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從立法、偵審到執行

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從立法、偵審到執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白領犯罪
  • 財經刑法
  • 經濟犯罪
  • 刑法
  • 犯罪學
  • 偵查
  • 審判
  • 執行
  • 公司犯罪
  • 金融犯罪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為涉及法律、經濟、金融、商業、政治權力與其間利益輸送的研究領域,研究門檻高,並具高度跨國性與多元專業性。本書以刑法觀點齣發,從立法、偵審到執行,全麵剖析當代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的重要議題,主題涵蓋公私部門的貪腐、不正利益輸送、洗錢、營業秘密、證券犯罪、財經檢察權、沒收與不法利得之追緝,內容包含我國法之檢討與比較法之藉鏡,更有實證研究觀點,每一文均有極為具體之修法或政策性建議。本書主題與研究範圍橫跨刑事實體法、程序法、執行法、證據法,並與證券法、金融法、智慧財産權法等領域交錯,覆蓋領域之廣,為我國刑事法學研究之少見,對我國行政、立法、司法、産業與學術,以及審、檢、辯三方而言,均有高度參考價值。
現代刑法前沿理論與實踐探索 本書簡介 本書匯集瞭近年來刑法學界在理論前沿和司法實踐領域湧現齣的諸多重要議題,旨在提供一個深入、係統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審視當代刑法體係在應對社會變遷與技術發展中所麵臨的挑戰與重構。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瞭刑法基礎理論的再審視、新型犯罪的刑法規製、以及刑事訴訟與執行製度的改革與優化等多個維度,力求在宏觀理論與微觀操作層麵形成有機的結閤。 第一部分:刑法基本原理的現代性重構 本部分著眼於刑法哲學的基石,對傳統理論在當代社會背景下麵臨的適用性危機進行深入剖析。 一、 刑法教義學的百年迴溯與未來走嚮: 探討德國法學自李斯特、耶剋斯以來對犯罪構成要件的演變曆程,並著重分析中國刑法學者如何吸收、本土化這些理論成果。重點討論行為、不法與罪責理論在解釋復雜犯罪形態,尤其是過失犯罪與不作為犯時的局限性與突破口。特彆關注“雙重否認說”與“三階層理論”在司法實踐中的衝突與調和,以及如何通過修正的罪責原則來應對組織犯罪中“共犯體係的去中心化”問題。 二、 刑法解釋學的危機與新範式: 辯論刑法解釋必須遵循的邊界。引入當代法哲學中關於“目的性解釋”與“憲法優先性”的討論。詳細論證瞭刑法謙抑性原則的內涵,探討瞭在社會風險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如何界定“法益保留”的嚴格界限,防止刑法被過度擴張地用於規製一般道德或行政失當行為。對類推解釋(analogia)在刑法中的適用持極其審慎的態度,係統梳理瞭最高司法機關在限製類推解釋方麵的司法政策演變。 三、 刑法中的風險社會理論應用: 藉用烏爾裏希·貝剋的風險社會理論,分析現代社會中潛藏的、難以被傳統因果關係理論完全捕捉的係統性風險(如環境汙染、金融係統性風險)。探討刑法如何從傳統的“後果刑法”嚮“行為預警與管理刑法”過渡,並批判性地審視引入“抽象危險犯”的必要性與潛在的對無罪推定的侵蝕。 第二部分:新型犯罪的刑法規製與技術挑戰 本部分聚焦於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催生的新型犯罪模式,探討現有刑法條文的適用難度與修補空間。 一、 網絡空間犯罪的管轄權與證據規則: 深度分析跨境網絡犯罪中“行為地”、“結果地”的認定難題。比較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網絡空間主權及司法協助上的差異。重點研究數據竊取、惡意軟件傳播以及深度僞造(Deepfake)等新興技術犯罪的定性問題,特彆是如何界定其“非法占有”或“非法控製”的客體。 二、 組織犯罪的形態演變與穿透性打擊: 考察當代跨國有組織犯罪(如電信詐騙集團、非法集資網絡)的組織結構特徵——扁平化、去中心化、虛擬化。探討刑法中關於“組織領導者”、“積極參加者”的傳統界定在麵對新型網絡犯罪時的失效。引入“共謀理論”的本土化研究,並詳細分析如何運用特彆程序,如秘密偵查和限製性取證,來有效獲取打擊此類犯罪所需的證據鏈。 三、 知識産權與商業秘密的刑法保護邊界: 關注商業秘密的“秘密性”在數字化環境下的動態變化。討論刑法乾預知識産權爭議的最低門檻,以及如何平衡創新激勵與過度刑罰乾預。對比域外(如美國《計算機欺詐與濫用法案》及相關判例)對商業間諜活動的打擊力度,反思我國在認定“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時的價值衡量標準。 第三部分:刑事訴訟與執行製度的效率與正義 本部分關注刑事司法過程中的程序保障、證據的可靠性,以及刑罰執行的矯治目標。 一、 證據裁判規則的深化與疑難: 深入探討“非法證據排除”原則在刑事偵查實務中的落實睏境。著重分析言辭證據的采信標準,特彆是被告人供述的自願性與可靠性審查機製。詳細評析瞭物證(如電子數據、監控錄像)的完整性與汙染風險,以及如何運用“證據鏈完整性”的理論來支持有罪認定。 二、 認罪認罰從寬製度的實踐效果評估: 全麵考察認罪認罰從寬製度在提升司法效率和保障被告人權利之間的張力。從實證研究的角度,分析該製度對輕刑案件的量刑趨勢影響,以及在重罪案件中如何確保“自願性”不受非法交易或壓力影響。探討“量刑建議”與“法院自由裁量權”之間的關係,防止程序正義讓位於效率。 三、 刑罰目的的再定位與非監禁刑的適用: 討論當代刑罰的矯正目標應側重於修復性司法與社會化迴歸。係統研究緩刑、管製等非監禁刑的適用條件與監督模式的有效性。針對特定的經濟犯罪、職務犯罪人員,探討如何設計更具針對性的“行為矯正計劃”與“職業禁止”措施,以增強刑罰的預防和改造功能,減少單純的監禁依賴。 結語: 本書並非旨在提供一套終極的法律答案,而是倡導一種批判性、持續反思的學術精神,以期推動刑法理論與實踐在不斷變化的現代社會中保持其公正性、有效性和人道主義底色。閱讀本書,將有助於立法者、司法人員及法律學者更全麵地理解當前刑法領域的熱點與難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誌潔


  颱灣雲林人,美國杜剋大學法學碩士、博士,是一位以國際化與跨領域整閤研究為己任的刑事法學者。熱愛教育與研究,堅守學以緻用、法學創新改革之理念,主要研究領域為性彆正義與財經刑法。曾獲教育部優秀教育人員奬,美國富爾布萊特資深學者研究奬助,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二度榮獲交大傑齣教學奬,獲選交大薪傳教師。多次齣任法務部修法小組成員,為司法官學院與法官學院常任講座,曾任中央廉政委員會委員,現為司改國是會議委員、法務部人權委員會委員,以及國際透明組織颱灣總會法製改革部主任。

  曾任律師、月旦法學雜誌副總編輯、美國杜剋大學兼任講師,自2005年9月起任教於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該所於2015年2月1日升格建院,現任交大特聘教授暨交大科法學院榮譽講座。
 

圖書目錄

推薦序/賴英照
推薦序/劉尚誌
推薦序/許永欽
推薦序/邵瓊慧
自序

內綫交易
內綫交易「實際知悉」要件之舉證與心證門檻
--從綠點案談起
壹、前言/3
貳、綠點案之簡介(颱灣颱北地方法院96年度重訴字
第132號、颱灣高等法院100年度金上重訴字第1號、最高法院102年度颱上字第1420號刑事判決)/4
參、內綫交易的「實際知悉」要件--主觀要件?客觀要件?如何證明?/10
肆、對我國內綫交易犯罪舉證之評述/24
伍、結論/33
內綫交易重大性消息之再探討
--以英華達案為中心
壹、前言/35
貳、問題所在/35
參、案件事實/37
肆、美國法上重大性要件之標準/38
伍、英華達案之重大性要件檢視與再探討/43
陸、結論/47

財報不實
我國財務資訊不實刑事責任之法律適用疑義與重大性要件
壹、前言/51
貳、證券交易法財報不實犯罪/53
參、綜閤評述/57
肆、結論/81
附錄一:法條適用之要件比較/83
附錄二:102年金訴字第4號判決與本文見解之比較/84

非常規交易
非常規交易是否包括「假交易」?/最高院101颱上5291判決
壹、判決摘要/87
貳、裁判簡評/89
論證券交易法上非常規交易罪與特殊背信罪之實證研究--以真假交易為討論核心
壹、前言/99
貳、非常規交易罪之本質/101
參、我國實務判決之觀察/111
肆、綜閤評述/126
伍、結論/135

反製不當利益輸送與海外行賄
貪汙犯罪檢舉人之保護與奬勵
--以廣義的貪汙共犯為核心
壹、緒言--貪汙犯罪檢舉人的重要性/143
貳、颱灣現行貪汙檢舉人相關法製現狀與問題/146
參、以類型化方式建構颱灣貪汙檢舉人之保護與奬勵/151
肆、結語/184
反製跨國行賄與強化企業法令遵循
--以美國海外反貪腐法(FCPA)為例
壹、前言/187
貳、先以三個假設案件為例/189
參、FCPA之立法、執行與對虛擬案例之迴應/190
肆、FCPA對我國企業之啓示/207
伍、結論/212
杜絕不當的政商利益輸送
--重構公務員鏇轉門條款
壹、前言--廉政治理與鏇轉門條款/215
貳、我國鏇轉門條款概說/217
參、現行鏇轉門條款之不足/220
肆、我國鏇轉門條款之重新省思/234
伍、結論/246
附錄1:曆次修法提案版本匯整錶/247
附錄2:鏇轉門條款相關案例匯整錶/258
賄賂罪對價關係之實證研究
--兼評最高法院相關判決
壹、前言/273
貳、研究方法與研究限製/277
參、文獻迴顧--賄賂罪之構成與對價關係之地位/279
肆、最高法院判例及判決之質性分析/286
伍、結論與建議/302
附錄:最高法院判例、判決摘要整理錶/305

揭露義務違反與董監事責任
未積極揭露利益衝突資訊與受託義務違反之刑事責任
--論Skilling v. US案與美國誠信
服務詐欺罪新發展之啓示
壹、前言/329
貳、Skilling v. US案之前誠信服務詐欺理論之發展/335
參、安隆及相關案件對誠信服務詐欺罪發展的影響/351
肆、聯邦最高法院對Skilling v. US案之見解與各界之迴應/356
伍、美國誠信服務詐欺理論與我國法之對照/371
陸、結論/401

洗錢、沒收與犯罪所得計算
兆豐案天價罰款的啓示
--美國反洗錢法的重點與金融業應有的作為
壹、前言/407
貳、兆豐案遭裁罰始末/408
參、閤意裁罰令內容/409
肆、綜閤評析/413
伍、結論/425
最高法院發迴判決與上訴審製度
--以沒收相關判決為核心
壹、緒言/427
貳、我國現狀與問題--以最高法院100年度
沒收相關發迴判決為例/432
參、重構沒收製度與減少審級流浪的可能方嚮/439
肆、結論:拋磚引玉的改革思考/467
伍、後記/468
洗錢犯罪與犯罪收益之定義
--從United States v. Santos案看美國反洗錢法之
新發展
壹、前言/471
貳、犯罪收益爭議之背景介紹/475
參、United States v. Santos案介紹/485
肆、法益侵害觀點的評析與我國可為之藉鏡/499
伍、結論/508

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法
我國營業秘密法刑罰化之評析
壹、問題所在/513
貳、營業秘密刑罰化必要性之探討/515
參、對本次營業秘密法刑罰化規定之評述/519
肆、結論/522
美國聯邦經濟間諜法之迴顧與展望
--兼論我國營業秘密法之刑罰化
壹、前言/525
貳、美國營業秘密之保護與反經濟間諜之法製/527
參、美國經濟間諜法實施之睏境/540
肆、經濟間諜法之改革/550
伍、對我國營業秘密法刑罰化之評析/558
陸、結論/582
附錄/584

詐欺、妨害電腦使用罪與主觀犯意
確定故意與不確定故意可否成立共同正犯
--最高院99年度颱上字第6428號刑事判決
壹、判決摘要/593
貳、裁判簡評/594
唐雅君對詐欺罪的不平之鳴?
--颱高院98年度上重訴字第70號判決
壹、裁判摘要/601
貳、裁判簡評/602
參、結論/613
無故刪除他人電腦之電磁紀錄罪之實害結果應如何判斷?
--最高院100年度颱上字第6468號判決
壹、判決摘要/615
貳、裁判簡評/616

財經犯罪之偵審
麵對財經犯罪
--檢察權行使之迴顧、比較與展望
壹、前言/625
貳、我國檢察權之沿革與改進/629
參、美國法之檢察權比較/657
肆、綜閤評述:針對財經檢察權睏難之迴應/670
伍、結論/699
鑑定和專傢證人製度之比較與對鑑識會計製度建構之建議
壹、我國現行之鑑定製度/703
貳、美國法之專傢證人製度/710
參、鑑定人與專傢證人製度之比較/718
肆、鑑識會計製度建議/720
伍、結論/724

後記

圖書序言

推薦序一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沙哲蘭教授(Edwin H. Sutherland),在1939年12月27日的演講,創瞭白領犯罪(white collar crime)這個名詞。他說,許多人相信,貧窮、傢庭破碎、幼年失學、成年失業,是造成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犯罪必須改善教育、消滅貧窮、創造就業。但許多白領罪犯生長在富裕的傢庭,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齣身名校,所謂「昨日的問題少年,就是今天的刑事罪犯」,對白領犯罪常常不能適用,而傳統的防治犯罪措施,效果也很有限。沙哲蘭的意思很清楚,要防止白領犯罪,必須強化刑罰的功能,讓罪犯坐牢。

  但這樣的主張,也引發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刑罰的效果往往不如預期;民事責任如果運用得宜,不但被害人可以獲得賠償,罪犯無利可圖,而且能夠避免許多副作用,例如不會因為公司負責人去坐牢,連帶影響員工和股東的權益,效果比刑罰更好。

  理論上雖有爭辯,但許多國傢在經曆重大白領犯罪之後,總是以提高刑度迴應。2002年7月公布的沙班法(Sarbanes-Oxley Act),第九章的標題就是「強化白領犯罪的刑事製裁」(White-collar Crime Penalty Enhancement),許多違法行為的刑罰明顯加重。

  我們的證交法也有類似的發展。2000年修正證交法時,雖有立法委員提齣除罪化的議案,包括內綫交易、操縱市場、財報造假等,隻要繳罰鍰就不必坐牢,但輿論交相指責,最後無疾而終。事實上,2000年和2004年兩次修法,證交法的刑度大幅提高,內綫交易、證券詐欺、資訊不實、操縱市場、掏空資産等犯罪,刑度都是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節重大,有期徒刑和罰金還會再提高。

  實施重罰能不能嚇阻白領犯罪?這是爭議的問題。白領犯罪不是新的犯罪型態,但手法卻不斷翻新,從個人到集團,從國內到海外,從傳統的方式到運用尖端科技,光是提高刑度,很難剋竟全功。尤其刑罰相關規定如果不能與時俱轉,刑度提高之後,法院態度更趨審慎,論罪處刑可能曠日廢時,更無法達成預期的目的。要在保障人權的前提下,發揮刑罰應有的功能,刑事相關法律及實務運用,必須更為精緻。這是重要而睏難的工程。

  林誌潔教授兼擅刑法與財經法,近年來緻力於這項跨領域的重要工程,卓然有成。繼2014年齣版「財經正義的刑法   觀點」之後,現在又有新著,從立法、偵審到執行,深入探討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的重要課題。涵蓋的議題有傳統的犯罪型態,更有嶄新的洗錢、經濟間諜、海外行賄及電腦詐欺等大案。綜觀全書,不但具有高度的學術性,而且對於白領犯罪的實務偵審,極具參考價值。特為推薦。
 
  賴英照
  2017年6月2日

推薦序二

  跨越鴻溝,引領風潮

  管理學談創新時,有本暢銷瞭二十年以上的書,中文翻譯為龍捲風暴(英文原名Inside the Tornado),描述在創新與競爭的生命週期中,剛開始時有非常不容易剋服的障礙,稱為鴻溝(Chasm)。鴻溝又稱為死亡之榖(Death Valley),許多企業在鴻溝中墜落,即使不斷嘗試,依然無法突破。能夠跨越鴻溝的,始能領先群倫,宛若龍捲風似地席捲瞭市場,即使後來有許多跟隨者隨著技術的擴散而占有一席之地,能夠引領風潮的,纔是時代與知識的創新者、創業傢。

  我在學術圈子有30年瞭,看見許多學者延續著博士時期的研究,或是一貫堅守某個領域的研究範疇,以專注著稱。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對於新興議題的核心知識無法掌握,以既有的領域分工,自然無法跨越現代知識的鴻溝。傳統法學框架中,實體法與程序法分傢,公法與私法分界,傳統的部門法學無法處理新興的議題,以堅守學術領域為名,卻不斷落入解決真實世界課題的鴻溝之中。

  20年前科技法律剛導入颱灣時,不但有學者質疑這個名詞所指為何,也有研究基礎法學的人,把科技法律歸類為財經法的一個分支,似乎隻是枝微末節(應該是把科技法律等同於智慧財産權之誤,不過即使是智慧財産權,也早就超越瞭財經法的範疇)。科技法律在全球的發展,隨著科技創新(應是人類的創新),顛覆瞭世界形貌、社會結構、人群關係,傳統法學分科的每一領域,都因為創新改變瞭規範結構與內涵。

  觀察法律製度,也因為科技的發展改變瞭世界形貌,改變瞭全球權力的結構與分配。其中比較特殊的是,在全球化下,美國法的影響與日俱增,尤其美國挾其強大之國際優勢,將其法律製度推廣至世界各地。在美國本土市場競爭,固然必須熟習美國製度,然而更多的是,美國透過國際條約及貿易談判,將其法律設計轉換成為其他國傢的內國法。

  我國法製固然承襲德日居多,然而近20年來,受到美國的影響有增無減。新興法律議題所需要跨越的障礙,包括對我國既有製度與美國法律的充分掌握,對於事實現象的深度理解,也需要對於國際發展的洞悉。這些橫嚮整閤與縱嚮深度,對於傳統法律人而言,不但學習過程中沒有接觸,使得既有的知識隔閡成為天敵,加上後天學習不足時,更無法跨越傳統法學的窠臼。

  白領犯罪與財經法律,尤其是新興的洗錢、內綫交易、財報不實、非常規交易、海外行賄、經濟間諜等,在全球經濟環境、企業經營與行為模式巨大變革時,非對商業事實、財經製度與國際視野的充分掌握,不足以在學術研究與實務議題的交錯上,産生有價值與深度的契閤。簡單說來,就是新興財經法律研究上,對於學者而言,存在著極為廣闊的鴻溝,使得原本在法學界分道揚鑣的刑法、刑事訴訟法,以及財經法律之證交法、公司法等,難以在學術與實務融閤上,産生具有影響力的論著。

  林誌潔老師這本書,集結瞭近年創作的21篇文章而成。在法學上塑造瞭學術與實務整閤的典範,其學術研究上的創新突破,已經産生瞭巨大的影響。她是司法官學院、法官學院、法學院、公務機關及産業界最常邀請的講座,教學研究上已獲有兩次傑齣教學奬、年輕學者研究奬、教育人員奬、薪傳奬等,在社會服務上更是司法界最倚重的學者之一,主持重要的研究計畫、擔任司法改革委員等,充分顯示其對社會的影響與貢獻。身為同事,我眼見其由傳統法學深度造詣,對美國法的細膩掌握,以緻於經濟管理知識與實務的重新學習,終至跨越鴻溝,引領風潮。為這樣傑齣的年輕學者與教育傢寫序,是個人的榮幸。
 
  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教授、院長
  劉尚誌

推薦序三

  個人檢察官的職業生涯,彈指之間,已邁入第20個年頭,人生也過半百瞭。長期以來一直在處理經濟犯罪案件,雖對經濟犯罪自認稍有涉獵,也纍積些微經驗,但總覺得有點不踏實,似乎少瞭什麼東西。這幾年,有幸以一個實務工作者的身分,獲邀與誌潔老師在交大科法所閤開「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課程,雖擔任講授者,但承濛誌潔老師於授課中的解惑與指導,自己反而是受益者,除學習到更多財經法律專業知識外,也從誌潔老師身上看到其對學術研究執著的態度、對教學的熱誠、對學生關愛與照顧的感情、對公共事務無私的付齣與奉獻的精神,讓我學習到更多更多,亦師亦友,情誼難忘。

  與誌潔老師這些年來的學習過程中,從她的選課題材、講授內容與其曆年來有關財經犯罪的著作中,看不到所謂財經與法律專業的隔閡,也看不到産業與法律領域的疏離,反而看到她將財經與法律整閤,將産業與法律融和,將科技與法律結閤,誌潔老師總是能適時且提齣建設性的論述,解決財經、科技與法律存在的衝突,或産業發展過程值得法律更深一層的保護之處。在誌潔老師的授課或著作中,不僅可以看齣其對産業有深入的瞭解,對經濟活動有深刻的認識,對法律有專業的熟悉,下筆之處,切中要害,點齣問題,提齣對策,理論與實證兼具,法製與法例互映,實體與執行相容,論文品質之優,足為楷模。

  財經犯罪之所以復雜難懂,除涉及專業外,更因其涵蓋範圍甚廣。經濟犯罪之立法、司法與防製對策,縱嚮相通,橫嚮相連,若無宏觀角度通盤研究,實難瞭解經濟犯罪體係全貌。若對經濟犯罪之犯罪行為、犯罪所得、洗錢的三個區塊;司法偵審程序之組織構造與訴訟機能;防製對策之組織內控製度與刑罰定罪與沒收之法律嚇阻目的等麵嚮,無微觀深入的剖析,實難提齣經濟犯罪解決方案。誌潔老師繼齣版「財經正義的 刑法觀點」專書後,持續研究,先後發錶內綫交易、財報舞弊、非常規交易、商業賄賂、營業秘密與經濟間諜、電腦犯罪、洗錢犯罪、財經犯罪之偵審、董監事揭露義務、犯罪所得沒收等多篇經濟犯罪專文,涉及經濟犯罪之立法規範、司法訴訟程序與防製對策等範圍,篇篇切中經濟犯罪核心,立論有據、實證分析有理,集結成書,立言春鞦,嘉惠各界。

  作為一個學習者,此書有助於開啓研究經濟犯罪知識之大窗;作為一個研究者,此書有如經濟犯罪深埋之寶藏,有待讀者開啓與挖掘。個人何其有幸,得以事先閱讀,遂將拜讀心得,撰擬成文,並為之序,茲以分享。
 
  許永欽
  2017年4月15日於高檢署

推薦序四

  情理之中、逍遙法內:

  尋求閤理適法的財經刑罰界限

  當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進行得如火如荼,也引起種種紛擾混亂之時,我們看到第五組委員迅速形成共識,做齣妨害名譽除罪化、反貪腐法人犯罪、訂定「妨礙司法公正罪」等攸關司法重大製度變革的決議。從媒體報導中,第五組副召集人林誌潔委員就相關議題兼顧法理與實務的提案與亮眼錶現,更是有目共睹。

  是的,這就是我所認識的林誌潔教授。她邏輯清晰、辯纔無礙,具備律師解決問題的務實能力,以及學者深思博學的理論高度。誌潔於美國杜剋大學法學院攻讀時,即專精於財經刑法領域,從美國法製與案例中汲取養分。返國後毅然割捨律師執業之路,在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現已升格為法律學院),全心奉獻於法學教育,為培養颱灣國際化的法治人纔紮根,多次獲得包括教育部傑齣教學等奬項。

  本書是誌潔集結多年來她就國內白領犯罪有關的重大刑事案件之評析,以及財經法律領域關於刑罰規範的製度思考與建言。由於經濟刑法兼具經濟法及刑法之性質,且為因應商業行

  為的復雜性及多變性,條文多以不確定法律概念製定,以增加法規適用的彈性。但如欠缺更細膩的要件分析與精準的法律適用,行為人容易答辯脫罪,造成我國內綫交易案件嚮來有著「定罪率低」的現象,嚴重所及將無法充分保障投資者,因而掏空公司、內綫交易層齣不窮,造成重大財經弊案連連。然而,如對於財經刑法相關條文之構成要件過度寬鬆解釋,又恐對於被告人權保障不足,有違罪刑法定的法治國傢基本原則,造成企業經營與健全發展之障礙。如何使企業經營者與白領菁英在財經領域之作為有所遵循,關鍵在於財經犯罪的本質與財經刑法理論之正確認知,以及透過具體案例之實證研究,以找到閤理適法的刑罰界限。相信這是誌潔在書中反覆叩問與試圖解答的核心。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下,企業與白領犯罪成為各國刑事法製的棘手問題與艱難挑戰。人口和資金的流動,使犯罪偵查睏難,財經專業與會計的復雜,加深審判的難度。因此,本書中除瞭評析國內重大案件如綠點、英華達案等以探討內綫交易、利益輸送、財務報錶不實等理論與實務的落差,更以兆豐案天價罰款的啓示,介紹國人尚不熟悉的美國反洗錢防製法、以及海外反貪腐法(FCPA)、營業祕密與經濟間諜等新興領域,以期瞭解颱灣與美國白領犯罪與財經犯罪的現況、法製、睏境、挑戰與因應,以及從他山之石,思考颱灣如何能夠不自外於國際浪潮,找到適閤本土的製度設計與執行方案。

  更重要的是,誌潔的教學與研究強調實證分析,往往能透過個案檢討刑法法規與法院判決的閤理性,也因她有執業律師的經驗,亦能跳脫颱灣學術圈隻重視抽象概念的魔咒,反而能務實而有創意地透過跨領域、係統性思考提齣可能之解決途徑與法理基礎。正因其理論與實務兼備的優秀錶現,註定將在學術與司法改革的舞颱上發光發熱!
 
  Baker Mckenzie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資深閤夥律師
  颱北律師公會常務理事
  邵瓊慧

自序

  2005年9月,我來到新竹,進入瞭交大科法,12年真是轉眼瞬間。

  這是我的第三本書,我一直期許自己在研究的道路上,能兼顧性彆法律與財經犯罪兩者,迴首12年的道路,我也確實做到瞭。

  我是一個厭惡權力濫用的人,對於不平等、不閤理的人事物非常敏感。許多人在生命裏,或許也意識過不平等,但未必有膽識與知識去挑戰、有信心與勇氣去反抗,但偏偏,我有,縱算我一開始不具備,但隻要我想,就會付齣全力去擁有去爭取這些本來不具備的知識、膽識、信心、勇氣,從而在生命和生活中去真實改變一些什麼,我覺得,這纔對得起養我、育我的這塊土地。

  性彆犯罪與財經犯罪,恰好是兩個與權力結構深刻密接的法領域,我用新的思維與視角,用實證與實踐,觀察權力,解構權力,監督權力,製衡權力,去監理和課責那強者,去培力與扶持那弱者。階級的不平等,法律扮演很重要的因素,刑法不能缺席。這就是我齣國攻讀博士的原因,是我捨棄律師工作的原因,也是我選擇一直留在交大,建立科法學院的原因。

  《財經正義的刑法觀點》是我開始財經刑法研究的第一本書,該書銷路甚佳,已經再版兩次,但基本上我仍然視該書為一本閱讀心得匯編,那是大量吸取知識後的反芻所得,真要說自己的觀點,還不多。但這一本《白領犯罪與財經刑法──從立法、偵審到執行》,則完全不同,如果以蓋房子來譬喻,我的第一本財經刑法書籍,不過是打好草圖與紮穩地基,到瞭這本書,已經是平地起高樓瞭。

  這一本專書,可以看齣我的研究軌跡:從公部門到私部門、從在地到國際、從公司、證交、科技、逐漸切進金融領域,涵蓋實體法、程序法與執行層麵。期間伴隨著交大科法學院從所升格到院,我的學術、行政工作以及各政府部門參與的開展,包括交大科法學院的副院長、科法所所長、交大性平會的執秘、交大法學評論的總編輯、Asian Law and Society Association的理事、我國的中央廉政委員、法務部人權委員、法官遴選委員、檢察官遴選委員、檢察官評鑑委員,一直到最近、簡直是對我和司法界構成加害給付(快構成侵權行為)的司改國是委員的工作。

  這麼多的研究、教學、行政與社會專業服務,我要感謝 爸媽與陳老師的體諒,有我這樣的傢人,實在是拖著全傢一起做公益。我也要感謝我的所有學生與研究助理。意玟、若琪、任顯、禦恆、晨綺、於柔、敦威、旻書、芳儀、芷微、筱雯、陳瑀、子瑩、慶媛、小刊、伯宏、蕙伶、思翰、湘婷、益民、雅雯、欣曄、聖雯、謦伊、夢翔、永蔚、心雅、嶽軒、嵙鼎、芷綺、以璿,謝謝你們選擇瞭我當指導老師或願意擔任我的研究助理,我們一起經曆瞭許多討論,在書海和判決檢索裏遊走,在法學的思辨和實證的磨練中成長。謝謝在職專班的   政昌、心蓓、佩辰、又新、京文、宜愷、鞦宜、方翔、君婷、婉瑜、文傑、柏安、玉梅、慶華,你們的實務經驗與研究主題,寬廣瞭我的視野,並且讓我把研究紮根在迫切需要處理的議題上。忠義,佩玲,書華,毓華,謝謝你們的博班旅程, 讓我教學相長。沒有各位同學,根本就不會有這本書的誕生。張天一老師與我的妹妹林孝倫老師,是我在財經刑法研究上時時切磋討論的對象,科法院辦的珮瑜、玉佩、莉雯、嫚君、 筠媛,你們是我最堅強的後盾,也是科法學院的中流砥柱。感謝四位推薦序的作者,賴老師、劉院長、許檢察官與邵律師,都是我最尊敬且受到許多指導照顧的前輩,他們對於科法學院的愛護,也讓我銘感於心;元照齣版公司長期協助和支持科法學院,自應一併緻謝。

  我從來就不是個低調的人,錦衣夜行是很無聊的事情,討厭你的人難道會因為你穿著華服在晚上走路就減少對你的敵意?當然不會。既然如此,何不就持續讓自己的能量發光發熱呢?固然,成就與光芒會讓有些人覺得刺眼,但更多因你能量而受惠之人,卻可能因為感受到溫暖,而生齣繼續行走的力氣,也可能因為看到一種典範,開始願意積極的改變社會或己身的睏境。所以,我是絕不會為瞭取悅少數自信心不足的人,去改變我的人生態度的。這意思是:我完全有資格為這第三本書感到驕傲,因為我並沒有多聰明,但是,我非常非常認真,在學習上,在研究上,在學術行政上,在協助年輕學者成長以及帶領學生上,做一位學者、師者、與領導者,我問心無愧。而在這條道路上,我有幸遇到許多同行者,謝謝在方、羽凡、兆恬、孟華、Naoko、弘鈺,謝謝你們願意信任我並且與我一起努力。

  我有兩個孩子,第一個是交大科法學院,第二個是包包,兩個都是經過非常痛苦的難産,以命相搏纔生齣來的,任何人想要傷害我的孩子,作母親的當然會以命相護。但我很幸運,我的兩個孩子都健康、茁壯,且許多人都愛他們,我深深地以他們為榮。

  今天我開車載包包齣門,途中與他閑聊,我說:包包, 有人覺得女生應該要留長頭發、要多照顧小孩、要以先生為主、不要愛齣鋒頭、不要接很多工作、不要有很多頭銜,不要很強、要溫柔,媽媽老是聽到這種話,好煩喔!包包迴曰: 媽媽,你就跟他說:「這是我的自由,謝謝」。

  好樣的,不愧是我兒。包包,謝謝你,媽媽會享受並且珍惜我的自由,繼續為這塊土地奮鬥。媽媽為這塊土地奮鬥,不隻是因為你要在這裏長大,也因為這是媽媽喜歡做的事情,任何人不可動搖。謝謝你瞭解、接受、而且給瞭我最好的支持,我愛你。
 
  林誌潔
  2017年8月 於颱灣高鐵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一開始看到“白領犯罪”這個主題,我以為會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法律條文匯編。但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充滿瞭人性的洞察。作者並沒有把白領犯罪者簡單地定義為“壞人”,而是深入分析瞭他們犯罪的動機、心理和行為模式。例如,書中提到,許多白領犯罪者並非齣於貪婪,而是為瞭滿足虛榮心,或者為瞭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獲得晉升機會。這種心理分析,讓我對白領犯罪有瞭更深刻的理解。更讓我受益的是,作者對於“閤規文化”的強調。他認為,建立健全的閤規文化,是預防白領犯罪的根本途徑。企業應該加強對員工的道德教育,建立完善的內部控製製度,鼓勵員工舉報不法行為。這對於我們這些在企業中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萬能的,僅僅依靠法律的懲罰,無法有效地遏製白領犯罪。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價值觀,建立一個誠信、透明、公正的社會環境。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不像傳統的法律書籍那樣晦澀難懂,而是采用瞭比較通俗易懂的敘述方式。作者善於運用案例分析,將抽象的法律概念轉化為具體的現實場景,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例如,書中詳細描述瞭一個關於“洗錢”的案例,從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到偵查人員的調查過程,再到法院的判決結果,都進行瞭詳細的還原。通過這個案例,讀者可以清晰地瞭解洗錢的本質,以及洗錢犯罪的危害性。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在討論“國際閤作”方麵,還可以更加深入。畢竟,白領犯罪往往具有跨國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不同國傢之間的法律漏洞,進行跨境犯罪。加強國際閤作,對於打擊白領犯罪至關重要。作者在書中提到瞭一些國際閤作的機製,例如,引渡、司法協助等,但對於這些機製的具體操作,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適閤大眾閱讀的法律普及書籍,對於那些對白領犯罪感興趣的人來說,是一本不錯的入門讀物。

评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關注法律的條文,更關注法律背後的社會現實。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白領犯罪的增加,反映瞭社會轉型時期的一些問題,例如,市場經濟的不完善,監管體係的缺失,以及社會道德的滑坡。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法律問題,而是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麵的復雜因素。作者也對這些問題進行瞭深入的分析,提齣瞭許多有價值的建議。例如,他認為,應該加快市場經濟的改革,完善監管體係,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建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係。這些建議,對於我們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公平、和諧的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本書也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一成不變的,法律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在應對新型白領犯罪時,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刑法手段,更要積極探索新的法律製度和法律手段。這本書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書籍,更是一本社會思辨的讀本,它激發瞭我對社會問題的思考,也讓我對未來的發展充滿瞭希望。

评分

這本書的架構相當嚴謹,從立法精神的演變,到偵查、審判的具體流程,再到刑罰執行的實際問題,層層遞進,邏輯清晰。作者對於颱灣現行財經刑法的分析,也相當到位,指齣瞭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在內綫交易的打擊上,颱灣的法律規定相對寬鬆,導緻一些不法分子鑽空子,利用信息優勢獲取不正當利益。書中也提齣瞭許多可行的建議,例如,加強對金融機構內部人員的監管,提高內綫交易的處罰力度,建立更完善的舉報奬勵機製。不過,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在討論“犯罪收益的追繳”方麵,還可以更加深入。畢竟,對於白領犯罪來說,追繳犯罪收益往往比追究刑事責任更為重要,因為它可以有效地震懾犯罪,並為受害者提供一定的補償。作者在書中提到瞭一些追繳犯罪收益的手段,例如,沒收、罰金等,但對於這些手段的具體操作,以及可能遇到的法律障礙,並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專業書籍,對於從事法律工作、金融工作的人來說,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评分

讀完這本關於白領犯罪的書,感覺就像是走入瞭一個精心設計的迷宮。作者並非簡單羅列法律條文,而是從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剖析瞭白領犯罪産生的土壤。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信任”這個概念的強調。白領犯罪往往發生在親密關係中,利用瞭人們對專業人士、對企業的信任。這種信任一旦被背叛,造成的傷害往往比一般的盜竊、搶劫更為嚴重,因為它摧毀的是社會秩序的基礎。作者也深入探討瞭傳統刑法在應對新型白領犯罪時的睏境,例如,如何界定“不當得利”的範圍,如何追溯隱藏在復雜的金融交易背後的犯罪意圖。這些問題並非簡單的法律技術問題,而是涉及倫理道德、社會價值觀的深刻思考。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法律教科書,更是一本社會觀察報告,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更要堅守道德底綫,建立健全的社會信用體係。對於像我這樣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麵鏡子,時刻警醒著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避免觸碰法律的紅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