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

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Linda Gask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一個克服憂鬱症的故事,也是一個與「失去」和解的故事,兩者密切相關。
  我之所以了解這點,不只是出於個人經驗,
  也因為我自己就是精神科醫師,專門治療同病相憐的天涯淪落人。
  跋山涉水,我終於走出了憂鬱低谷,我知道,其他人也可以辦到。


  ★讀者、專家一致推崇:「認識憂鬱症和所有精神相關疾病的絕佳讀本!」吳佳璇醫師專業推薦!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國民保健署、牛津大學教授好評!BBC、《泰晤士報》深入訪談報導!

  誠摯,生動,精采!每一位為「心理問題」所苦的人,都能從書中找到共鳴。──基爾大學教授 凱洛琳.喬-葛蘭

  嘉絲克醫師對憂鬱症的了解如此深入而豐富,最重要的是,她知道我們都不懂的事。──牛津大學教授 湯姆.伯恩斯

  我的目的不是要寫一個令人抑鬱消沉的故事,而是以過來人的身分,為其他人帶來一些希望。
  我想讓他們知道,憂鬱永遠有可能好轉。
  這不止是我的故事,更是豐富的學習之旅,我從病患對我透露的經歷中學到了很多。
  我的目的是想幫助處境相同的人,讓他們更了解自己經歷的狀況,更有效地因應重重難關──這些都是走出憂鬱低谷不可或缺的良方。

  「憂鬱症」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病症?
  身為醫師兼病患,嘉絲克醫師以誠摯的口吻,娓娓道來關於自己和眾多案例的病狀癥候及治癒的感人故事。她更以原創的新觀點,試圖讓讀者更全面、真確地「體會」憂鬱症患者的真正感受。她相信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傷害可以被有效控制,患者大有機會重拾生活的喜悅。

各界好評

  精神科醫師如何克服自己的憂鬱症?執業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專精基層精神醫療的作者,真誠剖析職涯發展與疾病交纏的生活。閱讀本書將帶給同受憂鬱之苦的病人,與協助病人走出幽谷的醫師無限啟發。──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臺大醫院醫師

  嘉絲克以本書證明了,即使一生飽受憂鬱復發所苦,你依然可以有一番成就;即使是最黑暗的時刻,仍有希望的火花。它的坦白與真誠,格外動人。對治療的描述也很公允精確。書中有關她與患者的互動特別實用,對任何醫生來說,肯定都有助益。我特別認同她在書中提出的一項批判:有太多人把疾病毫無起色歸因於人格障礙!那確實是很多精神科醫師常用的說法。──湯姆.布朗,《英國精神醫學期刊》書評

  勇敢、大膽,且深刻動人,但最重要的是,這也是首度同時以醫生、病患、學者的身分,把憂鬱症千絲萬縷的錯縱關係彙整在一起。──蘇珊.貝利,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

  曾經陷入憂鬱,或與憂鬱症親屬共處的人,都很熟悉書中描述的自我懷疑、焦慮不安、逞強面對外界的臉龐,但不見得能像嘉絲克那樣設法達到自我接納的境界。嘉絲克達成了一項罕見的成就:她寫了一本深切自剖、論述嚴謹的憂鬱症著作。──露薏絲.艾普比,英國心理健康中心前院長

  嘉絲克醫師治療病患的臨床經歷,讓她對憂鬱症有了更豐富多元的理解。她在書中以生動的筆觸勾勒這些故事,讓他們躍然紙上,而貫穿本書的是她堅定不移的意念。她無懼人生經歷的重重波濤,娓娓道出重重磨難。這本書雖然和憂鬱症有關,但讀來一點也不沉重,而是叩人心弦、刻畫入微的故事。嘉絲克醫師對憂鬱症的了解是如此深入而豐富,最重要的是,她知道我們都不懂的事。──湯姆.伯恩斯,牛津大學社會精神醫學榮譽教授

  本書對憂鬱症的現實狀況做了動人的描寫,字字扣人心弦,不僅如此,嘉絲克醫生還把個人經驗和專業知識交織成敘事、回憶錄與指南。──賽門.衛斯理,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琳達‧嘉絲克(Linda Gask)


  英國國民保健署執業30年的精神科醫師,退休後於大曼徹斯特郡索爾福德市提供心理衛生基層醫療服務。

  曼徹斯特大學基層醫療中心精神病學榮譽教授,致力於憂鬱症、焦慮症及其他心理衛生醫療的研究和教育,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顧問。因為本身和至親患憂鬱症、焦慮症,有長年接受藥物與心理治療的親身經驗和觀察研究,讓這本自傳式的案例分享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書籍。

譯者簡介

洪慧芳


  國立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畢業,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 MBA。目前為專職譯者,從事書籍、雜誌、電腦與遊戲軟體的翻譯工作。譯作包括《他想要月亮》《如果那時候,好好說了「對不起」》《我跟你一樣絕望,我是你的心理醫師》(以上究竟出版)等近八十部。

  部落格:cindytranslate.blogspot.tw

圖書目錄

前言    這不只是我的故事,更是豐富的學習之旅
當醫生成了病患
走近自己,走出憂鬱

一    脆弱
憂鬱和不快樂是不同的
為了「現在」,不見得要回顧過往

二    恐懼
恐懼,與無以名狀的焦慮
人生掌控權的內在拉鋸

三    失去
措手不及的人生巨變
如果我們能談談,關於你所失去的
與失去之痛初次交手

四    心上和身上的傷
高敏感人的玻璃心
遭踐踏的自尊
用身體的痛苦紓解內在的痛苦

五    失控人生
考試恐懼症
當恐懼變成事實
偏離正軌,或是必要的轉彎?

六    愛
愛情線索的解讀
愛的冒險與歸途
在新的失去中重新面對創傷與療癒

七    孤獨
內心麻木的孤單母親
在親密與孤獨之間

八    信任
信任的安全網
取得信任與交付信任的冒險

九    強迫行為
上癮的依戀
「愛自己」,終結沉淪的關係

十    庇護
當照護只剩下管束
廢棄病院裡遭遺忘的臉龐

十一  服藥
「我覺得,服藥改變不了任何事……」
跳雙人舞般的談話療程
感覺的微妙轉變──復原的開始

十二    回顧過往
等著乘虛而入的痛苦過往
人總是有辦法達成別的人「期待」

十三    驅除幽靈
「移情」關係
逾越分際帶來的衝擊

十四    溝通
未說出口的話,觸不到的心事
角色扮演練習

十五    哀傷
「接受」需要的時間
哀傷的軌跡

十六    學習活在當下
回到日常
管控思緒的方法

結語    面對它,克服它,滋養心靈以迎向人生挑戰

專有名詞說明

圖書序言

一 脆弱
 
要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陷入憂鬱,最簡單的方法是從「脆弱性」和「壓力」的概念去思考。脆弱程度決定了個人陷入憂慮的風險高低,那會受到家族史、遺傳基因、早年生活經驗的影響。相對的,壓力則來自我們體驗的多種生活事件。所以令我們感到脆弱的因素越多時,只要遇到壓力事件,就很容易陷入憂鬱。陷入憂鬱的壓力門檻因人而異,當人生遇到的磨難夠多、壓力累積突破那個門檻時,人就會開始出狀況。有些人的挫折復原力很強,有些人遇到類似的壓力時可能一蹶不振。此外,年歲增長及久病纏身時(例如罹患關節炎或心臟病),脆弱性也會增加。
 
憂鬱和「不快樂」是不同的
 
我在索爾福德市中心一間採光不太明亮的診所裡,有時我會在這裡看診。微弱的午後陽光難以穿越窗外加裝的安全柵欄,外頭飄進來的空氣裡,帶著老菸槍在吸菸區製造的濃濃菸味。理查年紀很輕,面有菜色,他正試圖告訴我自己家人的憂鬱病史,但是要講出口並不容易,他連專注在這件事情上都很難,思考漸漸慢下來--罹患重鬱症可能會有這種現象。
 
「我媽……呃……她以前常常變得很怪,很陌生。」他開始說。
 
「你是指什麼?」
 
理查低頭看著雙手,接著又說:「像中邪似的,她有時不跟我們說話,有時會說她聽見……某些聲音……我小時候,她進過普雷斯維奇兩三次。」
 
普雷斯維奇曾是收留精神病患的地方。
 
「還有誰呢?」
 
「我爸有……酗酒問題,他曾對我和我弟發酒瘋……」
 
「他傷害過你嗎?」
 
理查的嘴巴動了一下,但沒發出聲音。斗大的淚珠滾落他的臉頰,他試著再度開口,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接著,他突然迸出幾句話,彷彿那些話是被他硬逼出體外的。
 
「他會打我媽……我上前阻止過一次,結果被打到手臂骨折。」
 
沒錯,那很痛,不只是身體的傷痛。我開始明白理查為什麼從青春期開始就陷入憂鬱,為什麼如今二十五、六歲了,他的心情依然如此低落。他設法從艱困的人生中振作起來,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當上班族,卻發現糖尿病的併發症使他失去了費盡千辛萬苦才得到的一切。他從小就罹患糖尿病,母親也有糖尿病,現在理查開始出現視力問題,再加上早年經歷的種種磨難,使他特別容易陷入憂鬱。雖然我們能夠明白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以及罹患糖尿病之類的嚴重疾病可能有什麼感受,但多數人不會陷得那麼深,通常會想辦法因應,設法撐下去,但理查還沒撐住就陷進去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