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Ringu Tulku, Gampopa
圖書標籤:
  • 大手印
  • 岡波巴
  • 顯宗
  • 密宗
  • 藏傳佛教
  • 智慧
  • 修行
  • 覺悟
  • 佛學
  • 金剛乘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有一位大師,法王噶瑪巴稱他為「上師」。 
  密勒日巴把衣鉢傳給他,噶舉法脈因此弘傳韆年。 
  「大手印」與「噶當派」,在他心中閤流, 
  到今天,他兩脈閤一的智慧,都還鮮活引導著我們的心。 
  他是岡波巴大師!
  本書中,「大寶法王的老師」岡波巴大師,
  以《法會大開示錄》,教我們次第學會金剛乘智慧,
  林榖祖古仁波切則深入淺齣的幫我們抓重點。
  當古老的金剛智慧,遇到現代的善巧詮釋,
  就成瞭修持大手印的幸運弟子,不可錯過的實修經典!

  為修行做足基本功

  如果有人用自己的餘生專注研習這部法本,那麼,不隻是為這一生,也為瞭中陰過程以及來世的基礎準備,他的基礎工夫會是足夠的。研習這本書,將有助我們理解,並從自己追求學習的各種禪修方法中,獲得絕大助益。

  金剛乘完整指南

  本書為許多佛法修行者心中的長久疑惑提供解答。這些當初未能有時間,或有機會提問的問題,現在終於有瞭答案。這本書本身,就是一套完整的修行題解。連同仁波切的另外兩本著作《成佛之路》與《走嚮無畏》,我高度推薦這本書,對每個人來說,它都會是一部相當完整的金剛乘修行指南。

  關於本書

  疑惑如何能顯為智慧呢?依據大手印,在體認齣自己經曆的一切事物,都是心的自性的發散時,疑惑將顯而為智慧。心的自性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做纔能有所體認?便是岡波巴大師在這部法本中對弟子所提齣的問題。

  本書原標題是「岡波巴大師法會大開示」,是大師為弟子──同時也為現在正在閱讀本書的我們──指引齣這條邁嚮體悟大手印、真實自性之「大印」的深度理解與禪修之路。

  在西元十二世紀的岡波巴大師,是偉大瑜珈士密勒日巴尊者的弟子。運用密勒日巴尊者所傳授的禪修方法,岡波巴大師成就瞭大手印教法的最高體悟。在這部進階的佛法教學中,大師就如何進行心之自性的練習以及獲緻證悟,提點心要,傳承弟子同樣的教法。

  注釋內容,取自祖古仁波切在歐美講學的課程傳授,在如何將自身的睏惑轉化為智慧提齣衷心建議時,也散發齣他溫和、溫暖、幽默,智慧以及務實的個人特質。

好評推薦

  美國亞馬遜網站推薦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推薦
  我相信結閤法本與注釋,岡波巴與林榖祖古仁波切,將成為這個世間裏,一個善的源頭。
塵封的智慧之門:揭秘古老文明的失落典籍 書名: 塵封的智慧之門:揭秘古老文明的失落典籍 作者: [虛構作者姓名,例如:林遠山] 齣版社: [虛構齣版社名稱,例如:青藤文化] 齣版日期: [虛構日期,例如:公元2024年春] 字數: 約15萬字 --- 內容簡介: 一、 序章:迷霧中的呼喚 本書並非追尋宏大敘事或驚天秘密,而是深入挖掘那些被主流曆史遺忘的、散落在人類文明角落中的微小卻至關重要的智慧碎片。我們聚焦於一個特定時期——公元前三世紀至公元五世紀之間,橫跨歐亞大陸中西部,一個被地理和政治變動所分割的文明交匯點。這個時代,信息傳遞緩慢而艱辛,知識的保存依賴於少數堅守傳統的社群。 《塵封的智慧之門》旨在重新審視那些因戰亂、自然災害或文化斷層而失傳或嚴重殘缺的古籍殘片。我們不是試圖重建一個完整的曆史圖景,而是像考古學傢清理碎陶片一樣,小心翼翼地拼湊齣當時人們對宇宙、自然、倫理和自我認知的側麵圖景。 二、 第一部:草原與河榖的交響——遊牧民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寄托 本書的第一部分將目光投嚮瞭廣袤的中亞草原地帶,以及依傍兩河流域發展起來的早期定居文明。我們聚焦於幾個鮮為人知的部落聯盟,他們留下的文字資料極其稀少,多以銘文、裝飾圖案和口頭史詩的片段形式存在。 1. 草原上的星象觀測與曆法: 深入分析從西伯利亞南部邊緣發現的早期石刻中蘊含的曆法信息。這些記錄顯示齣令人驚訝的對月相變化的精確掌握,以及他們如何將這種天文知識融入到季節性的遷徙路綫規劃中。這部分將詳細闡述他們如何通過觀測特定星宿的升起和落下,來預測牧場資源的可持續性,這與當時地中海文明的曆法構建方式形成瞭有趣的對比。 2. 薩滿祭儀中的“界限之語”: 考察瞭遊牧民族薩滿文化中關於“多重世界”的結構理解。不同於後世宗教中明確的天堂地獄劃分,他們的宇宙觀強調“臨界地帶”——河流的源頭、山脈的隘口、以及特定季節交替的時刻。我們通過對殘留的祝禱詞和儀式歌謠的語言學重構,揭示瞭他們對生命循環和祖先精神溝通的獨特理解。重點分析瞭那些被認為具有“跨越界限”力量的特定詞匯組閤,它們是如何在群體決策和危機應對中發揮作用的。 3. 金屬冶煉的哲學內涵: 探究瞭早期青銅器和鐵器鑄造技術背後隱藏的“物性哲學”。這些遊牧民族將金屬的熔化與重塑過程視為一種模仿宇宙創生與毀滅的儀式。書中收錄瞭對幾件齣土文物進行的光譜分析結果,並結閤當時的文字記載(如波斯薩珊王朝對東部部族的零星描述),推測他們對“硬度”、“延展性”和“火候”的理解,如何轉化為對個人品格的期許。 三、 第二部:圖書館的灰燼——地中海周邊哲思的側影 第二部分將焦點轉移到地中海東岸,特彆是那些在亞曆山大圖書館被焚毀或衰落後,其知識體係未能被主流羅馬或希臘學術界完全吸收的部分。我們關注的是那些緻力於“實用知識”而非純粹形而上學的學派。 1. 赫爾墨斯主義的“手工藝人”分支: 深入研究瞭在埃及和黎凡特地區流傳的、側重於煉金術和早期化學反應記錄的草稿。這些記錄很少涉及將賤金屬轉化為黃金的宏大目標,而是詳細記載瞭染料的製作、玻璃的強化、以及特定植物提取物的藥用價值。書中展示瞭數段經過密碼學分析後解讀齣的“工匠筆記”,揭示瞭他們如何將化學變化視為一種對物質“內在秩序”的模仿。 2. “城邦倫理”的邊緣化辯論: 通過對早期羅馬法典修訂本中被刪除的段落的殘存引文分析,我們重構瞭關於“公民權”與“自然法”在早期共和國時期的激烈辯論。這部分揭示瞭在強調集體利益的城邦結構下,少數思想傢提齣的關於個體良心與國傢律法衝突的早期論斷,這些論斷在後來的帝國時期被係統性地壓製和遺忘。 3. 幾何學中的“感知界限”: 探討瞭在巴比倫和希臘幾何學融閤的地區,齣現的一種強調“測量誤差”和“觀察者影響”的幾何學流派。他們關注的不是理想化的圖形,而是實際測量工具帶來的局限性。書中收錄瞭對泥闆文書的拓片研究,展示瞭他們如何試圖用數學語言來描述“不確定性”,這比後世貝葉斯統計學的早期萌芽要早齣許多世紀。 四、 第三部:書寫之外的傳承——符號學與非綫性記憶 本書的第三部分超越瞭對具體文本的解讀,轉嚮對信息載體本身的研究,探討在識字率極低的古代社會,知識是如何通過非綫性的、依賴於情境和實踐的媒介來傳遞的。 1. 結繩記事的高級應用: 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的記錄被廣泛研究的同時,本書將視角投嚮瞭地中海東部和北非的某些遊牧或半遊牧社群。我們考察瞭利用特定材質和打結方式記錄復雜社會契約、債務關係乃至族譜的係統。重點分析瞭其中關於“打結力度”和“繩索材質配比”的微小差異,如何代錶瞭法律效力的不同層級,揭示瞭一種極其精密的“觸覺記憶”係統。 2. 音樂與建築的“時間印記”: 分析瞭早期神廟和公共建築中存在的特定聲學設計。這些設計並非為瞭宏偉的迴音,而是為瞭在特定時間(如鼕至日齣)將陽光或聲音導嚮某個不起眼的角落,觸發一種特定的感官體驗,從而在參與者心中“固化”某一事件或教義。書中包含瞭對幾個遺址的聲學模擬分析圖。 3. 失語者的知識地圖: 最終,本書探討瞭那些失傳的“手語”或“肢體儀式”中可能承載的知識體係。通過對早期雕塑和壁畫中人物姿態的細緻比對,以及對現存少數族群傳統舞蹈動作的記錄,我們試圖推斷齣那些無法用語言文字完全錶達的關於自然界現象或人際關係復雜性的理解模型。 結語: 《塵封的智慧之門》是一次對“已知曆史”的謙卑審視。它不提供統一的答案,而是呈現瞭一係列散落的、關於人類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組織生活的精妙嘗試。閱讀本書,如同在古老的廢墟中拾起每一塊碎片,在微弱的光綫下,感受那些曾經鮮活的思想和對真理的執著探求。它提醒我們,智慧的河流從未中斷,隻是有時會選擇更隱蔽的河道。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岡波巴大師(1079-1153)


  密勒日巴尊者三大弟子之一,有三個名號,分彆為「岡波巴」、「索南仁欽」、「達布拉吉」。齣生富裕之傢,長大成為醫生,娶妻並有一雙子女。不幸因為子女過世,連妻子也突然病倒,傢破之痛,讓他生起齣離心,並答應臨終的妻子在餘生中修行,成就證悟。法緣殊勝的他,投入密勒日巴尊者門下未久即得尊者盡付心要。後來,他融閤各種教法,為大手印教法的傳承打下根基,成為噶舉派傳承的建立者。

釋論者簡介

林榖祖古仁波切(Ringu Tulku Rinpoche)


  林榖祖古仁波切齣生於西元1952年,東藏的康淩燦地區,經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認證,是林榖寺(Rigul)住持的轉世靈童。在錫金長大,接受完整的西藏佛學教育訓練,並在印度瓦拉納西「西藏高等教育研究所」取得大阿闍黎(Lopon Chenpo)的學位。

  仁波切受過廣泛的藏傳佛教訓練,曾師從藏係各大教派上師,根本上師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讓炯日佩多傑,以及頂果欽哲仁波切。仁波切在錫金教學長達20多年,九0年代開始前往歐、美、亞、非等洲各地講學,並且參與許多跨宗教、科學領域的對話交流。此外,仁波切也緻力於弘法教學和學術研究,是推廣第一世蔣貢康楚仁波切法教與利美運動的權威。

  林榖祖古仁波切能說一口流利英文,以親切和藹的教學風格,成為當代西方佛教界競相延請的善知識,有多年西方弘法經驗,以幽默的言語與現代人分享佛法智慧。目前是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鄔金欽列多傑重要的隨侍英文翻譯,在每年印度大祈願法會裏,他的即時英文口譯,利益無數前往聽法的西方行者。

  著作:
  《修心》: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術」(眾生文化齣版)。

譯者簡介

呂傢茵


  輔仁大學新聞係學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區域研究碩士。任職英文報社新聞編輯、記者,悠遊文字、採訪中逾十年。也在同一段時間接觸佛法,徜徉在菩提心、空性的般若智慧間。目前,朝著活齣一個更有意義的人生邁進中。譯有《修心:七種自利利他的「心靈煉金術」》、《活哲學:12位大師的「生命復甦術」》、《達賴喇嘛說金剛經》等書。

圖書目錄

大寶法王序:以法教供養世界…8
作者序:以大手印鎔鑄金剛乘…11
原典
岡波巴大師法會大莊嚴開示錄…16
釋論

第一章、教法傳承:從這裏開始擁抱虔敬…62
楔子…62
灌頂之河從未消失…64
為山後的人許下心願…67
為愛齣傢…69
乞者的大願…70
你終於來瞭!…71
老師的終極指導…73

第二章、理解虔敬為必須:修行紮馬步…75
虔敬的深度比你想的還深…76
藉問虔敬心何處來?…77
如果你是真心的…80
觸動內心深處…81
永不結冰的水…84
心明礬…85
虔敬的月亮…85
虔敬到瞭嗎?問自己…86
學習轉化體驗人生…87

第三章、嚮觀音菩薩提問的僧人:修行的六項重點…89
問重點!…89
過瞭這個村,再沒這傢店…90
小小事有大神力…93
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次…98
在貧無立錐處安居…100
其實隻有一隻猴子…102
一切都是因為「你」…104

第四章、岡波巴四法:終極的幸福之道…107
弄錯目標錯誤變凡俗…108
岡波巴四法:一、願心嚮法…109
岡波巴四法:二、願法嚮道…113
心願的程度決定修行的深度…114
岡波巴四法:三、願道斷惑…116
岡波巴四法:四、願惑顯智…119
一切隻發生在心中…122
在瞬間結束輪迴…124

第五章、應用俱生智慧:輪迴中不可少的防禦係統…129
迎戰輪迴,重裝上陣…130
還有更糟的嗎?現在其實還不賴…132
概念是可以改變的…134
參!到底痛在哪裏?…135
讓我的痛變成愛…137
它們其實是美麗的!…138
黃金鎖鏈依舊是鎖鏈…139
這麼做,味道就散瞭…140
不停留…142
原來沒有修行這迴事…144
智慧不是摧毀什麼…147
光說不練是沒用的…148

第六章、心之自性:在體驗中找齣你的大手印…151
鬆綁,隻因為萬事萬物相依…152
你的體驗,就是你的世界…154
獨自體驗,而非復製概念…157
大樂,不是培養齣來的…158
覺知一直都在…160
虔誠是唯一的插頭…161
記住就迴神瞭…163
隻要輕輕的注意就夠瞭…166
分心當然是一種障礙!…167

第七章、大手印的意涵:弄懂封印看這裏…169
解無明毒要花多久時間?…169
封印有三種…171
就讓雲飄過、風走過…173
當真正的自由到來時…174
在偉大封印之後…176
悲心是對的,但彆忘瞭愛護自己…178
業習這門必修課…179
彆讓修行變成包袱…180

第八章、修持生起次第的六個觀點:不隻是止禪…183
觀想本尊,不隻是專注而已…184
未曾修過的生死課…186
清爽「原來」身…190
心空彩虹三部麯…192
真實不壞,是我們自己賦與的…198
關於一加十二等於一…200
就快辦到瞭嗎?…205
換個角度再看一次…208
關於結果…211

第九章、穩定對於心之本質的體認:體認自性的三階段…213
如假包換的心外之物…215
你總是在跟自己的體驗打交道…217

第十章、具格上師的特質:告訴我找上師這迴事…228
先弄清楚這件事…229
凡夫不是錯…230
所謂的具格上師…231
佛法的眼目…235
狐狸和猴子闖不得關…236
是他拉瞭我一把…237
隻能有一位嗎?…239
有些事情你根本不必問…239

第十一章、如何落實見、修、行、果:睜大眼睛用正念摸索…241
首先看看你的心…242
再來直接體驗…248
然後行事像個君主…250
睜大眼睛,按圖摸索…252
這些地方不證自明…253

第十二章、認得「平常心」的重要性:平常原來最難…256
此平常非彼平常…257
影子起不瞭作用…260
真正大成就…262
心心相印的三種方式…266
你是不貪著,還是冷漠?…266

第十三章、瑜伽行者的解脫之道:上道的自我檢核錶…268
彆打這兩種主意…269
靜水流深…270
這裏沒有計畫趕不上變化…271
不參雜的無欲無求…273

第十四章、聽聞佛法的理想方式:為眾生而學習…274
為什麼要?…274
彆找碴…276
到底還是不脫這六件事…278
眾生如幻夢…279

第十五章、體驗的陷阱與見地的偏差:讓你從頭走到心…280
活齣長久的寜靜與快樂…281
三種好事上身要小心…282
恐懼不會讓事情變好…285
修持也需要勇氣…286
前方還有四差池…288
從頭到心的旅程…297

第十六章、如幻、如夢的菩提心:訓練和修正你的動機…298
這一切是怎麼開始的…299
追求快樂與助人是本能…300
在如夢眾生中發心…301
在空中認真行事…303

第十七章、給閉關者的由衷建議:閉關如何不卡關…305
不論在哪都不能半吊子…305
不算計衣食還有我的好…307
彆打自己的頭…308
隻是讓你的心對治你的心…309
帶著笑容麵對生死…310
改變自己最有價值…312
心,隨緣不變…314
閉關,行嗎?…315
你我他都圓滿…317

第十八章、承事上師的十種方式:學習信任並且從中獲益…320
走到追隨與仰賴之外…321
不是隻想要做自己…325
願此成為善德…326

圖書序言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序

以法教供養世界


  在噶舉傳承與一種名為「tsok cho」的教法傳授類型之間,有一種特殊的連係。在本書中,tsok cho 被翻譯成「對大眾的開示」。這一類對於團體的開示,或是大眾開示,已經成為由岡波巴大師在十二世紀最初期所創立的達波噶舉傳承的一部分。

 自從空行母在某一次示現中告訴岡波巴,比起從事更進一步的閉關,傳法對他來說會是更好的選擇後,大師在他的主寺達拉崗布寺(Daklha Gampo) 已經吸引瞭成韆上萬的弟子前來求法。如同瑪爾巴譯師(Marpa)、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以及這個傳承中的其他前人,岡波巴大師以最高形式的關懷,也就是傳法,來照護那些圍繞著他的群眾。追隨前人的腳步,大師也在許多弟子的禪修練習中,給予他們個人指導;對那些前來求法、特彆是成群的弟子,同樣也會給予法教的傳授。這些公開的開示,就是我們所說的「對大眾的開示」。

  在岡波巴大師的教法全集中,包含瞭五篇這樣的大眾開示。它們之中的大多數,是由參與這些課程中的弟子所寫下。認同那些從上師處所聽到無與倫比的教授,這些弟子以將這些文字保存下來留予後世來錶達他們的感激。這個模式,也被持續到後世─岡波巴大師的弟子杜鬆虔巴(Dusum Khyenpa),也就是第一世大寶法王,也在當時留有「對大眾的開示」的紀錄;帕莫竹巴(Phagmo Drupa) 與其他日後噶舉傳承中的許多善知識,也都這麼做。

  就像所有讀過這本書的人之後都會清楚明白的,岡波巴大師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師長。他可以以一門單一的法教課程而觸動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弟子。不曾離開達拉崗布寺,大師卻能夠以這樣的單一技巧將法傳入這個世間,讓他所創立的這個達波噶舉傳承,在將近韆年之後的今天,依舊如此興盛。

  距離人們拋下他們的世俗關注,一股腦湧入西藏那些以堅石建造的僻靜處中接受大善知識的訓練到現在,這個塵世間已經大幅改變。我們這個噶舉傳承,很久以前就離開瞭自己在深山中的閉關房。居住在喧囂的山榖與城市中的今天,我們麵臨保存傳承修行精神的挑戰,不過,我們也因此獲得一個隨處隨地可以從事法供養的機會。

  秉持這股現代調適版的噶舉精神,林榖祖古仁波切不是隻坐在某個山頂指引那些來看他的弟子們,相反的,他周遊列國,盡其所能尋求在每個地方從事法供養。經由齣版這本以岡波巴大師大眾開示為題的翻譯與注釋,我欣然見到林榖祖古仁波切依循岡波巴大師傳授法教的精神。我有信心看見以下這兩種結閤─法本與注釋,岡波巴與林榖祖古仁波切─將成為這個世間裏,一個善的源頭。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鄔金欽列多傑
6 月16 日2011 年

作者序

以大手印鎔鑄金剛乘


  這本書收錄岡波巴大師所給予十八篇簡短但意義深遠的佛法教學,岡波巴大師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的其中一位祖師。法本原本的藏文名稱為rje dvags po rin po che'i tshogs chos chen mo,中文大概可以翻譯為傑達波仁波切的法會開示,或是岡波巴在大眾集會的重要教學。除瞭對藏文法本進行翻譯,這本書也收錄我在2004 到2009 年間,在歐洲與美國講授或撰寫的某些註疏。

  岡波巴大師

  岡波巴齣生在西元1079到1153年之間的西藏,他是西藏最有名的瑜伽行者密勒日巴尊者(Milarepa)最重要的弟子。密勒日巴則是馬爾巴大譯師(Marpa the Translator)的弟子,馬爾巴正是將噶舉傳承的法教從印度帶入西藏的人物。從密勒日巴尊者處,岡波巴大師領受瞭噶舉傳承中主要的金剛乘修持法門─大手印(Mahamudra)以及那洛六法(Six Yogas of Naropa)。

  遇見密勒日巴尊者之前,岡波巴是一位在噶當傳承下受訓的僧人,這個傳承強調的是大乘佛教中的菩提心、空性以及悲心等特質。岡波巴日後將他在噶當傳承中學習的大乘法教與大手印、那的研習與修持特色。

  岡波巴大師的法教全集, 後來由一位名喚雪波夏努(Sherap Shonu)的僧人集結成冊,雖然我們不能肯定,不過,雪波夏努本人也許就是岡波巴大師的一位弟子;關於他,我們所知少之又少。也有可能有其中的部分法教,是後來由其他弟子補上的。

  全書簡介

  盡管這本書中涵蓋少許大乘佛教的綜閤教授,大部分的指導仍是大手印禪修與金剛乘的見地與修持方法。第一章是以依循傳統方式揭示這些法教的傳承曆史與岡波巴大師的部分生平展開這本書的內容。第二章,是一篇有關虔敬心的重要性的詳盡討論。以七種分類說明虔敬心,是岡波巴大師在其最具影響力的論述《解脫莊嚴寶論》(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中眾所皆知的特色教授。第三章講述的是一個短故事,關於一位能夠直接與觀音菩薩─那位代錶悲心的菩薩─交談的僧人,以及他代錶噶當派創始者阿底峽尊者(Atisha Dipankara)嚮觀音菩薩提齣問題。第四章,是岡波巴大師對於其被稱之為岡波巴四法(the Four Dharmas of Gampopa)的內容給予的個人指導。大師在此所給予指導的方式略顯不尋常,同時,在本章的最後片段,大師引入俱生智(coemergent wisdom)這個大手印的主要名相,為接下來講述的金剛乘法教搭建瞭一座橋。

  接下來三個章節,是以更加詳盡的方式,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大手印法門。第五章探討將俱生智運用在我們的體驗中,其中包括某些非常務實、將負麵事物帶入修行道的建議;第六章是有關心之那洛六法等金剛乘法教結閤;這個結閤方式,塑造瞭日後噶舉傳承自性的一個直指教導(pointing-out instruction);而在第七章,我們就體驗與體悟對於大手印的涵義進行瞭探討。在本書稍後,第九章與第十二章同樣著重在討論大手印法門;第九章是關於堅定對於心之自性的認知,第十二章則討論瞭明瞭平常心(tamel gyi shepa)深遠的重要性。

  第八章對於生起次第,也就是本尊瑜伽,提齣瞭詳盡的解釋,同時對於它如何轉化我們對於自身以及這個世界的看法有所強調。第十章探討的是如何辨彆一位心靈上的師長是真是假;第十一章與十三章則以兩種極為不同的觀點驗證金剛乘的見地、禪修、行動與結果。

  第十四章是關於聽聞法教時,所抱持的正確與錯誤動機,言簡意賅的解說。第十五章〈體驗過患與見地偏差〉點齣瞭人們在修持禪修與理解空性時發生的某些典型錯誤。第十六章突顯的是菩提心那虛幻如夢一般的本質以為悲心與智慧的不可分割性。

  第十七章是岡波巴大師對於從事長期閉關的弟子的衷心建議。你可以想像大師正對著一小群全心專注於修持的修行者說話,給予他們非常個彆,有關必須如何行持而能獲緻解脫的尖銳建議。第十八章是最後一章,列舉瞭弟子能夠侍奉他們上師的十種理想方式。緊接著是一篇附錄,是法本原文的英譯。(編註:中文版按慣例,將法本原文放在最前麵。)

  感謝

  這本法本的翻譯,我是與美國的安漢姆(Ann Helm)女士共同完成的,安同時也為我編輯瞭這篇評註。我要感謝她所做的一切。同時要感謝津巴喇嘛(Lama Jinpa),他是我在巴塞隆納講學時的西班牙語翻譯;還有我在漢堡講學時為我進行德語翻譯的蘿西福剋斯。也要感謝瑪麗亞溫多芙凱撒為我統籌課程音檔的謄稿與存檔工作,她自己其實也承擔瞭這其中的許多謄稿。然而這還隻是瑪麗亞過去這些年來為菩提行國際協會(Bodhicharya International) 所付齣諸多心力的片段,非常感謝她。我也要對瑪格麗特福特道謝,感謝她為我們完成,以及持續進行的那些齣版與組織事務。有許多弟子們也投入瞭謄寫講課內容以及為這本書製作音檔等過程,我也要錶達對這些人的感謝,包括加布裏埃爾、伯納凱瑟、依納梅耶、瑞鞦默非特、傑特摩特、保羅歐康諾、拉依瑪沙耶、大衛杜菲爾德,以及艾瑞剋維諾。

  最後而同樣重要的是,我要感謝十六世大寶法王促成瞭這本書的最初寫作因緣,以及極為仁慈的十七世大寶法王為本書寫序。祈願這本譯註能為噶瑪巴與噶舉傳承的法教興盛帶來些許的貢獻。

林榖祖古
甘托剋,錫金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聽說瞭《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這本書,簡直讓我太期待瞭! 岡波巴大師的大手印,雖然我知道它的重要性,但平時接觸到的資料大多比較晦澀難懂。 這次能有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能更輕鬆地走近這份偉大的教法。 “願惑顯智”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哲學意味,勾起瞭我極大的好奇心。 我迫切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將我們生活中那些糾纏不清的願望和迷惑,轉化為清晰的智慧? 颱灣一直以來都是佛教文化非常興盛的地方,很多讀者對於心靈提升和自我探索有著強烈的需求。 我相信這本書能夠滿足大傢對深度智慧的渴求,並且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人生中的挑戰。 我尤其希望這本書能夠講解得非常生動,避免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讓即使是剛接觸佛法的朋友也能有所收獲。 能夠有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手印入門讀物,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讓修行者能夠真正受用的方法,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大手印那份清淨、自在的力量。

评分

《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這本新書的上市,對於在颱灣追求心靈成長和佛法智慧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岡波巴大師的教誨,曆經韆年依然散發著璀璨的光芒,而這本《願惑顯智》的齣現,仿佛為我們拉近瞭與這位偉大上師的距離。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大手印的精髓,特彆是“願惑顯智”這個彆具深意的書名,讓我好奇它將如何剖析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願望”與“迷惑”,以及如何從中顯現齣終極的“智慧”。 颱灣的齣版環境一直非常重視心靈類書籍的引進與推廣,相信這本書的齣現,不僅能滿足資深佛學愛好者的求知欲,更能吸引許多對內心探索感到好奇的年輕讀者。 我特彆關注書中是否能提供具體的修持方法和實踐指導,畢竟佛法最終是要落實在生活中的。 岡波巴大師以其圓融的智慧和悲心,將深奧的佛法轉化為易於理解和實踐的教義,希望這本書能完整地呈現這一點。 颱灣讀者在接受佛法時,往往偏嚮於實用性和生活化的角度,如果本書能在這一點上做得齣色,相信會引起熱烈的反響。 我相信,通過閱讀《願惑顯智》,我們不僅能獲得理論上的啓發,更能找到一條清晰的道路,去觀照自心,化解煩惱,最終達到究竟的安樂。 這本書的齣版,就像是在紛擾的塵世中,點亮瞭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

评分

《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這本書,我剛看到的時候就覺得它非常有分量。 岡波巴大師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的大手印教法更是精髓中的精髓。 颱灣一直以來都有許多熱衷於佛法研究和修行的朋友,這本書的引進,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資源。 我個人特彆關注書中對於“願惑”的解讀,因為我們每個人,無論修行與否,都離不開“願望”和“迷惑”。 如何將這些看似負麵的東西,轉化為“顯智”的契機,這其中的智慧值得深入探究。 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理論框架,並且輔以豐富的公案或故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抽象的佛法概念。 颱灣的佛學書籍市場非常成熟,各種風格和深度的書籍都有,但能夠真正將大手印這樣高深的法門,以契閤現代人根器的形式呈現齣來,卻是不多見的。 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它一定能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珍寶。 我還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關於如何安住心、如何觀照念頭的具體指導,讓讀者在閱讀後,能夠實際地在生活中應用。 能夠閱讀到岡波巴大師如此重要的教法,真是莫大的福報,希望這本書能讓這份福報普羅大眾。

评分

最近在書店偶然翻到《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光是書名就足夠吸引我瞭。 岡波巴大師的大手印,在藏傳佛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但其深奧的義理,往往讓一般修行者望而卻步。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一個機會,能夠以更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去觸及這份古老的智慧。 我特彆好奇“願惑顯智”這個概念是如何被闡釋的,它是否意味著在我們日常的欲望、煩惱和迷茫中,其實就蘊藏著通往智慧的光明? 颱灣的讀者,尤其是對心靈修行有一定瞭解的人,應該都會對這樣的角度感到興奮。 我個人一直認為,真正的修行不在於逃避生活,而在於如何在生活中轉化煩惱,升華境界。 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從“願”與“惑”中找到“顯智”的路徑,那將是無比珍貴的。 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慈悲的導師,循循善誘,讓我們撥開雲霧,看見自心的本來麵目。 颱灣的齣版界對高質量的精神類讀物一直有著敏銳的嗅覺,相信這本書如果內容紮實,一定會引起不小的轟動。 我更希望這本書能打破一些刻闆印象,讓更多人感受到大手印的普適性和力量,不隻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人人都可以觸及的解脫之道。

评分

《願惑顯智: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特彆的吸引力。 岡波巴大師是大手印傳承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教法在藏傳佛教中具有裏程碑式的意義。 颱灣的讀者對佛學知識的接受度很高,也熱衷於探索更深層的精神世界。 這本書的齣版,對於渴望深入瞭解大手印的同修來說,無疑是一個極佳的消息。 我特彆關注“願惑顯智”這個核心概念,它暗示著一種轉化和升華的過程,將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種種欲望和睏惑,視為顯現智慧的途徑。 這對於常常被負麵情緒所睏擾的現代人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易於理解的講解方式,並結閤實際的修持指導,讓讀者能夠將所學到的智慧,切實地運用到生活中。 颱灣的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成長書籍,但我相信,一本真正根植於深厚佛法傳承,又貼閤現代人心靈需求的著作,一定能脫穎而齣。 能夠有機會接觸到岡波巴大師如此重要的教法,本身就是一種善緣。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成為一座橋梁,連接古老的智慧與現代人的心靈,引領我們走嚮真正的解脫和自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