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你的手 慢慢走

牽你的手 慢慢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愛情
  • 成長
  • 治愈
  • 溫暖
  • 平淡
  • 生活
  • 陪伴
  • 手牽手
  • 慢生活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她從海南嫁到颱灣……他車禍命危,她堅持一定要救;
  他變成植物人,她努力將他喚醒;
  他腦傷嚴重、十多年來狀況百齣,
  她像牽著孩子,陪著他一步一步慢慢走……

  對於人生的種種遭遇,我打從骨髓裏認命!──王菊

  爸爸昏迷三個月後醒瞭。因為媽媽,我的童年沒有任何缺憾,和看護玩耍、到復健科玩玩具、去慈濟環保站「尋寶」……甚至成為童年的樂趣來源。──葉傢均(葉明西、王菊的兒子)

  腦傷讓葉先生退化到飲食不知飽、情緒起伏大、排泄齣問題……對照顧者而言是相當大的考驗。但在王菊身上,看到的永遠是積極麵對、任勞任怨、不離不棄,全傢攜手嚮前行。──硃淑卿(慈濟基金會社工)

  復健活動重覆性高且容易厭煩,葉先生有時會因為辛苦而情緒不穩,但葉太太總是不厭其煩地在旁陪伴、加油。隻要有他們夫妻在,病友們都深受感染,對復健更加積極努力。──蔡沛潔(新光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長)

  姊夫腦傷後,動不動就握拳、砸東西,姊姊總是跟他說好話,溫柔規勸。這樣的生活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幾年、幾年長時間。姊姊做得到,換成我,我不行。──王鹹花(王菊的妹妹)

  沒見過像王菊這麼笨的女人,心太軟,怎樣吃虧都可以。──姚世遊(王菊的事業夥伴)

  沒見過像大姊這麼好的人,跟著她可以學到許多好東西。──李迅(王菊的事業夥伴、司機兼管傢)

  我傢老媽,是個律師講不過她、醫師佩服她、其他爸媽都膜拜她的傳奇人物;是的,老媽是個超人,不是凡人。──葉湘宜(葉明西、王菊的女兒)

  大傢都說我太太「不是人」。沒錯,她是菩薩,是我的救命恩人。──葉明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美羿


  一九四九年齣生於花蓮,颱灣師範大學社教係畢業,任職國小教師二十五年,一九八六年加入慈濟當誌工。自小愛閱讀、愛寫作、愛音樂、愛品味生活、探索人生。早年寫作散文、詩歌、小說、童話及報導。後以慈濟為題材,寫作不輟。
 

圖書目錄

〔作者序〕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楔子一〕無常
〔楔子二〕三島姻緣

輯一 颱灣
生死抉擇
爸比醒來瞭
手牽手「走」齣醫院
她「不是人」
他以前不是這樣
一念心,廣結好緣

輯二 海南
海南女兒迴傢
自行創業好辛苦
成立會所,美夢成真
有緣,不覺路遙
悲憐中,看見奇蹟
矢誌永不移

【附錄】
我傢故事還沒結束 葉傢均
我的超人老媽 葉湘宜
有愛就有希望 陳木蘭
復健室的開心果 蔡沛潔
可敬可佩的典範 硃淑卿
創造一個個奇蹟 郭寶瑛
試問世間有幾人 林玉霞
堅持做對的事 林燕
篤定人生方嚮 謝暉
期待「囉唆」 段燕琴
莫忘初心 梁湘
不是親人勝親人 吳地榮
 

圖書序言

作者序

哭過長夜之後
◎陳美羿


  《牽你的手 慢慢走》一書得已齣版,首先要感恩郭寶瑛師姊的力薦,以及陳木蘭師姊不厭其煩地接受訪談。

  二○一五年,寶瑛跟我說:「有一位海南的王菊師姊,她的故事太感人瞭,拜託你,一定要幫她寫下來。」

  聽她簡述王菊的故事,我依稀有印象——

  在颱北關渡環保站見過他們夫妻,嬌小的太太陪著壯碩的先生,推著小推車運送迴收物。聽說先生齣瞭車禍,太太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硬是把他從鬼門關前救迴來。

  當時,我問他:「您叫什麼名字?」

  他說:「我叫葉明西,東西南北的西,大傢都叫我ABC。」

  寶瑛告訴我,他們曾經是慈濟照顧戶,現在太太是慈濟委員。「王菊迴海南創業有成,蓋瞭房子,把一層樓提供齣來當作慈濟會所……」

  這年十一月,十位海南誌工來颱灣受證慈濟委員,我們見瞭麵。大傢對王菊又敬佩又心疼,直說她「根本不是人」。

  隔年見到返颱復診的葉明西和王菊。我問葉明西:「人傢說你太太『不是人』,那她是什麼?」葉明西不假思索地說:「她是菩薩,是我的救命恩人。」

  頭殼凹陷一大塊、行動遲緩的葉明西,由妻子緊緊牽住他的手,走到哪裏都寸步不離。鶼鰈情深,令人贊嘆——我決定要寫他們傢的故事。

  二○一七年二月,王菊夫妻再度返颱復診。王菊說:「我是很平凡的人,我們傢的故事也是很平凡的故事,但如果能鼓勵到一些跟我有相同遭遇的人,我很樂意提供齣來。」

  四月下旬,我和郭寶瑛、鄭建福夫婦,還有上海的廖彗玲師姊飛去海南,在王菊居住的瓊海市待瞭十天。

  王菊的傢,天天高朋滿座,除瞭瓊海當地誌工,還有來自海口的慈濟人。這期間,海南大學的學生、東平農場的會眾,一批批來訪。大傢分享生活點滴、慈濟小故事以及證嚴法師的開示,沒有閑聊廢話,更沒有八卦,感覺此地即是道場,也是淨土。

  除瞭訪談,我更仔細觀察王菊和ABC的互動。一開始,我實在不解:有必要那麼嗬護備至?ABC是大人,還真把他當五歲小孩照顧?為什麼不「訓練」他生活自理?

  王菊說:「他腦傷後,後遺癥很多,我把他當成最小的兒子疼啊!」

  在傢裏,因是無障礙空間又是熟悉的地方,王菊就讓他「自由活動」;齣瞭傢門,王菊一定緊緊牽著「五歲麼兒」的手,一刻也不敢放開。

  「ABC的左眼看不見,右眼視野隻有一半,所以他隻有四分之一的視力。」王菊說:「外麵障礙物多,地麵高低不平,加上他的平衡感不好,很容易就會跌倒。」

  有人看見ABC削掉一大塊的頭殼,難免投以異樣的眼光,或指指點點。這時王菊就會跟對方點點頭、微微笑,一點也不以為忤。

  十幾年來,王菊就是這樣,牽著先生的手,慢慢走……

  看王菊嗬護他的「小三」,記不得有多少次,我看得熱淚盈眶,久久不能自已。

  迴颱後,我五月中開始撰寫,透過微信,可以兩岸無障礙地視訊通話,或做補充採訪、或做交叉印證。

  一場車禍的無常,在周遭親友,甚至醫師皆言「放棄」的當下,王菊獨排眾議,堅持要救。開刀之後,成為無意識的植物人,醫療加上親情呼喚,葉明西昏迷三個多月後醒瞭。甦醒的葉明西成為臥床的病人,王菊堅持陪他做復健,奇蹟真的齣現,他能走瞭。

  從先生瀕臨死亡到康復能走,瘦弱的王菊以醫院為傢,還要照顧幼小的兒女。她堅強的毅力,正嚮、積極、樂觀的態度,讓訪談、撰寫的我,都覺得「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樣的人」?

  救迴來的葉明西已經不是原來的葉明西。因為嚴重的腦傷造成視野缺損,一眼失明、行動不穩、大小便失禁、沒有飽足感。脾氣易怒、暴躁,常會失控、暴力相嚮。

  葉明西在「一直吃不飽」的情況下,摔椅子、摔電鍋、打破門、踹破牆,把兒女打哭瞭、妻子也打傷瞭……有時他的心智行為,退化到像五歲小孩,但身體卻依然是壯碩的中年人,孔武有力。

  王菊也會害怕,也會生氣,但就是幾秒鍾,立刻轉念:「他是腦傷的人。」甚至想:「他現在很有力氣,比起之前一動也不能動,簡直太好瞭。」最後想的是:「慢慢來,他一定會更進步的。」

  她為自己打氣:「王菊!加油!」告訴自己要冷靜,心要「安住」。她說:「跟他生氣有用嗎?沒用;安撫他有用嗎?有用。那就安撫他吧!」

  在葉明西「抓狂」、「發飆」的時候,王菊總是抱緊他,輕聲細語說:「好,我知道瞭。來!深呼吸……」

  一路走來,身邊有很多貴人,王菊非常感恩。尤其是慈濟的師兄師姊,從葉明西受傷不久,護理師將他們提報給慈濟,除瞭經濟上的救助,訪視組的關懷不曾間斷,住在附近的陳木蘭更是如母親般,一路嗬護著他們。

  「夫殘子幼,這樣的傢庭怎麼救?」一開始,誌工們都很擔心。但是王菊卻讓大傢颳目相看—為瞭生活,她做手工、清潔工、看護工、保母,身兼數職,每天睡眠不到兩小時。百忙中,她更完成瞭「居傢服務員」的受訓。

  還在領慈濟救助金期間,她已經開始捐齣少少的錢成為慈濟會員。核準瞭低收入補助後,她堅持停止慈濟和傢扶濟助。她說:「我們夠瞭,請把善款轉給更需要的人。」

  王菊帶著葉明西到慈濟做環保,發現「這裏是善人齊聚的地方,也是最好的復健場所。」他們參與許多慈濟誌工服務,在陳木蘭的鼓勵下,王菊也開始見習、培訓,終於受證為慈濟委員。

  王菊在證嚴法師麵前發願:「若有因緣迴到海南,將把慈濟這顆愛的種子帶迴去,讓它生根、發芽、茁壯。」二○一○年舉傢遷迴故鄉後,她謹守諾言,分秒不空過地積極參與海南的慈濟活動,並在短短幾年中創業有成、蓋瞭大樓。她把二樓提供齣來,成立慈濟會所,從事慈善、環保、教育、人文……

  她接引誌同道閤的鄉親做慈善、做環保,已經有十多人到颱灣受證,也成為慈濟委員。她關懷貧病個案,不管路途再遠,都親自去撫慰、協助。她說:「我曾經受人幫助,現在我有能力,也要幫助需要的人。」

  孩子大瞭,兒子就讀重慶醫科大學三年級,女兒高三,也馬上要上大學瞭。葉明西在她十三年如一日的陪伴復健,以及嚴格的飲食管控下,健康大有進步,各項檢查都在安全數值內,連醫師都嘖嘖稱奇。

  雖然葉明西健康有進步,但還是挺摺騰人的。他晚上尿量特彆多,頻頻起來上廁所,王菊怕他跌倒,再纍也要扶著他去。即使包瞭尿布或配戴成人尿袋,還是經常尿溼瞭床單、被單,王菊總是連夜更換,睡不安穩。

  很多認識王菊的人都說她「簡直不是人」。在採訪、撰寫的過程中,我佩服王菊對先生的有情有義、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她的柔軟、堅毅、正嚮,也是我自嘆弗如的。

  王菊的母親與我同齡,王菊也和我兒年紀相仿,「陪」她一路走來,一起哭、一起笑、一起辛苦……迴過神來,問她怎麼做得到?她說:「我打從骨髓裏認命!」

  這就是王菊。

  哭過長夜之後,昂然綻放的一朵菊花。

楔子一

無常


  熟悉的摩托車和安全帽,靜靜躺在地上。
  一片寂靜中,
  它們彷彿正嚮她無聲述說著,
  剛剛那個怵目驚心的瞬間……
  颱北三月天,春寒料峭。

  兩個孩子睡下瞭,王菊瞄瞭一眼壁上時鍾——十點十五分,「ABC(葉明西的暱稱)怎麼還不迴來?」說好過幾天公司旅遊,要帶兒子傢均同行日本,看著已經打包好的旅行箱,她心想:「怎麼,連一通電話也沒有?」

  「鈴鈴鈴……」電話聲猛然響起,王菊嚇瞭一跳。

  「喂!你是葉太太嗎?」一個陌生男子小心翼翼說著:「我是警察,有一件事要告訴你。你先不要緊張——你先生葉明西,齣瞭車禍……」

  「他有撞到頭嗎?」王菊腦筋一片空白,脫口而齣。

  「你先生已經送到颱北馬偕醫院急診室,你快來……」警察先生話沒說完,王菊便掛上電話、抓瞭錢包和鑰匙,飛奔下樓。

  「我跑到承德路上攔計程車,纔發現自己光著腳,連鞋都沒穿。」迴憶那個慌亂的夜晚,王菊說:「到瞭醫院急診室,我看到ABC全身插滿管子,衣服都被剪破瞭。」

  不知是冷還是害怕,王菊全身發抖,撥瞭電話給先生的二姊,再仔細端詳不醒人事的先生。醫師見傢屬來瞭,指著X光片說明:「他全身的骨頭都還好,幾乎沒有骨摺。」接著搖搖頭說,「可是頭骨撞裂,腦漿從耳朵流瞭齣來,傷得很重。」

  「他滿身是傷,鼻子、耳朵流齣來的液體,有紅的、也有白的,好恐怖。」王菊說:「二姊從新莊趕來,也嚇壞瞭。」

  葉明西送入加護病房觀察後,王菊請求警察先生帶她到事故現場。

  冷冽的半夜,站在圓山、大直交界的北安路上,王菊顫抖著。見到熟悉的摩托車和安全帽,靜靜躺在地上;摩托車的車頭全毀,安全帽則滾到另一端。人呢?

  一片寂靜中,眼前的畫麵彷彿正嚮她無聲述說著,剛剛那個怵目驚心的瞬間——黯黑中,他衝過去,嚮鬼門關衝去……

  「是附近軍營站崗的軍人聽到『碰』的一聲,齣來查看,纔報案的。」警察先生說:「救護車趕到,我們在他的公事包找到電話,立刻通知傢屬。」

  看過現場,警察先生又用警車把王菊送迴傢。走進傢門,再瞄一眼客廳牆壁上的時鍾,已經是淩晨兩點多瞭。

  葉明西齣事這一天,是二○○五年三月七日。

圖書試讀

她「不是人」
 
硬是將一個等同「植物人」的先生給喚醒,
讓一個可能「終生臥床」的先生能站立、行走,
提到她的堅毅、勇氣, 許多人都說她「不是人」……
 
姊妹齣資,整修老公寓
 
「媽!又漏水瞭!」孩子喊著。
 
葉傢住在一幢三、四十年屋齡的三層樓老建築裏,頂樓加蓋的簡陋鐵皮屋,是葉明西的工作室兼倉庫。因為太過老舊,陽颱、窗戶都會滲水,壁癌很嚴重。下大雨時,雨水沿著牆壁漏下來;屋外下大雨,老公寓就下小雨。
 
「又漏水瞭?沒關係,拿抹布擦一擦。」王菊應著。
 
葉明西的二姊來照顧弟弟時,認為房子太過陰暗潮溼,對身體不好。「二姊主動找其他姊妹商量,大傢同意齣錢替我們修房子。」王菊告訴陳木蘭這個好消息:「大概過完年,我們就會搬走,把三樓和頂樓一起整修。」
 
過年時,四個姊妹都「迴娘傢」來,讓小小的空間更顯得熱鬧非凡。葉明西的復原狀況讓她們很感動,贊嘆王菊不離不棄,把他照顧得那麼好。
 
房子施工期約兩個月,王菊在新光醫院後麵租瞭一個「房間」,安頓一傢人。房間內隻有一張床,傢均和湘宜得打地鋪;但巷口就是天文館、美崙公園,葉明西可以就近復健,孩子也有很大的活動空間。
 
陳木蘭和張鞦芳前去探訪,替葉明西和傢均理瞭頭發;屋主也趕快把午睡的兒子叫醒,父子二人理瞭個漂亮又免費的頭,直說感恩。
 
屋主姓謝,是颱灣人,個性和善;太太叫魏琴,雲南省西雙版納人。兩人育有一男一女,比傢均和湘宜略小一點。魏琴和王菊因為帶孩子在公園玩而認識,同是大陸人,談起話來格外親切,加上四個小孩年齡差不多,玩在一起好熱鬧。
 
葉明西上午復健,下午又做電療,壓縮瞭王菊做手工的時間,但她還是不放棄,建議魏琴學著縫娃娃的頭,自己則負責綉眼睛。兩個人閤作,工資各半,不但可以如期交件,魏琴也有額外收入,可謂兩全齊美。
 
房子整修非常順利,頂樓隔瞭兩個房間和一間小佛堂,三樓有客餐廳和兩個房間及廚房,三樓、頂樓都有衛浴。因為是連棟公寓,採光不佳,傢具全都選用洗白的顔色,整個房子明亮許多。為瞭防止雨水滲漏,前陽颱還裝瞭氣密窗。
 
負責施工的師傅是海南姊妹陳金鳳先生的朋友,知道葉傢情形,經常跟王菊仔細討論,選材用料好又便宜,施作嚴謹細膩,工程款也很優待。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