於其在社會肌理中的實際作用。本部分著重考察瞭法律的實施效果、社會接受度以及跨文化交流中的法律適應性問題。 第六章:法律實施的“最後一公裏”:地方能動性與規範的變異。研究錶明,中央層麵的精妙立法,在地方執行層麵往往會因文化背景、資源差異或地方利益集團的乾預而産生意想不到的偏差。本章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剖析瞭法律規範在層級傳遞過程中的“地方化”過程,並探討瞭如何設計具有一定靈活性的“框架式立法”,以期在統一性與適應性之間尋求平衡。 第七章:比較法視野下的製度移植與本土化挑戰。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律製度的相互藉鑒日益頻繁。本書通過對不同法域中特定製度(如環境影響評價製度、消費者保護機製)的比較分析,揭示瞭成功的製度移植不僅需要形式上的模仿,更需要深刻理解目標社會的曆史文化脈絡和社會結構。強行移植往往導緻“製度的僵屍化”——形式上存在,實質上失效。 結語:邁嚮韌性、包容的法治未來 本書的結論是審慎而樂觀的。我們認為,麵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法治不應退縮為僵硬的規則集閤,而應演化為一種具備高度韌性(Resilience)和適應性(Adaptability)的治理能力。成功的法治未來,要求法律人不僅精通既有的法律條文,更要具備跨學科的整閤能力,將法律視為一個動態的、持續生成的過程,服務於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目標。本書提供瞭一套審視和改造這一過程的思維框架。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誓男


  現職:
  .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會執行秘書

  經曆:
  .國傢安全局科員、安全官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員、科長
  .內政部營建署專門委員
  .法務部專門委員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門委員
  .國立高雄大學主任秘書、中心主任
  .花蓮縣政府社會局局長、計畫室主任、行政暨研考處處長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主任秘書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地方發展處處長
  .國傢發展委員會參事
  .中央警察大學、國立空中大學兼任講師、教官
  .國傢文官學院、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講座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地方行政研習中心地方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委員

  學曆:
  .中央警官學校(中央警察大學前身)公共安全係法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法學碩士
  .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法學博士

圖書目錄

城 序/城仲模
董 序/董保城
硃 序——邁嚮一個成熟進步的社會/硃景鵬
博士論文前序
本書自序

第一章 緒  論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8
貳、概念界說與文獻探討 11
一、概念界說 11
二、文獻探討 15
參、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 28
一、政策法學的理論架構 28
二、研究途徑與方法 29
肆、研究範圍與限製 36
一、研究範圍 36
二、研究限製 37

第二章 法釋義學之發展、功能及限製
壹、法釋義學之形成及其發展 40
一、19世紀以前之法學發展 40
二、現代法學之獨立與釋義學之形成 50
三、二次大戰後法學之分閤發展 66
貳、法釋義學之內涵、方法、功能及限製 87
一、法釋義學之內涵 87
二、法釋義學之方法論 90
三、法釋義學之功能與限製 93
參、行政法學研究之發展與趨勢 96
一、傳統行政法學之研究及其發展 96
二、行政法學研究之改革 100
三、行政法學研究之趨勢 115

第三章 立法學、法政策學及政策導嚮法學
壹、立法學(理論) 123
貳、法政策學 125
參、政策導嚮之法學 127
一、政策導嚮法學之內涵 127
二、政策法學vs.法政策學/立法學 128
肆、學者之看法與辯證--深度訪談內容分析 131
一、深度訪談題綱及對象 131
二、訪談結果分析與辯證 132
三、小 結 144

第四章 建構政策導嚮法學
壹、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之發展與趨勢 147
一、公共行政及政策研究之發展 147
二、公共治理趨勢對行政法之衝擊 163
貳、公共行政的一般架構及其環境係絡 166
一、公共行政之一般架構 166
二、外在環境係絡 168
參、現代行政之公共性與善治(公共哲學) 177
一、公共性之意涵 178
二、公共性理論之演變與反省 190
三、公共性之實踐與發展--價值衝突與整閤 205
四、颱灣之公共領域的發展與實踐 220
五、小結--後現代之方案:公民共和主義與社群主義 226
肆、公共政策分析之前提與本文之立論基礎 228
一、公共政策分析之前提 228
二、本文之立論基礎--建構一種新公法學派或新行政法學 251
伍、政策與法律之關係 261
一、政策與法律之研究 261
二、政策與法律之理論模式 262
三、法律運作過程 266
陸、政策法學之理論建構 267
一、政策(法律)之形成 270
二、政策轉化為法律之設計 311
三、法律(政策)之執行效能 320
四、法律對社會(變革)之控製效果 349
五、小 結 351

第五章 政策法學之案例與運用--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為例
壹、違警罰法時期 357
一、立法沿革與模式 357
二、法政策與問題分析 360
貳、社會秩序維護法時期 362
一、立法過程與模式 363
二、法政策與議題分析 370
三、政策法學之思考 378

第六章 結 論
壹、為公共服務立心--追求公共性與善治 384
貳、為公共服務繼絕學--理論麵之建議 384
一、採取綜閤理性之後設理論 384
二、加強政策與法律之對話與互動 385
三、促進行政法總論與各論之互動與交融 385
參、為公務人員立命--實務麵之建議 386
一、體認法律之功能限製 386
二、預期政策之決定過程 387
三、提升執法之能力 387
四、加強執法過程之監測評估與課責迴饋機製 388
五、期待積極負責之公共官員 388
肆、為生民開太平--理想麵之建議 389
一、加強政治整閤,統一國傢意誌 389
二、培育公民文化,建構公民社會 390
三、解決重大政策問題,增進人民福祉 391

附 錄 深度訪談對象及結果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城序

  被喻為德國行政法學宗師Otto Mayer教授嘗謂:「憲法易逝,行政法長存」。雖然行政與行政法的實存現象,曆史悠久,但相較於民法學、刑法學,行政法學是一門相當年輕的法律學科;所以著名法哲學傢Gustav Radbruch教授就直說:「行政法是最年輕、也最具生命活力之新的法律領域」。如果從近代行政法學發展期自1830年左右迄今來看,還不到二百年,而其發展卻與國傢及社會生活的進步息息相關。
  
  行政法學的源流曆史固然不長,但一開始就從其法學母科汲取精華。在它的研究發展初期,即繼受傳統的法釋義學、曆史研究、比較研究等研究方法,在行政法總論有體係性的建構;其後也隨著國傢職能的擴大與社會生活的進步,以及法學方法的擴展,納入社會法學、經濟法學,甚至心理分析等新的研究取徑,而在行政法各論領域有相對的神速發展。尤其是上個世紀中期,公共政策科學興起,學者倡議政策研究途徑在法學中的運用,而有法政策學的産生,以及後來大學中公共政策及法律研究中心(如颱灣大學)與法律及政策研究學會(如颱灣法治暨政策研究基金會)的相繼推展,逐漸形成一股新的學術勁流。
  
  誓男是個人的學隸,其在公務生涯的繁忙中,仍一直孜孜嚮學。早期曾跟隨個人撰寫碩士論文,主題是當時仍未形成法製的行政程序法,對於行政法學研究的執著與用功,令我印象深刻。之後在個人服務於法務部時,誓男轉調到部長辦公室幫忙,除參贊機要工作之外,也擔任國會聯絡組組長,其間用心推動並通過瞭行政程序法新法及行政執行法、訴願法、行政訴訟法修正等重大法案,助益良多,貢獻頗著。嗣後在博士班深造時,又再修習個人開設的行政法專題研究課程,更能將行政法學與公共政策研究結閤思考匯綜鑽研,最終完成其博士論文的結晶;對於行政法學進一步的科際整閤研究頗有開拓的潛心與助益。
  
  個人觀察誓男,其從碩士畢業後即在母校警察大學兼任行政法教席,期間仍不斷地透過教學相長,纍積研究能量,嗣後更進而努力完成博士學位,一路上堅持行政法的學術研究,並能有所創新、展現鴻論,精神可嘉,故值此新作發錶之際,樂為之序,並記其辛苦勤學之一二,至盼能一本初衷,續為行政法學研究發展再獻新猷。
 
城仲模

董序

  行政法學雖然是一門年輕的法律學科,但是其研究發展卻隨著法學研究與國傢社會進展而與時俱進。尤其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由於行政法的邊際學科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進步,使得一些新的研究途徑紛紛被引進其研究範疇,諸如法律的社會學基礎、經濟分析、科技議題等,均發展為社會法學、財經法學、科技法學,甚至成為更專門的學術分科,從而法學的科際整閤研究也成為必然趨勢,各大學都陸續成立科際整閤研究中心或學門。

  法律在現實運作當中,必然受到其上遊的政治因素所影響,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因而政治與法律關係的研究早就受到注意及涉獵;但政策與法律相關性的研究,卻是要等到上個世紀中期公共政策科學興起之後,纔被引進法學研究,而有法政策學的産生,在大學法學院中也有設立專門科目或研究中心加以研究。尤其是1980年代以來,歐美行政實務的改革,對行政法造成相當的衝擊,原有的「秩序法製」,逐漸走嚮新的調控模式,由「管製國傢」嚮「瘦身國傢」、「閤作國傢」轉型,行政法製也隨著公共治理而轉換政策取嚮。

  誓男是個人的學生,由於其兼具行政學與行政法專業背景,乃在本書的主題扣住法政策學及行政法製變革的研究主軸,來整閤公共政策與法律的研究,但又企圖突破過去法政策學較為局限在法律內部探討既成的政策內涵,以及法製作業與立法技術層麵,而進一步由公共政策的公共問題發生、政策規劃形成、政策閤法化(轉化為法律)、法律執行及執行後的評估與效果等完整過程,來探討法律生成、執法、效能及變遷等生老病死的情形,對於行政法的研究取徑有相當的創新及建樹。
 
  個人與誓男初次結緣是其在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時,受邀作為其行政程序法研究論文的口試委員。之後他在個人擔任政大公企中心主任時,參加當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中心辦理之中高階文官法製研究所學分班進修,曾修習過個人的行政法專題與行政程序法專題研究課程,對於其在公法學研究的投入與用心感到印象深刻。尤其嗣後誓男在攻讀博士學位時過程波摺,其仍在繁忙工作當中,不改初衷、堅持到底,而終於在個人與章光明教授聯閤指導之下,結閤其行政學與行政法學的專業研究,完成瞭博士論文,拼鬥精神令人肯定與贊佩。故值此新作齣版之際,樂為之序。
 
董保城
 
硃序


  邁嚮一個成熟進步的社會
  
  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總統就職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我國也在1987年曆經解嚴之後,總統直選的第三次政黨輪替。就民主政治發展軌跡而論,颱灣的民主已趨成熟,公民社會已然成形,審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與公民參與更成為當今落實直接民主的重要路徑。2014年3~4月間颱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國會黑箱立法,決策不夠透明,重大公共政策的討論淪為民粹而非理性,網路社會興起,假新聞(fake news)充斥,在在顯示公共政策理性討論的空間已變得日趨狹窄,民粹與政治結閤已然蔚為一股影響理性抉擇的潮流。證諸國際社會,美國總統大選,歐洲各國右翼興起,民粹高漲,傳統的、穩健的、保守的公共政策思維,代議精神的民主製度在立法過程中更麵臨嚴峻的挑戰。
  
  高誓男博士,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學係學士,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碩士,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法學博士。曆任國安局安全官、法務部國會聯絡組組長、高雄大學主任秘書、花蓮縣政府社會局局長、行政暨研考處處長、行政院研考會地方處處長以及考試院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會執行秘書,中央地方曆練豐厚的背景,使得本書以「政策導嚮」的法學思維,基於行政法與社會脈絡的變動趨勢,從而以政策執行與法規的競閤關係進行實證性的考察,理論基礎十分紮實,在經驗分析層次上,本書以社會秩序維護法作為實證案例,適切地反映齣瞭颱灣現今政府治理所麵臨的重大睏境,公權力不張、人民不信任政府,國會立法效率低落,司法不正義、恐龍之舉多所聽聞。另外一方麵,美國哲學傢梭羅(H. D. Thoreau)1849年發錶的「論公民的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社會良知及正義與符閤多數人公共利益的核心抗爭理念是否被謬用反而成為違反法律正義的護身符?確實值得吾人深思。
  
  高誓男博士的公務生涯十分精彩,鑽研學術甚具用心,本書結閤瞭理論、考證、實例,旁徵博引,書中所論處處可見論據既深且廣,結論甚具政策、法律、社會多元麵嚮的探究與使命,十分值得推薦,讓我們在政府施政、立法品質、公民素養、社會力量、司法信任都能同步理性成長。
 
國立東華大學副校長暨
歐盟莫內講座教授
硃景鵬

博士論文前序

  拼搏十一年,終於完成博士學位瞭!五年前在取得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資格之後,因故自行休學;隔年重新進入母校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政策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如今終於完成瞭學位,一切辛勞汗水頓時化為甘甜美果。

  迴首求知研究的道路,一直是沒有間斷的過程;有人說我喜歡讀書,但我認為學習成長是做人的本質。雖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卻以為,在這個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全球化時代,每個人都在追著時代的腳步跑,跑的速度慢,其實就是在日漸退步瞭!

  記憶中,學習的腳步從沒有停歇過,要感謝在這個過程中,曾經支持幫助我的每一個人。首先當然要感謝我的雙親,先父高鞦隆先生與傢母馮阿雪女士,從小的撫育與教導,讓我在一路的成長求學過程之中,能夠專心一誌地走在正途上,不曾偏離;也要感謝雙親在考取大學時期,支持我的選擇,放棄瞭成功大學與國防醫學院,進入瞭培育警官的搖籃——中央警察大學,定調瞭往後一生為國傢社會與人民服務的路子。

  感謝母校的栽培,警察乾部的教育成就我們文武兼備的個人素養。在警大求學期間,不僅參加摔角、跆拳學校代錶隊及各種社團乾部,更重要地是在學術方麵,奠定瞭法學、心理學、犯罪學及各種警察專業基礎,讓我們日後也容易進入相關領域繼續學研之路。

  緣於公務生涯的專業需求,在國傢安全局服務期間,1987年個人進入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在職進修,攻讀碩士學位。在這所管理專業著稱的學府中,感謝有幸接受雷飛龍老師、傅宗懋老師、易君博老師等大師的點撥,以及張潤書老師、吳定老師、鄭興弟老師、許濱鬆老師等青壯學儒的教導,增益公務專業的學識與素養;更感謝後來在城仲模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瞭行政程序法的碩士論文。

  1998年在法務部服務期間,再度進入行政院人事行政局所辦「高階文官法製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當初該班的老師皆是一時之選,由於個人是公法的專業,特彆感謝吳庚老師、張劍寒老師、硃堅章老師、曾華鬆老師、  劉宗德老師、董保城老師等名師,在憲法與行政法課程的教導,奠定更堅實的公法學養,並有幸在該班期獲得第一名結業。

  2002年在高雄大學服務期間,為期在專業學識更上層樓,進入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班進修,經過轉摺,再度於2012年迴到母校攻讀博士學位而終底於成。感謝博士班修業期間硃金池老師、章光明老師、洪文玲老師、  許福生老師、黃翠紋老師、張世賢老師等盡心教導,使我更進一步整閤過去在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法學、犯罪學、警察專業的知識,纔能完成這一篇科際整閤的研究論文。

  感謝指導教授章光明老師與董保城老師的悉心指導,不厭其煩的討論指正,使這篇論文益增周延,以及口試  委員黃錦堂老師、陳清秀老師、吳秀光老師、硃金池老師、洪文玲老師的指教支持,博士班同組同學鄭智仁、溫翎佑的同修與協助,讓我得以順利通過論文計畫口試及正式的學位考試,享受到期待已久的甘甜成果。

  最後,非常感謝傢人一路來的容忍與配閤,在陸續進修的期間,也是個人公務調動在外地服務的階段,十四年外地流動的生涯,內人簡春鳳女士盡心照顧三個子女,讓我沒有後顧之憂,專心於事業與學業;三個可愛的子女,孟如、睿駿及睿宏忍耐我隻能當周末父親的日子,對她們至今仍心存不捨與愧疚。容我在未來歲月裏,盡可能來彌補妳們的付齣與寬容。

  終於完成博士學位瞭,要感恩的實在太多。感謝上蒼一路來的眷顧,讓我在每一個奮鬥發展與學習成長的路上,雖不盡然平坦順利,但憑藉著一股不屈的意誌與傻勁,終能在周遭許多貴人親友的幫助下,差強人意地走到這個人生知天命的階段。但願未來的餘生當中,仍能盡其在我,努力嚮前,不斷地學習成長,不斷地奉獻服務!

本書自序

  本書是由筆者的博士論文小幅修訂而成。本書企圖藉由「政策導嚮之法學」,來整閤同樣是研究行政活動或現象的行政學與行政法學;亦即整閤政治學、法律學及社會學的研究,以行政法為研究焦點,探討政策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政策執行與法規製過程及後果,研析法律與社會變革的互動,希能建構一個新的理論模式,提供實務運用的參考。

  誠如筆者在論文前序所言,固然在法學與公共政策兩個研究領域,科際整閤研究方式已經被多數學者認同與接受;但筆者嘗試將兩者進行科際整閤的研究中,無論從最初選擇報考博士班的係所,到後來撰寫論文的口試審查,經常麵臨兩麵不討好,受到各自不同專業的質疑批判,過程的麯摺與辛苦點滴在心!不過總算能夠堅持到底、一路挺進,最後完成本書著作,必須感謝的人實在太多。

  除瞭感謝論文前序所提的師長、親友及傢人之外,本書的齣版要感謝李惠宗老師的推薦引介,老同事呂信瑩先生從中的穿針引綫,以及元照齣版公司聯係安排與周到服務,終於讓本書能夠順利付印齣版。尤其要特彆感謝城仲模老師、董保城老師、前主委硃景鵬教授,在百忙之中為本書寫序,增添光彩。

  本書在研究架構的安排上,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概念界說與文獻探討、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研究範圍與限製。第二章為法釋義學之發展、功能及限製,闡述法釋義學的形成與發展、功能與限製,以及行政法學研究的發展與趨勢。第三章為立法學、法政策學及政策導嚮法學,除分述立法學、法政策學及政策導嚮法學三者研究內涵的差異之外,並就深度訪談的內容分析學者對其內涵的看法與討論辯證。第四章為建構政策導嚮法學,闡述公共行政及政策的發展與趨勢、公共行政的一般架構及其環境係絡、現代行政的公共性與善治、公共政策分析的前提與本文的立論基礎、政策與法律的關係、政策法學的理論建構。第五章為政策法學之案例與運用──以社會秩序維護法為例,分彆就違警罰法與社會秩序維護法兩者,運用政策法學的架構,分析其立法模式與法政策等議題。第六章為結論,綜閤各章的論述,提齣本文論題理論麵、實務麵及理想麵的建議。

  綜上,吾人應可肯認,本書論題「由法釋義學到政策導嚮之行政法學」,不僅在理論上能夠建立政策或法律規劃擬訂、執行及評估迴饋的完整架構,方法上也可以整閤政策(治)、管理及法律的研究途徑,應用上更得以解決立法、執法與司法運作階段分割支離的脫節問題,從而在理論與實務方麵都具有可行及發展的極大空間,進而對於國內行政法學仍偏重主流釋義學的情況也將有所補足周延。然而,本書是整閤公共政策與法學研究的嘗試之作,限於筆者的學養經驗,錯漏之處在所難免,仍請方傢不吝指教是幸!

高誓男
謹誌於決網羅齋
2018年初寒季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讀完這本行政法學專著,我腦海裏浮現的第一個詞是“紮實”。它不像有些教科書,試圖用華麗的辭藻或過於簡化的敘述來吸引眼球,而是選擇瞭一條更踏實的道路——深入剖析行政法學的基本原理,並將其與颱灣實際的行政實踐緊密結閤。作者對於行政行為的閤法性、行政裁量權、以及行政救濟程序等核心概念的闡述,都相當細緻,並且善於運用颱灣法院的判例來加以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在颱灣從事法律工作或學習法律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幫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對於行政程序法的討論,並非停留在條文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程序正義的內涵,以及如何確保行政機關在行使權力時,能夠尊重人民的權利。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個完整的行政法學知識體係,並且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雖然這本書可能不是最輕鬆易讀的行政法學教材,但它絕對是最值得認真研讀的一本。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引導你一步步理解行政法的精髓,並幫助你成為一名閤格的法律人。

评分

坦白說,這本書讀起來有點挑戰。它不像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書籍,而是充滿瞭各種學術術語和復雜的理論分析。但正因為如此,它纔顯得更有深度和價值。作者對於行政法學的各個分支,都有著深入的研究,並且能夠將這些研究成果以一種清晰、有條理的方式呈現齣來。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比例原則”的討論。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比例原則的內涵和適用條件,還結閤颱灣的實際案例,分析瞭比例原則在行政裁量中的作用。這讓我對比例原則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法律工作中。這本書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它注重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作者在書中經常提齣一些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去質疑,去尋找答案。這種互動式的閱讀方式,能夠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並且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行政法學的知識。雖然這本書可能不是最適閤初學者的教材,但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研究行政法學的人來說,它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行政法學與颱灣的社會現實緊密結閤起來。作者並非照搬外國的行政法學理論,而是試圖將這些理論與颱灣的實際情況相結閤,從而提齣一些具有颱灣特色的行政法學觀點。書中對於“環保行政”的討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者指齣,颱灣麵臨著嚴峻的環保挑戰,因此,環保行政在颱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作者不僅詳細闡述瞭颱灣的環保法律製度,還分析瞭颱灣環保行政的現狀和問題,並提齣瞭改進建議。這種對於颱灣環保行政的深入研究,對於我們理解颱灣的環保政策,以及如何更好地保護颱灣的環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本書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它注重實用性。作者在書中經常引用颱灣法院的判例,並對這些判例進行分析和解讀,這對於我們學習如何運用行政法解決實際問題,具有重要的幫助。這本書的語言比較流暢,即使是非法律專業的讀者,也能夠輕鬆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既具有理論深度,又具有實踐價值的行政法學專著,非常值得推薦給對行政法學感興趣的讀者。

评分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非單純地從法律條文齣發,而是試圖將行政法學置於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下進行考察。作者對於行政法學的發展曆程,以及不同學派之間的觀點差異,都有著深入的瞭解,並且能夠以一種客觀、理性的態度來呈現這些觀點。這讓我受益匪淺,因為我意識到,行政法學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的變化而不斷演進的。書中對於“公共利益”概念的討論,更是引人深思。作者指齣,公共利益並非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而是一個具有價值判斷性的概念,不同的社會群體對於公共利益的理解可能存在差異。因此,行政機關在追求公共利益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並采取一種包容、開放的態度。這種對於公共利益的批判性思考,對於我們理解行政行為的閤理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利益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比較學術化,可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纔能更好地理解,但如果你對行政法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並且願意花時間去深入思考,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行政法學的實驗室。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各種法律條文和判例,而是試圖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分析和解讀,揭示行政法學的內在邏輯和規律。書中對於“行政機關的組織結構”的討論,就相當具有啓發性。作者指齣,行政機關的組織結構並非一個靜態的結構,而是一個動態的結構,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的變化而不斷調整。這種對於行政機關組織結構的動態性認識,對於我們理解行政機關的運作機製,以及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此外,書中對於“信息公開”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作者指齣,信息公開是實現行政透明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的重要途徑。然而,信息公開並非沒有邊界,行政機關在公開信息時,必須充分考慮國傢安全、商業秘密、以及個人隱私等因素。這種對於信息公開的辯證性思考,對於我們理解信息公開的意義和局限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本書的寫作風格比較嚴謹,可能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耐心和毅力纔能讀完,但如果你能夠堅持下去,那麼你一定會從中受益匪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